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郑嬷嬷带人送来了饭菜。
一家三口坐下吃起了晚饭来。
饭菜入口,沈氏立时感觉身上的疲惫感都消了不少。
“对了,娘,有个事我想问问您的意见。”沈双双忽然道。
一老一少,纷纷望向了沈双双。
“是这样,今儿我找王婶子打听李家的事。随口问了她,她家小宝上蒙学的事。他们家准备送小宝来镇上读书。”
沈氏点头。
“读书是好事。”应了句。
“嗯。我顺带打听了下别家的情况,发现作坊里想送孩子上蒙学的人家不少。”
沈氏抬眼望向了沈双双。
“娘觉得,我们在村里办个蒙学如何?”问道。
沈氏一愣。
“咱们家在大河村没什么根基,要能在村里半个蒙学,会有些好处。”
沈氏心头一动。
“可办学堂,不是件简单的事。”说这话,便是代表同意了。
沈家就她跟儿媳妇两个女流,的确没什么根基。
要想扎根大河村,对大河村乃至周边的几个村形成影响力,办学堂的确是个不错的法子。
而且,从长远来看,通过学堂培养一些人才,对他们自身也有益处。
从中要能出些有能耐的,以后中秀才,甚至举人,双方也有情谊在。
一些大族兴办族学,私塾便是这个道理。
听到婆婆赞同,沈双双眸色亮了亮。
“蒙学的话,应该不难。”
“在村里买个宅子布置一番,再请个童生过去教学就成。”
“学堂办起来,对咱作坊里的员工,束脩减半。咱家以后奴仆多了,要有了家生子,可送去免费入学。”
“附近的村民也可带孩子去蒙学报名,让他们自行承担束脩就行。”
“对了,对作坊里的一些员工,特别是那些有能力却不识字的,也可以让他们去蒙学学些简单的字以及算术。就当员工培训了。”
作坊里有好些员工其实表现得不错,就因为不识字,许多工作都不好安排给他们。
吴伯不止一次的跟她聊过,遗憾手下识字的人少。
既然不好找这样的人,那何不自己培养?
沈双双越想越心动。
觉得等以后自己有钱了,不止要办蒙学,还可以办书院。
跟苏家一样,成为上阳镇有头有脸的人物。
当然,书院的事,也许得等沈家昭雪之后……
沈氏听了沈双双的话,眸色动了动。
“回春堂那边,也可送几个药童过去,让他们学学认字跟算术。”
这次殷公子送来的四个药童,其中只有两人会识字,且识字不多。
他们留在后院帮她打杂制药的还成,去前堂抓药跑堂却不行。
要有机会的话,让他们去学学认字,以后他们在药铺里也能帮上更多忙。
“当然成!”沈双双笑着道。
“那我找吴伯合计一下,看怎么安排。”
“嗯。”
四月初六。
沈双双起了个大早。
去新作坊那边走一趟,确定没问题后,再次去了大河村。
账房。
沈双双将自己准备在大河村建蒙学的事跟吴伯说了。
吴伯听闻,十分惊讶。
随即是激动。
“要能在村里建蒙学,还只收不多的束脩,大家必定感激夫人!”
“此乃有利乡民的好事,村长那边肯定会支持的!”
沈双双笑着点头。
“我已经有了些想法了。”
“过来跟你商量一下,便准备去跟村长谈。”
她跟婆婆都不住大河村,倒是吴伯经常住村子里。
吴伯现在不仅是她作坊的管事,一定意义上也代表着他们沈家。
接下来要在村里建蒙学,还得吴伯这边去盯。
“夫人有何想法?”吴伯激动的问道。
在自卖其身前,他是个读书人。
虽然未能读有所成,却还是从书中增长了许多见识。
当初,就是靠着那些见识,他才在饥荒遍地的情况下保全了自己和家人。
而后,也是因着会读书识字,才得了夫人的赏识,当上了作坊管事。
而今听闻夫人要在村里开办蒙学,若非他还管着庄子,他都想去蒙学里当夫子了。
沈双双将自己的大致想法说了。
吴伯边听边点头,在沈双双有问题的地方不时提些自己的建议。
吴伯到底是念过私塾的,他的建议,很有参考价值。
两人一讨论就聊了快半个时辰。
基本定下方案后,沈双双让吴伯把她计划建蒙学,以及计划安排部分员工去蒙学接受培训的事告诉工人们,说是想听听员工们的意见。
吴伯应了。
接下来的两天,沈双双去找苏语嫣,跟这位专业人士咨询了办蒙学的注意事项,以及拜托苏语嫣帮她打听,符合条件的蒙学先生。
安氏跟程磊听说了这事,竟跑来凑热闹。
沈记冒菜馆。
“把员工送去蒙学培训,这个主意不错。”
“等蒙学办起来,咱火锅店里,我也安排几个人去听课。”程磊开口道。
他以前并没觉得读书有那么重要,打火锅店开起来,才意识到能写会算的重要性。
旁的不说,客人点过菜后,再继续加菜,得及时在菜单上进行登记。
要伙计不识字,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
还有上菜的时候,得对照着客人的点菜单上。
不识字,取菜的时候,也会有些麻烦。
沈双双去火锅店里巡视过几回,自然知道情况。
“哪儿用那么麻烦?”
“你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培训,让他们把菜单上的字认全就行。”
“对那些有潜力的员工,才送去蒙学那边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以后,也好把他们安排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沈双双跟安氏点头赞同。
他们苏家家仆多,家仆生的家生子也多。
家里从小便对那些家生子进行择优培养,因此,并不缺可用的人才。
可沈家跟程家,特别是沈家,可以说是毫无根基可言。
也只能靠这样的方式,来快速培养一些可用的人了。
这沈娘子能想出这样的法子,且这么快就付诸于行动,真乃能人也。
“也是。店里那么多事,哪儿有那么多时间去大河村念书?”程磊接话道。
“重点培养对象……要真有看重的,送去大河村学上一阵子也无妨。”(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一家三口坐下吃起了晚饭来。
饭菜入口,沈氏立时感觉身上的疲惫感都消了不少。
“对了,娘,有个事我想问问您的意见。”沈双双忽然道。
一老一少,纷纷望向了沈双双。
“是这样,今儿我找王婶子打听李家的事。随口问了她,她家小宝上蒙学的事。他们家准备送小宝来镇上读书。”
沈氏点头。
“读书是好事。”应了句。
“嗯。我顺带打听了下别家的情况,发现作坊里想送孩子上蒙学的人家不少。”
沈氏抬眼望向了沈双双。
“娘觉得,我们在村里办个蒙学如何?”问道。
沈氏一愣。
“咱们家在大河村没什么根基,要能在村里半个蒙学,会有些好处。”
沈氏心头一动。
“可办学堂,不是件简单的事。”说这话,便是代表同意了。
沈家就她跟儿媳妇两个女流,的确没什么根基。
要想扎根大河村,对大河村乃至周边的几个村形成影响力,办学堂的确是个不错的法子。
而且,从长远来看,通过学堂培养一些人才,对他们自身也有益处。
从中要能出些有能耐的,以后中秀才,甚至举人,双方也有情谊在。
一些大族兴办族学,私塾便是这个道理。
听到婆婆赞同,沈双双眸色亮了亮。
“蒙学的话,应该不难。”
“在村里买个宅子布置一番,再请个童生过去教学就成。”
“学堂办起来,对咱作坊里的员工,束脩减半。咱家以后奴仆多了,要有了家生子,可送去免费入学。”
“附近的村民也可带孩子去蒙学报名,让他们自行承担束脩就行。”
“对了,对作坊里的一些员工,特别是那些有能力却不识字的,也可以让他们去蒙学学些简单的字以及算术。就当员工培训了。”
作坊里有好些员工其实表现得不错,就因为不识字,许多工作都不好安排给他们。
吴伯不止一次的跟她聊过,遗憾手下识字的人少。
既然不好找这样的人,那何不自己培养?
沈双双越想越心动。
觉得等以后自己有钱了,不止要办蒙学,还可以办书院。
跟苏家一样,成为上阳镇有头有脸的人物。
当然,书院的事,也许得等沈家昭雪之后……
沈氏听了沈双双的话,眸色动了动。
“回春堂那边,也可送几个药童过去,让他们学学认字跟算术。”
这次殷公子送来的四个药童,其中只有两人会识字,且识字不多。
他们留在后院帮她打杂制药的还成,去前堂抓药跑堂却不行。
要有机会的话,让他们去学学认字,以后他们在药铺里也能帮上更多忙。
“当然成!”沈双双笑着道。
“那我找吴伯合计一下,看怎么安排。”
“嗯。”
四月初六。
沈双双起了个大早。
去新作坊那边走一趟,确定没问题后,再次去了大河村。
账房。
沈双双将自己准备在大河村建蒙学的事跟吴伯说了。
吴伯听闻,十分惊讶。
随即是激动。
“要能在村里建蒙学,还只收不多的束脩,大家必定感激夫人!”
“此乃有利乡民的好事,村长那边肯定会支持的!”
沈双双笑着点头。
“我已经有了些想法了。”
“过来跟你商量一下,便准备去跟村长谈。”
她跟婆婆都不住大河村,倒是吴伯经常住村子里。
吴伯现在不仅是她作坊的管事,一定意义上也代表着他们沈家。
接下来要在村里建蒙学,还得吴伯这边去盯。
“夫人有何想法?”吴伯激动的问道。
在自卖其身前,他是个读书人。
虽然未能读有所成,却还是从书中增长了许多见识。
当初,就是靠着那些见识,他才在饥荒遍地的情况下保全了自己和家人。
而后,也是因着会读书识字,才得了夫人的赏识,当上了作坊管事。
而今听闻夫人要在村里开办蒙学,若非他还管着庄子,他都想去蒙学里当夫子了。
沈双双将自己的大致想法说了。
吴伯边听边点头,在沈双双有问题的地方不时提些自己的建议。
吴伯到底是念过私塾的,他的建议,很有参考价值。
两人一讨论就聊了快半个时辰。
基本定下方案后,沈双双让吴伯把她计划建蒙学,以及计划安排部分员工去蒙学接受培训的事告诉工人们,说是想听听员工们的意见。
吴伯应了。
接下来的两天,沈双双去找苏语嫣,跟这位专业人士咨询了办蒙学的注意事项,以及拜托苏语嫣帮她打听,符合条件的蒙学先生。
安氏跟程磊听说了这事,竟跑来凑热闹。
沈记冒菜馆。
“把员工送去蒙学培训,这个主意不错。”
“等蒙学办起来,咱火锅店里,我也安排几个人去听课。”程磊开口道。
他以前并没觉得读书有那么重要,打火锅店开起来,才意识到能写会算的重要性。
旁的不说,客人点过菜后,再继续加菜,得及时在菜单上进行登记。
要伙计不识字,处理起来就比较麻烦。
还有上菜的时候,得对照着客人的点菜单上。
不识字,取菜的时候,也会有些麻烦。
沈双双去火锅店里巡视过几回,自然知道情况。
“哪儿用那么麻烦?”
“你把他们集中起来进行培训,让他们把菜单上的字认全就行。”
“对那些有潜力的员工,才送去蒙学那边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以后,也好把他们安排到更重要的位置上。”
沈双双跟安氏点头赞同。
他们苏家家仆多,家仆生的家生子也多。
家里从小便对那些家生子进行择优培养,因此,并不缺可用的人才。
可沈家跟程家,特别是沈家,可以说是毫无根基可言。
也只能靠这样的方式,来快速培养一些可用的人了。
这沈娘子能想出这样的法子,且这么快就付诸于行动,真乃能人也。
“也是。店里那么多事,哪儿有那么多时间去大河村念书?”程磊接话道。
“重点培养对象……要真有看重的,送去大河村学上一阵子也无妨。”(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