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四章:凡尔登绞肉机南美版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澳洲崛起录第七百八十四章:凡尔登绞肉机南美版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法国和英国接连迎来各种各样的问题,让1931年的中旬变得不太平静。

    当然,因为巴拉圭和玻利维亚背后各自的支持者陷入混乱,南美洲的战争又重新变成了巴拉圭和玻利维亚之间的公平单挑。

    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方面来论,玻利维亚是具有极大的优势的。但玻利维亚前期购买武器装备的重点放在了坦克和飞机上,这两项武器在北查科地区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反倒是巴拉圭,凭借着购买的大量的轻武器,倒是能保持在北查克地区的火力优势。

    特别是各类机枪,在北查科地区如同杀神一般,几挺机枪就能守住一片阵地,将敌人的进攻拖延在战线之外。

    这个时候,仅剩的看戏的澳大拉西亚就变得十分重要。澳大拉西亚的态度不仅决定着英法解决国内问题的速度,同样也决定着南美洲的战争到底谁能获得优势。

    因为之前已经和英国人达成了合作,阿瑟的目标仍然放在帮助巴拉圭赢得战争,并且获取属于澳大拉西亚的一份利益。

    至于英国和法国到底谁能够率先解决问题,那就不是阿瑟该考虑的事情了。

    话说回来,目前英国和法国所面临的问题固然棘手,但也绝对不是无法解决。

    无非就是消耗英法多长的时间,以及对英法的殖民统治(势力范围)造成多大的影响罢了。

    对阿瑟来说,或许这还是一个好消息。印度出了问题,英国人才会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们为了印度不脱离自己的控制,就会在其他地方对澳大拉西亚达成妥协。

    反正阿瑟对印度也没兴趣,通过帮助英国人稳定印度统治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土地和利益,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成功将英国人的注意力转移到印度之后,法国人也不敢大意,派出了舰队前往美国南海岸,威胁之意已经不言而喻。

    除了对墨西哥进行威胁之外,法国政府还和孤星共和国政府进行了联系,约定在美国南海岸进行一场海军演练,双方海军都会参与。

    其次,法国表示会向孤星共和国援助一批无息贷款,并且私下承诺,如果赢得南美洲的战争,上察克地区石油的一半会交给美孚石油公司开采,才获得了包括美孚石油公司在内的孤星共和国的支持。

    而英国这边,麻烦其实更大。印度的面积和人口都远远超过孤星共和国,能够造成的麻烦也绝对不是一个小小的墨西哥所能比的。

    普拉巴蒂拿到法国人所支持的武器装备之后,瞒着甘地在印度掀起了武装叛乱。

    因为英国人一开始没有任何防备的原因,普拉巴蒂的武装叛乱成功袭击了印度几个小城镇,并且占领了这几个小城镇的警察局和武器库。

    等到普拉巴蒂的武装叛乱消息传到更高层,立即引起了大量英国人的震怒。

    英国对甘地的非暴力游行都果断的采取了武装镇压的方式,更不要说像普拉巴蒂这样的武装叛乱了。

    随着印度总督一声令下,印度驻军纷纷出动,目标直指普拉巴蒂。

    因为普拉巴蒂是国大党的重要成员,印度政府直接宣布国大党非法,并且向包括甘地在内的诸多国大党成员都发放了通缉令。

    让甘地没有想到的是,他推动了两次非暴力游行,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印度民众支持自己的行动,都没能成功的登上印度政府的通缉名单。

    但只是因为普拉巴蒂的一次武装叛乱,却让包括自己在内的大部分国大党成员都荣幸上榜。

    好消息是,普拉巴蒂的武装力量只有不到一万人,目前所造成的影响也只是印度的几个小镇而已。

    只要能够及时控制,将普拉巴蒂的武装叛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对全印度的统治造成伤害。

    但坏消息是,普拉巴蒂的武装叛乱仿佛开了一个头,给印度其他势力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

    哪怕能够剿灭普拉巴蒂的叛乱,英国人也要担心印度其他势力的叛乱。

    可以这么说,自普拉巴蒂的武装叛乱之后,英国统治印度的难度会再次攀升。

    甚至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就连印度独立的时间都会提前一些。

    随着玻利维亚的全面总动员,在陆军人数方面,玻利维亚已经占据了优势。

    为了帮助巴拉圭打赢这场战争,澳大拉西亚派出了一支军事交流团,人数只有不到100人,但全部都是澳大拉西亚军校毕业或者即将毕业的优秀青年军官。

    派遣这些人前往巴拉圭的目的,除了帮助巴拉圭打赢战争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阿瑟想要训练澳大拉西亚的青年军官。

    虽然经过这30多年的努力,澳大拉西亚的军校已经世界著名。每年培养的优秀军官多不胜数,在国内外都具有很大的名气。

    但一名军官如果没有经历过实战,只能说他具备成为优秀军官的潜力。

    只有经过战争磨砺的军官,才能被称作一名优秀的军官。本着这样的目的,国防部计划在这场战争中磨练澳大拉西亚的青年军官,阿瑟也同意了这样的想法。

    如果不是这场战争双方的军队规模都不太多的原因,阿瑟甚至都想让澳大拉西亚的军队轮换作战,在真正的战争中磨练战斗意志,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了。

    要知道,距离一战已经过去了十多年的时间,军队的大部分士兵也早已经退役。

    再加上之前军队的扩军,有很多新的士兵没有见识过真正的战场,他们并不知道战争的残酷性。

    虽然阿瑟很信任军队的训练制度,也很相信经过严格训练的军队所具有的战斗力。

    但参加过战争和没有参加过战争对于一名士兵来说是两个层级。只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只有经历过死亡的考验,士兵才会经历真正的蜕变,成为一名优秀的精锐士兵。

    在一战以后,澳大拉西亚所经历的战争就很少了。规模比较大的也就是消灭美国的那场战争,澳大拉西亚一共出动了超过10万名士兵。

    不过那场战争的参考性比较低。美国人大部分主力军队都被拖延到了东线战场,西线战场澳大拉西亚军队所面临,其实大部分都是美国各州的国民警卫队。

    随着澳大拉西亚青年军官团抵达巴拉圭,就立即接手了一部分巴拉圭军队的指挥权。

    在这些青年军官有创造力的指挥下,巴拉圭军队凭借着澳大拉西亚的武器装备,爆发出了远超之前的战斗力。

    这确实也是列强国家和弱小国家的差距。哪怕双方手中都是同样的武器装备,战术思路和经验的不同,以及对武器装备的熟悉和运用程度,也决定着双方军队的战斗力差距。

    为了弥补巴拉圭军队在空军方面的不足,澳大拉西亚方面也向巴拉圭出口了几架侦察机。

    这些侦察机都是澳大拉西亚之前淘汰的落后产品,精心保管在仓库,等的就是这样的战争机会将其出售出去。

    目前澳大拉西亚的军备仓库中,这样的被淘汰的落后飞机还有超过2000架。

    哪怕按照澳大拉西亚给巴拉圭的友情售价2.5万澳元一架来看,这超过2000架飞机,仍然可以为澳大拉西亚创造超过5000万澳元的收入。

    至于其他国家会不会购买这样的已经落后的飞机,澳大拉西亚方面并没有太多的担忧。

    虽然对澳大拉西亚来说是已经落后的产品,但对于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这样的飞机仍然是自己无力研发和制造的先进产品。

    甚至自豪一点来说,除了英国人或许有制造媲美这些飞机的技术,其他的国家包括第二列强法国在内,都不一定能够制造出澳大拉西亚已经淘汰的飞机。

    更要命的是,澳大拉西亚的初代喷气式飞机已经即将淘汰,第二代喷气式飞机即将登上舞台。

    但其他国家的喷气式发动机仍然还在研发当中,在飞机和喷气式发动机方面所领先的进度,已经足够阿瑟自信满满的打完二战了。

    虽然只是几架侦察机,在数量方面还远远落后于玻利维亚。但飞机这种东西也不能光看数量,能不能使用的好飞机,对战争的作用性十分重要。

    正巧,这批军官团中有很多来自于空军学院的,不仅能够帮助巴拉圭培养优秀的空军士兵,还能直接乘坐这些飞机进行侦察任务。

    也正是有了来自空中的侦察力量,巴拉圭在战争中,来自天空中的劣势也被弥补。

    趁着玻利维亚刚刚进行总动员,军队还没有训练完成之时,巴拉圭悍然发动了全面进攻,并且成功的把玻利维亚军队赶出了之前的边境线。

    1931年7月3日,巴拉圭军队在何塞·费利克斯·埃斯蒂加里维亚的指挥下,收复了前线的军事重镇皮蒂安图塔。

    这还没完,仅仅不到四天的时间,何塞·费利克斯·埃斯蒂加里维亚就在澳大拉西亚的军官团的帮助下,率领不到3000名士兵奇袭玻利维亚前线指挥部阿尔塞要塞,成功歼灭超过1500名玻利维亚士兵。

    也正是在这次出乎意料的突袭之后,前线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的攻势已经全面逆转。

    玻利维亚由原本的进攻转变为防御,巴拉圭则由原本的防御转变为进攻。

    特别是前线指挥部阿尔塞被突袭之后,玻利维亚军队在前线的指挥就陷入混乱。

    虽然玻利维亚军队司令成功的撤到了后方,但他的亲卫以及前线的指挥系统全部留在了阿尔塞。

    成功占领阿尔塞之后,战火就从巴拉圭的国土转移到了玻利维亚的国土。

    这对巴拉圭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巴拉圭是一个地少人更少的国家,国土根本承受不了战争的摧残。

    目前将战火转移到玻利维亚的国土之后,至少能够保证巴拉圭的国土不受侵害,战争中的损失也会降低不少。

    但自此之后,巴拉圭的进攻也没有那么顺利了。从7月8日开始,双方的进攻就变成了一场漫长的消耗战和拉锯战。

    战争也变得十分惨烈,双方每天的伤亡数字都接近数百人,每天都有至少几十名士兵战死,受伤的士兵更是源源不断。

    1931年7月22日,巴拉圭军队将进攻的目标放在了萨维德拉。因为萨维德拉前方有一块名为七千米的开阔地带,这场攻防战的主要战场也被放在了此处。

    此时指挥玻利维亚的军队是法国指挥官路易斯·威廉姆斯·戴德维,一个比较传统和老派的指挥官。

    这场攻防战对于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双方来说都十分重要。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双方投入的军队也都不少。

    玻利维亚投入的军队大约1.3万人,其中有超过一半都是最新才补充的新兵。

    而巴拉圭方面,秉持着攻防战中进攻方的人数要多于防守方的原则,巴拉圭方面的军队接近2万人。

    在这块名为七千米的空阔地带,双方军队展开了惨烈的血拼。

    虽然玻利维亚军队提前挖好了堑壕,但他们的军队大多都是新兵,并且最高指挥官是法国人,彼此之间语言不通,为军队的作战创造了一定的阻碍。

    而巴拉圭这边就不一样了。之前率领军队收复皮蒂安图塔的中校何塞·费利克斯·埃斯蒂加里维亚,已经顺利晋升为上校,并且被任命为萨维德拉攻势的指挥官。

    虽然何塞·费利克斯·埃斯蒂加里维亚也有着来自澳大拉西亚军官的帮助,但巴拉圭军队的指挥权仍然在何塞的手中。

    这么做的好处,首先是语言之间比较通顺,士兵们能够更好理解自己的指挥官下达了什么命令。

    其次,让何塞来指挥巴拉圭士兵,彼此之间还是比较信任的。相比于让澳大拉西亚的军官来指挥巴拉圭士兵,这些巴拉圭人总归是更相信自己人的。

    历史中的萨维德拉攻防战,可是被称作南美洲版本的凡尔登绞肉机。

    从这样的叫法中就能够看出,这场萨维德拉攻防战的残酷程度甚至堪比凡尔登。

    现实也确实是这样。双方投入的军超过3万人,规模其实并不大。

    但因为各自都处在一片开阔地带,双方几乎没有什么掩体,除了在夜间匆匆挖掘的堑壕。

    也正因为这样,这场攻防战十分残酷,双方的人数也仅仅只坚持了三天的时间。

    最终,巴拉圭军队付出了超过5000人的死亡,接近1万人的受伤,赢得了这场极其残酷的攻防战。

    而玻利维亚这边,1.3万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其中,伤亡大约有1万人,剩下的3000人全部被巴拉圭俘虏。

    玻利维亚之所以打输了这场战争,除了之前所提到的指挥官和士兵之间语言不通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法国指挥官错误的高估了玻利维亚军队的战斗力。

    如果玻利维亚军队全部是经过良好训练的正规部队,或许和巴拉圭军队还有的打,法国指挥官的指挥也不会出现错误。

    但问题是,当时玻利维亚军队有一半都是新兵,这些新兵截止目前也不过经历了两周左右的军事化训练而已。

    指望着这些士兵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不如指望对面的巴拉圭士兵会在战斗中犯错。

    战争就是这么残酷。虽然法国军官没有其他的过错,只是错误的估计了玻利维亚军队的战斗力。

    但就是凭借着这样一个失误,在前线的布防中,巴拉圭军队取得了优势,并且成功的攻克了玻利维亚的阵线。

    4500字更新送上,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澳洲崛起录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澳洲崛起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澳洲崛起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澳洲崛起录》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