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四章 改革文学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1979我的文艺时代第五百四十四章 改革文学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时间来到二月份,《最文学》一月刊的成绩终于出炉,销量两百一十二万三千四百册。这个成绩,不敢说是杂志类中销量最高的,却是纯文学期刊中最高的。

    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纪录,编辑部上下都很开心。如果说之前他们对杂志改为月刊还有疑虑,那么此时,当看到月刊的销量成绩后,疑虑全无,对杂志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最文学》的成功,不仅仅是姜玉楼和编辑部的成功,同样是作家们的成功。如果只靠姜玉楼的作品,《最文学》也许偶尔会有爆发,却没有持续性,因此,杂志的成功离不开作家们的支持。

    也因为《最文学》的成功,愿意将作品发表在上面的作家也是越发多了起来。

    在去年,《最文学》是双月刊,一位作家一年可能也就在上面发表一到两篇作品。可现在双月刊变成月刊,同样一名作家,只要有好作品,一年在上面发表个四五篇也不是难事。

    稿酬方面,有了姜玉楼的叮嘱,《最文学》非常慷慨,只要不是新人作家,大部分都能拿到行业内的顶尖稿酬,之前杂志是双月刊的时候,还不明显,可当杂志变成月刊,一位产量高的作家,选择将作品发表在《最文学》上面,所能得到的稿酬是非常恐怖的。

    这极大地激发了作家们的创作激情,本来还担心稿子可能会不够的编辑们发现自己多虑了,他们真正需要担心的是自己不要被蜂拥而至的稿件所淹没。

    事实上,稿件还真的差点将编辑部淹没。

    作家们热情高涨,许多之前没有合作过的作家都将自己的作品投到了《最文学》。

    对此,编辑们是高兴又苦恼,高兴的自然是稿件变多,苦恼的是特别优秀的作品比较罕见。

    实际,上这才是正常状态。

    八十年代虽然是华夏文学的黄金时代,优秀的作家更是层出不穷,可是优秀的作品总归是少见的。而且,《最文学》虽然这两年越来越有名气,可不次于它的杂志也有不少。

    比如说《收获》《当代》《花城》和《十月》,也都是极为优秀的杂志。

    这些杂志和背后的主编也有交好的作家,其中不乏华夏最优秀的作家。每个优秀作家并不都是像姜玉楼一样,每年都可以稳定地提供优秀作品,因此,一份杂志期期都有优秀的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很快一部作品让编辑部躁动了起来。

    二月份的一天,《最文学》编辑部的新人编辑小李在拆邮件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份特别的稿件。

    之所以说是特别,是因为寄件人非常有名。

    柯云璐,祖籍魔都,在燕京上的高中,之后又去了山西工作,这点又和郑仪非常像。

    他的文学之路开启很早,在高中便开始了文学创作,处女作《三千万》更是在《人民文学》发表,并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

    不过真正让他扬名国内的则是1984年在《当代》杂志发表的作品《新星》。他的人也如同书名一般,成了文坛中耀眼的一颗新星。

    《新星》这部作品以一个县为背景,浓缩了1982年我国农村大刀阔斧改革的社会生活。

    可以说,柯云璐是一个关注现实,紧扣时代脉搏,致力于对改革开放书写的作家。他的创作历程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因此,他也成了改革文学的代表作家。

    什么是改革文学呢?

    我国自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隆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说起来,路谣的《平凡的世界》也是优秀的改革文学作品。

    只是在影响力上,这两部作品又有不同。

    编辑部的新人之所以对柯云璐和他的作品有印象,也有些巧,今年央视的开年大剧,《新星》就是更具柯云璐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并且这部电视剧播出后就大受欢迎,观众来电一个接一个,报纸上也是关于这部电视剧的评论。

    怀揣着好奇与崇拜,小李翻看起了稿件。

    稿件很厚,他估摸着是个长篇。

    名字也很有趣,叫《夜与昼》。翻看稿件后,第一个出现的人名便让他大吃一惊,李向南和顾小莉,这不是《新星》中的角色吗?

    又读了一阵,小李确定自己的判断没错。

    《夜与昼》明显是《新星》的续作啊!

    只是,《新星》是在《当代》发表的,续作理应继续在《当代》上发表,为什么他偏偏选择了《最文学》呢?

    小李意识到问题后,连忙将书稿交给组长,组长又交给了宋文。

    宋文大感有趣,用了两天时间才看完这部字数超过五十多万的长篇小说。

    看完后,他方才确定,《夜与昼》就是《新星》的续作,且聚焦的主题依旧是改革。最让他动容的,是这部作品的结构。

    小说内容是县委书记李向南在古陵的改革受挫,回到燕京后一夜一昼之内发生的故事。作品通过四个家庭和与之相关联的上百个人物及交织起来的关系,全方位展现了处在伟大而艰难的变革中的京都各个阶层的社会生活,是一幅当代的“清明上河图”。

    其规模之宏阔,场景之丰富,气势之恣肆,矛盾之复杂,人物形象之多彩,以及表现手法之多样,都给了他这个老牌编辑以深刻和新鲜的感受。

    是部好作品,完全可以发表在《最文学》第三期啊!

    唯一麻烦的是这部作品的字数,五十多万字,已经超过了整本杂志所能容纳的内容了。

    必须交给社长处理!

    有了决断后,他第二天顶着熊猫眼找到了姜玉楼。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1979我的文艺时代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1979我的文艺时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1979我的文艺时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1979我的文艺时代》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