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墨升住所周围是没有那高骨的红梅的,只有那些被风雪压弯了的杂树,倔强而又丑陋,从墙外伸到了墙内。
此刻暖室里烤火的二夫人已经回来了小半个时辰,身子暖和了许多,穿着的暖袍也被她挂了起来,被窝里的暖匣也换上了新炭,至于提回来的那个食盒,已经洗涮好,放回了庖厨。按习惯,二夫人此刻应该睡下了,只是走了一趟破屋,二夫人坐在床榻边,针线盒放在手边就没拿起来过,整个人心神恍惚,一会看看窗外眉头微皱,一会又低头傻傻一笑,就这么六神无主着,熬着灯油,就是没有睡意。
突然,外面隐隐传来一慢三快的敲打声,
“咣……咚!咚!咚”,
紧跟着又有人喊着号子。
“寒潮平临,走水走金……寒潮平临,走水走金……”
听着外面更夫的梆子声,二夫人不禁自言自语起来。
“哎呀,这都三更天了……”
突然被打更人这么一搅扰,二夫人本来就不多的睡意更是飞到了九霄云外,她放下手里针线盒,站起身,利落的穿上外褂棉衣,快步开了门,朝着厨舍走去。
打更人的梆子声慢慢走远,寒潮平临,走水走金的号子也让北风刮散,睢阳城已经宵禁,静的连狗叫都没有,估计整座城,除了夜间守卫巡察,没睡的可能就只剩下张巡和墨升了吧。毕竟这等天气,那些蹿房越脊高来高去的手把子们自然是不会出窝的,风雪夜出去偷人,那才是老寿星喝砒霜。
破屋这边,张巡和墨升继续讨论着一代明将哥舒翰。墨升讲到哥舒翰心里是一千万个不肯去潼关城的,一来是他自己还半瘫着,二来更不想趟那个浑水。作为吹胡子瞪眼一辈子的庙堂仇敌,哥舒翰知道安禄山手段的扎手,虽有谎报,但点子确实硬,再加上底下人时时汇报上来的叛军动向,哥舒翰知道安禄山这次不是闹着玩得,那个胡人疯子看来被杨国忠咬疼了,真下了狠心,想把皇帝拉下马。这是要玩命啊,他可不想跟着玩,更加玩不起,死道友不死贫道,谁爱去抢这份功劳谁去,老子没空。
老谋深算的哥舒翰打定了主意隔岸观火,打了一辈子仗,什么风浪没见过,现在刚好借着这个风疾调养生息,缓些时日再借口回到西部老本营,至于叛乱,就让那些急于建功,想捞大票的后辈们去拼吧。果不其然,有点着急上火的皇帝正好遇上了耐不住性子的封常清,给予厚望的封常清不出意外被打了个灰头土脸,连累着他那个好大哥高仙芝也送了命,潼关正副主将全没了,杨国忠那个蠢货病急乱投医,竟然向皇帝举荐了他这个准备稳坐江东的哥舒翰。皇帝也是果断,大手一挥,哥舒翰,是你报效国家的时候了,即日起出征潼关。
当时,唐廷所征的朔方、河西、陇右诸道兵,尚未抵达长安,对于势如破竹的安禄山大军,朝野震动。潼关守军虽然在兵力上占优势,看上去声势浩大,总数二十万多,但多是未经训练之兵,撑场面还行,真上了沙场,战斗力与叛军根本就是天壤之别,不夸张的讲,人家一个打他们三四个都不在话下。
在自家宅子躺着吃瓜的哥舒翰打错了算盘,被好搭档杨国忠一句话掀翻了桌子,大价钱搞来的西域甜瓜还没吃几口,就这么被赶鸭子上了架,明明重病在身,任他哭爹喊娘屁用没有。但是英明皇帝听取睿智宰相的建议,非要逼着他这位下床都困难的将军骑马上阵,头衔捧得极高,大元帅,仅次于李家的王爷。
哥舒翰自然是哭干了泪说他不想当这个大元帅,可皇帝就是不准,谁叫你素有威名,现在不用你啥时候用,你说有病,那我体恤臣子,宫中御医特批了八个,灵丹妙药任你取用,就连钦天监的仙师也给派了三位,再将田良丘派给你做御史中丞,充行军司令,起居郎萧昕点为判官,番将火拔归仁等各率部落兵士随你出征。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出征大军,抬着一个病恹恹的主帅,星夜赶赴潼关,誓要剿灭叛军,活捉安禄山。数万人马的喧嚣却掩不住主帅哥舒翰悲天怆地的哭声。
苦命的哥舒翰就这么摇摇晃晃到了潼关,一路的舟车劳顿,再加上心里对安禄山人马的畏惧,内外夹攻之下,病更重了,军务当然无法料理,他一边怕人打探双方消息,一边严令手下大军只能固守不可妄动。哥舒翰知道自己不顶事,只好又把军政大权全权委于田良丘此人,田良丘什么身份,怎么能如哥舒翰一般震慑的住龙蛇混杂的守军,他不敢专权,又使王思礼统领骑兵,李承光统领步兵,两个人又彼此争权,不能统一指挥。哥舒翰自己有病急火攻心,脾气暴躁军法严厉又不体恤士卒,使得那些新入伍的兵士更是人心惶惶,所以潼关军无斗志,几次出击都被叛军打的灰头土脸,要不是潼关地势险要,也如洛阳一般早丢了。
反观叛军这边,那个风头正劲的崔乾佑自领了安禄山的军令后,便和手下幕府参将日夜苦思冥想,为了将龟缩的唐军诱出,制造了种种假象,他们把精兵都隐藏起来,只留一些老弱残兵在外招摇,还到处散布所谓陕郡叛军只有四千,且缺乏训练,不堪一击的谣言。这些假话当然对久经沙场的哥舒翰不起作用,但却对不懂军事却偏偏存心卖弄的杨国忠产生了影响,老迈昏庸的玄宗也对这些谣言信以为真,不断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哥舒翰统兵多年,战场功力极其深厚,虽然身体不爽,但到了潼关后虽然又恨又怕,还是强撑着第一时间对各方形势深入分析,毕竟现在是亲自上阵,可容不得半点马虎,小命要紧,他还等着做宰相呢,跟手下人商议了很久,因此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周密计划,写成表书才上奏天庭。
“安禄山久习兵事,现在公开叛唐,欲攻长安,不可能不设防。一定是先用羸弱之兵来引诱我军,如果现下出兵攻伐,正中其计。再说叛军远来,利在速战,我军可据险扼之,利在坚守。何况叛军残虐,已尽失人心,兵势日蹙,必有内变,到那时再乘机攻击,当可不战而胜。现在诸道兵未集,形势于我方并不有利,应该缓以待之”。
与此同时,身处常山的郭子仪、李光弼也在这个时候上言请率兵北攻范阳,覆叛军老巢,俘获叛军妻儿以为人质,强如战神关羽都败于此计,更何况贼子安禄山,然后再使间谍招之,叛军内部必溃。潼关大军,应该固守,不能轻易出击。皇帝听了这些不谋而合的奏本,又有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前车之鉴,便准了奏本,让哥舒翰尽心办事。
哥舒翰大军虽缺乏训练,但守潼关已经这么久,毕竟有二十多万之众,实力已经打磨的不可小视,本来吧,谨守潼关,等待帝国内部其他节度使缓过一口气,整理人马兵合一股,安禄山还真蹦跶不了多久。但是呢,稳坐大明宫的好皇帝性子急啊,一开始还忍得住,可小半年了还不见哥舒翰拿下叛贼,这可让自己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了,四十五年太平天子,岂能让安禄山污了他的光辉大业,那份令他如鲠在喉的命势批言都被自己强势扭转了,更别说一个反贼蛮夷。再加上杨国忠之流在朝堂上的的煽风点火,天子头脑一热便下了死令,要么你哥舒翰速速出关歼敌,要么你提头长安来见。
墨升将哥舒翰守潼关的经过告知了张巡,张巡了解了这些内情,但还是不明白墨升说的那一连串蠢事到底是什么。
“墨先生,依您刚才所言,哥舒翰带兵出征虽然不妥,可也算不上蠢吧,顶多算是无所作为,有负天恩。”
“你别急,这只是潼关战局的过程,而诱发最后败亡的引子,却是这几个人的愚蠢一手造就。”
不等张巡提问,墨升继续讲述着。
哥舒翰被逼着出征,心里自然不情不愿,一肚子邪火没地方发,做了讨贼大元帅后,总想着找个人出出气。思来想去,这个出气的倒霉鬼就选上了安思顺。起初,户部尚书安思顺素知族弟安禄山心生逆反,便入朝奏之。到安禄山真的反了以后,玄宗以安思顺先奏有功,大义灭亲便不问其罪,只是象征性的降了职,可哥舒翰素来与安思顺有隙,既然现在受皇命守潼关,大权在握,他心生一计。他先是便派心腹之人假装截获了安禄山送与安思顺的密信,再于关门擒获间谍以献于朝,并伪造安思顺七条罪状,请皇帝下旨诛之。三月三日,玄宗为了安抚哥舒翰,不管真假,遂杀安思顺及弟太仆卿元贞,家属流于岭外。哥舒翰知道安思顺被杀,心下满意,上表谢恩。可怜一片忠心的安思顺就因为和安禄山同族,更因哥舒翰的陷害落了个家破人亡,死不瞑目。思了一辈子“顺”的却被向往“禄”途的给害了,真是有趣有趣!
“这……哥舒将军实在不该,军国大事竟因私人喜好而决断,实在是大不该!”
张巡对哥舒翰的做法感到实在不齿,但还是尽量克制,批评的语调还算留情。
“你以为这就完了?好戏还在后头。杀了安思顺的哥舒翰不过瘾,他还想杀了杨国忠!”
“杨国忠?这是为何?他们二人不是朝堂盟友么,为何哥舒翰会连自己的盟友也不放过?”
水越来越深了,对于心存光明的张巡而言,他实在不明白这些朝堂争斗的龌龊阴险,当然,如果他真的了解了,也不至于进士出身几十年,却还是个小小的绿袍县令。
“哥舒翰手下有个将军叫王思礼,安禄山造反后,天下人都认为是李林甫杨国忠的骄纵召乱,无不对其恨之切齿。并且安禄山起兵就是以诛那杨国忠为名,于是这位王思礼心思多啊,他劝哥舒翰奏表请皇帝杀杨国忠以谢天下,到时候既解了安禄山之乱,民心又都在哥舒翰这边,杨国忠的宰相之位自然也就非哥舒翰莫属了。一开始,还没昏头的哥舒翰觉得此计虽然诱惑很大,但真正进行起来还是不妥,并未答应。之后王思礼又请命以三十骑高手至长安,计划秘密劫取杨国忠至潼关杀之,哥舒翰认为这样做就等同于自己先造反,非安禄山反,再次否定了王思礼的建议。
却不想此等机密不知为何飘到了杨国忠的耳中,底下人见招拆招,商议劝谏劝杨国忠,现在朝廷重兵都在哥舒翰之手,如果哥舒翰真的回军西指,您的安危可就难说了。杨国忠本来就是不学无术钻营钻孔的性子,听了哥舒翰如此毒计大惧到屎尿横流,于是连夜上奏皇帝,奏本里说现下潼关虽有重兵把守,但后面再无守兵,万一潼关失利或者哥舒翰生出安禄山之心,与太子一党想联合,京师就危在旦夕,他再请陛下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以防真有万一。玄宗这人最为多疑,觉得杨国忠此话有理,不可不防,便密旨许之,杨国忠遂使老部下剑南将军李福德领旨办事,又募集万人屯于灞上,令心腹杜乾运率领,名为抵御叛军,实是防备哥舒翰。
哥舒翰多狡猾的人,得知长安后方如此大动作,知道定是杨国忠听到了一些风声,有所图谋,就上表请灞上军划归潼关所属,皇帝因为哥舒翰势大,只能无奈同意。六月一日,哥舒翰便发军令将杜乾运召到潼关,随便找了个由头就把他给砍了,然后派人带着伪证和人头,一同送到长安。杨国忠得知这个消息后,知道他们二人都对彼此生出杀心,从此以后,更加害怕哥舒翰。怕一个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对方先解决,果然,三日之后,皇帝下的出击死令就交到了哥舒翰的手里。
战争的交锋远不是表面的那些风浪,张巡听了这些话,才知道原来争斗永远不止外敌,内里的锋芒才是刀刀见血。
半年多的时间,哥舒翰的病也好了些,驻守的潼关虽谈不上固若金汤,但也坚实稳固,哥舒翰自己不着急,但是皇帝急的很。这半年多,叛军在各地征伐,互有胜负。被升为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很是长脸,大败叛军于各地,安禄山坐镇东都洛阳,神气非凡,这个当世最繁华的城市,让安禄山乐不思长安,他尝到天子滋味果然美妙,难怪历朝历代那么多人就算杀父灭子也要爬到这个位子,以前只做土皇帝,现在做了真皇帝,实在是感慨,反造的迟了,早反早享受。
就这样,坚守快半年的哥舒翰终于扛不住皇帝的敕令,于六月初四,率大军出关,影响大唐帝国命运的潼关大战就这么愚蠢的展开了。
听了墨升完整的描述,张巡久久不语,他决策不了潼关的战局,更加搞不明白那些人的心思,大敌当前还在自己挖坑,难道内部的争权夺利比起家国的生死存亡更重要么?就算真要自家人见高低,不能先把外患解决掉么?此刻的他,真的是忍不住想学墨升,好好的把这些蠢货骂上个三天三夜。只是张巡忘了,他读了那么多的书,从古到今,这种因为内斗引起王权覆灭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不胜枚举,相信就算是到了以后,只要还有人,这种愚蠢的壮举依旧还是层出不穷。
“其实哥舒翰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他的谋划从某种程度来讲,其实已经赢了,只是可惜时不我待,老天爷似乎也不想这场游戏早早结束,便施展手段,派人点拨了一把安禄山。至于大唐这边,自己人就闹腾的热火朝天了,用不着他出手。”
“此话怎讲?”
墨升又是一个峰回路转的言论,将义愤填膺的张巡重新拉回了破草屋。
“你还记得我说的颜杲卿两兄弟联合河北诸郡,李光弼郭子仪解常山之围,败史思明大军,收复河北大半郡县,断了安禄山退路么?”
“自然记得,只是这些跟哥舒翰的谋划又有什么关联呢?”
“不急,你听我给你说。郭子仪李光弼嘉山大捷后,河北郡县纷纷响应,高呼归顺大唐朝廷。安禄山听闻这些奏报,大为恐惧,当即召严庄与高尚议事,咒骂着说他们劝自己谋反,认为必胜。现在西进之军被哥舒翰挡在潼关,北归范阳老家的路也被李光弼断绝,那些以前打下来的地盘又都做了墙头草,全国各地都是大唐朝廷的军队,而他们们所占下的只有洛阳汴州郑州等几个州郡,眼看着大势就要去,时至今日,成功何在?之后安禄山更是想放弃洛阳,逃归范阳。高尚与严庄对安禄山历来惧怕,听了这些话更是没有良策以对,数日来不敢去见安禄山,生怕对方气性上来,又打自己个皮开肉绽。这个时候,如受老天指点的叛将田乾真正巧从潼关赶回来,他听闻了这些被传唤的沸沸扬扬之言,便自告奋勇前去劝谏安禄山,他说:
“陛下,自古帝王经营帝业,都有胜败,岂能一举而成!现在四方朝廷军队虽多,却都是新募的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战阵厮杀,根本敌不过我们的劲锐之兵,稳稳不足为惧。高尚与严庄都是佐命元勋,陛下如果严惩他们,君臣生出间隙,诸将领知道后,就会上下离心,情况反而会更加危险。为今之计,首当凝聚军心,全力攻伐那些小郡弱县,蚕食推进,扩大战果徐徐图之,等到他日潼关一破,我大燕王势已成,兵锋所指,长安李家还不是瓮中之鳖任陛下发落!”
安禄山听了这番分析,大受鼓舞,重赏于他,然后依计召来高尚与严庄,置酒酣宴,君臣欢好如初。对部下的兵卒赏赐更是慷慨,本来人心惶惶的叛军被银子晃得热血沸腾,重新变成了让李唐大军叫苦不迭的野兽。你说如果不是这个如有神助的田乾真,颜杲卿李光弼哥舒翰他们是不是谋算对了?”
张巡又是沉默不语,如果真的如他们所谋算的,那该有多好,潼关不会破,皇帝也不会逃,自己更不用来睢阳,天下得少死多少人啊!可惜,世上哪有那么多如果。
“如果没有田乾真,那该有多好!”
最终,张巡自己还是感慨了一句“如果”!
墨升看着有些颓废的张巡,心里也不由得暗叹一声。
“是啊,如果没有田乾真,那该有多好!”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
墨升住所周围是没有那高骨的红梅的,只有那些被风雪压弯了的杂树,倔强而又丑陋,从墙外伸到了墙内。
此刻暖室里烤火的二夫人已经回来了小半个时辰,身子暖和了许多,穿着的暖袍也被她挂了起来,被窝里的暖匣也换上了新炭,至于提回来的那个食盒,已经洗涮好,放回了庖厨。按习惯,二夫人此刻应该睡下了,只是走了一趟破屋,二夫人坐在床榻边,针线盒放在手边就没拿起来过,整个人心神恍惚,一会看看窗外眉头微皱,一会又低头傻傻一笑,就这么六神无主着,熬着灯油,就是没有睡意。
突然,外面隐隐传来一慢三快的敲打声,
“咣……咚!咚!咚”,
紧跟着又有人喊着号子。
“寒潮平临,走水走金……寒潮平临,走水走金……”
听着外面更夫的梆子声,二夫人不禁自言自语起来。
“哎呀,这都三更天了……”
突然被打更人这么一搅扰,二夫人本来就不多的睡意更是飞到了九霄云外,她放下手里针线盒,站起身,利落的穿上外褂棉衣,快步开了门,朝着厨舍走去。
打更人的梆子声慢慢走远,寒潮平临,走水走金的号子也让北风刮散,睢阳城已经宵禁,静的连狗叫都没有,估计整座城,除了夜间守卫巡察,没睡的可能就只剩下张巡和墨升了吧。毕竟这等天气,那些蹿房越脊高来高去的手把子们自然是不会出窝的,风雪夜出去偷人,那才是老寿星喝砒霜。
破屋这边,张巡和墨升继续讨论着一代明将哥舒翰。墨升讲到哥舒翰心里是一千万个不肯去潼关城的,一来是他自己还半瘫着,二来更不想趟那个浑水。作为吹胡子瞪眼一辈子的庙堂仇敌,哥舒翰知道安禄山手段的扎手,虽有谎报,但点子确实硬,再加上底下人时时汇报上来的叛军动向,哥舒翰知道安禄山这次不是闹着玩得,那个胡人疯子看来被杨国忠咬疼了,真下了狠心,想把皇帝拉下马。这是要玩命啊,他可不想跟着玩,更加玩不起,死道友不死贫道,谁爱去抢这份功劳谁去,老子没空。
老谋深算的哥舒翰打定了主意隔岸观火,打了一辈子仗,什么风浪没见过,现在刚好借着这个风疾调养生息,缓些时日再借口回到西部老本营,至于叛乱,就让那些急于建功,想捞大票的后辈们去拼吧。果不其然,有点着急上火的皇帝正好遇上了耐不住性子的封常清,给予厚望的封常清不出意外被打了个灰头土脸,连累着他那个好大哥高仙芝也送了命,潼关正副主将全没了,杨国忠那个蠢货病急乱投医,竟然向皇帝举荐了他这个准备稳坐江东的哥舒翰。皇帝也是果断,大手一挥,哥舒翰,是你报效国家的时候了,即日起出征潼关。
当时,唐廷所征的朔方、河西、陇右诸道兵,尚未抵达长安,对于势如破竹的安禄山大军,朝野震动。潼关守军虽然在兵力上占优势,看上去声势浩大,总数二十万多,但多是未经训练之兵,撑场面还行,真上了沙场,战斗力与叛军根本就是天壤之别,不夸张的讲,人家一个打他们三四个都不在话下。
在自家宅子躺着吃瓜的哥舒翰打错了算盘,被好搭档杨国忠一句话掀翻了桌子,大价钱搞来的西域甜瓜还没吃几口,就这么被赶鸭子上了架,明明重病在身,任他哭爹喊娘屁用没有。但是英明皇帝听取睿智宰相的建议,非要逼着他这位下床都困难的将军骑马上阵,头衔捧得极高,大元帅,仅次于李家的王爷。
哥舒翰自然是哭干了泪说他不想当这个大元帅,可皇帝就是不准,谁叫你素有威名,现在不用你啥时候用,你说有病,那我体恤臣子,宫中御医特批了八个,灵丹妙药任你取用,就连钦天监的仙师也给派了三位,再将田良丘派给你做御史中丞,充行军司令,起居郎萧昕点为判官,番将火拔归仁等各率部落兵士随你出征。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出征大军,抬着一个病恹恹的主帅,星夜赶赴潼关,誓要剿灭叛军,活捉安禄山。数万人马的喧嚣却掩不住主帅哥舒翰悲天怆地的哭声。
苦命的哥舒翰就这么摇摇晃晃到了潼关,一路的舟车劳顿,再加上心里对安禄山人马的畏惧,内外夹攻之下,病更重了,军务当然无法料理,他一边怕人打探双方消息,一边严令手下大军只能固守不可妄动。哥舒翰知道自己不顶事,只好又把军政大权全权委于田良丘此人,田良丘什么身份,怎么能如哥舒翰一般震慑的住龙蛇混杂的守军,他不敢专权,又使王思礼统领骑兵,李承光统领步兵,两个人又彼此争权,不能统一指挥。哥舒翰自己有病急火攻心,脾气暴躁军法严厉又不体恤士卒,使得那些新入伍的兵士更是人心惶惶,所以潼关军无斗志,几次出击都被叛军打的灰头土脸,要不是潼关地势险要,也如洛阳一般早丢了。
反观叛军这边,那个风头正劲的崔乾佑自领了安禄山的军令后,便和手下幕府参将日夜苦思冥想,为了将龟缩的唐军诱出,制造了种种假象,他们把精兵都隐藏起来,只留一些老弱残兵在外招摇,还到处散布所谓陕郡叛军只有四千,且缺乏训练,不堪一击的谣言。这些假话当然对久经沙场的哥舒翰不起作用,但却对不懂军事却偏偏存心卖弄的杨国忠产生了影响,老迈昏庸的玄宗也对这些谣言信以为真,不断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哥舒翰统兵多年,战场功力极其深厚,虽然身体不爽,但到了潼关后虽然又恨又怕,还是强撑着第一时间对各方形势深入分析,毕竟现在是亲自上阵,可容不得半点马虎,小命要紧,他还等着做宰相呢,跟手下人商议了很久,因此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周密计划,写成表书才上奏天庭。
“安禄山久习兵事,现在公开叛唐,欲攻长安,不可能不设防。一定是先用羸弱之兵来引诱我军,如果现下出兵攻伐,正中其计。再说叛军远来,利在速战,我军可据险扼之,利在坚守。何况叛军残虐,已尽失人心,兵势日蹙,必有内变,到那时再乘机攻击,当可不战而胜。现在诸道兵未集,形势于我方并不有利,应该缓以待之”。
与此同时,身处常山的郭子仪、李光弼也在这个时候上言请率兵北攻范阳,覆叛军老巢,俘获叛军妻儿以为人质,强如战神关羽都败于此计,更何况贼子安禄山,然后再使间谍招之,叛军内部必溃。潼关大军,应该固守,不能轻易出击。皇帝听了这些不谋而合的奏本,又有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前车之鉴,便准了奏本,让哥舒翰尽心办事。
哥舒翰大军虽缺乏训练,但守潼关已经这么久,毕竟有二十多万之众,实力已经打磨的不可小视,本来吧,谨守潼关,等待帝国内部其他节度使缓过一口气,整理人马兵合一股,安禄山还真蹦跶不了多久。但是呢,稳坐大明宫的好皇帝性子急啊,一开始还忍得住,可小半年了还不见哥舒翰拿下叛贼,这可让自己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了,四十五年太平天子,岂能让安禄山污了他的光辉大业,那份令他如鲠在喉的命势批言都被自己强势扭转了,更别说一个反贼蛮夷。再加上杨国忠之流在朝堂上的的煽风点火,天子头脑一热便下了死令,要么你哥舒翰速速出关歼敌,要么你提头长安来见。
墨升将哥舒翰守潼关的经过告知了张巡,张巡了解了这些内情,但还是不明白墨升说的那一连串蠢事到底是什么。
“墨先生,依您刚才所言,哥舒翰带兵出征虽然不妥,可也算不上蠢吧,顶多算是无所作为,有负天恩。”
“你别急,这只是潼关战局的过程,而诱发最后败亡的引子,却是这几个人的愚蠢一手造就。”
不等张巡提问,墨升继续讲述着。
哥舒翰被逼着出征,心里自然不情不愿,一肚子邪火没地方发,做了讨贼大元帅后,总想着找个人出出气。思来想去,这个出气的倒霉鬼就选上了安思顺。起初,户部尚书安思顺素知族弟安禄山心生逆反,便入朝奏之。到安禄山真的反了以后,玄宗以安思顺先奏有功,大义灭亲便不问其罪,只是象征性的降了职,可哥舒翰素来与安思顺有隙,既然现在受皇命守潼关,大权在握,他心生一计。他先是便派心腹之人假装截获了安禄山送与安思顺的密信,再于关门擒获间谍以献于朝,并伪造安思顺七条罪状,请皇帝下旨诛之。三月三日,玄宗为了安抚哥舒翰,不管真假,遂杀安思顺及弟太仆卿元贞,家属流于岭外。哥舒翰知道安思顺被杀,心下满意,上表谢恩。可怜一片忠心的安思顺就因为和安禄山同族,更因哥舒翰的陷害落了个家破人亡,死不瞑目。思了一辈子“顺”的却被向往“禄”途的给害了,真是有趣有趣!
“这……哥舒将军实在不该,军国大事竟因私人喜好而决断,实在是大不该!”
张巡对哥舒翰的做法感到实在不齿,但还是尽量克制,批评的语调还算留情。
“你以为这就完了?好戏还在后头。杀了安思顺的哥舒翰不过瘾,他还想杀了杨国忠!”
“杨国忠?这是为何?他们二人不是朝堂盟友么,为何哥舒翰会连自己的盟友也不放过?”
水越来越深了,对于心存光明的张巡而言,他实在不明白这些朝堂争斗的龌龊阴险,当然,如果他真的了解了,也不至于进士出身几十年,却还是个小小的绿袍县令。
“哥舒翰手下有个将军叫王思礼,安禄山造反后,天下人都认为是李林甫杨国忠的骄纵召乱,无不对其恨之切齿。并且安禄山起兵就是以诛那杨国忠为名,于是这位王思礼心思多啊,他劝哥舒翰奏表请皇帝杀杨国忠以谢天下,到时候既解了安禄山之乱,民心又都在哥舒翰这边,杨国忠的宰相之位自然也就非哥舒翰莫属了。一开始,还没昏头的哥舒翰觉得此计虽然诱惑很大,但真正进行起来还是不妥,并未答应。之后王思礼又请命以三十骑高手至长安,计划秘密劫取杨国忠至潼关杀之,哥舒翰认为这样做就等同于自己先造反,非安禄山反,再次否定了王思礼的建议。
却不想此等机密不知为何飘到了杨国忠的耳中,底下人见招拆招,商议劝谏劝杨国忠,现在朝廷重兵都在哥舒翰之手,如果哥舒翰真的回军西指,您的安危可就难说了。杨国忠本来就是不学无术钻营钻孔的性子,听了哥舒翰如此毒计大惧到屎尿横流,于是连夜上奏皇帝,奏本里说现下潼关虽有重兵把守,但后面再无守兵,万一潼关失利或者哥舒翰生出安禄山之心,与太子一党想联合,京师就危在旦夕,他再请陛下选监牧小儿三千于苑中训练,以防真有万一。玄宗这人最为多疑,觉得杨国忠此话有理,不可不防,便密旨许之,杨国忠遂使老部下剑南将军李福德领旨办事,又募集万人屯于灞上,令心腹杜乾运率领,名为抵御叛军,实是防备哥舒翰。
哥舒翰多狡猾的人,得知长安后方如此大动作,知道定是杨国忠听到了一些风声,有所图谋,就上表请灞上军划归潼关所属,皇帝因为哥舒翰势大,只能无奈同意。六月一日,哥舒翰便发军令将杜乾运召到潼关,随便找了个由头就把他给砍了,然后派人带着伪证和人头,一同送到长安。杨国忠得知这个消息后,知道他们二人都对彼此生出杀心,从此以后,更加害怕哥舒翰。怕一个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对方先解决,果然,三日之后,皇帝下的出击死令就交到了哥舒翰的手里。
战争的交锋远不是表面的那些风浪,张巡听了这些话,才知道原来争斗永远不止外敌,内里的锋芒才是刀刀见血。
半年多的时间,哥舒翰的病也好了些,驻守的潼关虽谈不上固若金汤,但也坚实稳固,哥舒翰自己不着急,但是皇帝急的很。这半年多,叛军在各地征伐,互有胜负。被升为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很是长脸,大败叛军于各地,安禄山坐镇东都洛阳,神气非凡,这个当世最繁华的城市,让安禄山乐不思长安,他尝到天子滋味果然美妙,难怪历朝历代那么多人就算杀父灭子也要爬到这个位子,以前只做土皇帝,现在做了真皇帝,实在是感慨,反造的迟了,早反早享受。
就这样,坚守快半年的哥舒翰终于扛不住皇帝的敕令,于六月初四,率大军出关,影响大唐帝国命运的潼关大战就这么愚蠢的展开了。
听了墨升完整的描述,张巡久久不语,他决策不了潼关的战局,更加搞不明白那些人的心思,大敌当前还在自己挖坑,难道内部的争权夺利比起家国的生死存亡更重要么?就算真要自家人见高低,不能先把外患解决掉么?此刻的他,真的是忍不住想学墨升,好好的把这些蠢货骂上个三天三夜。只是张巡忘了,他读了那么多的书,从古到今,这种因为内斗引起王权覆灭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不胜枚举,相信就算是到了以后,只要还有人,这种愚蠢的壮举依旧还是层出不穷。
“其实哥舒翰还是很有先见之明的,他的谋划从某种程度来讲,其实已经赢了,只是可惜时不我待,老天爷似乎也不想这场游戏早早结束,便施展手段,派人点拨了一把安禄山。至于大唐这边,自己人就闹腾的热火朝天了,用不着他出手。”
“此话怎讲?”
墨升又是一个峰回路转的言论,将义愤填膺的张巡重新拉回了破草屋。
“你还记得我说的颜杲卿两兄弟联合河北诸郡,李光弼郭子仪解常山之围,败史思明大军,收复河北大半郡县,断了安禄山退路么?”
“自然记得,只是这些跟哥舒翰的谋划又有什么关联呢?”
“不急,你听我给你说。郭子仪李光弼嘉山大捷后,河北郡县纷纷响应,高呼归顺大唐朝廷。安禄山听闻这些奏报,大为恐惧,当即召严庄与高尚议事,咒骂着说他们劝自己谋反,认为必胜。现在西进之军被哥舒翰挡在潼关,北归范阳老家的路也被李光弼断绝,那些以前打下来的地盘又都做了墙头草,全国各地都是大唐朝廷的军队,而他们们所占下的只有洛阳汴州郑州等几个州郡,眼看着大势就要去,时至今日,成功何在?之后安禄山更是想放弃洛阳,逃归范阳。高尚与严庄对安禄山历来惧怕,听了这些话更是没有良策以对,数日来不敢去见安禄山,生怕对方气性上来,又打自己个皮开肉绽。这个时候,如受老天指点的叛将田乾真正巧从潼关赶回来,他听闻了这些被传唤的沸沸扬扬之言,便自告奋勇前去劝谏安禄山,他说:
“陛下,自古帝王经营帝业,都有胜败,岂能一举而成!现在四方朝廷军队虽多,却都是新募的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战阵厮杀,根本敌不过我们的劲锐之兵,稳稳不足为惧。高尚与严庄都是佐命元勋,陛下如果严惩他们,君臣生出间隙,诸将领知道后,就会上下离心,情况反而会更加危险。为今之计,首当凝聚军心,全力攻伐那些小郡弱县,蚕食推进,扩大战果徐徐图之,等到他日潼关一破,我大燕王势已成,兵锋所指,长安李家还不是瓮中之鳖任陛下发落!”
安禄山听了这番分析,大受鼓舞,重赏于他,然后依计召来高尚与严庄,置酒酣宴,君臣欢好如初。对部下的兵卒赏赐更是慷慨,本来人心惶惶的叛军被银子晃得热血沸腾,重新变成了让李唐大军叫苦不迭的野兽。你说如果不是这个如有神助的田乾真,颜杲卿李光弼哥舒翰他们是不是谋算对了?”
张巡又是沉默不语,如果真的如他们所谋算的,那该有多好,潼关不会破,皇帝也不会逃,自己更不用来睢阳,天下得少死多少人啊!可惜,世上哪有那么多如果。
“如果没有田乾真,那该有多好!”
最终,张巡自己还是感慨了一句“如果”!
墨升看着有些颓废的张巡,心里也不由得暗叹一声。
“是啊,如果没有田乾真,那该有多好!”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