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二天一早,我带着孟合和几名贴身护卫去了乌氏府。
现在大秦行商所在的坊市最多的不是客人,而是乔装打扮的朝廷禁军和巴、乌氏两族护卫。嬴绛担心我在这出事,那两家更担心我在这里伤到……
到了乌氏府,除了等候在门口的乌氏牧,走进院子里,没有见到一个人。
我微微点头,内心暗道:‘这乌氏一族不愧是大家族,做事面面俱到,很清楚自己商人的地位。’
跟他没有客套,径直去了内院乌氏倮所在的院子。
进门乌氏倮已经换了一身黑色长袍,端坐在正堂一侧的榻上。
见我进门,连忙直起身体,在乌氏邻的搀扶下深深行了一礼:“臣见过陛下,请陛下恕罪,臣已无法起身站立。”
我上前一步,微笑道:“不必多礼,你身体不便,乌氏牧已经跟朕说了。”
乌氏倮只是比封君,虽然享有政治地位,可以称臣,但却没有实际的官职在身,至于他的儿子、孙子,亦没有继承这种地位的资格。
乌氏倮连忙做了个请的手势:“谢陛下,陛下请坐。”
我点点头,走到上首位置坐下。
“朕即位后未曾特别关注过大秦行商,你身体抱恙,也未曾参加过朝会,朕以为你回了乌氏县。若不是乌氏牧告诉朕,还不知道你在咸阳。”
我其实想说还以为他死了……想了想,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说这种话不太礼貌,还是换种说法吧……
乌氏牧连忙躬身道:“陛下恕罪,是小人的过错,早该禀明陛下,只是怕这些许小事让陛下劳神。”
乌氏倮也歉意道:“此实乃乌氏之过也。”
我摆摆手,笑道:“无妨,乌氏识大体、顾大局,能为社稷考虑,朕心甚慰。”
乌氏倮闻言拱了拱手,随后抬眼看了一下乌氏邻,乌氏邻会意,立即拱手一礼退了出去。
乌氏倮这才接着道:“陛下日理万机,臣便直言了。”
我点点头:“但讲无妨。”
乌氏倮缓了一口气:“陛下,我乌氏一族现在十之八九的生意是在大秦境内做牲畜、布帛交易,由臣的孙儿牧、解经营;另外一部分则是与胡人、羌人,甚至匈奴人的交易,由臣的儿子风经营。”
乌氏倮的儿子风,看来就是那个在东胡草原上走私盐的乌氏风了。
我虽然有些惊讶,乌氏倮竟然主动跟我讲这些,但我之前已经知道了一些,面上丝毫没有表现出来,仍旧微笑看着他。
乌氏倮见我没有反应,有些不安起来,只能接着道:“这些事皇帝是知道的。始皇帝二十六年,皇帝刚刚统一天下,巡视陇西、北地,途经六盘山,听说了臣的牛羊满山,便特意召见臣。彼时臣已经向皇帝禀明了这些事。”
我点点头,淡然道:“先皇非但没有惩处你,却给予你比封君的无上荣耀,这是为何?”
其实我心中已然有了猜测,无外乎刺探军情、可以为大秦提供牲畜之类的。却不料,乌氏倮的理由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乌氏倮闻言应道:“回陛下,臣的很多牛羊都是从草原上交易而来,有些是跟匈奴人,有些是跟胡人,但都是严格控制交易数量,既能完成交易,又不会使匈奴和胡人囤积过多诸如盐布的物资。”
“嗯。”我称赞道:“这一点你考虑的还是比较周到的,起码从年初与匈奴和胡人的作战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确没有过多的战略物资。”
“陛下英明。”乌氏倮拱了拱手:“始皇帝二十六年,大秦刚刚统一天下,还没来得及打击匈奴,彼时北地边患非常严重。当时皇帝亦不允许与草原上的部落通商,他们完全获取不到必需的盐、布,所以拼命进攻大秦。”
“皇帝在与臣交谈时,曾对此颇为忧虑。臣久在乌氏戎部生活,对草原部落稍有了解。每次他们劫掠都是通过没有长城的地方南下,加上北地无重兵,臣便向陛下献了一计,那便是先派兵守住现有长城,再联通赵、燕、秦三国的长城以为一体,如此可抵御草原部落的侵扰。”
“你说什么?联通长城、北击匈奴的提议是你提出来的?”我大为震惊。
《史记》有载:因为三十二年卢生的“亡秦者胡也”,嬴政便下令“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同时让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北击匈奴,怎么可能是乌氏倮提出来的提议?而且如果嬴政采纳了他的建议,又何须从二十六年等到三十二年,经过整整六年才出兵匈奴?难道真的就因为那句无稽之谈?
乌氏倮一愣,不明白我为什么这么激动,连忙道:“回陛下,千真万确!”
我仔细想了想,停修长城的时候我还真没问过长城从什么时候开始修的,也没问过蒙恬他是什么时候去北地的,如果乌氏倮说的是真的,那太史公可开了个大玩笑!
“你继续说!”我连忙催促道。
乌氏倮看我这么重视,语速稍微快了点:“皇帝听后大喜,认为如今天下已经平定,匈奴却屡屡进犯边关,屠戮百姓,为天下黔首计,必须尽快平定北患。于是便立刻令蒙恬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前往北地,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随后设置九原郡、河南地四十四县,徙徒实之,直至今日。”
“这也是皇帝为什么给予臣一介卑贱商贾以比封君最重要的原因,另外则是臣的牲畜可以帮助大秦的农耕发展。说回与草原部落通商,当时也是为了延缓匈奴南下的脚步,他们只要活得下去,自然不愿意拿性命来侵扰大秦。后来则慢慢演变成了替大秦边军刺探军情。”
听完乌氏倮的话,我已经陷入了沉思。
如果按照他说的,那太史公在《史记》中关于嬴政修筑长城、北击匈奴的表述岂不是胡扯?我感觉不寒而栗,那可是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正史啊!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现在大秦行商所在的坊市最多的不是客人,而是乔装打扮的朝廷禁军和巴、乌氏两族护卫。嬴绛担心我在这出事,那两家更担心我在这里伤到……
到了乌氏府,除了等候在门口的乌氏牧,走进院子里,没有见到一个人。
我微微点头,内心暗道:‘这乌氏一族不愧是大家族,做事面面俱到,很清楚自己商人的地位。’
跟他没有客套,径直去了内院乌氏倮所在的院子。
进门乌氏倮已经换了一身黑色长袍,端坐在正堂一侧的榻上。
见我进门,连忙直起身体,在乌氏邻的搀扶下深深行了一礼:“臣见过陛下,请陛下恕罪,臣已无法起身站立。”
我上前一步,微笑道:“不必多礼,你身体不便,乌氏牧已经跟朕说了。”
乌氏倮只是比封君,虽然享有政治地位,可以称臣,但却没有实际的官职在身,至于他的儿子、孙子,亦没有继承这种地位的资格。
乌氏倮连忙做了个请的手势:“谢陛下,陛下请坐。”
我点点头,走到上首位置坐下。
“朕即位后未曾特别关注过大秦行商,你身体抱恙,也未曾参加过朝会,朕以为你回了乌氏县。若不是乌氏牧告诉朕,还不知道你在咸阳。”
我其实想说还以为他死了……想了想,对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说这种话不太礼貌,还是换种说法吧……
乌氏牧连忙躬身道:“陛下恕罪,是小人的过错,早该禀明陛下,只是怕这些许小事让陛下劳神。”
乌氏倮也歉意道:“此实乃乌氏之过也。”
我摆摆手,笑道:“无妨,乌氏识大体、顾大局,能为社稷考虑,朕心甚慰。”
乌氏倮闻言拱了拱手,随后抬眼看了一下乌氏邻,乌氏邻会意,立即拱手一礼退了出去。
乌氏倮这才接着道:“陛下日理万机,臣便直言了。”
我点点头:“但讲无妨。”
乌氏倮缓了一口气:“陛下,我乌氏一族现在十之八九的生意是在大秦境内做牲畜、布帛交易,由臣的孙儿牧、解经营;另外一部分则是与胡人、羌人,甚至匈奴人的交易,由臣的儿子风经营。”
乌氏倮的儿子风,看来就是那个在东胡草原上走私盐的乌氏风了。
我虽然有些惊讶,乌氏倮竟然主动跟我讲这些,但我之前已经知道了一些,面上丝毫没有表现出来,仍旧微笑看着他。
乌氏倮见我没有反应,有些不安起来,只能接着道:“这些事皇帝是知道的。始皇帝二十六年,皇帝刚刚统一天下,巡视陇西、北地,途经六盘山,听说了臣的牛羊满山,便特意召见臣。彼时臣已经向皇帝禀明了这些事。”
我点点头,淡然道:“先皇非但没有惩处你,却给予你比封君的无上荣耀,这是为何?”
其实我心中已然有了猜测,无外乎刺探军情、可以为大秦提供牲畜之类的。却不料,乌氏倮的理由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乌氏倮闻言应道:“回陛下,臣的很多牛羊都是从草原上交易而来,有些是跟匈奴人,有些是跟胡人,但都是严格控制交易数量,既能完成交易,又不会使匈奴和胡人囤积过多诸如盐布的物资。”
“嗯。”我称赞道:“这一点你考虑的还是比较周到的,起码从年初与匈奴和胡人的作战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确没有过多的战略物资。”
“陛下英明。”乌氏倮拱了拱手:“始皇帝二十六年,大秦刚刚统一天下,还没来得及打击匈奴,彼时北地边患非常严重。当时皇帝亦不允许与草原上的部落通商,他们完全获取不到必需的盐、布,所以拼命进攻大秦。”
“皇帝在与臣交谈时,曾对此颇为忧虑。臣久在乌氏戎部生活,对草原部落稍有了解。每次他们劫掠都是通过没有长城的地方南下,加上北地无重兵,臣便向陛下献了一计,那便是先派兵守住现有长城,再联通赵、燕、秦三国的长城以为一体,如此可抵御草原部落的侵扰。”
“你说什么?联通长城、北击匈奴的提议是你提出来的?”我大为震惊。
《史记》有载:因为三十二年卢生的“亡秦者胡也”,嬴政便下令“适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同时让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北击匈奴,怎么可能是乌氏倮提出来的提议?而且如果嬴政采纳了他的建议,又何须从二十六年等到三十二年,经过整整六年才出兵匈奴?难道真的就因为那句无稽之谈?
乌氏倮一愣,不明白我为什么这么激动,连忙道:“回陛下,千真万确!”
我仔细想了想,停修长城的时候我还真没问过长城从什么时候开始修的,也没问过蒙恬他是什么时候去北地的,如果乌氏倮说的是真的,那太史公可开了个大玩笑!
“你继续说!”我连忙催促道。
乌氏倮看我这么重视,语速稍微快了点:“皇帝听后大喜,认为如今天下已经平定,匈奴却屡屡进犯边关,屠戮百姓,为天下黔首计,必须尽快平定北患。于是便立刻令蒙恬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前往北地,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随后设置九原郡、河南地四十四县,徙徒实之,直至今日。”
“这也是皇帝为什么给予臣一介卑贱商贾以比封君最重要的原因,另外则是臣的牲畜可以帮助大秦的农耕发展。说回与草原部落通商,当时也是为了延缓匈奴南下的脚步,他们只要活得下去,自然不愿意拿性命来侵扰大秦。后来则慢慢演变成了替大秦边军刺探军情。”
听完乌氏倮的话,我已经陷入了沉思。
如果按照他说的,那太史公在《史记》中关于嬴政修筑长城、北击匈奴的表述岂不是胡扯?我感觉不寒而栗,那可是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正史啊!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