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大阅兵,大宋百姓的军队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人在大宋,无法无天第五百零三章 大阅兵,大宋百姓的军队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庆历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是庆典的一个高潮日子。

    二十四日小年庆典,二十八日新年庆典,二十九日便是大阅兵与大授衔,彰显大宋国力与武力。

    一大早全汴梁的各家报社便开始闻风而动。

    如今汴梁的报社非常多,除了官方开设的以外,还有大量民间报社。

    并且非汴梁报刊,也必须在汴梁安置一个办事处。

    如江浙、广州、泉州、成都等商业发达地区的地方报,就在汴梁有办事处,以随时方便了解朝廷的动向。

    所以除了汴梁本地报纸,外地各大报社熙熙攘攘数十家,都涌向宣德门。

    由于照相机还没有发明出来,很多时候报社为了提高报纸销量的插图,纯靠手工绘制。

    这给了许多未成名的画家一个谋生之处。

    但为了画出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更加开阔的视野和更好的位置来绘画出最精美的图片。

    而根据诸多报社记者的调查,宣德门外御街道东侧长庆楼,以及西侧的报慈寺是目前观测宣德门广场的最好地点。

    大阅兵需要一个较大的广场,只有宣德门广场符合,皇宫扩建之后,原来的景灵东宫与兴国坊被纳入进去。

    现在的宣德门广场就是以前兴国坊与景灵东宫南面部分,至宣德门外横街就变成了皇宫门外的御街。

    这样一来,皇宫南门出去就变成了东西两阙,位于东阙的长庆楼高三层,位于西阙的报慈寺虽然不高,但里面有一座五层塔。

    站在塔的最高处,甚至可以俯瞰皇宫的南宫。

    于是乎一大早报慈寺跟长庆楼就挤满了人,报慈寺那边位置最抢手。因为来的人太多,寺里的大和尚原本是想闭寺,奈何他们给香火钱实在是太多了。

    所以在出了高达十贯钱的一个位置之后,报慈寺的大和尚们放了二十多个人进去,把原本就不大的高塔顶层都挤满了人。

    如果不是为了安全的话,他们甚至还想爬过塔边栏杆,跑到塔顶端的塔檐甚至塔刹上面。

    报慈寺这边位置最佳,但地方太小,基本上只有给了很多钱或者身份显贵才能上去,而且吃饭问题只能求助于报慈寺的大和尚往上送一点斋饭。

    长庆楼那边就不一样了,地方大,上去吃个饭就能坐,花得也少,还能解决早饭午饭晚饭问题,可比报慈寺舒服得多。

    因而长庆楼那边顶楼大看台上一下子就聚集了一百多人。

    虽然离宣德门有点远,隔了一条街以及一个广场,可谁让玻璃工艺已经普及了呢?

    民间眼镜店除了卖眼镜以外,望远镜也卖。

    结果就是从早上开始,就有许多人上去占位置,各类画板、桌椅、笔墨摆齐,望远镜更是人手一副。

    等到辰时初,也就是早上七点钟的时候,皇宫里也已经热闹了起来。

    垂拱殿外御门广场上,百官齐聚,还有一百多名穿着新式军服的将领,在人群当中兴奋至极,各自有个小团队,聚在一起聊天。

    赵祯、赵骏、范仲淹等人站在垂拱殿门口,他们身边有张亢、狄青、王德用、曹琮、李用和、李昭亮六人。

    他们六人都穿着新式的淡蓝色军服,身材笔挺,上面挂着勋带、肩章、资历章以及将星。

    相比于下面那些中将少将们的兴奋,他们几个就淡定许多。

    曹琮、李用和跟李昭亮属于赵祯的亲信,资历浅薄,当这个上将纯粹是看在赵祯的颜面,也没有实权,自然笑不出来。

    张亢、狄青和王德用则是沙场宿将了,早就已经懂得如何掩饰自己的心情。

    赵祯从垂拱殿走出来,目光扫视了下方一眼,然后注意到边上狄青的衣领,便走过来笑着帮他翻了翻道:“汉臣,怎么样,心情如何?”

    狄青受宠若惊,但又不敢抗拒,等赵祯帮他把衣领翻好之后,才退后一步拱手道:“官家,臣唯有万死才能报官家天恩。”

    “好了。”

    赵祯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这些功勋都是你出生入死所得,如今的一切也是你应得的,勿要妄自菲薄。”

    “是。”

    狄青还是相当谨慎,依旧保持着谦卑的模样。

    虽说他如今已经没有被文官攻讦,即便被他们攻讦,也往往被赵祯、赵骏等人给袒护了下来,攻讦者也遭到了应有的处置。

    如欧阳修就曾经擅自发文章批评狄青,结果被范仲淹指着鼻子骂,几年都没有得到升迁。

    但从底层大头兵一路升到大宋军队最高层,他看惯了冷眼与羞辱,也深知一路走来如履薄冰,因此谨小慎微,早就已经成为了习惯。

    看到他的模样,连赵祯都觉得有些心痛。

    “官家,阅兵式要开始了。”

    赵骏在一旁说道。

    “嗯。”

    赵祯点点头道:“那你们先去吧。”

    “是。”

    周围张亢、狄青、王德用等人便拱手告辞。

    随着他们一声呼喝,下方诸多中将和少将们也列着队伍,往崇文院的方向而去。

    崇文院处于大庆宫与长庆宫之间。

    大庆宫以前就是校场,是皇帝祭祀和举行庆典的地方,后来改为了政制院以及朝廷各部门办事处。

    崇文院则是存放皇家书籍的地点。

    之前皇宫地小,所以皇室书籍只能分开存放,一在崇文院,二在文德殿,三在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四在延福宫等处。

    如今扩建之后,地方更大,用于存放的地方更多,崇文院就改成了一些部门的办公地,外面也有个大广场,与长庆宫和太庙那边广场连在一起。

    皇城规模扩大了数倍,即便五十多个部门全都搬进来也不显得拥挤,因此靠近左掖门的方向,就成为了阅兵式时候的出场列队的地方。

    此刻从崇文院到长庆宫,巨大的广场上整整齐齐排列出了数十个方阵,每个方阵都站得整整齐齐,按照出场秩序排列好队伍。

    为了这次新年阅兵仪式,朝廷下令从六十万禁军当中选拔个子高、仪表好的士兵,足足一万人,分成诸多方阵。

    有些是军中代表,有些是各营队兵种,还有些是涌现出来的战斗英雄和屡立战功的优秀士兵。

    虽说这是古代阅兵,跟后世阅兵时飞机、坦克、大炮、火箭车没法比,但至少也已经初步具备现代化各部队的雏形。

    诸多将领们回到部队之后,有些是作为阅兵方阵领军将领,有些则是集体站在马车上以将军方阵出现。

    张亢作为枢相兼上将,单独骑在战马上,身后是一个方阵的步卒。

    他们也同样穿着新式的大宋军装,腰间悬挂环首刀,前方有军旗手和国旗手,是为三军仪仗队。

    后方出场的是狄青,他率领的是一个马队方阵。

    接着是王德用、曹琮等人。

    而就在士兵们在后方列阵,准备出场的时候,到辰时末刻,也就是上午九点钟的时候,阅兵仪式总算是要正式开始。

    宣德门外广场围栏外,乌压压早就挤满了大宋百姓,为了防止拥挤,周围还做了围栏一列列把人群分开,整个宣德门外南横街长十里,靠近宣德门的这几里全是人。

    许多百姓手中拿着一面小大宋龙旗在手中挥舞,凛冬的寒风吹拂,天气略显阴沉沉的,温度不高,却抵挡不住百姓们的热忱,纷纷站好位置观礼。

    最忙碌的就是开封府和皇城司,为了维持秩序,开封府数千名衙役和皇城司数千名察子不得不四处巡视,防止拥挤踩踏或者小偷小摸之类的违法乱纪事情。

    “砰砰砰砰!”

    辰时末刻刚过,巳时初到来,九点整的时候,宣德门后两侧宫门处就有烟花直冲云霄。

    随着数十声爆响结束,赵祯、赵骏等文物百官,百来号人徐徐走到了宣德门台上,高台处有一个主席台,赵祯穿着隆重的袍服站到了主席台侧。

    礼部尚书作为主持人,先上台说道:“和鸾雍雍,万福攸同。今天是一个普天同庆的日子,也是彰显我大宋军容依仗的日子。”

    “我大宋立国已有93年,自当今陛下始,武功卓著,威震八方。大军军锋所向,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实乃军中将士浴血奋斗而方有今日之功。”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官家将检阅三军威严,同时也要给予自宝元对外战争以来,无数奋战的将士军衔,以彰显国家之荣誉。”

    “现在,让我们欢迎大宋皇帝陛下。”

    礼部尚书将手中的小抄藏进怀里,然后倒退着走下主席台。

    赵祯先是深呼了一口气,看着了眼远处下方乌压压不知道多少万人在观礼,扫视了宣德门外的人海,便不自觉躲闪了一下目光,才望向旁边的赵骏。

    就看到大孙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赵祯不由得自信心大涨,忍不住给自己心中打气,将原本紧张的情绪给稳定下来。

    原本礼部是建议拿张纸来宣读,但赵祯认为这样显得不好,所以这几天天天都在背台词。

    虽说已是滚瓜烂熟,可见到这样的场面还是让人心惊。

    好在赵祯曾经在笔记本里见过开国大典的风采,也曾经无数次在梦中幻想过自己站在城门楼上,俯瞰着下方众生,因此那种紧张感也慢慢地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兴奋。

    他站到了台上,周围瞬间掌声雷动,下方远处百姓也同时山呼海啸的声音响起,各类掌声与欢呼声凝聚,形成了万民的海洋。

    “官家,官家!”

    “官家万岁,官家万岁。”

    “大宋有官家,何其之幸事也。”

    百姓们纷纷高喊。

    赵祯十分感动,右手先是招手挥舞,一直等着呼声渐渐平息下来,才摸向麦克风道:“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至五代十国,方有炎宋兴,已有四百余载。”

    “在这四百余载中,唐末风雨飘摇,五代十国各国征伐相斗,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各国军队给予百姓沉重的灾害,以至于宋初不得不严苛军队。”

    “朕知道对军队严苛并不是一件好事,会让军队战力低下,不能御敌。但太祖太宗真宗他们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

    “只是五代十国给我们中华汉人造成的后果实在太大,不知道多少百姓被军队掳掠、残杀乃至于吃掉,百姓怕他们,太祖太宗和真宗也畏惧他们。”

    “所以大宋初年,为御军而被迫令将兵分开,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以至于在宋初对外交战中,不能胜过外寇,而多有败绩。”

    “朕自登基之后,便一直希望整顿军队,剔除军中蠹虫,坚持军队的日常训练,保证军队的供给,严苛军队的律令,提高军人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以此让军民同心同德。”

    “朕希望的是,中华汉人有一支为百姓而战的军队。”

    “希望的是大宋士兵刀刃永远对准他们的外敌,身后保护的永远是自己的百姓。”

    “更希望军人能堂堂正正挺起腰杆,不再被人们称呼一声“贼配军”。”

    “但朕知道最开始的时候不是时机,因为大宋的士兵在天下百姓心中的模样已经固定,朕不管说什么,他们依旧会被人看不起。

    “所以朕一直在等,等到大宋军队能够证明自己的时候那一天到来。”

    “直到在赵相、范相他们的帮助下,朕终于击败了西夏,灭亡了元昊,又北击契丹,收复燕云。”

    “朕知道等的这一天终于来了。”

    “我大宋的军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他们不是人们眼中的贼寇,而是守卫大宋的卫士,是朕心中的英雄。”

    “自此朕改革军队,让将士重新回到军营,让我大宋的军队战力再次强盛。”

    “而在今日,朕要把这件事情昭告天下,告诉天下百姓,大宋的士兵,都是好样的。”

    “他们从此之后,要记住的是自己的使命是保家卫国,保护我大宋汉人百姓,保护自己的国家。”

    “朕也将这条律令作为铁律放在军中,你们是百姓的卫士,是大宋的卫士,是大宋人心中的骄傲,你们自今日始,就不该被人称为贼配军,而是真英雄!”

    “朕宣布,所有侮辱军人的人,都被视为犯罪。朕也希望天下百姓能够重新认识他们,改变大家对他们的看法,如果百姓遇到困难的话,请一定要去寻找他们的帮助!”

    “朕也相信,他们不会吝啬自己的帮助,愿意给每一个信任他们的人给予援助之手。”

    “他们,本就应该是我所有大宋百姓,最信任的人!”

    “大宋士兵,都是我们百姓的子弟兵,我们的子弟兵万岁,大宋百姓万岁!”

    赵祯长呼一口气,把背的稿子说完。

    其实里面的内容跟原本写的稿子还有些不同,礼部写的稿子没那么多夸赞军人的话。

    但赵祯却自己加了一些,稍微润色,让稿子更加完美。

    这一刻。

    宣德门上先是掌声雷鸣。

    紧接着下方,百姓方向更是再次传来山呼海啸的欢呼声。

    “子弟兵万岁!”

    “子弟兵万岁!”

    “子弟兵万岁!”

    欢呼声海啸一般,一浪高过一浪。

    在这一刻,大宋官方终于开始改变起了军人在百姓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而这种官方推动仅仅只是个开始,要想真正让百姓信任,将来大宋的军队,还需要用更多的实际行动去演示。

    就像后世我们的子弟兵一样,不管是抗洪救灾,还是地震救火,永远都是冲锋在第一线一样!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人在大宋,无法无天》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人在大宋,无法无天》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