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姜玉楼一首《诗经·彼阳》发表后,所有人都处于懵圈状态。
他们不明白,之前还敢强硬回击评论家和老作家的他怎么突然失去之前的强硬。他是想妥协,还是不想失去风度,和这些人一般见识?
在惊讶过后,不少人开始翻开《诗经》想要查找这首诗的含义。也许只有等他们看到原文,才能了解姜玉楼的真实感受吧。
只是,他们注定会失望。因为他们把《诗经》都快翻烂,也没有找到《彼阳》这一篇。
难道是姜玉楼仿写的?
不得不说,还真有这种可能。因为姜玉楼在身为作家的同时,还是非常优秀的情诗诗人。他有这样的才华,即使仿照《诗经》写一篇,也不足为奇。
这一发现让各个报刊找到新的卖点,他们纷纷自己撰写释义,或者请专家教授进行注释和释义。
等到动手时,他们发现这篇《诗经·彼阳》有点不太对劲。
第一句还好理解,“彼阳若至,初升东曦。”似乎可以理解为太阳升起来后,能看到东方早晨的阳光。
第二句就不那么好理解,“绯雾飒蔽,似幕绡绸。”,风声传到耳边,绯红的雾气遮天蔽日,就好像绸缎做成的幕布一样。
第三句也很奇怪,“彼阳渐中,雾霖涧滁。”直接翻译就是正午的阳光穿透山谷间的雾气形成美丽的景色。
第四句,“赤石冬溪,似玛瑙潭。”描述了寒冷的冬日里,流淌在红色石头上的溪水,宛如一片玛瑙般清澈明亮。
第五句,“彼阳晚意,暖梦似乐。”,这句诗描述的是夕阳。意味着夕阳的余晖给人以温暖和睡梦中的愉悦感觉。
最后一句,“寐游浮沐,若雉飞舞。”描绘了人们晚间的梦境,仿佛置身于温暖的海洋之中随波荡漾,又如同野鸡在空中飞翔舞动。
释义过后,他们发现这首诗并不符合《诗经》的格律,就好像业余诗歌爱好者的业余之作而已。
不过心中虽然疑惑,却并不妨碍他们将释义发表。毕竟,现在谈论姜玉楼的任何话题,都能为报纸带来巨大的销量增长。
于是乎,第二天读者们就看到各家报纸对《诗经·彼阳》的解读。
只是奇怪的是,《燕京日报》似乎放弃了这个巨大的话题,转而讨论起《楚门的世界》是多么优秀的作品,作家姜玉楼,又是多么天才的作家。
对《燕京日报》评论姜玉楼读者们没有太大的兴趣,现阶段,他们更想看到的是对《诗经·彼阳》的解读。
读者们纷纷出钱,购买常看的报纸。
发现评论中对《诗经·彼阳》诗歌的优秀讨论的不多,只是单纯地给出释义。综合来看,这首仿写的诗歌,大致是通过对日出、白天、日落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变化。诗中用细腻的形容词和比喻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感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好、宁静、温暖的感受。
释义大概就是如此,至于姜玉楼为什么会发表这首诗应对舆论对他的谩骂,报纸上的文章普遍猜测是他将自己比喻为太阳,而那些批评他,反对他的人则是雾气。太阳终将透过雾气,带给人们温暖和煦的阳光。
当得到这个结论后,有人欢喜,有人失望。
失望的人觉得姜玉楼的反应不够猛烈,有点怂。欢喜的则是那帮猛烈批评他,诋毁他的人。他们认为姜玉楼不敢反抗,是投降的表现。
燕京,某四合院内。
周超很失望,他觉得偶像这是认输了,别人都不讲究规则了,他还不敢还嘴。
“这些弱智东西,也就只能耍耍嘴皮子功夫。”
咦,我刚才说什么了?
弱智,东西……若至,东曦……
周超揉了下眼睛,然后翻出来《诗经·彼阳》的原文来看。
这次,他不再看注释和释义,而是按照他的理解来读。
“逼样弱智,畜牲东西……”换一种方式去朗读,这篇诗简直面貌大变,从描述太阳的日升到日落的过程变成了通篇骂人的句子。
“残暴,太残暴了!”
周超眼睛一阵抽搐,就连他这个满嘴脏话的人都觉得姜玉楼写得太脏太残暴,更何况普通人。
“这要是被那帮子批评家和老作家知道,不得原地去世啊。”
周超犹豫片刻,还是决定给报社投稿。秘密憋在心里太难受,还是让所有人都知道才有意思。
《文艺报》编辑部。
编辑小陶正在撰写评论的时候,大门口响起一阵敲门声。
“请进。”
“咯吱。”
门开后,传达室的李大爷走进来。
“小陶编辑,这是有个读者给咱们报社投的稿。”
“好的李大爷,投稿给我就好。”
编辑小陶接过投稿顺手放在桌子上,然后继续忙稿子。
等他写完稿子,才想起那份投稿。他捏着投稿,感觉很薄一份,难道是诗歌?
《文艺报》也接诗歌投稿,但一般有固定的合作者,本市的还真比较少。
好奇之下,他拆开信封,看到心中的内容后,他惊讶的张开嘴,“不可能!”
他的第一反应是有人在恶搞,可是仔细看过一遍后,又觉得信里说得有道理。
这事太大,不是他这个新人编辑可以决定的,于是他决定将信封拿给老编辑看。
“王哥,有读者投稿我拿不定主意,你帮我看看。”
“行,我就瞅一眼。不过,小陶啊,你虽然是新来的,但这编辑的工作还是要尽快熟悉才是。每个编辑对作者的投稿都要有自己的理解,出错不怕,不是还有交叉审核这一步嘛。”
编辑小陶堆着笑脸,“王哥说的是。”
只是王哥接过信纸,一看之下,如同小陶一样大惊失色,“这不可能!”
他看着小陶道:“这不是胡闹嘛,现在有的人真是,为了出名尽搞一些哗众取宠的名堂。你说人家姜老师可是大作家,能写出骂人的话吗?太离谱,不可信!”
编辑小陶弱弱地说道:“可是,信上说得没错,我用谐音读起来,《诗经·彼阳》确实是骂人的话。”
王哥:“……”
他不知道怎么反驳才好,因为他自己的信心也在动摇。
可是,怎么能够啊!
姜老师一个大作家,怎么能像泼妇骂街一样嘞?
这直接戳破他对作家逼格的认知,幻想破灭啊!
两人的争论引起编辑部里其他编辑的注意,他们走过来一询问,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他们看过信里的内容后,表现也不比他们俩好多少。
编辑小陶看着众人,问道:“怎么办?”
怎么办?
他们要是知道怎么办就好了。
这事太大了,不是他们能决定的。
看来只能让主编拿主意,他们听命行事吧。
于是,这封信就一层一层地向上传递,传到主编的手中。
主编看过心里的内容后也是久久无语,他也想不到,姜玉楼身为大作家能整出这种幺蛾子。
现在,摆在他面前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发表,一种是把信按下来。
第一种选择可能再次引发舆论哗然,引起两边的对抗升级。好处则是《文艺报》抢先报道能扩大影响力,吸引读者。坏处嘛,很可能得罪一批人。
第二种……还有什么第二种。
不是他不想按,既然有第一个人能看出来《诗经·彼阳》玩的是谐音,就会有第二个人看出来。与其做事不讨好,还不如挣这一波人气呢。
想明白后,主编下定决心,立刻排版,明天就发行。
第二天,读者惊喜地发现《文艺报》有对《诗经·彼阳》的最新解读。
只是读过之后,他们发现这都是什么玩意儿?
本来充满诗意的《彼阳》,成了通篇骂人的谐音诗。不,已经不能称之为诗,就是满篇脏话而已。
惊讶过后,他们又觉得这篇骂人诗太妙了。这么多诗人,作家,还有报社编辑都没有发现,可见姜玉楼的天才程度。
咳,虽然这次他的天才没有用到正途上,但也让很多人喜欢上他的嬉笑怒骂由心。
上一次文坛骂得那么过瘾,似乎还是鲁迅先生骂某个“乏走狗”呢。
姜玉楼凭借一篇骂人诗圈粉无数,连带着他正在售卖的作品销量都好了不少。
被他骂的那些人可就惨了,心里那个气完全发泄不出去。
写评论辩论不过姜玉楼,骂人也骂不过,他们还能怎么办?
这回,还真有个老作家被他气得住进医院。
话说那位老作家看过报纸上的新解后,当场吐出一口鲜血,并且大吼一声,“姜玉楼小贼,唔与你势不两立啊!”
怒骂过后,老作家就晕倒在地,听说额头都磕破了,还是家人发现的早送进了医院进行抢救。要是再晚点,人就走了。
消息不知道真假,但是流传出去后,被姜玉楼点名的作家便有了兔死狐悲之感。
姜玉楼骂人骂的这么狠,以后还不知道他会怎么编排自己呢。
想到这里,不少人当天就联合起来去告状,这回,他们是准备和姜玉楼死磕到底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他们不明白,之前还敢强硬回击评论家和老作家的他怎么突然失去之前的强硬。他是想妥协,还是不想失去风度,和这些人一般见识?
在惊讶过后,不少人开始翻开《诗经》想要查找这首诗的含义。也许只有等他们看到原文,才能了解姜玉楼的真实感受吧。
只是,他们注定会失望。因为他们把《诗经》都快翻烂,也没有找到《彼阳》这一篇。
难道是姜玉楼仿写的?
不得不说,还真有这种可能。因为姜玉楼在身为作家的同时,还是非常优秀的情诗诗人。他有这样的才华,即使仿照《诗经》写一篇,也不足为奇。
这一发现让各个报刊找到新的卖点,他们纷纷自己撰写释义,或者请专家教授进行注释和释义。
等到动手时,他们发现这篇《诗经·彼阳》有点不太对劲。
第一句还好理解,“彼阳若至,初升东曦。”似乎可以理解为太阳升起来后,能看到东方早晨的阳光。
第二句就不那么好理解,“绯雾飒蔽,似幕绡绸。”,风声传到耳边,绯红的雾气遮天蔽日,就好像绸缎做成的幕布一样。
第三句也很奇怪,“彼阳渐中,雾霖涧滁。”直接翻译就是正午的阳光穿透山谷间的雾气形成美丽的景色。
第四句,“赤石冬溪,似玛瑙潭。”描述了寒冷的冬日里,流淌在红色石头上的溪水,宛如一片玛瑙般清澈明亮。
第五句,“彼阳晚意,暖梦似乐。”,这句诗描述的是夕阳。意味着夕阳的余晖给人以温暖和睡梦中的愉悦感觉。
最后一句,“寐游浮沐,若雉飞舞。”描绘了人们晚间的梦境,仿佛置身于温暖的海洋之中随波荡漾,又如同野鸡在空中飞翔舞动。
释义过后,他们发现这首诗并不符合《诗经》的格律,就好像业余诗歌爱好者的业余之作而已。
不过心中虽然疑惑,却并不妨碍他们将释义发表。毕竟,现在谈论姜玉楼的任何话题,都能为报纸带来巨大的销量增长。
于是乎,第二天读者们就看到各家报纸对《诗经·彼阳》的解读。
只是奇怪的是,《燕京日报》似乎放弃了这个巨大的话题,转而讨论起《楚门的世界》是多么优秀的作品,作家姜玉楼,又是多么天才的作家。
对《燕京日报》评论姜玉楼读者们没有太大的兴趣,现阶段,他们更想看到的是对《诗经·彼阳》的解读。
读者们纷纷出钱,购买常看的报纸。
发现评论中对《诗经·彼阳》诗歌的优秀讨论的不多,只是单纯地给出释义。综合来看,这首仿写的诗歌,大致是通过对日出、白天、日落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变化。诗中用细腻的形容词和比喻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的感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美好、宁静、温暖的感受。
释义大概就是如此,至于姜玉楼为什么会发表这首诗应对舆论对他的谩骂,报纸上的文章普遍猜测是他将自己比喻为太阳,而那些批评他,反对他的人则是雾气。太阳终将透过雾气,带给人们温暖和煦的阳光。
当得到这个结论后,有人欢喜,有人失望。
失望的人觉得姜玉楼的反应不够猛烈,有点怂。欢喜的则是那帮猛烈批评他,诋毁他的人。他们认为姜玉楼不敢反抗,是投降的表现。
燕京,某四合院内。
周超很失望,他觉得偶像这是认输了,别人都不讲究规则了,他还不敢还嘴。
“这些弱智东西,也就只能耍耍嘴皮子功夫。”
咦,我刚才说什么了?
弱智,东西……若至,东曦……
周超揉了下眼睛,然后翻出来《诗经·彼阳》的原文来看。
这次,他不再看注释和释义,而是按照他的理解来读。
“逼样弱智,畜牲东西……”换一种方式去朗读,这篇诗简直面貌大变,从描述太阳的日升到日落的过程变成了通篇骂人的句子。
“残暴,太残暴了!”
周超眼睛一阵抽搐,就连他这个满嘴脏话的人都觉得姜玉楼写得太脏太残暴,更何况普通人。
“这要是被那帮子批评家和老作家知道,不得原地去世啊。”
周超犹豫片刻,还是决定给报社投稿。秘密憋在心里太难受,还是让所有人都知道才有意思。
《文艺报》编辑部。
编辑小陶正在撰写评论的时候,大门口响起一阵敲门声。
“请进。”
“咯吱。”
门开后,传达室的李大爷走进来。
“小陶编辑,这是有个读者给咱们报社投的稿。”
“好的李大爷,投稿给我就好。”
编辑小陶接过投稿顺手放在桌子上,然后继续忙稿子。
等他写完稿子,才想起那份投稿。他捏着投稿,感觉很薄一份,难道是诗歌?
《文艺报》也接诗歌投稿,但一般有固定的合作者,本市的还真比较少。
好奇之下,他拆开信封,看到心中的内容后,他惊讶的张开嘴,“不可能!”
他的第一反应是有人在恶搞,可是仔细看过一遍后,又觉得信里说得有道理。
这事太大,不是他这个新人编辑可以决定的,于是他决定将信封拿给老编辑看。
“王哥,有读者投稿我拿不定主意,你帮我看看。”
“行,我就瞅一眼。不过,小陶啊,你虽然是新来的,但这编辑的工作还是要尽快熟悉才是。每个编辑对作者的投稿都要有自己的理解,出错不怕,不是还有交叉审核这一步嘛。”
编辑小陶堆着笑脸,“王哥说的是。”
只是王哥接过信纸,一看之下,如同小陶一样大惊失色,“这不可能!”
他看着小陶道:“这不是胡闹嘛,现在有的人真是,为了出名尽搞一些哗众取宠的名堂。你说人家姜老师可是大作家,能写出骂人的话吗?太离谱,不可信!”
编辑小陶弱弱地说道:“可是,信上说得没错,我用谐音读起来,《诗经·彼阳》确实是骂人的话。”
王哥:“……”
他不知道怎么反驳才好,因为他自己的信心也在动摇。
可是,怎么能够啊!
姜老师一个大作家,怎么能像泼妇骂街一样嘞?
这直接戳破他对作家逼格的认知,幻想破灭啊!
两人的争论引起编辑部里其他编辑的注意,他们走过来一询问,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他们看过信里的内容后,表现也不比他们俩好多少。
编辑小陶看着众人,问道:“怎么办?”
怎么办?
他们要是知道怎么办就好了。
这事太大了,不是他们能决定的。
看来只能让主编拿主意,他们听命行事吧。
于是,这封信就一层一层地向上传递,传到主编的手中。
主编看过心里的内容后也是久久无语,他也想不到,姜玉楼身为大作家能整出这种幺蛾子。
现在,摆在他面前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发表,一种是把信按下来。
第一种选择可能再次引发舆论哗然,引起两边的对抗升级。好处则是《文艺报》抢先报道能扩大影响力,吸引读者。坏处嘛,很可能得罪一批人。
第二种……还有什么第二种。
不是他不想按,既然有第一个人能看出来《诗经·彼阳》玩的是谐音,就会有第二个人看出来。与其做事不讨好,还不如挣这一波人气呢。
想明白后,主编下定决心,立刻排版,明天就发行。
第二天,读者惊喜地发现《文艺报》有对《诗经·彼阳》的最新解读。
只是读过之后,他们发现这都是什么玩意儿?
本来充满诗意的《彼阳》,成了通篇骂人的谐音诗。不,已经不能称之为诗,就是满篇脏话而已。
惊讶过后,他们又觉得这篇骂人诗太妙了。这么多诗人,作家,还有报社编辑都没有发现,可见姜玉楼的天才程度。
咳,虽然这次他的天才没有用到正途上,但也让很多人喜欢上他的嬉笑怒骂由心。
上一次文坛骂得那么过瘾,似乎还是鲁迅先生骂某个“乏走狗”呢。
姜玉楼凭借一篇骂人诗圈粉无数,连带着他正在售卖的作品销量都好了不少。
被他骂的那些人可就惨了,心里那个气完全发泄不出去。
写评论辩论不过姜玉楼,骂人也骂不过,他们还能怎么办?
这回,还真有个老作家被他气得住进医院。
话说那位老作家看过报纸上的新解后,当场吐出一口鲜血,并且大吼一声,“姜玉楼小贼,唔与你势不两立啊!”
怒骂过后,老作家就晕倒在地,听说额头都磕破了,还是家人发现的早送进了医院进行抢救。要是再晚点,人就走了。
消息不知道真假,但是流传出去后,被姜玉楼点名的作家便有了兔死狐悲之感。
姜玉楼骂人骂的这么狠,以后还不知道他会怎么编排自己呢。
想到这里,不少人当天就联合起来去告状,这回,他们是准备和姜玉楼死磕到底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