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阿瑟秉持着欧洲大战是澳大拉西亚最好的发育时间的原则,在欧洲先后开启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之时,澳大拉西亚的发展却没有任何延误。
首先是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的第三期建设已经全面完工并且投入生产,这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
整个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的三期总建设面积高达上万英亩,可以容纳超过500个超大型工厂,将近2000个中小型工厂和上百个大型仓储区。
单单这个工业基地就将为国家创造至少55万个工作岗位,并且提升澳大拉西亚工业,矿业,经济,民生等各方面的发展。
在澳大拉西亚政府的支持之下,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的厂房基本处于爆满状态,已经入住了将近3000家大小工厂。
毫不夸张的说,利奥诺拉工业基地就是澳大拉西亚的鲁尔区,是澳大拉西亚目前工业的重心和心脏。
根据澳大拉西亚政府的预计,整个1916年,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的总产能将占据澳大拉西亚工业的三分之一以上,比非澳大利亚地区的所有工业产值加起来都要多得多。
也正是得益于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第三期的建成,澳大拉西亚目前钢铁总产量已经将近700万吨,近两年增长的十分迅速。
除了在工业方面的增长之外,澳大拉西亚的总耕地面积也已经达到了3445万英亩,人均耕地面积达到了2.09英亩,并且始终保持在两英亩以上。
3445万英亩的总耕地面积中,澳大拉西亚本土(澳大利亚加新西兰)共有3113万英亩,殖民地和领地拥有332万英亩。
而澳大拉西亚的粮食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600万吨以上,年出口粮食达到了恐怖的1000万吨。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伴随着战争的深入,欧洲各国人均可分配粮食已经大幅度降低。
1000万吨粮食如果节省的话,足够5000万人吃上一年。就算在之前的和平时期,也至少够4000万人吃上一年。
而澳大拉西亚的粮食远销西欧和东欧,是英法俄重要的粮食供应地区,也是肉类和牛羊的供应地区。
从战争打响到现在,澳大拉西亚每年都能向欧洲出口超过两百万只牛羊,再加上用野生兔肉,骆驼肉,袋鼠肉等制成的罐头,澳大拉西亚每年对欧洲出口肉类食品总量达到了恐怖的上百万吨。
毫不夸张的说,澳大拉西亚是欧洲的粮食和肉类重要供应地区,为数百万军队提供着重要的物资供应。
澳大拉西亚农业的增长阿瑟是十分满意的。如果再将新获得的殖民地进行开发,澳大拉西亚的年产量还要增加更多。
别说目前的1600多万人口了,哪怕人口再翻两倍,完全有能力养活。
除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之外,阿瑟最为满意的,应该就是澳大拉西亚的交通建设了。
继工业,铁路和北部铁路之后,东部铁路的建设也已经完成了大半。
西澳大利亚州的西部铁路,以及澳大利亚东部地区,连通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首都领地和维多利亚州的铁路都已经建设完毕。
目前就剩南澳大利亚州从达尔文到奥古斯塔港的铁路线路,预计需要建设到1917年年底才能完工。
针对澳大拉西亚来说,最重要的西部工业区的铁路和东部发达区的铁路都已经建设完毕,澳大拉西亚的铁路总里程已经突破三万公里。
除了中部铁路的建成之外,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火车速度的提升。
在发动机专家狄塞尔的辛苦研究下,澳大拉西亚交通部门新采用的火车头利用蒸汽和内燃机双动力的模式,能够将车速稳定在62英里以上(100公里),并且在下坡时段能够突破70英里(115公里)。
在经过多次测试之后,已经确定这种动力方式的火车头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随即被交通运输部门大量采购,并且运用到铁路运输中。
火车速度的突破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果。澳大拉西亚是一个国土面积十分庞大的国家,最重要的本土澳大利亚地区面积也十分庞大。
澳大利亚地区无论是南北纵向还是东西横向,都拥有数千公里的距离。
这导致如果从最西部出发前往最东部,以之前的火车速度来看,至少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才能够到达。
但采用新的火车头之后,在理论情况下,从澳大利亚地区的最西部到最东部,最快只需要两天的时间就能够到达。
这能够极大程度的方便澳大利亚各州地区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能方便政府在澳大利亚地区之间的物资运输。
在澳大拉西亚的铁路总里程来到世界前六之后,澳大拉西亚的交通运输能力已经是世界一流,能够妥善应对在任何地区爆发的任何意外。
在交通运输部门下一步的建设计划中,除了彻底完善中部铁路的建设之外,在新占领的地区,包括新几内亚岛,苏拉威西岛和波斯湾沿岸地区都会大量修建铁路,加强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力。
同时,澳大拉西亚国内,墨累河沿岸地区,新西兰等也都会进一步修建铁路,确保军队可以迅速抵达每一寸国土。
当然,澳大拉西亚的各大军工厂也没有闲着。独立出来的皇家飞机制造厂每年能够制造超过500架飞机,而农用机械厂也已经建造了超过500辆T-14坦克。
无论是第四代军事飞机还是T-14坦克,都是澳大拉西亚隐藏在暗中的最后底牌。
也代表着澳大拉西亚军事科技的最顶尖技术,是澳大拉西亚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T-14坦克阿瑟暂时不打算公开,毕竟这项坦克技术领先了英国坦克至少十年的水平。
最多在第三代坦克即将诞生之时,对外公开第一代坦克的技术,来换取足够的资金。
这样的手段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被许多国家使用着。理论上来说,除非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否则没有国家会曝光自己的最新技术。
正所谓你以为的底牌只是我的常规武器,我的常规武器就是你的底牌。
无论如何,必须保证军事科技足以领先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国家,才能够肆无忌惮的实现自己的计划。
对于阿瑟来说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除了军事飞机之外,民用飞机也就是载客飞机的研究也有了相当的进展。
自上一代载客飞机SF-1,也就是被研究人员笑称为大肚子一号的飞机研发成功已经过去了六年的时间。
经过发动机研究室,原航空实验室等多个工厂的共同努力,大肚子二号,就是正式代号为SF-2的载客飞机正式研发成功,并且已经经过了初步的测试。
阿瑟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立即赶往了现在的皇家飞机建造工厂查看。
相较于不太稳定的飞艇来说,飞机毫无疑问是出行的更优选择。不仅能够节省比飞艇更多的时间,安全性方面也比飞艇要高。
SF-2载客飞机的最大承载重量为3.7吨,除了能够搭载包括驾驶员在内的12个乘员之外,还能够运送超过500千克的行李。
在发动机升级之后,SF-2的平均飞行速度已经能够达到190千米每小时,最大飞行速度更是能突破215千米。
这样的速度几乎是改进后的火车的速度的两倍,是改进前火车速度的三倍以上。
再加上对于油箱进行了升级,搭载了更大油箱的SF-2最大航程已经突破了1700公里,能够极大程度的方便人们的日常出行。
如果乘坐火车,从澳大利亚最西部到最东部,至少需要2到3天的时间。
但如果改为乘坐飞机的话,最快只需要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就能够到达。
如果多配备几个副油箱,还可以将最大航行距离扩大到2000公里以上,节省路途中的加油时间。
当然,目前的飞机和飞艇一样,就只是有钱人的出行方式。
因为每架飞机只有12个座位,排除一个飞行员之后,最大可搭载的乘客数量也只有11个人。
这导致目前的载客飞机更多的是为各国政府和高层服务,基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普及到中低层人群。
哪怕是在后世,仍然还有大量的人口坐不起飞机,更不要说100多年前的现在了。
根据飞机制造厂的预计,这样的一艘SF-2载客飞机,航行一趟的花费至少高达两千英镑。
这也代表着,哪怕只是分摊成本,11个乘客每人也要分担将近200英镑,400澳元。
这是澳大拉西亚人均年收入的7到8倍,中低层收入人群不可能花费将近十年的薪水去体验一趟飞机。
虽然看起来飞机的花费要比飞艇低,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
目前飞艇环游世界的票价已经降低到600英镑左右,但如果使用飞机环游世界的话,至少需要五万英镑的成本,平摊到每个座位上则高达4700英镑以上。
放眼整个世界,能够豪掷将近5000英镑环游世界的,绝对都是所在国家的最高层。
飞机想要实现真正的平民化,或许要等到二战结束以后才有希望。
这并不妨碍阿瑟计划在澳大拉西亚各地修建机场,一来能够方便自己前往澳大拉西亚各地进行视察,二来能够方便国内和国外的交流。
对于阿瑟来说,王室的专机和自己的专机是必不可少的,甚至阿瑟已经有计划,在悉尼宫附近修建专属的王室私用机场,方便王室的日常出行了。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悉尼和灵顿的线距离只有2200多公里,在装备两个副油箱的前提下,SF-2载客飞机已经能够一趟抵达,实现澳大利亚地区和新西兰地区十二小时互达。
作为澳大拉西亚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两个地区,有着两千多公里的距离让两个地区的交流变得缓慢。
有了第二代载客飞机的技术之后,对于两个地区高层之间的交流是有帮助的,能让澳大利亚地区和新西兰地区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如果将来能等到速度更快更方便的第三代载客飞机,恐怕新西兰人十小时前往澳大利亚将不再是梦。
而在这之前,因为跨越海洋的原因,两个地区之间的交流只能选择轮船或者飞艇。
但国际环球航行在新西兰并没有太多站点,导致悉尼前往惠灵顿大多都是澳大拉西亚自己的航线。
一来飞艇的航班更少,二来价格也会比环球航行贵一些。
而轮船来返两地之间,单趟至少需要两天以上,甚至需要三到四天的时间。
也让之前的澳大利亚地区和新西兰地区始终有一层隔阂感,两个地区之间的发展情况也有着较大差距。
当然,在第二代载客飞机经过有效的考验之前,阿瑟是绝对不会乘坐的。
这个时期至少也要在一年左右,一来让皇家飞机制造厂建造阿瑟和王室专属的专机,二来用大量的航班检验飞机的可靠性,确保王室成员乘坐飞机的安全性。
除了皇家飞机制造厂的载客飞机之外,悉尼皇家造船厂也有一个好消息。
距离阿瑟提出航空母舰的理论已经过去了六年的时间,悉尼皇家造船厂在经过多次实验和研究之后,也有了一定的成果。
实际上,虽然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航母,但早在四年前,英国人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舰载机飞行。
1912年,英国人查尔斯—萨姆森做了一次非常伟大的尝试,他从锚泊的“非洲号“战列舰上驾驶肖特S.27双翼飞机起飞,“跑道“是一条临时铺设的甲板。
在4个月后,在英国韦茅斯举行的海军检阅式中,萨姆森再次驾驶双翼飞机,从航行中的“海伯尼亚“号战列舰的前甲板起飞,航速为15节。
这一成果令在场围观的所有军官震惊,也让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起水上起飞平台,也就是航空母舰的研究。
悉尼皇家造船厂也从这一事例中找到了灵感,目前已经拿出了两种较为成熟的航母设计方案。
第一种航母的设计方案,就是参考了英国人的案例,将战列舰改造成航母,利用前甲板进行逆风向起飞。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保留了战列舰的战斗力,在所有飞机完全起飞之后,航母就能够立即成为战列舰投入战斗。
但坏消息就是,因为是由战列舰的主体改造的航母,一来甲板的长度不够,需要逆风向并且有足够的航速才能够让飞机起飞。
二来,过短的甲板也容纳不了多少的舰载机,而航母的战斗力全靠舰载机的数量和性能,这也注定了这样的航母战斗力并不高。
第三同样也是甲板的问题。因为甲板过短,飞机的降落也是一大难题。
英法对于这样的航母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他们始终解决不了飞机起飞和降落的问题,过短的甲板会导致飞机在起飞降落时产生一定的故障几率,甚至飞机不受控制的滑入海里。
而第二种航母的设计方案,则完全抛弃了之前战列舰的设计。
第二种方案的航母主要由长甲板,装甲防护,防空武器,动力系统和载机区组成。
在体积更大的前提下,反而没有了战列舰的火力。这样的航母完全靠舰载机的战斗力,除了自身拥有的一定的防空火力之外,也没有任何对敌手段。
但好消息就是,这样设计的航母可以搭载更多的舰载机,且因为有够长的甲板,可以让飞机在任何情况下从容起飞。
甲板的后方,还设置的有拦截装置。确保飞机降落后进行一段距离的滑行,后被拦截装置拦截在甲板之上,不会掉入海中。
因为拥有独立的载机区,就是所谓的机库,这样设计的航母最多可以搭载超过20艘舰载机。以航母的角度来看,第二种设计的航母在战斗力方面要远超第一种。
两种航母的设计各有优缺点,第一种设计比较保守,在航母和战列舰方面取了平衡,航母至少也可以作为战列舰使用。
第二种设计方式就比较极端,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战斗力就全靠那20架舰载机来决定。
悉尼皇家造船厂将这两种航母设计都提交到了阿瑟手中,阿瑟来确定澳大拉西亚航母的发展方向。
如果阿瑟不是穿越者,那么或许会选择第一种,毕竟就算航母没有作用,也可以作为一艘战列舰来使用。
但阿瑟明白,战列舰迟早会被航母代替。哪怕现在的战列舰火力和装甲防护再强大,他们的侦查范围和火力覆盖范围远远比不上航空母舰。
航母可以在数十公里之外,出动大量的舰载机直接消灭战列舰。
除非战列舰拥有十分优秀的防空能力,否则,面对这些天空之上的威胁,战列舰还真的没有太好的办法。
没有经过太多的犹豫,阿瑟立即确定了第二种航母的设计方案,并且将这种航母的设计命名为巨人级航空母舰,并且交由悉尼皇家造船厂建造。
五千字二合一章节,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首先是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的第三期建设已经全面完工并且投入生产,这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是天大的好消息。
整个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的三期总建设面积高达上万英亩,可以容纳超过500个超大型工厂,将近2000个中小型工厂和上百个大型仓储区。
单单这个工业基地就将为国家创造至少55万个工作岗位,并且提升澳大拉西亚工业,矿业,经济,民生等各方面的发展。
在澳大拉西亚政府的支持之下,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的厂房基本处于爆满状态,已经入住了将近3000家大小工厂。
毫不夸张的说,利奥诺拉工业基地就是澳大拉西亚的鲁尔区,是澳大拉西亚目前工业的重心和心脏。
根据澳大拉西亚政府的预计,整个1916年,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的总产能将占据澳大拉西亚工业的三分之一以上,比非澳大利亚地区的所有工业产值加起来都要多得多。
也正是得益于利奥诺拉工业基地第三期的建成,澳大拉西亚目前钢铁总产量已经将近700万吨,近两年增长的十分迅速。
除了在工业方面的增长之外,澳大拉西亚的总耕地面积也已经达到了3445万英亩,人均耕地面积达到了2.09英亩,并且始终保持在两英亩以上。
3445万英亩的总耕地面积中,澳大拉西亚本土(澳大利亚加新西兰)共有3113万英亩,殖民地和领地拥有332万英亩。
而澳大拉西亚的粮食年产量已经达到了1600万吨以上,年出口粮食达到了恐怖的1000万吨。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伴随着战争的深入,欧洲各国人均可分配粮食已经大幅度降低。
1000万吨粮食如果节省的话,足够5000万人吃上一年。就算在之前的和平时期,也至少够4000万人吃上一年。
而澳大拉西亚的粮食远销西欧和东欧,是英法俄重要的粮食供应地区,也是肉类和牛羊的供应地区。
从战争打响到现在,澳大拉西亚每年都能向欧洲出口超过两百万只牛羊,再加上用野生兔肉,骆驼肉,袋鼠肉等制成的罐头,澳大拉西亚每年对欧洲出口肉类食品总量达到了恐怖的上百万吨。
毫不夸张的说,澳大拉西亚是欧洲的粮食和肉类重要供应地区,为数百万军队提供着重要的物资供应。
澳大拉西亚农业的增长阿瑟是十分满意的。如果再将新获得的殖民地进行开发,澳大拉西亚的年产量还要增加更多。
别说目前的1600多万人口了,哪怕人口再翻两倍,完全有能力养活。
除了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之外,阿瑟最为满意的,应该就是澳大拉西亚的交通建设了。
继工业,铁路和北部铁路之后,东部铁路的建设也已经完成了大半。
西澳大利亚州的西部铁路,以及澳大利亚东部地区,连通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首都领地和维多利亚州的铁路都已经建设完毕。
目前就剩南澳大利亚州从达尔文到奥古斯塔港的铁路线路,预计需要建设到1917年年底才能完工。
针对澳大拉西亚来说,最重要的西部工业区的铁路和东部发达区的铁路都已经建设完毕,澳大拉西亚的铁路总里程已经突破三万公里。
除了中部铁路的建成之外,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火车速度的提升。
在发动机专家狄塞尔的辛苦研究下,澳大拉西亚交通部门新采用的火车头利用蒸汽和内燃机双动力的模式,能够将车速稳定在62英里以上(100公里),并且在下坡时段能够突破70英里(115公里)。
在经过多次测试之后,已经确定这种动力方式的火车头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随即被交通运输部门大量采购,并且运用到铁路运输中。
火车速度的突破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果。澳大拉西亚是一个国土面积十分庞大的国家,最重要的本土澳大利亚地区面积也十分庞大。
澳大利亚地区无论是南北纵向还是东西横向,都拥有数千公里的距离。
这导致如果从最西部出发前往最东部,以之前的火车速度来看,至少需要一周以上的时间才能够到达。
但采用新的火车头之后,在理论情况下,从澳大利亚地区的最西部到最东部,最快只需要两天的时间就能够到达。
这能够极大程度的方便澳大利亚各州地区之间的交流,同时也能方便政府在澳大利亚地区之间的物资运输。
在澳大拉西亚的铁路总里程来到世界前六之后,澳大拉西亚的交通运输能力已经是世界一流,能够妥善应对在任何地区爆发的任何意外。
在交通运输部门下一步的建设计划中,除了彻底完善中部铁路的建设之外,在新占领的地区,包括新几内亚岛,苏拉威西岛和波斯湾沿岸地区都会大量修建铁路,加强在这些地区的统治力。
同时,澳大拉西亚国内,墨累河沿岸地区,新西兰等也都会进一步修建铁路,确保军队可以迅速抵达每一寸国土。
当然,澳大拉西亚的各大军工厂也没有闲着。独立出来的皇家飞机制造厂每年能够制造超过500架飞机,而农用机械厂也已经建造了超过500辆T-14坦克。
无论是第四代军事飞机还是T-14坦克,都是澳大拉西亚隐藏在暗中的最后底牌。
也代表着澳大拉西亚军事科技的最顶尖技术,是澳大拉西亚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保障。
T-14坦克阿瑟暂时不打算公开,毕竟这项坦克技术领先了英国坦克至少十年的水平。
最多在第三代坦克即将诞生之时,对外公开第一代坦克的技术,来换取足够的资金。
这样的手段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被许多国家使用着。理论上来说,除非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否则没有国家会曝光自己的最新技术。
正所谓你以为的底牌只是我的常规武器,我的常规武器就是你的底牌。
无论如何,必须保证军事科技足以领先绝大多数甚至全部国家,才能够肆无忌惮的实现自己的计划。
对于阿瑟来说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除了军事飞机之外,民用飞机也就是载客飞机的研究也有了相当的进展。
自上一代载客飞机SF-1,也就是被研究人员笑称为大肚子一号的飞机研发成功已经过去了六年的时间。
经过发动机研究室,原航空实验室等多个工厂的共同努力,大肚子二号,就是正式代号为SF-2的载客飞机正式研发成功,并且已经经过了初步的测试。
阿瑟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立即赶往了现在的皇家飞机建造工厂查看。
相较于不太稳定的飞艇来说,飞机毫无疑问是出行的更优选择。不仅能够节省比飞艇更多的时间,安全性方面也比飞艇要高。
SF-2载客飞机的最大承载重量为3.7吨,除了能够搭载包括驾驶员在内的12个乘员之外,还能够运送超过500千克的行李。
在发动机升级之后,SF-2的平均飞行速度已经能够达到190千米每小时,最大飞行速度更是能突破215千米。
这样的速度几乎是改进后的火车的速度的两倍,是改进前火车速度的三倍以上。
再加上对于油箱进行了升级,搭载了更大油箱的SF-2最大航程已经突破了1700公里,能够极大程度的方便人们的日常出行。
如果乘坐火车,从澳大利亚最西部到最东部,至少需要2到3天的时间。
但如果改为乘坐飞机的话,最快只需要一天多一点的时间就能够到达。
如果多配备几个副油箱,还可以将最大航行距离扩大到2000公里以上,节省路途中的加油时间。
当然,目前的飞机和飞艇一样,就只是有钱人的出行方式。
因为每架飞机只有12个座位,排除一个飞行员之后,最大可搭载的乘客数量也只有11个人。
这导致目前的载客飞机更多的是为各国政府和高层服务,基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普及到中低层人群。
哪怕是在后世,仍然还有大量的人口坐不起飞机,更不要说100多年前的现在了。
根据飞机制造厂的预计,这样的一艘SF-2载客飞机,航行一趟的花费至少高达两千英镑。
这也代表着,哪怕只是分摊成本,11个乘客每人也要分担将近200英镑,400澳元。
这是澳大拉西亚人均年收入的7到8倍,中低层收入人群不可能花费将近十年的薪水去体验一趟飞机。
虽然看起来飞机的花费要比飞艇低,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
目前飞艇环游世界的票价已经降低到600英镑左右,但如果使用飞机环游世界的话,至少需要五万英镑的成本,平摊到每个座位上则高达4700英镑以上。
放眼整个世界,能够豪掷将近5000英镑环游世界的,绝对都是所在国家的最高层。
飞机想要实现真正的平民化,或许要等到二战结束以后才有希望。
这并不妨碍阿瑟计划在澳大拉西亚各地修建机场,一来能够方便自己前往澳大拉西亚各地进行视察,二来能够方便国内和国外的交流。
对于阿瑟来说,王室的专机和自己的专机是必不可少的,甚至阿瑟已经有计划,在悉尼宫附近修建专属的王室私用机场,方便王室的日常出行了。
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悉尼和灵顿的线距离只有2200多公里,在装备两个副油箱的前提下,SF-2载客飞机已经能够一趟抵达,实现澳大利亚地区和新西兰地区十二小时互达。
作为澳大拉西亚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两个地区,有着两千多公里的距离让两个地区的交流变得缓慢。
有了第二代载客飞机的技术之后,对于两个地区高层之间的交流是有帮助的,能让澳大利亚地区和新西兰地区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如果将来能等到速度更快更方便的第三代载客飞机,恐怕新西兰人十小时前往澳大利亚将不再是梦。
而在这之前,因为跨越海洋的原因,两个地区之间的交流只能选择轮船或者飞艇。
但国际环球航行在新西兰并没有太多站点,导致悉尼前往惠灵顿大多都是澳大拉西亚自己的航线。
一来飞艇的航班更少,二来价格也会比环球航行贵一些。
而轮船来返两地之间,单趟至少需要两天以上,甚至需要三到四天的时间。
也让之前的澳大利亚地区和新西兰地区始终有一层隔阂感,两个地区之间的发展情况也有着较大差距。
当然,在第二代载客飞机经过有效的考验之前,阿瑟是绝对不会乘坐的。
这个时期至少也要在一年左右,一来让皇家飞机制造厂建造阿瑟和王室专属的专机,二来用大量的航班检验飞机的可靠性,确保王室成员乘坐飞机的安全性。
除了皇家飞机制造厂的载客飞机之外,悉尼皇家造船厂也有一个好消息。
距离阿瑟提出航空母舰的理论已经过去了六年的时间,悉尼皇家造船厂在经过多次实验和研究之后,也有了一定的成果。
实际上,虽然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航母,但早在四年前,英国人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舰载机飞行。
1912年,英国人查尔斯—萨姆森做了一次非常伟大的尝试,他从锚泊的“非洲号“战列舰上驾驶肖特S.27双翼飞机起飞,“跑道“是一条临时铺设的甲板。
在4个月后,在英国韦茅斯举行的海军检阅式中,萨姆森再次驾驶双翼飞机,从航行中的“海伯尼亚“号战列舰的前甲板起飞,航速为15节。
这一成果令在场围观的所有军官震惊,也让世界各国开始重视起水上起飞平台,也就是航空母舰的研究。
悉尼皇家造船厂也从这一事例中找到了灵感,目前已经拿出了两种较为成熟的航母设计方案。
第一种航母的设计方案,就是参考了英国人的案例,将战列舰改造成航母,利用前甲板进行逆风向起飞。
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保留了战列舰的战斗力,在所有飞机完全起飞之后,航母就能够立即成为战列舰投入战斗。
但坏消息就是,因为是由战列舰的主体改造的航母,一来甲板的长度不够,需要逆风向并且有足够的航速才能够让飞机起飞。
二来,过短的甲板也容纳不了多少的舰载机,而航母的战斗力全靠舰载机的数量和性能,这也注定了这样的航母战斗力并不高。
第三同样也是甲板的问题。因为甲板过短,飞机的降落也是一大难题。
英法对于这样的航母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他们始终解决不了飞机起飞和降落的问题,过短的甲板会导致飞机在起飞降落时产生一定的故障几率,甚至飞机不受控制的滑入海里。
而第二种航母的设计方案,则完全抛弃了之前战列舰的设计。
第二种方案的航母主要由长甲板,装甲防护,防空武器,动力系统和载机区组成。
在体积更大的前提下,反而没有了战列舰的火力。这样的航母完全靠舰载机的战斗力,除了自身拥有的一定的防空火力之外,也没有任何对敌手段。
但好消息就是,这样设计的航母可以搭载更多的舰载机,且因为有够长的甲板,可以让飞机在任何情况下从容起飞。
甲板的后方,还设置的有拦截装置。确保飞机降落后进行一段距离的滑行,后被拦截装置拦截在甲板之上,不会掉入海中。
因为拥有独立的载机区,就是所谓的机库,这样设计的航母最多可以搭载超过20艘舰载机。以航母的角度来看,第二种设计的航母在战斗力方面要远超第一种。
两种航母的设计各有优缺点,第一种设计比较保守,在航母和战列舰方面取了平衡,航母至少也可以作为战列舰使用。
第二种设计方式就比较极端,完全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战斗力就全靠那20架舰载机来决定。
悉尼皇家造船厂将这两种航母设计都提交到了阿瑟手中,阿瑟来确定澳大拉西亚航母的发展方向。
如果阿瑟不是穿越者,那么或许会选择第一种,毕竟就算航母没有作用,也可以作为一艘战列舰来使用。
但阿瑟明白,战列舰迟早会被航母代替。哪怕现在的战列舰火力和装甲防护再强大,他们的侦查范围和火力覆盖范围远远比不上航空母舰。
航母可以在数十公里之外,出动大量的舰载机直接消灭战列舰。
除非战列舰拥有十分优秀的防空能力,否则,面对这些天空之上的威胁,战列舰还真的没有太好的办法。
没有经过太多的犹豫,阿瑟立即确定了第二种航母的设计方案,并且将这种航母的设计命名为巨人级航空母舰,并且交由悉尼皇家造船厂建造。
五千字二合一章节,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