(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天启七年二月,朱慎锥再一次动身前往草原。
与此同时,京师的天启皇帝被病魔折磨的苦不堪言,原本去年时还十分健康的他现在成了一个病秧子,胖乎乎的脸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了下去,脸色也没了原本的红润,变得有些蜡黄起来。
“皇爷,该用药了……。”半躺在榻上,天启皇帝看着下面送来的奏折,可病后的他精力已经没以前那么好了,以前这些奏折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而且每日看完奏折后还有兴致去干会儿木匠活,可现在他才看了几份奏折就感觉到头晕眼花,再加上时不时的剧烈咳嗽,让他难受之极。
“谁开的方子?”天启皇帝闻声抬头,见魏忠贤端着药小心翼翼走了进来,一股刺鼻的药味让他闻的很是恶心。
“回皇爷,是太医院……。”
“朕不喝!”还没等魏忠贤把话说完,天启皇帝直接开口拒绝,这话刚出口,接着就因为天启皇帝的情绪激烈咳嗽了起来,这一咳嗽咳的撕心裂肺,满面涨的通红。
急忙把手里的汤药放到一旁,魏忠贤快步跑到天启皇帝身边,扶着咳个不停的天启皇帝又是抚胸又是拍背,好一会儿天启皇帝这才咳嗽渐渐消停,气息也缓和了下来。
“皇爷,您这病太医说要静养,千万不能动怒……。”魏忠贤关切道。
“太医?又是太医!”天启皇帝脸上掠过一抹怒色,他现在听到太医就生气,自己就是落水而已,落水后也没感觉到有什么大问题,后来喝了太医开的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身子就一日不好一日,而且咳嗽也是越来越厉害。
更让他愤怒的是,这都快半年了,自己的药不知道喝了多少,可身子时好时坏,太医院的那些太医全是饭桶,一点本事都没,每天都让自己喝这么苦的药,如能治病也就算了,可偏偏这么久下来,自己的病始终不好。
“不要再和朕提什么太医,我问你,之前让你去寻民间名医可寻到了?”天启皇帝追问道。
魏忠贤迟疑了下,天启皇帝对太医的不信任让他实在无语,说实话他早就询问过太医院皇帝的病情,太医给出的结论都是因为落水后寒气入肺,伤了本源所以病情缠绵。
按照太医的说法,这个病虽然不算是大病,可也不是小病,而且没有什么太好的手段,只能靠药物控制,另外和季节也有关系。
眼下是春季,春季多发,病情略重是很自然的,等天气渐暖后病情就会缓和,到时候再用好药调理就是了,只要有耐心皇帝这个病慢慢就会好。常言说的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千万不能心急。
太医院是国家最高的医学机构,里面的太医也都是各科屈指可数的名医,要以医术论,太医院在医学界的地位可想而知。可偏偏天启皇帝因为病情缠绵越来越不信太医,总嚷嚷着要去民间求名医来诊治,在他看来太医院的太医全是饭桶,开的药吃不死人也吃不好人,如果继续让他们看下去,说不定自己就是武宗第二了,天启皇帝可不想落到这样的下场。
可对于天启皇帝的要求魏忠贤也难办的很,虽然他也知道民间也有名医,可问题是那些民间的医生往往用药大胆,皇帝可是九五之尊,平常百姓也罢了,可那是给皇帝看病啊,先不说民间的医生有没有这个胆量给皇帝看病,哪怕有他魏忠贤也不敢让皇帝喝民间医生开的药啊!
再加上太医院一直反对让民间医生给皇帝看病,太医院人才济济皇帝不用反而用民医?这不是打太医院的脸么?魏忠贤虽然出手狠辣,对东林党打生打死不会有一丝心软,可魏忠贤却不敢得罪太医院的太医。
是人就会生病,生病就要求医,魏忠贤吃五谷杂粮而且年纪也大了,万一哪天他自己也生病了要看医生怎么办?得罪了太医,以后太医拒绝给自己看病,这事怎么解决,两难之下,魏忠贤也无法做出选择。
“这个事奴婢正在办,不过民间名医大多名不副实,要找真正的名医实在太难,奴婢已交代下面尽快……。”
“不是尽快,要马上!马上!”天启皇帝嚷嚷道,就是找几个医生用得着这么难么?魏忠贤这个小事都办不好?但对于魏忠贤,天启皇帝内心还是很信任的,他知道魏忠贤绝对不会害自己,既然他这么说,恐怕事实也是如此吧。
“马上,奴婢马上就办!”见天启皇帝有些不耐烦,魏忠贤急忙改口,接着又劝了劝天启皇帝,说太医院的医生也不是酒囊饭袋,之前的药还是有点效果的,在没有寻到真正良医之前,皇帝还是要按照太医院的叮嘱继续服药,以控制好病情,假如不吃药病情加重就麻烦了,这是为了天启皇帝的龙体着想啊!
听了魏忠贤的劝道,天启皇帝烦躁的心也渐渐平静了下来,觉得魏忠贤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叹了一口气,天启皇帝微微点头,魏忠贤见此大喜,连忙把汤药端来伺候着天启皇帝喝了下去。
这汤药苦的不行,天启皇帝硬着头皮好不容易喝完,见皇帝喝完后魏忠贤取出早就准备好的蜂蜜水又喂着天启皇帝喝了两口,甜甜的蜂蜜水入口冲淡了药味,天启皇帝这才感觉舒服了许多。
喝完药,半躺着的天启皇帝开口问:“近来辽东可有大事?”
“回皇爷,袁崇焕几日前递来消息,说建奴有意和谈,双方正在接触,自奴寇皇太极继位以来,对我大明比当初老奴亲近许多。另外,奴婢的人在辽东也传回消息,说这皇太极对辽民态度缓和许多,相比老奴的残暴要好不少……。”
天启皇帝微微皱眉,想了想道:“皇太极对辽民态度改变?仔细同朕说来。”
魏忠贤回忆着手下人传来的消息,一五一十汇报给了天启皇帝,好一会儿等魏忠贤说完,天启皇帝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此事你觉得是好是坏?”天启皇帝突然问。
魏忠贤迟疑了下,开口道:“自老奴起兵以来,辽民常年遭兵祸之灾,而且老奴此人做事肆无忌惮,手段毒辣,杀人如麻,辽民在其治下苦不堪言,当牛做马也就罢了,建奴时时更以屠杀为乐。”
“皇太极继位后,对辽民的态度缓和了不少,据说皇太极此人好读书,对我汉人文化颇有推崇,其性同老奴残暴不同。现在皇太极继位后废除了老奴时针对辽民的严酷之法,约束建奴不得随意屠杀,以此看来对辽民应当是件好事。”
“呵呵,好事?”天启皇帝冷笑一声,抬眼了看魏忠贤,开口正想说什么,却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
他和魏忠贤不一样,魏忠贤虽然权势滔天,是天启皇帝在朝堂的代理人,也是天启皇帝手里的一把刀。可魏忠贤说白了只是一个混混出身,而且他不读书,就连大字都识不得几个,哪里懂得更深的东西?
另外魏忠贤在这个问题上只看到辽民的生存状况,却没看明白真正的关键所在。
魏忠贤从这个角度判断的确不错,皇太极这样做缓和了辽民的生存状况,在皇太极治下生活远比在努尔哈赤治下要幸福的多,至少那些辽民不会再担心突然就有一日满清八旗就会闯进家里肆无忌惮的挥刀杀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了。
可问题在于皇太极这么对辽民虽是好事,可对大明却不是什么好事。辽东建奴一直都是大明最大的敌人,当年努尔哈赤起兵后大明在辽东损兵折将,这么多年双方打来打去,大明非但没能剿灭辽东建奴,反而在辽东一败再败损失惨重。
由于辽东战事一直无法解决,也使得大明这些年军费居高不下。要不是魏忠贤能干,能从江南和商税上弄到银子,再加上通过打压东林党使得自己手里的皇权压过了文官之权,天启皇帝真不知道怎么去维持辽东战事呢。
可就算这样,长久下去辽东战事也消耗了大明巨量的财富,再加上兵员和物资等等,使得大明在这几年各地灾荒之中拿不出更多的精力来安抚地方,只能把辽东战事放到首位。
时间长了,就连天启皇帝也有些受不了,不过他头脑还是很清醒的,很明白辽东战事必须解决,假如解决不了的话,大明会一直因为辽东的缘故不断消耗,从而渐渐削弱实力。
去年开始,大明各地的天灾频频,尤其是西北地区更有大旱的预兆,这让天启皇帝忧心忡忡。
虽然朝廷已做就赈灾工作,可杯水车薪能有多少缓和天启皇帝心里也没数。从心里来说,天启皇帝是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地方治理上去的,毕竟辽东战事未能解决,大明内部绝对不能乱,一旦乱起来麻烦就大了。
孙承宗在辽东战略部署事实证明是可靠的,可问题在于军事和经济上的封锁起效的时间实在太长。眼下孙承宗早就去职,袁崇焕成了辽东经略,再加上努尔哈赤又死皇太极上位,天启皇帝鉴于大明目前的情况不得不听取下面的意见,有了和谈的想法。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与此同时,京师的天启皇帝被病魔折磨的苦不堪言,原本去年时还十分健康的他现在成了一个病秧子,胖乎乎的脸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了下去,脸色也没了原本的红润,变得有些蜡黄起来。
“皇爷,该用药了……。”半躺在榻上,天启皇帝看着下面送来的奏折,可病后的他精力已经没以前那么好了,以前这些奏折对他来说根本不算什么,而且每日看完奏折后还有兴致去干会儿木匠活,可现在他才看了几份奏折就感觉到头晕眼花,再加上时不时的剧烈咳嗽,让他难受之极。
“谁开的方子?”天启皇帝闻声抬头,见魏忠贤端着药小心翼翼走了进来,一股刺鼻的药味让他闻的很是恶心。
“回皇爷,是太医院……。”
“朕不喝!”还没等魏忠贤把话说完,天启皇帝直接开口拒绝,这话刚出口,接着就因为天启皇帝的情绪激烈咳嗽了起来,这一咳嗽咳的撕心裂肺,满面涨的通红。
急忙把手里的汤药放到一旁,魏忠贤快步跑到天启皇帝身边,扶着咳个不停的天启皇帝又是抚胸又是拍背,好一会儿天启皇帝这才咳嗽渐渐消停,气息也缓和了下来。
“皇爷,您这病太医说要静养,千万不能动怒……。”魏忠贤关切道。
“太医?又是太医!”天启皇帝脸上掠过一抹怒色,他现在听到太医就生气,自己就是落水而已,落水后也没感觉到有什么大问题,后来喝了太医开的药不知道怎么回事这身子就一日不好一日,而且咳嗽也是越来越厉害。
更让他愤怒的是,这都快半年了,自己的药不知道喝了多少,可身子时好时坏,太医院的那些太医全是饭桶,一点本事都没,每天都让自己喝这么苦的药,如能治病也就算了,可偏偏这么久下来,自己的病始终不好。
“不要再和朕提什么太医,我问你,之前让你去寻民间名医可寻到了?”天启皇帝追问道。
魏忠贤迟疑了下,天启皇帝对太医的不信任让他实在无语,说实话他早就询问过太医院皇帝的病情,太医给出的结论都是因为落水后寒气入肺,伤了本源所以病情缠绵。
按照太医的说法,这个病虽然不算是大病,可也不是小病,而且没有什么太好的手段,只能靠药物控制,另外和季节也有关系。
眼下是春季,春季多发,病情略重是很自然的,等天气渐暖后病情就会缓和,到时候再用好药调理就是了,只要有耐心皇帝这个病慢慢就会好。常言说的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千万不能心急。
太医院是国家最高的医学机构,里面的太医也都是各科屈指可数的名医,要以医术论,太医院在医学界的地位可想而知。可偏偏天启皇帝因为病情缠绵越来越不信太医,总嚷嚷着要去民间求名医来诊治,在他看来太医院的太医全是饭桶,开的药吃不死人也吃不好人,如果继续让他们看下去,说不定自己就是武宗第二了,天启皇帝可不想落到这样的下场。
可对于天启皇帝的要求魏忠贤也难办的很,虽然他也知道民间也有名医,可问题是那些民间的医生往往用药大胆,皇帝可是九五之尊,平常百姓也罢了,可那是给皇帝看病啊,先不说民间的医生有没有这个胆量给皇帝看病,哪怕有他魏忠贤也不敢让皇帝喝民间医生开的药啊!
再加上太医院一直反对让民间医生给皇帝看病,太医院人才济济皇帝不用反而用民医?这不是打太医院的脸么?魏忠贤虽然出手狠辣,对东林党打生打死不会有一丝心软,可魏忠贤却不敢得罪太医院的太医。
是人就会生病,生病就要求医,魏忠贤吃五谷杂粮而且年纪也大了,万一哪天他自己也生病了要看医生怎么办?得罪了太医,以后太医拒绝给自己看病,这事怎么解决,两难之下,魏忠贤也无法做出选择。
“这个事奴婢正在办,不过民间名医大多名不副实,要找真正的名医实在太难,奴婢已交代下面尽快……。”
“不是尽快,要马上!马上!”天启皇帝嚷嚷道,就是找几个医生用得着这么难么?魏忠贤这个小事都办不好?但对于魏忠贤,天启皇帝内心还是很信任的,他知道魏忠贤绝对不会害自己,既然他这么说,恐怕事实也是如此吧。
“马上,奴婢马上就办!”见天启皇帝有些不耐烦,魏忠贤急忙改口,接着又劝了劝天启皇帝,说太医院的医生也不是酒囊饭袋,之前的药还是有点效果的,在没有寻到真正良医之前,皇帝还是要按照太医院的叮嘱继续服药,以控制好病情,假如不吃药病情加重就麻烦了,这是为了天启皇帝的龙体着想啊!
听了魏忠贤的劝道,天启皇帝烦躁的心也渐渐平静了下来,觉得魏忠贤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叹了一口气,天启皇帝微微点头,魏忠贤见此大喜,连忙把汤药端来伺候着天启皇帝喝了下去。
这汤药苦的不行,天启皇帝硬着头皮好不容易喝完,见皇帝喝完后魏忠贤取出早就准备好的蜂蜜水又喂着天启皇帝喝了两口,甜甜的蜂蜜水入口冲淡了药味,天启皇帝这才感觉舒服了许多。
喝完药,半躺着的天启皇帝开口问:“近来辽东可有大事?”
“回皇爷,袁崇焕几日前递来消息,说建奴有意和谈,双方正在接触,自奴寇皇太极继位以来,对我大明比当初老奴亲近许多。另外,奴婢的人在辽东也传回消息,说这皇太极对辽民态度缓和许多,相比老奴的残暴要好不少……。”
天启皇帝微微皱眉,想了想道:“皇太极对辽民态度改变?仔细同朕说来。”
魏忠贤回忆着手下人传来的消息,一五一十汇报给了天启皇帝,好一会儿等魏忠贤说完,天启皇帝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此事你觉得是好是坏?”天启皇帝突然问。
魏忠贤迟疑了下,开口道:“自老奴起兵以来,辽民常年遭兵祸之灾,而且老奴此人做事肆无忌惮,手段毒辣,杀人如麻,辽民在其治下苦不堪言,当牛做马也就罢了,建奴时时更以屠杀为乐。”
“皇太极继位后,对辽民的态度缓和了不少,据说皇太极此人好读书,对我汉人文化颇有推崇,其性同老奴残暴不同。现在皇太极继位后废除了老奴时针对辽民的严酷之法,约束建奴不得随意屠杀,以此看来对辽民应当是件好事。”
“呵呵,好事?”天启皇帝冷笑一声,抬眼了看魏忠贤,开口正想说什么,却最后还是没有说出口。
他和魏忠贤不一样,魏忠贤虽然权势滔天,是天启皇帝在朝堂的代理人,也是天启皇帝手里的一把刀。可魏忠贤说白了只是一个混混出身,而且他不读书,就连大字都识不得几个,哪里懂得更深的东西?
另外魏忠贤在这个问题上只看到辽民的生存状况,却没看明白真正的关键所在。
魏忠贤从这个角度判断的确不错,皇太极这样做缓和了辽民的生存状况,在皇太极治下生活远比在努尔哈赤治下要幸福的多,至少那些辽民不会再担心突然就有一日满清八旗就会闯进家里肆无忌惮的挥刀杀人,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了。
可问题在于皇太极这么对辽民虽是好事,可对大明却不是什么好事。辽东建奴一直都是大明最大的敌人,当年努尔哈赤起兵后大明在辽东损兵折将,这么多年双方打来打去,大明非但没能剿灭辽东建奴,反而在辽东一败再败损失惨重。
由于辽东战事一直无法解决,也使得大明这些年军费居高不下。要不是魏忠贤能干,能从江南和商税上弄到银子,再加上通过打压东林党使得自己手里的皇权压过了文官之权,天启皇帝真不知道怎么去维持辽东战事呢。
可就算这样,长久下去辽东战事也消耗了大明巨量的财富,再加上兵员和物资等等,使得大明在这几年各地灾荒之中拿不出更多的精力来安抚地方,只能把辽东战事放到首位。
时间长了,就连天启皇帝也有些受不了,不过他头脑还是很清醒的,很明白辽东战事必须解决,假如解决不了的话,大明会一直因为辽东的缘故不断消耗,从而渐渐削弱实力。
去年开始,大明各地的天灾频频,尤其是西北地区更有大旱的预兆,这让天启皇帝忧心忡忡。
虽然朝廷已做就赈灾工作,可杯水车薪能有多少缓和天启皇帝心里也没数。从心里来说,天启皇帝是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地方治理上去的,毕竟辽东战事未能解决,大明内部绝对不能乱,一旦乱起来麻烦就大了。
孙承宗在辽东战略部署事实证明是可靠的,可问题在于军事和经济上的封锁起效的时间实在太长。眼下孙承宗早就去职,袁崇焕成了辽东经略,再加上努尔哈赤又死皇太极上位,天启皇帝鉴于大明目前的情况不得不听取下面的意见,有了和谈的想法。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