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9章:作死!以苏良之袍做小儿尿布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大宋做台谏官第0469章:作死!以苏良之袍做小儿尿布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三月二十五日,秦州州衙。

    一大早。

    秦州知州刘存、通判王虎雄便来到狄青和苏良居住的后衙,称有要事禀报。

    三人聚于议事厅后。

    刘存拿出了秦凤路熙河镇驻军营指挥齐飞的亲笔信。

    苏良首次来西北时,便见过齐飞。

    当时齐飞还是一个负责安置老兵的都头。

    而今已是营指挥使。

    齐飞称,熙河镇老兵首领独臂老乔报仇心切。

    其与三十多个老伙计陷于一个首领名为脱窝的蕃人部落。

    脱窝向熙河镇索要三百只羊、三百匹绸布,还有一百匹马,然后才会放人。

    待狄青和苏良看完书信后。

    刘存补充说道:“脱窝部落大概有两千余人,控制着一片二百里左右的区域,能战者不过六七百人,虽只是个小部落,但擅于逃窜,我们若贸然攻击他们,老兵们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这群蕃人不要命的,他们若一直朝西逃,我们很难抓到他们,但若与他们做了这笔交易,恐怕日后一些蕃人会变本加厉,并且他们经常不讲信用,拿了财物,依旧不放人!”

    狄青和苏良听后,都是微微皱眉。

    熙河区域。

    群山环绕,河流众多。

    汉人、蕃人、党项人杂居,部落上百,势力错综复杂。

    大宋百姓眼里的羌人,其实就是蕃人和党项人的合称。

    受到汉文化影响较少的民族,形成了蕃;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且自成民族的,就是党项人。

    活跃在熙河区域的蕃人和党项人,有的亲吐蕃,有的亲西夏,尤为混乱。

    虽然唃厮啰统治的青唐吐蕃,在吐蕃诸部势力最大,也较为亲宋。

    但根本管不住那些小部落。

    这就导致一些部落无法无天,将烧杀抢掠当作买卖。

    彼此间也经常发生战事。

    狄青想了想,看向苏良,道:“景明,你带着龙羽军,今日便去熙河镇吧!”

    “行,我来解决。”苏良点了点头。

    昨晚,苏良便与狄青达成共识。

    苏良先去熙河镇调查羌贼之乱,狄青在秦州等待大军集结,然后再将西军的布防重新设置一番。

    狄青为帅。

    坐镇秦州,比领兵出击对吐蕃诸部和西夏人的威慑性更强。

    苏良本打算待明日范家家属扶棺回乡时,他送一送,然后再去熙河镇。

    但如今事情紧急,他便只能先去熙河镇了。

    此等绑架勒索之事,龙羽军最擅解决。

    ……

    片刻后。

    苏良前往范宅,与范仲淹的衣冠之棺再次做了告别。

    然后,他与五百龙羽军提前吃罢午饭,便直奔熙河镇。

    此时,五百龙羽军完全是当作轻骑兵来用。

    龙羽军们的战马、军甲、弩器都在后面大部队的运送中。

    至于后续的补给和兵器,皆由秦州知州刘存组织当地兵丁筹备。

    这一次,五百龙羽军齐出。

    带队的,乃是总教官徐莽和副教官刘三刀。

    苏良经常带出来的杜雷和孙胜,则是被派去河北,操持河北禁军的训练。

    徐莽和刘三刀皆是西兵出身,还曾做过狄青的亲兵,对这里的环境甚是熟悉。

    熙河镇距离秦州有三百余里。

    苏良等人四日可达。

    若是没有苏良拖后腿,这群人三日就能抵达熙河镇。

    ……

    西北地界,地广人稀,多戈壁荒岩。

    草木更是以荆棘矮木为主。

    苏良等人,一路西奔,在道路上卷起阵阵土尘。

    偶尔狂奔十余里才能看到一些村落,或赶着牛羊的百姓,或一些匆忙赶路的商队。

    此等场景,已经比数年前强许多了。

    在熙河镇没有建设时,这里根本没有商队,而百姓也多集聚在河流旁。

    有时骑马狂奔一日,都看不到人烟。

    因熙河镇的存在。

    西北这片边境地区,已经比往昔繁荣许多了,百姓的日子也都大有好转。

    到了夜里,茫茫荒野,漆黑一片,根本无法赶路。

    苏良等人便只能就地扎营,吃饭休息,待天亮再出发。

    ……

    四日后,近黄昏。

    苏良一行五百余人终于抵达了熙河镇。

    当下。

    熙河镇并没有因一次抢掠而变得人烟稀少。

    相反的是,熙河镇城门外,长约三里的大路两侧,全是百姓自发形成的草市。

    瓷器、牛羊、马匹、粮食、衣鞋、书籍、农具等,应有尽有。

    各族百姓齐聚,热闹非凡。

    这里不同族落的许多百姓,其实是没有纷争的,有的甚至会通婚。

    他们只想过安静太平的日子。

    熙河镇就是他们心中最美好的地方。

    可惜,这里资源分布不均,穷人太多,导致一直不太平。

    驾!

    驾!

    驾!

    随着一阵沙土弥漫,苏良等人来到了城门前。

    很多商贩都站起身来。

    当看到龙羽军的军旗后,都愣住了。

    “这……这是……这是龙羽军,天子亲军,官家不可能是此等仪仗,应该是那位苏御史,不,是苏中丞来了!”有百姓激动地说道。

    狄青与苏良前来西北为范仲淹治丧,这里的百姓也有所耳闻。

    当年,全因苏良之策,才有了这座熙河镇。

    熙河镇之民对苏良都甚是感激。

    皇祐年间,当狄青与苏良南征平侬智高之乱时,有人散播谣言称苏良身死,熙河镇的老兵差点儿倾巢而出,前往南境为苏良报仇。

    再加上苏良当年在西北,西夏边城下,怒杀野利刺等二十八名西夏凶犯,并使得西夏国相没藏讹庞写致歉信。

    此等神迹,令边境的大宋百姓有了胆气,就连三岁的孩子都能喊出那句:犯我大宋者,必诛之!

    苏良在熙河镇的影响力,完全不弱于范仲淹和狄青。

    城门楼上。

    熙河镇驻军营指挥齐飞看到龙羽军军旗和苏良后,不由得大喜,高声道:“苏中丞来了,立即出门迎接!”

    下方一些自愿站岗守城的老兵听到这個消息,也都甚是激动,纷纷都奔向了城门口。

    城门下,苏良勒马而停,环顾四周。

    齐飞等将士和许多老兵,纷纷拱手。

    “参见苏中丞!”

    苏良笑着道:“诸位,别来无恙啊!咱们城内叙话!”

    当即,齐飞便引苏良众人入了城。

    而此刻。

    一个戴着草帽的中年男人望向苏良后面的骑兵,喃喃道:“带了五百人,他竟然就来了,真是不知死活!”

    说罢,中年男人迅速离去。

    ……

    片刻后。

    城内衙署内,苏良端坐于上位。

    徐莽、刘三刀坐于一侧。

    熙河镇驻军营指挥齐飞、熙河镇都头杨虎,还有两名老兵坐于另一侧。

    苏良开门见山地问道:“乔爷他们的情况如何了?”

    独臂老乔乃是老兵们的精神领袖,多次与苏良来信,苏良也称其为乔爷。

    齐飞道:“明日午时便是交易之日,他们将派一些百姓来城门外领取财物,然后承诺入夜之前,会将乔爷他们放回来。”

    “他们的话可信吗?”苏良反问道。

    齐飞无奈地摇了摇头,道:“这些人向来都是言而无信,做事全凭喜好,不过他们若知晓您来到熙河镇后,或许会收敛一些。”

    苏良摇了摇头。

    “不一定,没准儿有人盼着踩我的肩膀出名呢!”

    苏良又问道:“交易的财物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乔爷他们比这些财物可贵重多了!”齐飞道。

    “明日午时,将财物都交给他们,待保障乔爷他们的安全后,再好好收拾他们!”苏良的眼里涌出一股杀意。

    紧接着。

    苏良又问道:“抢掠熙河镇财物,肆意杀人的羌贼身份确定了吗?”

    “基本确定了,至少是五个吐蕃部落合力而为,极大可能是受到了西夏的指使。”

    “好,待救回乔爷他们,我们再一个一个收拾这些人!”

    随即。

    苏良看向徐莽,道:“老徐,稍后你便与齐指挥使对接脱窝部落的相关信息,这个部落,一定是要剿灭的,此外还要考虑好他们若要完财物而不放人,咱们接下来该如何做!”

    “这将会是龙羽军来到西北的第一个任务,不但要完成,还要完成的漂亮!”

    “末将遵命!”

    徐莽和刘三刀站起身来,重重拱手。

    龙羽军享受着全宋最好的福利待遇。

    他们的任务就是打胜仗,完成其他士兵难以完成的任务。

    ……

    入夜,天气骤冷。

    熙河镇的夜色特别黑,也特别静。

    苏良吃罢饭,洗漱完毕后,躺下便睡了。

    连日来骑马狂奔,让他的身体疲累不堪,骑马骑得双腿都直直打颤。

    ……

    翌日,天大亮,苏良才起身。

    然后在齐飞、杨虎还有数名老兵的引领下,在熙河镇巡视起来。

    曾经的八千老兵。

    如今还常驻在熙河镇的已经不足两千。

    有去世的,有跟着商队前往西域的,有娶妻生子选择安定度日的,还有做小买卖的,回秦州开设客栈的……

    随着他们两鬓斑白,力气越来越小,当年曾坚守在这里的许多老兵都没了知念。

    但仍守在熙河镇的老兵们,他们的执念却更深了。

    他们的父母妻儿曾因战事而亡,他们的家园土地、乡亲父老曾受到西夏人摧残。

    他们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复仇西夏。

    像独臂老乔,在他眼里,命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守护住西北边境,要向西夏复仇。

    一些老兵看到苏良后,激动得嚎啕大哭。

    口里嚷着苏良在西北留下的名言:犯我大宋者,必诛之。

    ……

    近午时。

    齐飞将准备好的三百只羊、三百匹绸布,还有一百匹马,全都赶到了城门外。

    静等脱窝部落派来的人来取。

    片刻后。

    远处扬起沙尘,约有四五十人骑马奔来。

    苏良定睛一看,骑马者大多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汉,看其穿着,应该是附近的牧民。

    这些牧民定然不是来自脱窝部落,他们只是受雇来取这些财物的。

    外族绑架勒索宋人,用最多的就是这一招。

    牧民们带走财物后,会分散归去,他们熟悉路径,可以避免有人追随,然后再寻一个秘密之地,将财物交给雇佣者。

    由于地广人稀,在这里跟踪别人,甚是容易被发现,且很容易掉入埋伏圈。

    故而,这是一种相当安全的勒索交易方式。

    这些人来到城门外后,二话不说,直接驱赶羊马,用马车拉走绸布,完全视城墙上的士兵们如空气。

    就在这时。

    一个三十多岁,面色甚是黝黑的汉子驱马来到城门下,朝着上面望去。

    “谁是宋之苏良苏中丞?”

    苏良高声道:“是我。”

    那汉子冷哼一声,道:“我家首领说了,本想着这就是一次普通的交易,你们出财物,我们放人,但听闻苏中丞来到熙河镇,那就不一样了!”

    “我家首领久慕苏中丞之名,他希望苏中丞再送他一物,他才能放人!”

    “何物?”苏良的面色阴沉下来。

    “麻烦苏中丞在此刻,脱下身上之袍,丢给我,我家首领新得一子,正缺尿布,想要一块有大宋士大夫官员气息的尿布!”

    “找死!”齐飞呵斥道。

    一旁的刘三刀更是抽出了腰间的弓弩,只要苏良开口,他立即就能射杀对方。

    以苏良之袍做小儿尿布。

    脱窝明显是想踩在苏良的肩膀上成名。

    他若敢如此做,成就一番凶名,那日后吐蕃的很多狠人盗匪都会投靠他。

    这些未开化的蕃人,向来比的都是凶残,野蛮,毫无人性。

    他们越心狠毒辣,越不要命,跟随他们的人越多。

    苏良淡淡一笑,缓缓脱下身上的淡灰色长袍。

    “中丞您……”

    还不待齐飞说完,苏良便将长袍扔了下去。

    这一幕,城墙上的士兵,城下的百姓都看得清清楚楚。

    “谢了!”

    那汉子接过长袍,调转马头就走。

    而在不远处,那些牧民们也赶着马羊、拉着绸布,朝着前方的一片戈壁荒野行去。

    这时,苏良转身看向徐莽。

    “待乔爷他们平安归来后再动手,若这波蕃人不放人,便强力去救,我的要求是不能让咱们的人有丝毫损伤,而脱窝部落所有的反抗者,尽杀之!”

    苏良的语气变得冰冷起来。

    这一次,他要拿脱窝部落立威,让熙河周边的动乱者皆知晓,招惹他的下场是什么。

    “是,龙羽军保证完成任务!”徐莽喃喃道。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大宋做台谏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宋做台谏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大宋做台谏官》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