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好。”嬴小政收起嫌弃的表情,道,“我明白舅父的话,我会好好想。”
朱襄见嬴小政真的把他的话听了进去,心头微暖。
他早就发现自家政儿的早熟已经不能用过分聪慧来评价。一个孩童再怎么聪慧,但人生经历就那么一点,不会让他们有超过人生长短的经历。
朱襄曾经脑洞大开,以为自家政儿是重生的秦始皇。
不过很快他就丢掉了这个想法,因为重生的秦始皇是断不可能抱着他的脖子,撒娇多要一块点心的。
他家始皇崽真的是一只可爱的小崽崽,即便有过人的才华和心智,也是符合年龄的真正孩童。
朱襄又猜测,自己有神灵教授知识的事是假的,但政儿说不定真的有神灵教授知识。
不过他就猜一猜,不会去深究,也不会去询问。
就像是他的亲朋好友都觉察到了他的怪异,都默契地不提这件事,并默默帮自己隐藏一样。
政儿在其他人面前也没有展现出神异,只在与他朝夕相处的自己面前没有隐藏。他会默默守护政儿,当做什么都没发现。
这是他和政儿之间的默契。
只是之后朱襄在教导嬴小政的时候换了一种方式。他不再像对待普通孩童一样直接灌输自己的三观,而是把嬴小政当作一个已经有了完整三观的成年人,用商议的语气,以交流的方式告知嬴小政自己的思想。
至于嬴小政接不接受,就看嬴小政自己。
朱襄还带着嬴小政去见识更多的思想,与自己相似的,与自己迥异的,甚至与自己敌对的。
他相信嬴小政能吸收众家之长,得到自己的结论。
哪怕这个结论可能和他希望的不一致,但嬴小政的人生是嬴小政的,朱襄只能决定自己的人生。
朱襄优哉游哉地教导着自己的小外甥时,长江边上的战火终于打响了。
现在战国四大名将,有两人都在吴城,一明一暗与楚国人打仗,朱襄对此次战事一点都不关心。
李牧和王翦合力了还能输?那对面怕不是白公和廉公跑来了。
李牧和王翦在前线一明一暗指挥战斗,子楚亲自负责后勤,蒙武负责支援,秦王在城中喝茶等消息。
而朱襄继续带着嬴小政在城外种田。
农人本来想卷包袱逃跑,见朱襄还在田边晃悠,他们便放下包袱,扛着农具,继续在田间忙碌。
除草,浇灌,浇灌刚学会的绿肥和农家肥……农人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珠,看着田间生长起来的稻苗,露出了憧憬的笑容。
他们从未如此精细地伺候这一田地的稻苗,但朱襄公说有用,他们就想试试。
朱襄公的名声,哪怕是埋头田间,连七国的名字都叫不全的农人们都如雷贯耳。谁不会记得一个擅长种田的大贵族呢?
扁鹊也撸起衣袖和裤腿跟着一同在田间忙碌。
朱襄说,草药迟早需要自己培育,医者也需要学会种田。食药同源,田地间有世间万物的学问。
朱襄并不是胡扯,他是真心这么想。
他前世时,农学教授还会研究药草种植,与医学教授合作发表论文——然后论文被除草的傻乎乎学生拔掉(不是)。
朱襄浅薄的草药知识,就是从这些同事的血泪中了解。
无论农学还是医学,科学的实验流程都差不多。
控制变量,分组研究,实验记录……朱襄将现代科学的实验流程教给扁鹊,特别是人类的朋友小白鼠。
他希望从这时候开始,中医就从经验医学中走出来,即便仍旧有玄学的成分存在,大部分病例也能归于系统和科学,成为可以复制的病例,而不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奇迹。
扁鹊奉上的医书朱襄看完了,大部分内容都和《黄帝内经》差不多。
《黄帝内经》是一本经过许多代医学家编撰增补,最后成书时间在两汉的医典。
《黄帝内经》最初只有薄薄几张纸,其言论在《周礼》中能找到;春秋战国时许多医学家将自己的经验添加进《黄帝内经》,其中一半内容应该都是战国时成书,特别是在成都挖掘的医学竹简木渎问世后,可以看到“扁鹊”一脉的医学,基本都和《黄帝内经》一致。
再后来,两汉的医学家继续对《黄帝内经》进行增补,所以现在《黄帝内经》虽然已经存在,但《黄帝内经》确实成书于两汉。
不过其实两汉之后,还有后世医学家继续增补《黄帝内经》。只是那时候人们不再认可对典籍进行增补的事,所以后世人增补的《黄帝内经》不列入《黄帝内经》内,虽然内容没什么问题,学医的人也会继续学。
这个就是名号的问题了。
扁鹊现在写的医书,或许其中内容就会加入《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并非纯粹的医学典籍,而是“道医”,即加入了道家哲学思想。许多现在搞不明白的病例,都引入了道家学说,比如阴气阳气正气邪气之类的来解释。
虽然现在用这些话能自圆其说,但医家都知道,这只是权宜之策。
医家是最重视实践的人,他们很希望寻求一个确切的结论,所以在先秦两汉时,外科十分发达,大部分名医都做过手术,干过解剖。
后来儒家思想盛行,解剖和外科都变成了肮脏的事,医学发展就开始原地踏步,只深究药方,医书成了药书。
朱襄教给扁鹊后世的科学实验和医学常识后,若这些知识能传下去,或许中医能更快地从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蜕变。
至少,别灌人童子尿了,始皇尿也不行!
朱襄想到这一点,都满脸膈应。
朱襄没有拉着扁鹊一直种田,当扁鹊了解了一些种田常识后,他就给扁鹊开辟了一个药园,把自己能收集到的有抗菌和抗虫效果的药草移植到药园中,让扁鹊和其弟子管理。
南瓜有抗绦虫和抑制血吸虫产卵的效果,也被移植到了药园中。
南瓜很快就发芽,秦王在药园里逛了一圈,把南瓜尖尖采了要朱襄做菜吃。
管理药园的医者们看着秦王嚣张的气焰,都愤怒地向朱襄告状。
南瓜尖尖都被采了,以后要是不能开花结果怎么办?这人怎么这么过分,采一点够吃就行,他全采了!
朱襄听到告状消息后十分无语。
他也忍不住问老秦王:“稷翁,你要吃多少就采多少,为什么全采了?”
虽然前线在打仗,但很无聊的秦王道:“我本来只想采一点,但看他们在瞪我,我就让人全采了,哼。”
老秦王露出了霸气十足的冷笑。
朱襄:“……”好了,他明白了,他的君上现在是一个老顽童。
朱襄悄悄告诉扁鹊秦王是他长辈,请不要与秦王计较,然后认命地给秦王做了一桌清炒炝炒蒜蓉南瓜尖。
秦王非常慷慨地把几盘南瓜尖赐给了药园。
然后药园的弟子们更生气了。
这什么人啊!挑衅是不是?!
朱襄哭笑不得。他也不知道老秦王是良心发现,还是故意挑衅了。
“稷翁,真的很无聊吗?那稷翁要不要去管理后勤?把夏同换下来?”朱襄提议。
秦王道:“这是给他的磨砺。”
朱襄绞尽脑汁:“那稷翁和我一起去巡视田地?”
秦王想了想,实在是无聊,便同意了。
朱襄找了一匹小矮马让秦王抱着政儿坐着,自己牵着马去田地巡视。
秦王不喜欢和陌生人有过多交流,大多时候都板着脸等着朱襄和人唠嗑,观察朱襄私底下的言行举止。
秦王对嬴小政道:“你舅父现在和在长平的时候没区别。”
嬴小政回答道:“舅父现在和在邯郸的时候也没有区别。”
秦王道:“他已经是长平君,应该有区别。”
嬴小政道:“但舅父就是舅父,没办法,已经定性了。”
说完,他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舅父说,这叫土猪吃不了细糠。”
秦王嘴角狠狠抽搐:“真是你舅父自己说的?”
嬴小政皱着小脸反问:“稷翁,除了舅父,还会有谁说这种话?”
秦王一想,好像除了朱襄真的没谁了。
他安静下来,又陪着朱襄逛了几日。
“政儿,朱襄一直这么有耐心吗?”秦王问道,“他现在和那庶人说的话,昨日刚说过。”
嬴小政道:“舅父一直这么有耐心。才两遍算什么?我见过舅父在蜀郡的时候教一个农人种水稻,一个简单的施肥流程,舅父说了五十七次,我数了。”
秦王得到了一点小小的震撼。
他不知道自己该是震撼朱襄居然这么有耐心,还是震撼嬴小政居然无聊地数这个。或许都很震撼。
秦王问道:“你舅父难道就是天生圣人吗?”
嬴小政道:“我很想说是,但舅父自己说他这样的人,世上多的是。他只是运气好有我这个外甥,遇到了曾大父那样好的国君,能发挥出自己所长,践行自己的理想,所以才成为别人口中的圣人。但他其实离圣人差得远,他就是一个种田的。”
秦王摸了摸嬴小政的脑袋:“真是奇怪了,我怎么没见到他说的‘世上多的是’的和朱襄差不多的人?”
嬴小政道:“我也是这么想。但舅父说得很肯定。”
嬴小政沉默了一会儿,道:“或许真的有,只是我们没看到,而这个世道也不需要。”
圣人有朱襄一个人就够了,如果还有更多的圣人,不为自己所用,就不应该存在。
圣人的号召力太强了。
跟着舅父出游这段时间,嬴小政看到了天下庶民归心,看到了天下英才投奔。
这是他的舅父,舅父收拢的民心就是他的民心,舅父麾下的英才就是他的英才,所以他不会忌惮,只会高兴。
但这个圣人是别人,嬴小政只会起杀心。
哪怕这个人是他的儿子,是他的臣子,他也会起杀心。
亲人和臣子都会有私心,但他的舅父后代只有他一人,所以他不惧怕舅父有强大的力量。
但对老秦王而言,也是这样吗?
嬴小政抬起头,仔细看着他的曾大父。
梦境中的自己从未有机会看到这位充满了传说,毁誉参半的老秦王。
他见到了,感受到了这位老秦王的威压、英明和多疑。
年老的帝王就是这样吗?自己将来是不是也这样?
梦境中的自己是不是已经这样?
“政儿,我很羡慕你有这样的舅父。”老秦王道。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朱襄见嬴小政真的把他的话听了进去,心头微暖。
他早就发现自家政儿的早熟已经不能用过分聪慧来评价。一个孩童再怎么聪慧,但人生经历就那么一点,不会让他们有超过人生长短的经历。
朱襄曾经脑洞大开,以为自家政儿是重生的秦始皇。
不过很快他就丢掉了这个想法,因为重生的秦始皇是断不可能抱着他的脖子,撒娇多要一块点心的。
他家始皇崽真的是一只可爱的小崽崽,即便有过人的才华和心智,也是符合年龄的真正孩童。
朱襄又猜测,自己有神灵教授知识的事是假的,但政儿说不定真的有神灵教授知识。
不过他就猜一猜,不会去深究,也不会去询问。
就像是他的亲朋好友都觉察到了他的怪异,都默契地不提这件事,并默默帮自己隐藏一样。
政儿在其他人面前也没有展现出神异,只在与他朝夕相处的自己面前没有隐藏。他会默默守护政儿,当做什么都没发现。
这是他和政儿之间的默契。
只是之后朱襄在教导嬴小政的时候换了一种方式。他不再像对待普通孩童一样直接灌输自己的三观,而是把嬴小政当作一个已经有了完整三观的成年人,用商议的语气,以交流的方式告知嬴小政自己的思想。
至于嬴小政接不接受,就看嬴小政自己。
朱襄还带着嬴小政去见识更多的思想,与自己相似的,与自己迥异的,甚至与自己敌对的。
他相信嬴小政能吸收众家之长,得到自己的结论。
哪怕这个结论可能和他希望的不一致,但嬴小政的人生是嬴小政的,朱襄只能决定自己的人生。
朱襄优哉游哉地教导着自己的小外甥时,长江边上的战火终于打响了。
现在战国四大名将,有两人都在吴城,一明一暗与楚国人打仗,朱襄对此次战事一点都不关心。
李牧和王翦合力了还能输?那对面怕不是白公和廉公跑来了。
李牧和王翦在前线一明一暗指挥战斗,子楚亲自负责后勤,蒙武负责支援,秦王在城中喝茶等消息。
而朱襄继续带着嬴小政在城外种田。
农人本来想卷包袱逃跑,见朱襄还在田边晃悠,他们便放下包袱,扛着农具,继续在田间忙碌。
除草,浇灌,浇灌刚学会的绿肥和农家肥……农人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珠,看着田间生长起来的稻苗,露出了憧憬的笑容。
他们从未如此精细地伺候这一田地的稻苗,但朱襄公说有用,他们就想试试。
朱襄公的名声,哪怕是埋头田间,连七国的名字都叫不全的农人们都如雷贯耳。谁不会记得一个擅长种田的大贵族呢?
扁鹊也撸起衣袖和裤腿跟着一同在田间忙碌。
朱襄说,草药迟早需要自己培育,医者也需要学会种田。食药同源,田地间有世间万物的学问。
朱襄并不是胡扯,他是真心这么想。
他前世时,农学教授还会研究药草种植,与医学教授合作发表论文——然后论文被除草的傻乎乎学生拔掉(不是)。
朱襄浅薄的草药知识,就是从这些同事的血泪中了解。
无论农学还是医学,科学的实验流程都差不多。
控制变量,分组研究,实验记录……朱襄将现代科学的实验流程教给扁鹊,特别是人类的朋友小白鼠。
他希望从这时候开始,中医就从经验医学中走出来,即便仍旧有玄学的成分存在,大部分病例也能归于系统和科学,成为可以复制的病例,而不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奇迹。
扁鹊奉上的医书朱襄看完了,大部分内容都和《黄帝内经》差不多。
《黄帝内经》是一本经过许多代医学家编撰增补,最后成书时间在两汉的医典。
《黄帝内经》最初只有薄薄几张纸,其言论在《周礼》中能找到;春秋战国时许多医学家将自己的经验添加进《黄帝内经》,其中一半内容应该都是战国时成书,特别是在成都挖掘的医学竹简木渎问世后,可以看到“扁鹊”一脉的医学,基本都和《黄帝内经》一致。
再后来,两汉的医学家继续对《黄帝内经》进行增补,所以现在《黄帝内经》虽然已经存在,但《黄帝内经》确实成书于两汉。
不过其实两汉之后,还有后世医学家继续增补《黄帝内经》。只是那时候人们不再认可对典籍进行增补的事,所以后世人增补的《黄帝内经》不列入《黄帝内经》内,虽然内容没什么问题,学医的人也会继续学。
这个就是名号的问题了。
扁鹊现在写的医书,或许其中内容就会加入《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并非纯粹的医学典籍,而是“道医”,即加入了道家哲学思想。许多现在搞不明白的病例,都引入了道家学说,比如阴气阳气正气邪气之类的来解释。
虽然现在用这些话能自圆其说,但医家都知道,这只是权宜之策。
医家是最重视实践的人,他们很希望寻求一个确切的结论,所以在先秦两汉时,外科十分发达,大部分名医都做过手术,干过解剖。
后来儒家思想盛行,解剖和外科都变成了肮脏的事,医学发展就开始原地踏步,只深究药方,医书成了药书。
朱襄教给扁鹊后世的科学实验和医学常识后,若这些知识能传下去,或许中医能更快地从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蜕变。
至少,别灌人童子尿了,始皇尿也不行!
朱襄想到这一点,都满脸膈应。
朱襄没有拉着扁鹊一直种田,当扁鹊了解了一些种田常识后,他就给扁鹊开辟了一个药园,把自己能收集到的有抗菌和抗虫效果的药草移植到药园中,让扁鹊和其弟子管理。
南瓜有抗绦虫和抑制血吸虫产卵的效果,也被移植到了药园中。
南瓜很快就发芽,秦王在药园里逛了一圈,把南瓜尖尖采了要朱襄做菜吃。
管理药园的医者们看着秦王嚣张的气焰,都愤怒地向朱襄告状。
南瓜尖尖都被采了,以后要是不能开花结果怎么办?这人怎么这么过分,采一点够吃就行,他全采了!
朱襄听到告状消息后十分无语。
他也忍不住问老秦王:“稷翁,你要吃多少就采多少,为什么全采了?”
虽然前线在打仗,但很无聊的秦王道:“我本来只想采一点,但看他们在瞪我,我就让人全采了,哼。”
老秦王露出了霸气十足的冷笑。
朱襄:“……”好了,他明白了,他的君上现在是一个老顽童。
朱襄悄悄告诉扁鹊秦王是他长辈,请不要与秦王计较,然后认命地给秦王做了一桌清炒炝炒蒜蓉南瓜尖。
秦王非常慷慨地把几盘南瓜尖赐给了药园。
然后药园的弟子们更生气了。
这什么人啊!挑衅是不是?!
朱襄哭笑不得。他也不知道老秦王是良心发现,还是故意挑衅了。
“稷翁,真的很无聊吗?那稷翁要不要去管理后勤?把夏同换下来?”朱襄提议。
秦王道:“这是给他的磨砺。”
朱襄绞尽脑汁:“那稷翁和我一起去巡视田地?”
秦王想了想,实在是无聊,便同意了。
朱襄找了一匹小矮马让秦王抱着政儿坐着,自己牵着马去田地巡视。
秦王不喜欢和陌生人有过多交流,大多时候都板着脸等着朱襄和人唠嗑,观察朱襄私底下的言行举止。
秦王对嬴小政道:“你舅父现在和在长平的时候没区别。”
嬴小政回答道:“舅父现在和在邯郸的时候也没有区别。”
秦王道:“他已经是长平君,应该有区别。”
嬴小政道:“但舅父就是舅父,没办法,已经定性了。”
说完,他老气横秋地叹了口气:“舅父说,这叫土猪吃不了细糠。”
秦王嘴角狠狠抽搐:“真是你舅父自己说的?”
嬴小政皱着小脸反问:“稷翁,除了舅父,还会有谁说这种话?”
秦王一想,好像除了朱襄真的没谁了。
他安静下来,又陪着朱襄逛了几日。
“政儿,朱襄一直这么有耐心吗?”秦王问道,“他现在和那庶人说的话,昨日刚说过。”
嬴小政道:“舅父一直这么有耐心。才两遍算什么?我见过舅父在蜀郡的时候教一个农人种水稻,一个简单的施肥流程,舅父说了五十七次,我数了。”
秦王得到了一点小小的震撼。
他不知道自己该是震撼朱襄居然这么有耐心,还是震撼嬴小政居然无聊地数这个。或许都很震撼。
秦王问道:“你舅父难道就是天生圣人吗?”
嬴小政道:“我很想说是,但舅父自己说他这样的人,世上多的是。他只是运气好有我这个外甥,遇到了曾大父那样好的国君,能发挥出自己所长,践行自己的理想,所以才成为别人口中的圣人。但他其实离圣人差得远,他就是一个种田的。”
秦王摸了摸嬴小政的脑袋:“真是奇怪了,我怎么没见到他说的‘世上多的是’的和朱襄差不多的人?”
嬴小政道:“我也是这么想。但舅父说得很肯定。”
嬴小政沉默了一会儿,道:“或许真的有,只是我们没看到,而这个世道也不需要。”
圣人有朱襄一个人就够了,如果还有更多的圣人,不为自己所用,就不应该存在。
圣人的号召力太强了。
跟着舅父出游这段时间,嬴小政看到了天下庶民归心,看到了天下英才投奔。
这是他的舅父,舅父收拢的民心就是他的民心,舅父麾下的英才就是他的英才,所以他不会忌惮,只会高兴。
但这个圣人是别人,嬴小政只会起杀心。
哪怕这个人是他的儿子,是他的臣子,他也会起杀心。
亲人和臣子都会有私心,但他的舅父后代只有他一人,所以他不惧怕舅父有强大的力量。
但对老秦王而言,也是这样吗?
嬴小政抬起头,仔细看着他的曾大父。
梦境中的自己从未有机会看到这位充满了传说,毁誉参半的老秦王。
他见到了,感受到了这位老秦王的威压、英明和多疑。
年老的帝王就是这样吗?自己将来是不是也这样?
梦境中的自己是不是已经这样?
“政儿,我很羡慕你有这样的舅父。”老秦王道。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