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时间飞逝,眨眼已经是武兴十九年。
朱常洵也五十三岁了,不复曾经的少年,这些时日混乱的大明令得他的脾气愈发的不好,头发也更添几分斑白。
在过去的一年之中,发生了许多的事情。
洛阳失陷,宗藩被活活烧死,这是震动朝堂的大事,要是不将贼首王二处斩于宗庙,武兴皇帝的统治历史上将会永远铭刻着这一污点。
“着卢象升总理江西、湖广、河南三省军务,统五省之兵,进剿贼首王二,限期四月,献首阙下!”
如今南直隶的大股流寇基本已经绝迹,而山东虽然也有民变,但是规模不大,于是便朱常洵便免除了卢象升总理山东与南直隶军务的权力,只总理三省军务。
而五省之兵,即江西、湖广、河南、北直隶,以及卢象升从山西带来的军队,还有他的嫡系“天雄军”。
为了剿灭王二,朱常洵已经用了极大的力量了,他还不断催促卢象升,要求其尽快出兵,剿灭叛贼。
好消息是,王二是坐寇,不用担心出现当年陕西、山西时候,流寇到处跑追也追不着,越搅越乱,以至于两年才堪堪基本平息的情况。
然而,坏消息也有。王二的部队刚刚取得大捷,士气极旺,且之前高迎祥兵进南京的时候,他们在河南看戏,是休养充足的,但是卢象升的部下却是先在各省剿匪,后来又一路急行军支援南直隶,接着又是追着流寇跑,早已疲惫不堪。
卢象升上疏请求宽限些时日,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不允。
毕竟现在宗藩失陷,而且死的还是荣王的儿子……懂得都懂,难免有人发散思维,认为这可能是皇帝故意不救援洛阳,以报昔日争位之仇。
一个藩王直接没了啊!这得是有多心狠手辣?这个谣言一传到朱常洵耳朵里,他就感觉到了不妙。
武兴是吃过市井舆论苦头的,当年他弑师的消息传开的时候,整个大明都是风言风语,甚至还有人作诗文暗讽他,当时他整个名声都臭了,哪怕到了今天影响都还没断绝,使得他失去了许多的人心,他可不希望因为这事再出什么问题。
皇帝要表示自己的态度,出兵是必须的。
然而用兵这么久,国库的存银已经不多,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的结束在河南的战斗。
于是朝廷催促出兵的旨意一封接着一封。
卢象升可不愿意大明的精锐被葬送在自己的手中,他很想下令各军先完善各地守备,休养生息,再行准备作战,但是皇帝的急令堪比当年的十二道金牌,一向忠诚的卢象升根本没办法违背。
无奈之下,明军只能以疲劳之师强行出征。虽然在卢象升的指挥下,明军依然能够压住王二一头,但是由于军士长期作战疲敝不堪等缘故,也没能占到义军太大好处。
而王二也确实难对付。他更是不知道从哪里获得了大量装备,以此组建了一支骑兵,据说人人双甲,配备各式火铳,与那李家辽骑一般,极其强大与难缠,出没于各個地区,给予明军打击,曹文诏等骑兵部队虽然战力不下于他们,但是却也没有双甲这样的待遇,几次交锋也都落入了下风。
又有投奔而来的高迎祥为他打配合,以至于到了武兴十九年的五月份时,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明军虽然已经极大的压缩了义军的生存空间,并且收复了洛阳等重镇,但是依然没能将王二彻底剿灭。
好在皇帝也知道卢象升的能力,也没有将其下狱之类的,但是心中难免对其有了不满。
而趁着这个机会,其它省本来已经被压下去的流寇再度起势,并且由于天灾日久,流民也是愈发之多,很多地方流寇哪怕不裹挟,也能得到大批百姓的投奔,各省都出现了规模过十万的大规模流寇。
眼见天下愈发纷乱,国库不多的银两也是几乎要全部耗尽,朱常洵不得已之下,只得下令暂时停止了对河南的用兵。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包括其实也已经快要不行了的王二。
但是,虽然停止了用兵河南,可是征剿各地流寇一样要钱,并且由于天灾的缘故,很多省不仅征收不上任何的税银,反而还向国库请发救济的银两,令皇帝头疼不已。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倪文焕向皇帝提出了加征商税、征收矿税的建议。
……
“朝廷决定加征商税与开征矿税?”
消息传到浙江,引起了严凌的注意。
“是的,祖。”
严洪亮站在下首,恭声禀告,手中递上一份邸报:
“商税与万历时候类同,武兴打算在本有的商税之上再加征税收……矿税倒是与之前那开矿有不小的区别,这回是主要针对各地的私矿,对于这些本来听之任之的私矿加收重税,但是给予其合法性。”
听着严洪亮的禀告,严凌的眼眸之中,闪过了感兴趣的神色。
朝堂里的人,倒也不是完全的无能之辈,也知道在如今天下这种情况下,要是再加收农税,那简直就是逼反百姓,只会加速王朝的陨落。
所以他们的选择,是把这些加到商人与地主士绅身上。
皇帝也不怕因此失去地主士绅以及商人的心——因为目前大明的各个流寇,有一个算一个,对于他们的态度都是两个字:
杀、抢。
那不是一般的残忍,完全就是把他们看做了粮食与金银的储存仓库。
纵然是王二也是这般的态度。
大明只是要他们的钱中的一小部分,顶多赚得少了些,日子该怎么舒坦依然怎么舒坦,而流寇义军却是要他们的命和全部的钱,支持哪一方,不言而喻。
不过,还要给朝廷交钱吗?
严凌嘴角划过一丝冷笑,他转而问道:
“如今的大学之中,选择政治与法律的人多么?”
他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数量不少,我还在头疼这么多的政法学生,毕业之后怎么就业呢,各镇没有这么多空额。”
那就是时候了。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朱常洵也五十三岁了,不复曾经的少年,这些时日混乱的大明令得他的脾气愈发的不好,头发也更添几分斑白。
在过去的一年之中,发生了许多的事情。
洛阳失陷,宗藩被活活烧死,这是震动朝堂的大事,要是不将贼首王二处斩于宗庙,武兴皇帝的统治历史上将会永远铭刻着这一污点。
“着卢象升总理江西、湖广、河南三省军务,统五省之兵,进剿贼首王二,限期四月,献首阙下!”
如今南直隶的大股流寇基本已经绝迹,而山东虽然也有民变,但是规模不大,于是便朱常洵便免除了卢象升总理山东与南直隶军务的权力,只总理三省军务。
而五省之兵,即江西、湖广、河南、北直隶,以及卢象升从山西带来的军队,还有他的嫡系“天雄军”。
为了剿灭王二,朱常洵已经用了极大的力量了,他还不断催促卢象升,要求其尽快出兵,剿灭叛贼。
好消息是,王二是坐寇,不用担心出现当年陕西、山西时候,流寇到处跑追也追不着,越搅越乱,以至于两年才堪堪基本平息的情况。
然而,坏消息也有。王二的部队刚刚取得大捷,士气极旺,且之前高迎祥兵进南京的时候,他们在河南看戏,是休养充足的,但是卢象升的部下却是先在各省剿匪,后来又一路急行军支援南直隶,接着又是追着流寇跑,早已疲惫不堪。
卢象升上疏请求宽限些时日,得到的结果自然是——不允。
毕竟现在宗藩失陷,而且死的还是荣王的儿子……懂得都懂,难免有人发散思维,认为这可能是皇帝故意不救援洛阳,以报昔日争位之仇。
一个藩王直接没了啊!这得是有多心狠手辣?这个谣言一传到朱常洵耳朵里,他就感觉到了不妙。
武兴是吃过市井舆论苦头的,当年他弑师的消息传开的时候,整个大明都是风言风语,甚至还有人作诗文暗讽他,当时他整个名声都臭了,哪怕到了今天影响都还没断绝,使得他失去了许多的人心,他可不希望因为这事再出什么问题。
皇帝要表示自己的态度,出兵是必须的。
然而用兵这么久,国库的存银已经不多,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尽快的结束在河南的战斗。
于是朝廷催促出兵的旨意一封接着一封。
卢象升可不愿意大明的精锐被葬送在自己的手中,他很想下令各军先完善各地守备,休养生息,再行准备作战,但是皇帝的急令堪比当年的十二道金牌,一向忠诚的卢象升根本没办法违背。
无奈之下,明军只能以疲劳之师强行出征。虽然在卢象升的指挥下,明军依然能够压住王二一头,但是由于军士长期作战疲敝不堪等缘故,也没能占到义军太大好处。
而王二也确实难对付。他更是不知道从哪里获得了大量装备,以此组建了一支骑兵,据说人人双甲,配备各式火铳,与那李家辽骑一般,极其强大与难缠,出没于各個地区,给予明军打击,曹文诏等骑兵部队虽然战力不下于他们,但是却也没有双甲这样的待遇,几次交锋也都落入了下风。
又有投奔而来的高迎祥为他打配合,以至于到了武兴十九年的五月份时,过去了大半年的时间,明军虽然已经极大的压缩了义军的生存空间,并且收复了洛阳等重镇,但是依然没能将王二彻底剿灭。
好在皇帝也知道卢象升的能力,也没有将其下狱之类的,但是心中难免对其有了不满。
而趁着这个机会,其它省本来已经被压下去的流寇再度起势,并且由于天灾日久,流民也是愈发之多,很多地方流寇哪怕不裹挟,也能得到大批百姓的投奔,各省都出现了规模过十万的大规模流寇。
眼见天下愈发纷乱,国库不多的银两也是几乎要全部耗尽,朱常洵不得已之下,只得下令暂时停止了对河南的用兵。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包括其实也已经快要不行了的王二。
但是,虽然停止了用兵河南,可是征剿各地流寇一样要钱,并且由于天灾的缘故,很多省不仅征收不上任何的税银,反而还向国库请发救济的银两,令皇帝头疼不已。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倪文焕向皇帝提出了加征商税、征收矿税的建议。
……
“朝廷决定加征商税与开征矿税?”
消息传到浙江,引起了严凌的注意。
“是的,祖。”
严洪亮站在下首,恭声禀告,手中递上一份邸报:
“商税与万历时候类同,武兴打算在本有的商税之上再加征税收……矿税倒是与之前那开矿有不小的区别,这回是主要针对各地的私矿,对于这些本来听之任之的私矿加收重税,但是给予其合法性。”
听着严洪亮的禀告,严凌的眼眸之中,闪过了感兴趣的神色。
朝堂里的人,倒也不是完全的无能之辈,也知道在如今天下这种情况下,要是再加收农税,那简直就是逼反百姓,只会加速王朝的陨落。
所以他们的选择,是把这些加到商人与地主士绅身上。
皇帝也不怕因此失去地主士绅以及商人的心——因为目前大明的各个流寇,有一个算一个,对于他们的态度都是两个字:
杀、抢。
那不是一般的残忍,完全就是把他们看做了粮食与金银的储存仓库。
纵然是王二也是这般的态度。
大明只是要他们的钱中的一小部分,顶多赚得少了些,日子该怎么舒坦依然怎么舒坦,而流寇义军却是要他们的命和全部的钱,支持哪一方,不言而喻。
不过,还要给朝廷交钱吗?
严凌嘴角划过一丝冷笑,他转而问道:
“如今的大学之中,选择政治与法律的人多么?”
他得到了肯定的答复:
“数量不少,我还在头疼这么多的政法学生,毕业之后怎么就业呢,各镇没有这么多空额。”
那就是时候了。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