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晚唐静夜思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全网黑后她穿梭大唐小渔村第五章 晚唐静夜思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等苏青青把一段《三字经》背完,兴奋的婆媳俩就拉着苏青青入席吃晚饭了,对她的态度比之刚才更加尊重。

    许是因为天色已晚,屋里光线不好,这家又舍不得油灯,于是饭桌被搬到了门槛边,借着天空残余的暮色照明。

    晚唐已经有了不少胡床、高脚凳了,这家里也是,大家吃饭倒不至于席地而坐。

    苏青青默默观察,发现饭桌上摆在自己和小孩面前的那碗米粥略稠,张氏和其婆婆碗里的粥很稀。

    桌上一共有五个菜,一盘咸菜,一碗打了鸡蛋花的野菜汤,一盆盐水虾,一盆螃蟹,还有一条清蒸青占鱼。

    除了海鲜就是菜,果然是海边人家的餐桌。

    张氏开口道:“请苏妹妹先举筷。”

    苏青青已经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此时也顾不得客套,当即拿起筷子端起碗就吃。

    接着是张氏婆婆动筷夹了一根咸菜进碗里,然后是张氏,最后是小孩。

    看得出来,这家虽然穷,但还挺有规矩,主宾、长幼次序分明。

    结合张氏还算斯文的谈吐,他们家应该算有点文化,可能是哪家落魄寒门吧。

    张氏和其婆婆倒是想要与苏青青聊天,奈何她饿得发慌,只顾埋头干饭。

    一碗粥就着咸菜飞快地吃完,张氏又给她添了一碗,而她们婆媳以及小孩都没有再添饭。

    两碗粥配着野菜蛋花汤和几口咸菜下肚,一点油水都没有。

    还好桌上虾和蟹的量相对较大,苏青青剥下的壳都在桌上堆了个小山,靠着海鲜混了个半饱。

    这个月份的蟹瘦啊,吃不到什么精华。最肥的蟹,当属金秋九月、十月,所谓的“秋高蟹肥”。

    现代社会,因为寡鲜廉耻的岛国人向太平洋倾倒核污水之故,现在太平洋的海鲜价值都大打折扣了,好多渔民都只能卖船转业。

    苏青青已经很久都没吃到品质这般极品的太平洋海鲜了,即便螃蟹很瘦小,也不耽误她吃。

    只是,还不够!还想吃!

    但她也不好意思再要了,默默放下了碗。

    饭后再聊天,苏青青拿腹中思虑过的瞎话搪塞,说自己以前跟着师傅隐居山林,后来师傅仙去,她才决定下山入世。

    决定以山中隐士的身份行走江湖,主要也是考虑到大唐的三六九等阶级。

    山中隐士还是受朝廷认可的,虽然不像贞观年间那么求贤若渴受重视。

    如果回不了现代,苏青青想着自己起码得凭着现代的学识混个良民身份,不能以贱籍活着。

    大唐现在缺上税的人口,所以山人、流民有时候都是能收编就收编的——只要交的起税,更别提有文化的隐士。

    在这种世道,良民都很难被朝廷当人,基本就是韭菜的命运,一个农民头上有5个人要供,贱籍更是直接被官方规定“律比畜产”了。

    无论如何,不能被归为流民贱籍。

    苏青青摆着一幅往事不堪回首的黯然模样,只简略地说个大概。

    遇到不好回答的细节,就沉默。

    张氏婆媳并不怀疑苏青青的说辞,从她的着装与谈吐来看,她说的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何况饭前她还刚刚教他们家娃一段《三字经》,这些都是做不了假的。

    因为苏青青“刚下山”无处可去,当夜自然就被热情挽留,住在田家了。

    田家的五间石头屋,一间是张氏婆婆的卧室,一间是张氏和稚子共同的卧室(两张床),剩下三间分别是柴房、书房和正堂。

    苏青青不愿意和张氏挤一张床,所以今夜她睡的是临时在书房铺的简陋地铺上。

    能让她睡书房而不是柴房,也代表了田家确实对她很感激、很尊重了。

    书房对于大部分的大唐人而言,就相当于宝库,轻易是不让外人进的,贵客才有这个待遇。

    通过一晚上的交流,苏青青已经对这个世界以及这个家庭略有了解。

    穿越前她是在现代的湘省省会潇湘,而现在脚下的土地,已经是岭南道循州归善县的小渔村了。

    穿越的第一地点在哪片水域,她没有印象,但以古代的车马速度推算,距离这个小渔村怎么也不可能太远的。

    也就是说,她从现代的潇湘,穿越到了晚唐的岭南道循州,这距离可真够远的。

    这座归善县的小渔村,在现代对应的城市是哪里,苏青青没有什么概念。

    但既然属于岭南道,那在大唐长安、洛阳这些老百姓的眼里,肯定就属于鸟不拉屎的蛮夷之地了,自古流放、贬官就爱弄到这里。

    也好,离中央朝廷远一些,风波少一些。

    苏青青穿梭千年,没有要去长安古城看看历史名人的执念。能好好活着,填饱肚子,才是她目前最想解决的事。

    张氏的婆婆姓何,没名,人称何氏,壮年丧夫,老年丧子,也是个苦命人。

    张氏的老公生前是个医官,原先是在县衙当差的。通俗点讲,就是个在大唐有编制的医生,主要给县里的公务员看病。

    后来他病逝了,婆媳俩辨认和炮制药材可以,但行针治病就不行了。

    失去了家里顶梁柱每月的工钱入账,仅凭孤儿寡母织布浆洗,在县城就难以为继,索性收拾收拾,退了租的房,回到了乡下祖宅,依托族人生存。

    因为她们家跟田氏族长家还没出五服,加上张氏多少跟着老公学了一些简单的医术,可以给附近村民看个头疼脑热的,再采摘些草药卖给镇上的药铺换钱,婆媳俩带着稚童,倒也能在村里勉强度日。

    苏青青贸然穿越到此人生地不熟之地,无权无势无合法身份,颜值还偏偏很高,其实境况不容乐观。

    做的晚唐背调里显示,岭南道这地方人口买卖是非常严重的,说是重灾区都不为过。

    即便大唐中央政府为遏制岭南地区的人口买卖现象,做了非常多的努力,也颁布了法令,但是收效甚微。

    一方面岭南可耕面积少,瘴气遍布,恶劣的生存环境导致生产力低下,再加上本地豪族觊觎人口贩卖的巨额利益,以及山高皇帝远,地方官僚在原本税收基础上,又弄出来诸多苛捐杂税。

    种种不利因素集合,岭南老百姓艰难求存,不得不卖儿鬻女。

    想到此,苏青青对自己刚醒过来时就遇到被卖之事,也就了然了。

    这里都已经把人口买卖做成产业链,遇到自己这样一个犹如浮萍的美人,可不就是值钱的货物?

    财帛动人心啊!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全网黑后她穿梭大唐小渔村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全网黑后她穿梭大唐小渔村》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全网黑后她穿梭大唐小渔村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全网黑后她穿梭大唐小渔村》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