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六章 :借刀杀人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澳洲崛起录第九百五十六章 :借刀杀人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个小阵地的意大利军队投降仿佛打开了多米诺骨牌一般,在接下来短短几天的时间,英法澳三国联军所到之处,立刻就能看到高举白旗的意大利军队宣布投降。

    比英法澳军队更懵的,是此时还在比塞大和突尼斯坚守的德国军队。

    本来按照德国军队的计划,南面的意大利军队至少也能坚持两周的时间。而在这两周的时间里,德国军队完全可以依托比塞大和突尼斯的地形,修建出一道坚固的海岸防御阵线。

    但要命的是,意大利军队别说两周的时间了,连两天的时间也没有坚持下去。

    更重要的是,随着突尼斯地区最大的一股意大利军队投降,也彻底宣告英法澳三国军队从陆地上全面包围了整个比塞大和突尼斯地区。

    1938年1月5日,意大利政府接到了来自德国政府的质问电报,询问意大利军队为什么没有任何提前通知,就直接向英法澳军队投降。

    此时的墨索里尼一脸懵逼,他甚至有点不相信德国政府的质问。

    毕竟在北非军队前几天的汇报中,正表明他们在坚决抵抗英法澳军队的进攻。

    如果不是德国驻意大利大使也找了上来,恐怕墨索里尼还真的以为是敌国对德意关系的挑拨。

    但此时的墨索里尼更懵逼了。明明前线说的是正在坚决抵抗,怎么德国人又说前线的意大利军队已经投降了呢?

    更重要的是,英法澳军队发动攻势也没几天的时间。墨索里尼根本不相信强大的意大利军队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投降,更何况还是德国人口中没有任何抵抗的方式。

    但经过调查和询问之后,墨索里尼彻底的沉默了。

    现实给了他一耳光,让他明白了他所认为的强大的意大利军队实际上只是浮云。强大的是意大利军队所装备的武器,并不是使用着这些武器的意大利士兵。

    更让人讽刺的是,墨索里尼所信任的意大利士兵不仅向英法澳投降,还投降的十分干脆,真的是没有一丝抵抗。

    投降也就算了,意大利士兵所使用的投降旗帜居然是从意大利国旗上裁下来的。这种把国旗变成白旗的方式对意大利来说是一种侮辱,对墨索里尼来说那就是piapia的打脸了。

    对意大利来说坏消息并不止这么少。因为被包围的并不止突尼斯地区的德军,还有那些在突尼斯地区登陆的意大利援军。

    此时前往突尼斯毫无疑问是羊入虎口,这和送人头也没什么区别。

    察觉到不对劲的墨索里尼立刻示意意大利参谋部门叫停关于突尼斯的登陆行动,但此时,突尼斯的登陆已经进行到大半。

    前去支援的30万意大利军队已经有超过20万成功在突尼斯登陆,剩下的士兵还在西西里岛没有出发。

    听到这样的消息,墨索里尼的脸彻底黑了下来。

    目前意大利在突尼斯地区的军队数量高达40万以上。而以突尼斯被包围的局势来看,这40万意大利军队基本上只有被围歼和投降两种命运。

    考虑到北非战场意大利军队的表现,相信绝大部分意大利士兵会选择第二种。

    这也代表着,意大利或许将成为二战有史以来投降士兵人数最多的国家。

    这可是整整40万军队!对目前几乎已经丧失所有殖民地的意大利来说,这40万军队可全部都是由意大利人组成的。

    如果40万人全部被俘的话,这对意大利民间的战争支持度绝对是沉重的打击。

    毕竟40万人就代表着40万个家庭,40万个家庭至少也代表着上百万的意大利民众。

    而英法澳联军手中掌握着这40万意大利士兵的俘虏,就相当于掌握着意大利40万個家庭的命脉。

    要是这件事情处理不好的话,甚至有可能在意大利激起高昂的反战情绪。毕竟意大利在一战中可是和英法作为盟友的,而作为盟友的历史正好就是背叛了德国人。

    这件事情并不只墨索里尼在担忧,清楚意大利人秉性的德国政府同样也在担忧。

    要是让意大利重蹈覆辙,在战争中期直接背叛德国加入英法的阵营,那这乐子可就大了。

    虽然从目前的局势来说应该不会发生,但只要是有可能性的事情,德国就必须从根源性上去解决和避免。

    如何避免意大利投靠敌人呢?

    首先要清楚意大利为什么选择加入德国这边。

    从根源上来看,让意大利成为德国盟友的最大原因,正是目前意大利的实际统治者墨索里尼。

    正因为墨索里尼和德国首相如出一辙的统治思想,才造就了两个国家迅速靠近和结盟。

    这也代表着,想要确保意大利人不临阵倒戈,就必须得确保墨索里尼在意大利的统治根深蒂固。

    1938年1月6日,德国和意大利外交代表在慕尼黑举行了会谈,商讨了关于北非的局势以及解决办法。

    在其中的某个会谈主题当中,德国外交代表正式提出了关于意大利政体的问题,以及表示可以帮助意大利建立以墨索里尼为首的独裁制共和政府的想法。

    是的,此时的意大利仍然是个王国,并且由萨伏伊王朝统治。

    萨伏伊王朝在意大利鼎鼎大名,并且得到了许多意大利民众的支持。这个家族在整个欧洲也非常有名,对意大利地区的统治甚至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遥远的萨伏伊伯爵时期。

    更重要的是,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这个意大利地区的统一者,被意大利民众亲切的称为祖国之父的首任意大利国王正是萨伏伊王朝的成员。

    正因为萨伏伊王朝在意大利根深蒂固的统治,再加上统一了意大利的功劳,让意大利王国得以存续至今。

    哪怕墨索里尼已经获得意大利王国的统治权好几年的时间,仍然没有废除萨伏伊王朝的王室。

    毕竟对于部分支持王室的民众来说,有没有王室那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他们可以接受墨索里尼架空王室,但却不能接受墨索里尼直接废除王室。

    巧合的是,德国目前的处境和意大利也差不多。德国的官方名称仍然是德意志帝国,对外的最高统治者仍然是德皇威廉二世。

    但实际上,不管是德国还是意大利王国,真正的统治者都是政府的首相。

    也正因为德国和意大利相同的处境,之前的德国政府并没有支持意大利建立共和制的想法。

    但现在可不同,为了确保将意大利人牢牢的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德国首相也算是豁出去了,并且光明正大的提出了帮助墨苏里尼建立意大利共和国的事情。

    建立共和国的好处自然不用多说。意大利成为共和国之后,墨索里尼对意大利的统治权也会变得更加合理,而且不用担心国王这个碍事的人会对自己造成影响,民众们也可以专一的效忠自己,而不是同时对王室和政府效忠。

    如果有着德国人的帮助的话,墨索里尼废除王室的影响可以被降低到最低。

    至于大英帝国和澳大拉西亚帝国这样的君主制列强会不会干涉,双方都爆发战争了,又何必在乎他们的干涉呢?

    想到这里,墨索里尼明显的心动了。如果能废除国王自己单干的话,谁又愿意自己的头顶上多一个碍事的家伙呢?

    更何况,无论是德国首相还是墨索里尼,他们对于国家的掌控并不是那么绝对的。

    他们在国内也有着反对党,并且德皇威廉二世和意大利国王都掌握了一定的权力。

    虽然现在看起来两个人的统治权根深蒂固,但如果威廉二世和意大利国王有心和他们作对的话,他们也绝对会困难重重。

    只不过,废除国王就代表着和意大利的贵族势力彻底割裂。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墨索里尼可能要面对意大利根深蒂固的贵族阶级和萨伏伊王朝的成员的反击。

    如此剧烈的冲突就代表着必须要进行大清洗,不过想想成功之后那庞大的权力,墨索里尼仍然决定赌一把。

    1938年1月7日,意大利政府对外发出一则公告,表示在北非的一支意大利军队已经向英法澳军队投降,并且将意大利的旗帜制作成白旗。

    意大利政府表示,这支意大利军队的指挥官是王室远亲,并且军队的部分成员是原本的王室近卫军。

    在公告的最后,意大利政府还表明了这次投降对意大利带来的严重危害。首先是严重损害了意大利政府的名望,并且侮辱了意大利国旗。

    其次,这支军队的投降将会让突尼斯地区的数十万德意军队陷入被包围的危机,其中,意大利军队就高达50万以上。

    虽然整篇公告并没有提到王室的责任,但这样的说法明显是将黑锅甩给王室。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罗马的许多媒体纷纷报道了这则公告,其中明显早有准备的媒体还刊登了关于那支意大利军队的组成部分,证明了军队的指挥官和部分士兵确实来自王室近卫军。

    一时之间,意大利民间对于王室众说纷纭。

    有的人认为王室不应该背负责任,毕竟王室的近卫军早就解散了,军队已经打算重编为意大利军队,只保留了少部分亲卫仍然保护着意大利王室。

    只是出身并不能证明投降的军队和王室的关系,也更不能将投降的责任甩到王室的身上。

    但另一部分人认为,投降的军队曾经属于王室近卫军,要说他们和王室没关系是根本不可能的。

    更何况,曾经在改编王室近卫军的时候意大利国王就曾反对过,会不会是意大利国王为了保留自己近卫军的实力,从而特意吩咐手下的军官在遇到危险的情况下可以投降呢?

    持第二种说法的人占了大多数,毕竟意大利民众中有家人参军的家庭可不少。

    意大利人害怕这样的局面出现在所有的战场,让自己的家人在战场上面临危机。

    特别是家人前往北非战场的那几十万个意大利家庭,此时对王室没有埋怨是根本不可能的。

    这里也不得不提到萨伏伊王朝的出身。虽然萨伏伊家族在意大利的统治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但这个家族的创建者并不是意大利人,而是迁徙到意大利地区的勃艮第人。

    如果是在平时,意大利人当然愿意赞美萨伏伊家族和王国的统一者。

    但如果自己家人的生命安全要受到王室的影响,他们对于王室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好感了。

    墨索里尼的舆论攻击还在继续。因为某些话并不方便意大利本地媒体来说的原因,这时候就需要德国的媒体发表一些有利于墨索里尼的言论了。

    仅仅是在第二天,德国的媒体也接连发表了多篇文章,谴责了意大利王室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不顾仍然还在突尼斯地区作战的数十万德国和意大利军队的安危。

    来自德国的新闻报道似乎一下子坐实了意大利王室的罪名。毕竟如果只是自己国内在谴责王室的话,民众们难免还是有几分疑惑和不信任的。

    但如果国内外都在报道这样的事迹,民众们的信任也就多增加了几分。

    1938年1月9日,墨索里尼站出来回应了目前关于王室的舆论,并且表示他仍然愿意相信王室。

    但同时,墨索里尼又表示,因为关乎到接近50万个意大利家庭和整整50万名意大利士兵(夸大),原不原谅王室的事情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决定的。

    于是,墨索里尼宣布让公众来决定这个事件的处置方案。

    意大利政府将在一月底举行一次为期半个月的公众投票,所有意大利公民都可以参与,不管男女老少。

    而投票的最终结果也将决定这个事件的走向,同时也能展现出意大利民众最真实的态度和意见。

    对于这样的处理方案,有部分意大利民众还是比较满意的。再加上是所有意大利民众都能投票的原因,王室和保王党想要反对也没有任何借口。

    毕竟如果民众们真的觉得王室没有任何责任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在这次公民投票中选择支持王室。

    只要支持王室的人足够多,那么就算墨索里尼对王室有任何想法,也不可能在所有意大利民众都反对的情况下做些什么。

    但如果最终的投票结果反对王室,就算墨索里尼没有任何想法,也必须要为了所谓的投票结果,给所有意大利民众一个交代。

    或许最开始投降的意大利士兵也想不到,他们随意的一个选择,竟让统治意大利地区长达900多年的萨伏伊王朝面临最严重的危机。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澳洲崛起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澳洲崛起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澳洲崛起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澳洲崛起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