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茫茫黑夜中的灯塔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第五百七十五章 茫茫黑夜中的灯塔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画饼这项技能,李多鱼也算是高手吧,前世在鳗鱼厂打工那会,生意好的时候。

    他那个老板居然还想着要上市,整天就给他们洗脑:好好干,将来要上市了就给大家股分。

    结果上市的影子是没见到,养殖厂倒是快给干倒闭了,最后连工资都发不出来。

    可别人画的饼都是假的,李多鱼向他们画的饼却是真的,并不是骗他们的。

    双方聊完后,在店里面简单吃了一顿饭,也算是为雷友山同志接风洗尘。

    毕竟从青岛坐车来到榕城,哪怕最快也得要两天的时间,让李多鱼感到意外的是。

    陈元素人虽然没有来,可心意却到了,他们吃完饭后,还让店长给每人送了一份伴手礼。

    伴手礼只有两个,是榕城三宝之一的角梳,以及一方被称之为“四大印章石”之一的寿山石。

    然而,陈元素送他们的这些寿山石,居然都是田黄石,这东西哪怕在寿山石里也算是珍品。

    现在寿山石才刚刚起步,还没被炒起来,价格还不算特别贵,大多都被人买去当成印章。

    前世他刚从岛国回来那会,刚好是寿山石最火的那几年,就他手里这块石头的品相,藏到那时候的话,卖个十几万块恐怕都不是个问题。

    店长送完伴手礼后,还特意解释道:“李主任真的不好意思,陈老板这些天在外地,没法过来亲自接待。”

    李多鱼回道:“替我谢谢陈老板,有时间的话,一定亲自登门拜访。”

    “随时欢迎。”

    “小心台阶,各位还请慢走。”

    随着陈元素的生意越做越大,如今想见一面陈元素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李多鱼只是顶着个“百万富翁”的虚名,可陈元素可是实打实的,如果扣掉那些国营企业,新元集团完全可以挤进榕城前五的位置。

    李多鱼可就难了,他名声是好听,可榕城前五十的位置可能都挤不进去,毕竟回榕城投资的华侨可是一点都不少,且每年都还在不停地增加。

    离开壹号院,李多鱼开着钓鱼船载着众人前往了养虾厂。

    雷友山和林鹏他们这几个搞技术的,虽是口头答应了,可没有见过实地,他们也不敢贸然跟李多鱼签合同。

    毕竟大家都在一个“开会组织”里,工作汇报永远都是完美的,可执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众人来到养虾厂。

    多少还是有些失望的,这个七星湾从外面来看,就像是个普通的养殖厂。

    下船的码头还是临时的,由木头和木板搭建的,还得小心走,不然很有可能掉到海里面去。

    可当大家来到养虾厂内部后,却一个个瞪大了眼睛,他们都被内部这些进口设备设施给震撼到了。

    厂里面规划的井井有条,每一个池子都是活水,水体全都是涌动的,甚至还有气泡翻滚着。

    看着那密密麻麻,却排列有序的管道,像他们这种搞水产研究的,自然很清楚这个育苗厂房的含金量。

    看到那个茶褐色的水体后,雷友山微微一愣,他作为一个养殖方面的研究员。

    其实通过查看水色,就可以判断对方会不会搞养殖了。

    不管是养虾,还是养殖其它水产,都必须要先养水,如果连水都养不好,其它的就更不用谈了。

    而养殖的水色,一般讲究的是“肥、活、嫩、爽”,业界养水一般只养两种。

    一种叫做“绿水”。

    也就是绿藻为水中主要藻类的水,主要培育的藻类有栅藻、小球藻、纤维藻等等。

    这种绿水是最为普遍的,大家用的最多的,可一般都应用在淡水上。

    李多鱼这个养虾厂培育的是另一种水,硅藻水,整体看起来是茶褐色的。

    硅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单是浮游生物的食物,同时还会净化水质。

    见到这种清爽的硅藻水后,雷友山心中早就对李多鱼相当佩服了。

    随着他从池子里把虾苗捞起来后,表情则更加严肃了:“虾苗都这么大了?”

    育苗池里,密密麻麻全都是虾苗,每一只虾苗都非常的健康有活力,且都超过了一公分长。

    而更让他们好奇的是,每个选育池都有进行编号,旁边还有一个小本子,翻开后,全都详细记录着虾苗每天的变化。

    雷友山惊讶道:“李主任,你们已经开始选育了?”

    李多鱼点点头:“我们只是简单粗选一遍而已。”

    见李多鱼又开始低调装逼,陈冬青嫌弃看了眼,赶紧介绍道:

    “师兄,其实这些苗我已经挑选过一遍了,我们大概从两万只亲虾里挑了两千对出来,然后才有这些虾苗的。

    这一个育苗池里的虾苗的父本和母本,每只都有三四两,属于体型特别大的品种.”

    听到陈冬青的介绍后,众人这才明白,原来不是等他们来了后,才开始选育虾苗的,而是早就已经开始了。

    他们现在只要过来,立马就可以投入工作,开始进行育苗的研究工作。

    这就等于他们完全不需要前期的准备工作,人家早就给你们准备好了,这对研究人员来说,真的是一件非常爽的事情。

    而在接下来的参观中,这位李主任让他们见识到了,什么才叫做真正的稳扎稳打。

    看着眼前这套巨型的饲料生产设备,农林学院的林鹏老师有点激动地道:“这套设备是专门用来生产饲料的?”

    李多鱼点点头,介绍了起来:“这套设备可以生产鱼粉,也可以进行超微粉碎,还能将制成颗粒.

    不过目前我们先用来制作鱼粉,对虾的饲料生产,我们还在尝试跟研究中。”

    李多鱼也是实话实说,鳗鱼的饲料配方他是知道的,可对虾的饲料配方,他还真的不懂。

    毕竟前世的他,并没有深入了解过对虾养殖这一行,只是大概知道个皮毛。

    也曾听一些同行说过,因为虾是要频繁蜕壳的,所以在养殖过程中,饲料就非常重要。

    镇上就曾有养殖户因贪图饲料便宜,买到了假饲料,导致虾没法成功蜕壳,差点赔个倾家荡产的。

    据李多鱼所知,虾饲料跟鳗鱼饲料是完全不一样的,不单单只有鱼粉、淀粉之类的,还要添加一些饲料酵母、卵磷脂这一方面的配料。

    如果没用正确的饲料养虾的话,海虾是生长不起来的,就好像养孩子只给吃米饭,不给吃青菜和补钙,肯定会营养不良,身体各方面也会出现问题。

    反正一款成功的饲料,都是慢慢试验出来的,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这也是李多鱼需要人才的原因。

    作为一个重生过来的人,他真的不是万能的,只能说在养殖这一行比别人了解的多。

    别人可能是从零开始,而会好一点,大概是从二到三开始的,但距离把产品做好,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这些不是靠他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一整个研发团队,毕竟从专业技术角度上来讲。

    他身边这四位完全可以完爆他,有时候,他们在讨论专业话题时,李多鱼甚至都插不上嘴。

    可李多鱼具有的“前瞻性”,则是他们没有的,所以跟他合作有个好处,那就是他给的方向,不管是虾苗培育,还是饲料生产百分百都是正确的。

    如果非要打个比方的话,李多鱼就像是茫茫黑夜中的灯塔,而他们就是在大海里摸黑前行的渔船。

    他们只要沿着李多鱼这个灯塔的方向前进,就不会在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

    参观到这里时,雷友山最后的那点傲气都已经被磨平了,被这个李多鱼给折服了。

    他曾经做过调研,目前这个阶段,全国的养虾户数量是真的不少。

    单单北方就有好几万亩的规模,可养虾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绝大多数养殖户的虾苗还是依赖野生捕捞。

    而谁也没法判断,野生虾苗里,是不是有混入带病的个体,这就导致产量极为不稳定。

    运气好的虾农大丰收,运气不好的颗粒无收。

    雷友山也曾接触过一家养虾的国有企业,一开始还是沿用二十年前那一套。

    先喊出口号,然后就是大刀阔斧,大干特干,一开始直接就搞了上万亩的虾塘。

    结果,各方面技术跟不上,每一步都走得特别的艰难,第一年的净亏损就高达九十万,去年还被农业部给点评批评了。

    而眼前这个李多鱼则跟他们是相反的,几乎是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了,这才邀请他们来的。

    看着眼前小他七八岁的李多鱼,雷友山真的不愿意相信,这是一个年轻人能做到的事。

    再次看向李多鱼时,雷友山不禁觉得,这个年轻人总是笑笑的,可做起事情来,真的非常的沉稳,甚至比他这个小舅靠谱多了。

    而参观到最后,大家看着眼前这座占地两千多平的建筑时,林鹏老师不禁问道:“李主任,这里也是育苗室吗,可感觉有点不一样,好像很封闭的样子。”

    李多鱼回道:“这里是实验楼,如果我们合作的话,大家就可以在这边做实验。”

    林鹏倒吸了口冷气:“这些都是给我们用的?”

    李多鱼点点头:“没错,现在还只是第一期,以后楼上应该还会再增加一层上去,就是研究用的基础设备还没到,可能还要再等一个月这样。”

    看着眼前这么大的实验室,林鹏真的非常激动,他还是第一次有自己的实验室,在学校想用实验室还得用项目申请。

    雷友山参观完后,当场就下定了决心:“李主任,咱们直接签合约吧。”

    林鹏和孙红老师点了点头:“我也觉得可以。”

    李多鱼笑着说道:“对了,还有一件事,我可要先跟大家说好,到时候,研究人员可不单单只有你们,鹭岛那边可能还有几位.另外,咱们的研究基地有很大概率会成为教学基地,到时候,要真有学生来的话,还请各位老师稍微指点一下。”

    “那肯定的,干我们这一行的,也希望整个水产养殖业越来越好。”

    当天下午,李多鱼就跟雷友山他们签署了合作协议,雷友山因为跟原本单位有冲突,背了黑锅。

    回去会立马离职,然后成为闽龙公司的全职研究员,而李多鱼也给了他研究基地副主任的头衔。

    另外,薪资待遇是一百五,食宿这一块是全包的,如果他拖家带口过来的话,李多鱼也会尽量帮他解决一些老婆、孩子住宿和读书的问题。

    林鹏、孙红并不是全职,他们依旧还是农业学院的老师,但会把教书之外的剩余时间,全都用在研究基地这边,公司每个月补贴他们七十块钱。

    双方签完协议后,雷友山当天下午就急匆匆返回青岛了,林鹏、孙红两位老师也回学校办一些手续。

    陈冬青笑着说道:“怎样,我介绍的这些人靠谱吧。”

    “靠不靠谱现在还不知道,要日后才知道。”

    “你这人真是狗嘴吐不出象牙。”陈冬青接着说道:“对了,后天就要进行赠送虾苗仪式了,到时候陶县长也有去,我们张所长想叫你一起去。”

    李多鱼皱皱眉。

    “能不能帮我推掉,最近这一段时间,我上报纸上的太勤快了,搞得我想低调都不行,现在出个门,连路上的狗,感觉都认识我。”

    陈冬青认真道:“这是赠送的虾苗啊,真不想去?”

    李多鱼摇摇头:“我哪像你那么闲,我白天得在厂里干活,晚上还要回去交公粮,我要是学你的话,这世界恐怕又多了一位怨妇啊。”

    “你大爷的,能不能别老提这个,我这一周表现不错好不好,一周七天,我加班了三天。”

    李多鱼好奇道:“那我舅妈现在脸色有没有好一点。”

    陈冬青点点头。

    李多鱼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道:“男人啊,不能老抱怨,遇到问题要懂得解决,家庭的矛盾很简单的,哪里不通,咱们就通哪里,只要弄通了,那不就顺畅了。”

    陈冬青拧着眉头看着李多鱼:“多鱼,你把脑袋打开给我看一下,是不是里面还住着其他人。”

    “冬青同志,你能不能别用这么平淡的语气,说出这么恐怖的话,这让我感觉很害怕啊。”(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