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8章 品《维摩诘经》(36)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落难情缘878章 品《维摩诘经》(36)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弥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

    忆念我昔,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不退转地之行。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弥勒!世尊授仁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用何生得受记乎?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

    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

    如佛所说,比丘!汝今实时亦生亦老亦灭。

    若以无生得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于正位中,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云何弥勒受一生记乎?

    为从如生得受记耶?

    为从入灭得受记耶?若以如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

    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

    一切众生皆如也,一切法亦如也,众圣贤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

    若弥勒得受记者,一切众生亦应受记。

    所以者何?夫如者,不二不异,若弥勒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众生皆亦应得。

    所以者何?一切众生,即菩提相。

    若弥勒得灭度者,一切众生亦当灭度。

    所以者何?诸佛知一切众生,毕竟寂灭,即涅盘相,不复更灭。

    是故,弥勒!无以此法诱诸天子,实无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亦无退者。

    弥勒!当令此诸天子,舍于分别菩提之见。

    所以者何?菩提者,不可以身得,不可以心得。

    寂灭是菩提,灭诸相故。不观是菩提,离诸缘故。

    不行是菩提,无忆念故。断是菩提,舍诸见故。

    离是菩提,离诸妄想故。障是菩提,障诸愿故。

    不如是菩提,无贪着故。顺是菩提,顺于如故。

    住是菩提,住法性故。至是菩提,至实际故。

    不二是菩提,离意法故。

    等是菩提,等虚空故。

    无为是菩提,无生住灭故。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

    不合是菩提,离烦恼习故。

    无处是菩提,无形色故。

    假名是菩提,名字空故。

    如是菩提,无取舍故。

    无乱是菩提,常自静故。

    善寂是菩提,性清净故。

    无取是菩提,离攀缘故。

    无异是菩提,诸法等故。

    无比是菩提,无可喻故。

    微妙是菩提,诸法难知故。

    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无生法忍。

    故我不忍诣彼问疾。

    佛告光严童子: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光严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

    忆念我昔,出毗耶离大城。

    时维摩诘方入城,我即为作礼而问言:居士从何所来?

    答我言:吾从道场来。

    我问:道场者何所是?

    答曰:直心是道场,无虚假故。

    发行是道场,能办事故。

    深心是道场,增益功德故。

    菩提心是道场,无错谬故。

    布施是道场,不望报故。

    持戒是道场,得愿具故。

    忍辱是道场,于诸众生心无碍故。

    精进是道场,不懈退故。

    禅定是道场,心调柔故。

    智慧是道场,现见诸法故。

    慈悲是道场,等众生故。

    悲是道场,忍疲苦故。

    喜是道场,悦乐法故。

    舍是道场,憎爱断故。

    神通是道场,成就六通故。

    解脱是道场,能背舍故。

    方便是道场,教化众生故。

    四摄是道场,摄众生故。

    多闻是道场,如闻行故。

    伏心是道场,正观诸法故。

    三十七品是道场,舍有为法故。

    四谛是道场,不诳世间故。

    缘起是道场,无明乃至老死皆无尽故。

    诸烦恼是道场,知如实故。

    众生是道场,知无我故。

    一切法是道场,知诸法空故。

    降魔是道场,不倾动故。

    三界是道场,无所趣故。

    师子吼是道场,无所畏故。

    力无畏不共法是道场,无诸过故。

    三明是道场,无余碍故。

    一念知一切法是道场,成就一切智故。

    如是,善男子!菩萨若应诸波罗蜜,教化众生,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住于佛法矣。佛告持世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持世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住于静室,时魔波旬,从万二千天女,状如帝释,鼓乐弦歌,来诣我所,与其眷属,稽首我足,合掌恭敬,于一面立。

    我以为是帝释,而语之言:善来!憍尸迦!虽福应有,不当自恣。

    当观五欲无常,以求善本,于身、命、财,而修坚法。

    即语我言:正士!受是万二千天女,可备扫洒。

    我言:憍尸迦!无以此非法之物,要我沙门释子,此非我宜。

    所言未讫,时维摩诘来谓我言:非帝释也,是为魔来,扰故汝耳。

    即语魔言:是诸女等,可以与我,如我应受。

    魔即惊惧,念维摩诘,将无恼我?欲隐形去,而不能隐。

    尽其神力,亦不得去。

    即闻空中声曰:波旬!以女与之,乃可得去。

    魔以畏故,俛仰而与。

    尔时,维摩诘语诸女言:魔以汝等与我,今汝皆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即随所应而为说法,令发道意。

    复言:汝等已发道意,有法乐可以自娱,不应复乐五欲乐也。

    天女即问:何谓法乐?

    答言:乐常信佛。

    乐常听法,乐供养众。

    乐观五阴如怨贼。乐观四大如毒蛇。乐观内入如空聚。

    乐随护道意,乐饶益众生。

    乐敬养师,乐忍辱柔和。

    乐勤集善根,乐禅定不乱,乐离垢明慧,乐广菩提心。

    乐降伏众魔,乐断诸烦恼。

    乐净佛国土,乐成就相好故,修诸功德。

    乐庄严道场,乐闻深法怖畏。

    乐三脱门,不乐非时。

    乐于非同学中,心无罣碍。

    乐亲近善知识,乐心喜清净。

    乐修无量道品之法,是为菩萨法乐。

    于是波旬告诸女言:我欲与汝俱还天宫。

    诸女言:以我等与此居士,有法乐,我等甚乐,不复乐五乐也。

    居士,一切所有施于彼者,是为菩萨。

    维摩诘言:我已舍矣!汝便将去。

    令一切众生得法愿具足。

    于是诸女问维摩诘:我等云何止于魔宫?

    维摩诘言:诸佛!有法门名无尽灯,汝等当学。

    无尽灯者,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冥者皆明,明终不尽。

    如是诸佛,夫一菩萨开导百千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于其道意,亦不灭尽,随所说法,而自增益一切善法,是名无尽灯也。

    汝等虽住魔宫,以是无尽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为报佛恩,亦大饶益一切众生。

    尔时天女,头面礼维摩诘足,随魔还宫,忽然不现。

    世尊!维摩诘有如是自在神力,智慧辩才,故我不忍诣彼问疾。

    佛告长者子善德: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善德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

    所以者何?忆念我昔,自于父舍,设大施会,供养一切沙门婆罗门,及诸外道贫穷下贱孤独乞人,期满七日。

    时维摩诘,来入会中,谓我言:长者子!夫大施会,不当如汝所设,当为法施之会,何用是财施会为?

    我言:居士!何谓法师之会?法施会者,无前无后,一时供养一切众生,是名法施之会。

    何谓也?唯以菩提,起于慈心。

    以救众生,起大悲心。

    以持正法,起于喜心。

    以摄智慧,行于舍心。

    以摄悭贪,起檀波罗蜜。

    以化犯戒,起尸罗波罗蜜。

    以无我法,起羼提波罗蜜。

    以离身心相,起毗梨耶波罗蜜。

    以菩提相,起禅波罗蜜。

    以一切智,起般若波罗蜜。

    教化众生,而起于空。

    不舍有为法,而起无相。

    示现受生,而起无作。

    护持正法,起方便力。

    以度众生,起四摄法。

    以敬事一切,起除慢法。

    于身命财,起三坚法。

    于六念中,起思念法。

    于六和敬,起质直心。

    正行善法,起于净命。

    心净欢喜,起近贤圣。

    不憎恶人,起调伏心。

    以出家法,起于深心。

    以如说行,起于多闻。

    以无诤法,起空闲处。

    趣向佛慧,起于宴坐。

    解众生缚,起修行地。

    以具相好及净佛土,起福德业。

    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

    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门,起于慧业。

    断一切烦恼,一切障碍,一切不善法,起一切善业。

    以得一切智慧,一切善法,起于一切诸佛道法。

    如是,善男子!是为法施之会。若菩萨住是法施会者,为大施主,亦为一切世间福田。

    世尊!维摩诘说是法时,婆罗门众中二百人,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我时心得清净,叹未曾有!稽首礼维摩诘足,即解璎珞,价值百千,以上之,不肯取。

    我言:居士!愿必纳受,随意所与。

    维摩诘乃受璎珞,分作二分,持一分,施此会中一最下乞人,持一分,奉彼难胜如来。

    一切众会,皆见光明国土难胜如来,又见珠璎在彼佛上,变成四柱宝台,四面严饰,不相障蔽。

    时维摩诘现神变已,又作是言: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犹如如来福田之相,无所分别,等于大悲,不求果报,是则名曰具足法施。

    城中一最下乞人,见是神力,闻其所说,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我不忍诣彼问疾。

    如是,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上一品是佛的出家弟子五百罗汉,这一品轮到了佛的大乘弟子大菩萨们。

    于是佛告弥勒菩萨:汝行诣维摩诘问疾。

    弥勒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为兜率天王及其眷属,说不退转地之行。

    在家众的首座弥勒菩萨,是继承释迦牟尼佛的佛位,下一次到这个世界成佛,称弥勒佛。

    有一部经叫《弥勒下生经》,中国的外道,都假借这部经,号称弥勒佛快要来了。

    其实弥勒下生还早得很呢!弥勒佛不是大肚子啊!那是他的化身,在安徽的布袋和尚,他涅盘后大家才晓得他是弥勒化身,所以中国后来造弥勒佛的像,其实是布袋和尚的像。

    弥勒菩萨的本像,同观世音菩萨一样,非常庄严。

    他现在在哪里呢?在兜率天当天王,在那里享福。

    那儿有个弥勒内院,就是禅堂,是清修的地方。

    释迦牟尼佛当时也是如此,每一个佛一生补处,在来到这个世界成佛的前一生,是在天中作天主。

    弥勒佛在兜率天说法,无着菩萨夜里入定,去听法作记录,早晨出定把记录整理好,就成了《瑜伽师地论》。

    有许多出家法师和居士们发愿,不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是根据《弥勒下生经》,发愿往生弥勒内院,随弥勒佛下生人间,在他手下当场悟道,这叫做「蚂蝗叮到鹭鸶脚,你上天来我上天。例如近代太虚法师带领的弟子,都是发愿往生兜率天。

    现在佛要弥勒菩萨替他去探维摩居士的病,弥勒菩萨也不敢去,他说,因为弥勒菩萨前一生在欲界天中心的兜率天里,为天王和他的眷属,就是天兵天将们,“说不退转地之行”,为他们说第八地菩萨境界,就是不动地,不退转就是《阿弥陀经》上讲的阿鞞跋致。

    修道到了第八不动地以上,才不会退转,第七地之前的菩萨都还是会倒退的,就是会堕落的。

    到了第八地的菩萨,住胎出胎还有一点把握,要到十地以上菩萨,住胎出胎就不迷了。

    否则,即使是大阿罗汉,住胎出胎都有隔阴之迷。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弥勒!世尊授仁者记,一生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用何生得受记乎?过去耶?未来耶?现在耶?若过去生,过去生已灭;若未来生,未来生未至;若现在生,现在生无住。

    弥勒菩萨正在兜率天说法时,维摩居士来了。对弥勒菩萨说,弥勒,据说释迦牟尼佛当时给你授记,尽此一生大彻大悟而证道,我问你,你用哪一生得释迦牟尼佛受记呢?

    授记是佛的规矩,跪着由佛摸着头顶,宣说你来生会生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生在什么家庭环境。

    佛给弥勒授记,他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现在这一生是补处菩萨,当下一生再来到这个世界时,继承释迦牟尼佛的衣钵,登上佛位,那时候天下太平,人的寿命为八万四千岁。

    所以弥勒佛来的时候,是世界最幸福的时候,而释迦牟尼佛来的时候,是世界最痛苦的时候。

    因此我也说他二位是同参道友,但是弥勒佛做功德善事比释迦牟尼佛偷懒一点,所以比他慢一步。

    佛是难行能行,吃不了的苦我来吃,比较精进,所以先他一生成佛,是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维摩居士问弥勒菩萨,你到底是用过去生,未来生,还是现在生来得佛受记呢?如果你说是过去生,过去生已经过去了;是未来生的话,未来生还没有来;如果是现在生的话,现在生也无从把握住。

    因为正如佛对一些比丘说过,所谓人生的几个阶段:生、老、灭。这里病不算了,病就是衰老的一个过程,人感冒一次就,胃痛一次也,哈哈大笑一次、哭一次也衰老一次,这些都是病。生活四大威仪,实际上都是病,这个病算在这里。

    喜怒哀乐起心动念皆是病,是心病。身体的苦痛或是身病,都会使你衰老,最后死亡。生老病死在哪里?

    注意!就在这一刹那,《庄子》讲的“方生方死”也是这个道理。

    当人生下来就是开始死亡的那一刹那,出娘胎的那个我已经死掉了,不是长大的那个我,今天的我不是昨天的那个我,今年的我不是去年的那个我,早就变了。

    从医学上说,一个人身上的细胞不断老死又生出新的,新陈代谢,每十二年为一周期,全身细胞都换了。

    我们自己觉得如生,其实也是如死,一切都是如梦如幻。

    僧肇法师《物不迁论》说:“回也见新,交臂非故”,这是引用《庄子》里孔子告诉颜回的道理。

    两人对面擦臂而过,就这一刹那,两人都变去了,你已经不是刚才的你,我也不是刚才的我了,一切皆在生灭变化中。

    所以生老只有一时,佛经所以不记时的,只有一时,没有过去,没有未来。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还没有来,都了不可得;现在的事说现在就过去了,也了不可得。如佛所说,比丘!汝今实时亦生亦老亦灭。

    若以无生得受记者,无生即是正位,于正位中,亦无受记,亦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曾对比丘说,你的生、老、灭都在这一念、这一刹那,没有过去、现在、未来。

    假如懂得这个,悟了这个就叫悟道。

    所以禅宗不是道理懂了,是要证到那个境界,得无生法忍,当下生而不生,灭而不灭,现在就是,哪里去找得到?

    现在是什么?现在是一念转空,不要你去空它的,你造出来一个空,是第六意识境界。

    是它来空你的,你想停留也停留不住,过去不可留,未来还没来,一来变现在,现在也不可留。

    所以本空,不要你去空它,本来空你的。

    懂了这个,可以得无生法,懂了无生法,才真可以得到佛菩萨的授记。

    无生法是真正学佛的正位,不得无生法,你一切的修持都没有入正位。

    所以菩萨在正位中,也无所谓受记,也无所谓得到了什么大彻大悟。

    我们上午讲藏密的方法,把佛像都压在下面去了,这是什么道理?

    是表法,破了人的法执,不但无我执,也没有法执;有一个佛,有一个法在,你还没有真解脱。真正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了大彻大悟无上正等正觉,是没有觉得自己是悟了的。

    觉得自己已经大彻大悟了,他就已经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为无我相也就无所得。

    “云何弥勒受一生记乎?”

    维摩居士讲了这个道理,然后问弥勒菩萨:你,据说是得了释迦牟尼佛的授记,你拿什么来受记的啊?

    这个问题真是鸡蛋里挑骨头!真是莫名其妙,很简单嘛!

    佛明明告诉他是下一生,却偏要问受一生计乎?

    你们想想看容易懂吗?不容易!我们不要说前生后世的事情,太麻烦。

    在座各位现在在听经,你知道自己现在听经的这个心,是昨天的,明天的,还是现在的?还是过去的,是将来的?想想看。

    在座的各位都有相当的知识,你们这些知识程度,是当初你娘生你下来所带的那一点呢?还是后来加上许多?

    从你有记忆到现在这么多的学问,又有了很多经历,现在有了这些本事的心灵,和你刚懂事时的心灵,是一个还是两个?说说看。

    佛在《楞严经》上为波斯匿王讲八还辨见,佛问波斯匿王几岁了。

    王说:“六十二了。”

    佛问:“你是几岁才看到恒河的水?”

    王说:“记得是二岁时,母亲带我去拜祭时看到的。”

    佛说:“你现在六十二岁,由小孩变成壮年,又变成老年,虽然你的外形转变那么大,且不管眼睛老花,但你看恒河的水,那个能看的,同二岁时能看的是不是一个?”

    王说:“当然是一个。”

    佛说:“能见之性没有因年龄而有差别,见性是常在的。”

    所以,你现在能思想能记忆的心,这一念,它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啊!要把握这个道理。

    同样的事情,不同的说法,维摩居士问弥勒菩萨,你是一生受记吗?

    换句话说,你受记是下一生吗?

    真的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吗?

    过去现在未来,昨天今天明天,是人因为物理世界昼夜的不同,自己划分出来的。

    你昨天知道肚子饿了吃饭,今天也知道,明天也知道,这个能知之性没有时间,没有前生后世,缘起性空。

    “为从如生得受记耶?为从入灭得受记耶?”

    大家现在活着觉得自己是生,实际上是假的,假有之生!世间有偶然暂时的存在,纵然活到一百岁,这一百年从宇宙的观点来看,一弹指就过去了。

    我们活了几十岁的人,回想自己年轻的时候,好像就是昨天一样。

    我们走路去某个远方,向前看觉得还有很远,等走过去了,再回头看,非常短,对不对?

    人生就是这个道理,走过了几十年,回头一看,非常快,所以年轻人看前面,觉得前途茫茫,而老年人回头看却觉得很短嘛!

    所以我们活着,不管是前看后看,一切皆空,都是偶然暂时的存在。

    维摩居士这里讲“如生”、“如灭”,要特别注意,我们活着是好像活着,那个真我在哪里?你始终没有把握到,那么这一生就都是假的,不是你的。

    那么死了是真死了吗?也不是的,因为如此。

    如生也如灭,如去也如来,所以叫如来,也就是自性。

    如来这个翻译很妙,也可以说来如,好像来了,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

    释迦牟尼佛好像现在不在这个世界上,走了吗?没有,无所去,无所不在叫如来。

    另外一个高明的翻译是真如,真如并不是有个真,好像真的,也没有假的。

    “若以如生得受记者,如无有生。”维摩居士接着说,当下即是,如没有生过。

    “若以如灭得受记者,如无有灭。”如没有死。就是大家现在坐着,我讲,你听,如生如灭,前一句话过了已经没有了,空了。

    你说空了吗?再说,还有,你还是会听见。

    但是此中能听之性不生不灭,缘起性空。要在这个地方体会,那你可以学佛了,可以参禅了。

    “一切众生皆如也”,皆如也,众生还求什么了生死?本来就无生无灭可言。

    你们看,现在我敲桌面一下,“咚”的一下就得定,这就是如如不动,要注意!就是这一刻,谁叫你动啊?可惜你又错过了,还好像是,哼!也是如此!再叫你就不是了。

    这就是“如”的道理,所以一切众生皆如也。

    众生觉得都活着,好像这宇宙中有这一段,有那么多人经过……好像好多人都来过这个世界,也都过去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落难情缘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落难情缘》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落难情缘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落难情缘》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