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严大人,如今章程还没有定下,就说这筛选人员之事,为时过早了些。我刚才所说只不过是一个简单地想法,还有极大的缺漏,严大人可不要操之过急啊。”
詹徽充分发挥三不沾的智慧,三言两语间就将这事情撇下去,眼下章程是肯定要立下来的,但还是那一句话,怎么立,如何立,如何才能够让陛下满意,且行之有效,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得出结论的。
他做到这个位置上,几乎已经是人臣的极致,想要更进一步,除非转型武将。因此这功劳不必急着抢,能不背锅那就是万福,再者说四辅官制度的缺漏,在场的几位又不是不清楚,指望着靠四辅官的架构,建立起新的制度,显然不太可能。
在场几人都是官场上摸爬滚打的熟客,心知肚明四辅官制度的缺漏,并非在于朝臣的能力,而是其本身制度架构上的问题。春夏秋冬四官轮番辅助处理政务,看似很好,但彼此难以连续,工作上无法有效的衔接,四辅官遇事不知前因后果,便只能依靠经验办事,难免出现纰漏错误。
这就好比一辆马车,仅仅是一天的路程,在途中却要换上不下于六个马夫。
坐在马车上的人,前一秒还在说要去买个葱油饼,下一秒马夫就换掉了,新上任的马夫不知道你要吃葱油饼,也不停留,直接开过去,等到你反应过来,便又要折返回来,其中浪费的时间精力,颇让人恼火。
如果这情况偶尔发生那也就罢了,可每换一次马夫,就必定犯一次错,这简直不是减负,而是在折腾人。
其余的小瑕疵便不用多说,就好比四辅官中,语言不通的问题也较为严重,中华大地上繁多的方言,让沟通变得较为困难,即便是有官话,但口音这东西,历来是难以解决的事情。
沉寂了有一会儿,还是杨靖再度开口,道:“四辅官确实有错漏之处,但其核心本质倒可以单拿出来做个式样。就好比四辅官并无实权,只有建议的权利,这份建议有没有用,还得等陛下圣裁,这一点就可以用,诸位觉得如何?”
“扬大人说的不错,集思广益嘛,俗语也讲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等虽然比不上陛下圣明神武,但提出的建议总能有所启发,再者说朝政繁多,做臣子的写上建议,陛下决断是否可行,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任亨泰这话一说,其余几人都眼前一亮,这法子的确可以,就连朱棣,也是频频点头。
朱棣自然是知晓自家爹的心思,废除丞相加强的是谁的权力,他心知肚明。这种即得的利益,他绝不可能拱手让出,只不过政务繁多难以处理也是一个问题,任亨泰这一番话,给了他不少启发。
“任大人和扬大人想法很好,诸位大人可按照这个思路设想,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应事宜,皆由本宫一力承当。”
见朱棣点头同意,其他人的方向顿时清晰了,有了方向,剩余的便只有具体的制度构建。
可别小看这个方向的确立,若是没有朱棣同意,六部尚书绝不会在这个主意上多做纠缠,会迅速地商讨出下一套点子,伴随而来的则是争吵。如今朱棣下场定了方向,再加之他在后面背书,这些狐狸自然敢于更多的深度挖掘。
詹徽也终于是脱下了三不沾的帽子,道:“依臣愚见,协助处理政务的朝臣,不能拥有任何实际的权力,否则与丞相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唯有无实权,才不会滋生其他心思。至于官职大小,既然无实权,那便不用谈什么官职,陛下招之即来,挥之即走便可。”
杨靖对此表示反对,他摇了摇头道:“詹大人此言有谬,若是不设立具体官职,那便闲散难立,做事也难免疏忽大意。无实权在下倒是认可,只不过该有的制度依旧要有,否则这协助又协助了个什么?”
“扬大人莫不是糊涂了,如果设立官职,那何谈无实权,纵使现在无实权,那谁能保证日后无实权?人心思变,扬大人难不成只看眼前,不看大明江山万世传承的以后吗?”
这话倒是极重,杨靖眉头微微一皱,思考片刻,点了点头,道:“此事的确是我疏忽,只不过没有定制,往后谁能保证能一直延续下去?无法延续,便只是一时之用,万一日后有奸臣作乱,难免往后又多出些巧立名目的章程来。”
严震直开口,道:“既然如此,定下一个定制又有何妨,内中不设官职,以已有官员兼任即可,人员多少全由陛下一人来定,如此一来,便可以避免两位大人方才所说。”
“不妥。”詹徽摇了摇头,道:“真要这样做,那职责混杂难以避免,已有官员兼任其中,难免会有亲疏之别,就好比严大人你若是被选中,难不成还会更亲近吏部?”
严震直不喜,冷道:“詹大人何出此言,都是为了大明江山,六部之间休戚与共,哪里来的亲疏有别,既然是为陛下办事,我等自当竭尽全力,哪敢因私废公。”
“严大人勿恼,我也只是打个比方,话中意思并非如此,你我同为陛下的臣子,行事自然是为大明江山考虑。但处理政务,并非等闲,即便只有协助处理之权,也会因人之不同而又各自的看法,这一点也无可避免啊。”
詹徽说出其中的难处,其他人一听,颇觉其中有理,此事倒成了一个难点,难以解决。
“诸位大人先不必纠结与这些细枝末节,大体的章程先定下来,之后在慢慢讨论也可。”
朱棣居中调和,充当起了和事佬,他细琢磨几人的言论,自己也有一些想法,只不过还是等讨论完成之后,再与爹商量,如果爹那里不同意,这边再怎么觉得完美无缺,那也无用。
而今几人讨论下来,能够确定的还只有一条,那便是无实权,想来六部臣子也是唯恐触及爹的逆鳞,故此将这个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毕竟若是这协助处理政务的臣子有了实权,那和曾经的丞相自然也没什么两样,六部尚书还没这么愚蠢,会将脑袋送到爹的面前。
只是仅有这一点还不够,一应的机构制度还是空中楼阁,现在就谈那些旁枝末节,什么万世基业,还为时尚早,朱棣急需要为自己分担政务的人才。
他本就不太擅长处理政务,今日下午连番处置下来,不知道死了多少脑细胞,眼下见六部尚书还在争论这些,便开口催促道:“诸位大人可得加快进度,若是没有个具体的章程,今日我可不会放你们回去。”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詹徽充分发挥三不沾的智慧,三言两语间就将这事情撇下去,眼下章程是肯定要立下来的,但还是那一句话,怎么立,如何立,如何才能够让陛下满意,且行之有效,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得出结论的。
他做到这个位置上,几乎已经是人臣的极致,想要更进一步,除非转型武将。因此这功劳不必急着抢,能不背锅那就是万福,再者说四辅官制度的缺漏,在场的几位又不是不清楚,指望着靠四辅官的架构,建立起新的制度,显然不太可能。
在场几人都是官场上摸爬滚打的熟客,心知肚明四辅官制度的缺漏,并非在于朝臣的能力,而是其本身制度架构上的问题。春夏秋冬四官轮番辅助处理政务,看似很好,但彼此难以连续,工作上无法有效的衔接,四辅官遇事不知前因后果,便只能依靠经验办事,难免出现纰漏错误。
这就好比一辆马车,仅仅是一天的路程,在途中却要换上不下于六个马夫。
坐在马车上的人,前一秒还在说要去买个葱油饼,下一秒马夫就换掉了,新上任的马夫不知道你要吃葱油饼,也不停留,直接开过去,等到你反应过来,便又要折返回来,其中浪费的时间精力,颇让人恼火。
如果这情况偶尔发生那也就罢了,可每换一次马夫,就必定犯一次错,这简直不是减负,而是在折腾人。
其余的小瑕疵便不用多说,就好比四辅官中,语言不通的问题也较为严重,中华大地上繁多的方言,让沟通变得较为困难,即便是有官话,但口音这东西,历来是难以解决的事情。
沉寂了有一会儿,还是杨靖再度开口,道:“四辅官确实有错漏之处,但其核心本质倒可以单拿出来做个式样。就好比四辅官并无实权,只有建议的权利,这份建议有没有用,还得等陛下圣裁,这一点就可以用,诸位觉得如何?”
“扬大人说的不错,集思广益嘛,俗语也讲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我等虽然比不上陛下圣明神武,但提出的建议总能有所启发,再者说朝政繁多,做臣子的写上建议,陛下决断是否可行,也不失为一种良策。”
任亨泰这话一说,其余几人都眼前一亮,这法子的确可以,就连朱棣,也是频频点头。
朱棣自然是知晓自家爹的心思,废除丞相加强的是谁的权力,他心知肚明。这种即得的利益,他绝不可能拱手让出,只不过政务繁多难以处理也是一个问题,任亨泰这一番话,给了他不少启发。
“任大人和扬大人想法很好,诸位大人可按照这个思路设想,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应事宜,皆由本宫一力承当。”
见朱棣点头同意,其他人的方向顿时清晰了,有了方向,剩余的便只有具体的制度构建。
可别小看这个方向的确立,若是没有朱棣同意,六部尚书绝不会在这个主意上多做纠缠,会迅速地商讨出下一套点子,伴随而来的则是争吵。如今朱棣下场定了方向,再加之他在后面背书,这些狐狸自然敢于更多的深度挖掘。
詹徽也终于是脱下了三不沾的帽子,道:“依臣愚见,协助处理政务的朝臣,不能拥有任何实际的权力,否则与丞相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唯有无实权,才不会滋生其他心思。至于官职大小,既然无实权,那便不用谈什么官职,陛下招之即来,挥之即走便可。”
杨靖对此表示反对,他摇了摇头道:“詹大人此言有谬,若是不设立具体官职,那便闲散难立,做事也难免疏忽大意。无实权在下倒是认可,只不过该有的制度依旧要有,否则这协助又协助了个什么?”
“扬大人莫不是糊涂了,如果设立官职,那何谈无实权,纵使现在无实权,那谁能保证日后无实权?人心思变,扬大人难不成只看眼前,不看大明江山万世传承的以后吗?”
这话倒是极重,杨靖眉头微微一皱,思考片刻,点了点头,道:“此事的确是我疏忽,只不过没有定制,往后谁能保证能一直延续下去?无法延续,便只是一时之用,万一日后有奸臣作乱,难免往后又多出些巧立名目的章程来。”
严震直开口,道:“既然如此,定下一个定制又有何妨,内中不设官职,以已有官员兼任即可,人员多少全由陛下一人来定,如此一来,便可以避免两位大人方才所说。”
“不妥。”詹徽摇了摇头,道:“真要这样做,那职责混杂难以避免,已有官员兼任其中,难免会有亲疏之别,就好比严大人你若是被选中,难不成还会更亲近吏部?”
严震直不喜,冷道:“詹大人何出此言,都是为了大明江山,六部之间休戚与共,哪里来的亲疏有别,既然是为陛下办事,我等自当竭尽全力,哪敢因私废公。”
“严大人勿恼,我也只是打个比方,话中意思并非如此,你我同为陛下的臣子,行事自然是为大明江山考虑。但处理政务,并非等闲,即便只有协助处理之权,也会因人之不同而又各自的看法,这一点也无可避免啊。”
詹徽说出其中的难处,其他人一听,颇觉其中有理,此事倒成了一个难点,难以解决。
“诸位大人先不必纠结与这些细枝末节,大体的章程先定下来,之后在慢慢讨论也可。”
朱棣居中调和,充当起了和事佬,他细琢磨几人的言论,自己也有一些想法,只不过还是等讨论完成之后,再与爹商量,如果爹那里不同意,这边再怎么觉得完美无缺,那也无用。
而今几人讨论下来,能够确定的还只有一条,那便是无实权,想来六部臣子也是唯恐触及爹的逆鳞,故此将这个放在了首要的位置。毕竟若是这协助处理政务的臣子有了实权,那和曾经的丞相自然也没什么两样,六部尚书还没这么愚蠢,会将脑袋送到爹的面前。
只是仅有这一点还不够,一应的机构制度还是空中楼阁,现在就谈那些旁枝末节,什么万世基业,还为时尚早,朱棣急需要为自己分担政务的人才。
他本就不太擅长处理政务,今日下午连番处置下来,不知道死了多少脑细胞,眼下见六部尚书还在争论这些,便开口催促道:“诸位大人可得加快进度,若是没有个具体的章程,今日我可不会放你们回去。”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