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阎鸣泰的致仕,也意味着将近十年没有调整的内阁要有大调整了。
在韩国公府的寿宴上,李圣祖赏赐了韩国公阎鸣泰一座杭州西湖畔的大宅院,让他安享晚年。
同时受到赏赐的还有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钱谦益以及户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冯铨。
李圣祖分别在南京以及京师,靠近他们老家的附近赐了宅院给他们。
很显然皇太子是不满之前他们二人同阎鸣泰一起施压,挑拨同二弟李世祖的关系。
这些人宦海沉浮多年,这次也是一时鬼迷心窍,试图介入帝国的储位之争。
如今虽然丢掉了官职,但好歹还是保住了身家性命。
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借着这次三位内阁大臣的辞职,李圣祖对内阁的框架进行了大调整。
原先的内阁改组成了内阁总理衙门,由太子太傅茅元仪担任首任内阁总理。
此外六部和督察院等也分割成了更多的部门。
由国防、司法、公安、教育、财政、民政、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民政、人力资源、商务、水利建设部等十二部门组成。
当然各部下面还有许多分设机构。
情报司也改组成了华夏帝国情报局,隶属于内阁总理衙门。
华夏的官吏还规定了致仕的年龄,正三品以上官员的致仕年龄为65岁,正三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年龄为60岁。
这样一来,就有大量的新人被提拔上来了,原来旧的官僚体系被彻底打破了。
这场“二龙相争”的风波,也终于告一段落了。
很快皇太子李圣祖召见了前来京师的琉球伯长子郑森。
郑森3岁开始就被接到开原担任皇子伴读,虽然这些年他跟随二皇子李世祖一同开疆扩土,但是同皇太子李圣祖的关系也是很好的。
毕竟他们三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
看到李圣祖兄弟两能够冰释前嫌,郑森自然也十分高兴。
这次他还带来了李世祖请求封爵的名单。
这些年华夏虽然大幅开疆扩土,但同时也有不少将士喋血异乡。
虽然他们的骨灰都会被送回故土,名字会被刻入英烈祠。
但是不少跟随二皇子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他没有得到相应的封爵。
华夏向来是以军功封爵位的,有功不封赏,难免令出征在外的将士寒心。
很快这份封爵的名单就得到了内阁的通过。
哈密伯熊廷弼镇守西域多年,战功卓著晋封为楚国公,不过考虑到其年事已高,准许其到老家颐养天年。
琉球伯郑芝龙晋封为琉球侯,其长子郑森屡立功勋,战功卓著封延平侯,同时被赐国姓李,改名成功。
郑家也是华夏惟一的一门两侯。
吴三桂被封平西伯,李岩被封定西伯,宋献策被封安西伯,卢象升被封镇西伯。
归义伯高杰改封威西伯。
十五万来自华夏以及倭国的士兵远赴欧洲以及中亚以及北非,巩固华夏帝国的在那里的统治。
除了向西扩张外,华夏向东扩张的脚步也没有停止。
李圣祖改任孙传庭为澳洲总督,经营帝国新征服的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
同时任命原朝鲜总督孔有德为正帅,阿济格为副帅,率领15万由华夏、朝鲜以及建州女真组成的庞大军队准备征服美洲大陆。
此外以喀尔喀蒙古为先锋的漠北军团也再次北上,进入到寒冷的西伯利亚平原,在那里建立一些补给点,将整个西伯利亚都划入了努尔干都司的治下。
华夏的年轻人明白,这次大扩张可能是帝国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扩张了。
如今的华夏本土,小学已经完全普及了,富裕的省份比如辽东、南直隶等地连初中也已经普及了。
华夏正式取消了三年一次的科举,改成了每年升学考试,考取高中,以及更高的大学。
当然了有了高中或者大学的学历后,还要参加定向的公务员招聘考核才能出仕做官。
虽然帝国的官方不再设立“状元、榜眼、探花”。
但是华夏民间仍然习惯性的将高中毕业等同于取得举人功名,大学毕业等同于取得进士功名。
每年大学高考的前三名依旧被人们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居住的这个地球由七大洲同四大洋组成。
如今除了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派出了华夏军队,虽然彻底征服这些地区尚需一定时日,但这是大势所趋。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华夏帝国的扩张。
所以他们也都踊跃报名参军,生怕错过了华夏帝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扩张高潮和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
整个帝国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场景。
但是华夏帝国的皇帝李献忠始终没有回到京师。
乾熙十二年八月,一封传位诏书同象征着陛下身份的传国玉玺,元朝的“制诰之宝”被送到了乾清宫外。
华夏皇帝李献忠正式传位于皇太子李圣祖。
陛下没有透露何时会返京,只是说对李圣祖做的一切都很满意,做为父亲他为李圣祖感到骄傲。
做了十二年的皇帝,他累了,决定明年正式传位于皇太子李圣祖,自己退位做起了“太上皇”。
既然东西可以送到乾清宫,足以说明京师依然有陛下的眼线。
不过既然陛下不愿意让他们打扰,那么他们也就放弃了对陛下的追踪。
两年以来情报司不断发现陛下的行踪,但是每每慢了一步。
陛下的反侦察能力实在太强了,有时还会故意暴露来扰乱他们的追踪。
反正派出的各路追踪高手,都无法找到陛下。
至于几个皇子虽然他们都被封为了亲王或者郡王,但是李献忠表示华夏不设封国。
最终内阁将整个世界划分为七大军区。
包括华夏本土军区、澳洲东印度群岛军区、波斯印度军区、欧洲军区、非洲军区、北美洲军区同南美洲军区。
当地的税收行政向军区上缴,军再统一向中央上缴。
二皇子李世祖一人身兼欧洲军区同波斯印度军区两个军区的总督。
三皇子同四皇子依旧在京师居住,五皇子自然是居住在倭国。
如今有了李献忠的传位诏书,皇太子李圣祖继承大统自然是名正言顺。
不过如今已经八月了,距离新年已经不到半年了,时间上还是比较吃紧的。
内阁首先是要拟定新朝的年号。
如今华夏正在一统环宇,正是一个天下大同的时代。
故而内阁欲取年号“大同”。
但问题是这个年号已经被多次使用过。
最早使用的南梁武帝萧衍。
除了南梁之外,许多地方政权也用过,比如南诏的地方领袖隆舜,辽国太宗耶律德光、东夏国的
蒲鲜万奴以及倭国的平城天皇与嵯峨天皇,他们都使用过“大同”这个年号。
最终李圣祖表示,既然没有大一统王朝使用过,那么就定“大同”作为自己年号。
茅元仪说道:“其他还好说,但如果二皇子不亲自回来参加陛下登基大典,恐怕会引起朝廷的非议。”
“4个多月的时间,陆路是肯定是来不及了。海路恐怕还得碰下运气,孟买、霍尔木兹、苏伊士、阿姆斯特丹都得通知。”
“如果二皇子在莫斯科的话,恐怕就来不及赶回来了。”
延平侯李成功说道:“二皇子通常情况下不会在莫斯科,他在阿姆斯特丹的可能性大一些。如今只有微臣乘坐最快的风帆战列舰回到欧洲去,一切顺利2个月可以赶到。”
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使得到欧洲的时间缩短了不少,才使得通信可以实现。
李成功说的这种近乎于极限操作,即船只在航线上不补给,以最高速度航行2个月。
而且还不能遭遇啥大的风暴,几乎只存在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不过此时也没有其他办法了,这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快的通信方式了。
当然了正式登基之前,去太庙祭祖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李圣祖进行了沐浴更衣,来到了太庙祭祖。
太庙中悬挂着自己曾祖父高祖武皇帝李成梁,祖父德祖淳皇帝李如松的画像。
以及李家其他列祖列宗的牌位。
李圣祖口中说道:“不肖子孙李圣祖,将继任华夏皇帝位,望列祖列宗佑我华夏国祚延绵;保佑父皇母后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然后向着这些牌位,庄重的磕了三个头。
当他抬头的时候不经意发现曾祖同祖父的画像中,手指居然都指向下方。
他回想起以前父皇经常一个人在太庙一呆就是几个时辰。
难道这里有密室?
李圣祖很快就向着画像所指的那个牌位看了过去。
这个牌位居然是固定在贡桌之上的,不像其他牌位都可以移动。
他尝试移动这个牌位,但是牌位却纹丝不动。
最后发现牌位居然是可以按下的。
只看见供桌左侧的地面上有一处暗阁缓缓开启,居然真的有一个密室。
李圣祖小心翼翼的拿着一支蜡烛进入这个地下密室。
发现这里并非是啥藏宝室,应该是父皇的一个书房。
书桌上放着一个地球仪和一堆稀奇古怪的玩具。
李圣祖想起来了,这些东西应该叫做飞机和坦克,小时候父皇曾经给他们做过飞机坦克的模型。
而一旁的奇怪东西则是叫做自行车,李圣祖好奇的坐在自行车上蹬踏起来,随着车轮的不断旋转,一个玻璃罩着的灯居然亮了起来,其发出的光芒远远盖过了蜡烛,整个房间瞬间亮堂起来了。
蹬了片刻后,李圣祖起身来到书桌前。
他看到了一些类似图纸一样的东西,尽管他没有像自己的四弟那样专业,但也是学过现代物理的,这些应该是父皇的设计手稿。
然后他发现了几本厚厚的书籍,上面写着“日记本”三个字。
他饶有兴致的打开了日记本的第一页。
上面赫然写到: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47年)三月初一,雪。
醒来后发现穿越到了376年前的大明,自己如今是南路军主帅李如柏的义子,“萨尔浒之战”已经开启,明军形势危急.
这本日记的内容实在是匪夷所思,但却让李圣祖确认了一个事实,自己的父皇居然是来自376年后的未来,他的真实名字叫做李可。
而且根据父皇在日记中的描述,原本历史上大明最后居然被小小的建虏给灭掉了,大明的子民被迫留辫子,被这些建虏当做奴婢使唤。
可不可思议的是,倭国这个小小的岛国居然在后世对我华夏发动了入侵,最终我华夏居然用了十四年的时间才将其赶走,死伤了将近3000万百姓。
难怪父皇坚持在倭国长期驻扎十多万华夏军队,并规定驻倭军队不得少于12万,并把五弟封封为了倭国天皇。
最后他在最新的日记本中找到了父皇留给自己的信。
父皇原来真的是来自300多年后的未来。
自己兄弟几个之所以这么牛,居然是因为学习了后世的先进科学理念。
三弟之所以能成为商业鬼才是因为他学习了未来的金融理念。
银行、股票、期货、彩票这些都是父皇提前灌输给他的。
而四弟则是受到了父皇的启发以及关键性的指引,才能不断地创造发明。
父皇桌上留下的那些图纸是他凭印象留下的,只不过以华夏目前的工业能力可能还造不出来。
但是父皇留给华夏的科技,足够维持华夏的科技优势很久了。
最后父皇告诉自己只要他们兄弟几个同心协力,华夏称霸这个世界易如反掌。
他会带着几个母妃周游世界,可能哪天走累了又会回到京师,做几年太上皇,让自己安心当皇帝,好好培养华夏的下一代。
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不会像朱元璋那样,给自己的后代把一切都安排好。
大同元年(1645年)元月一日,李圣祖在北京登基称帝,正式成为了华夏帝国的第二任皇帝。
二皇子李世祖由于提前收到了李献忠的书信,得以赶在太子登基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京师。
李圣祖的登基并没有万国来朝的场景,因为没有被华夏征服的国家已然不多了。
最后他将自己的四个兄弟一起带到了太庙的密室。
像他们几个公布了父皇李献忠“穿越者”的身份。
这是华夏皇族最大的秘密,兄弟几人表示一定会保守这个秘密,并且接近自己所能维护华夏帝国的统治。
至于李献忠本人,虽然他一直没有回到京师,但却经常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他们兄弟几人的视线内。
比如华夏大探险家钟献离在埃及的沙漠深处发现了“大金字塔”,在小亚细亚半岛发现了“特洛伊城”遗址。
大探险家钟献离在《帝国时报》上发表文章,建议帝国在巴拿马地区开凿一条运河,以连通太平洋同大西洋。
他们兄弟几人还时不时的会收到这个“钟献离”寄来的包裹。
李圣祖再也没有下令寻找过自己的父皇,因为他知道这个大探险家钟献离凭借着自己的发现,成为了考古界的传奇。
同时他也赚得盆满钵满,还出了一大笔钱设立了“钟献离奖”,每年奖励那些在科学上有巨大成就的学者。
大同20年,华夏大探险家钟献离在南美印加帝国的遗址上发现了一个盐湖,美丽的湖水就向一面镜子一样映射出天空的景象!
他将这里命名为“天空之镜”!
然后他出巨资买下了这里,决定同自己的几个妻子在这个人间仙境安度晚年。
曾经英俊的翩翩少年已经变成了一个老者,而那些当年风华正茂的绝代佳人如今也已经是满脸皱纹了。
哈齐娅挽着李献忠的手说道:“陛下,你真的不关心华夏帝国的将来了吗?”
李献忠则笑着说道:“只要华夏不是二世而亡,就同朕没有关系了!”(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在韩国公府的寿宴上,李圣祖赏赐了韩国公阎鸣泰一座杭州西湖畔的大宅院,让他安享晚年。
同时受到赏赐的还有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钱谦益以及户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冯铨。
李圣祖分别在南京以及京师,靠近他们老家的附近赐了宅院给他们。
很显然皇太子是不满之前他们二人同阎鸣泰一起施压,挑拨同二弟李世祖的关系。
这些人宦海沉浮多年,这次也是一时鬼迷心窍,试图介入帝国的储位之争。
如今虽然丢掉了官职,但好歹还是保住了身家性命。
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借着这次三位内阁大臣的辞职,李圣祖对内阁的框架进行了大调整。
原先的内阁改组成了内阁总理衙门,由太子太傅茅元仪担任首任内阁总理。
此外六部和督察院等也分割成了更多的部门。
由国防、司法、公安、教育、财政、民政、国土资源、科学技术、民政、人力资源、商务、水利建设部等十二部门组成。
当然各部下面还有许多分设机构。
情报司也改组成了华夏帝国情报局,隶属于内阁总理衙门。
华夏的官吏还规定了致仕的年龄,正三品以上官员的致仕年龄为65岁,正三品以下官员的致仕年龄为60岁。
这样一来,就有大量的新人被提拔上来了,原来旧的官僚体系被彻底打破了。
这场“二龙相争”的风波,也终于告一段落了。
很快皇太子李圣祖召见了前来京师的琉球伯长子郑森。
郑森3岁开始就被接到开原担任皇子伴读,虽然这些年他跟随二皇子李世祖一同开疆扩土,但是同皇太子李圣祖的关系也是很好的。
毕竟他们三人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玩伴。
看到李圣祖兄弟两能够冰释前嫌,郑森自然也十分高兴。
这次他还带来了李世祖请求封爵的名单。
这些年华夏虽然大幅开疆扩土,但同时也有不少将士喋血异乡。
虽然他们的骨灰都会被送回故土,名字会被刻入英烈祠。
但是不少跟随二皇子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他没有得到相应的封爵。
华夏向来是以军功封爵位的,有功不封赏,难免令出征在外的将士寒心。
很快这份封爵的名单就得到了内阁的通过。
哈密伯熊廷弼镇守西域多年,战功卓著晋封为楚国公,不过考虑到其年事已高,准许其到老家颐养天年。
琉球伯郑芝龙晋封为琉球侯,其长子郑森屡立功勋,战功卓著封延平侯,同时被赐国姓李,改名成功。
郑家也是华夏惟一的一门两侯。
吴三桂被封平西伯,李岩被封定西伯,宋献策被封安西伯,卢象升被封镇西伯。
归义伯高杰改封威西伯。
十五万来自华夏以及倭国的士兵远赴欧洲以及中亚以及北非,巩固华夏帝国的在那里的统治。
除了向西扩张外,华夏向东扩张的脚步也没有停止。
李圣祖改任孙传庭为澳洲总督,经营帝国新征服的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
同时任命原朝鲜总督孔有德为正帅,阿济格为副帅,率领15万由华夏、朝鲜以及建州女真组成的庞大军队准备征服美洲大陆。
此外以喀尔喀蒙古为先锋的漠北军团也再次北上,进入到寒冷的西伯利亚平原,在那里建立一些补给点,将整个西伯利亚都划入了努尔干都司的治下。
华夏的年轻人明白,这次大扩张可能是帝国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扩张了。
如今的华夏本土,小学已经完全普及了,富裕的省份比如辽东、南直隶等地连初中也已经普及了。
华夏正式取消了三年一次的科举,改成了每年升学考试,考取高中,以及更高的大学。
当然了有了高中或者大学的学历后,还要参加定向的公务员招聘考核才能出仕做官。
虽然帝国的官方不再设立“状元、榜眼、探花”。
但是华夏民间仍然习惯性的将高中毕业等同于取得举人功名,大学毕业等同于取得进士功名。
每年大学高考的前三名依旧被人们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居住的这个地球由七大洲同四大洋组成。
如今除了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派出了华夏军队,虽然彻底征服这些地区尚需一定时日,但这是大势所趋。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华夏帝国的扩张。
所以他们也都踊跃报名参军,生怕错过了华夏帝国历史上的最后一次扩张高潮和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
整个帝国一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场景。
但是华夏帝国的皇帝李献忠始终没有回到京师。
乾熙十二年八月,一封传位诏书同象征着陛下身份的传国玉玺,元朝的“制诰之宝”被送到了乾清宫外。
华夏皇帝李献忠正式传位于皇太子李圣祖。
陛下没有透露何时会返京,只是说对李圣祖做的一切都很满意,做为父亲他为李圣祖感到骄傲。
做了十二年的皇帝,他累了,决定明年正式传位于皇太子李圣祖,自己退位做起了“太上皇”。
既然东西可以送到乾清宫,足以说明京师依然有陛下的眼线。
不过既然陛下不愿意让他们打扰,那么他们也就放弃了对陛下的追踪。
两年以来情报司不断发现陛下的行踪,但是每每慢了一步。
陛下的反侦察能力实在太强了,有时还会故意暴露来扰乱他们的追踪。
反正派出的各路追踪高手,都无法找到陛下。
至于几个皇子虽然他们都被封为了亲王或者郡王,但是李献忠表示华夏不设封国。
最终内阁将整个世界划分为七大军区。
包括华夏本土军区、澳洲东印度群岛军区、波斯印度军区、欧洲军区、非洲军区、北美洲军区同南美洲军区。
当地的税收行政向军区上缴,军再统一向中央上缴。
二皇子李世祖一人身兼欧洲军区同波斯印度军区两个军区的总督。
三皇子同四皇子依旧在京师居住,五皇子自然是居住在倭国。
如今有了李献忠的传位诏书,皇太子李圣祖继承大统自然是名正言顺。
不过如今已经八月了,距离新年已经不到半年了,时间上还是比较吃紧的。
内阁首先是要拟定新朝的年号。
如今华夏正在一统环宇,正是一个天下大同的时代。
故而内阁欲取年号“大同”。
但问题是这个年号已经被多次使用过。
最早使用的南梁武帝萧衍。
除了南梁之外,许多地方政权也用过,比如南诏的地方领袖隆舜,辽国太宗耶律德光、东夏国的
蒲鲜万奴以及倭国的平城天皇与嵯峨天皇,他们都使用过“大同”这个年号。
最终李圣祖表示,既然没有大一统王朝使用过,那么就定“大同”作为自己年号。
茅元仪说道:“其他还好说,但如果二皇子不亲自回来参加陛下登基大典,恐怕会引起朝廷的非议。”
“4个多月的时间,陆路是肯定是来不及了。海路恐怕还得碰下运气,孟买、霍尔木兹、苏伊士、阿姆斯特丹都得通知。”
“如果二皇子在莫斯科的话,恐怕就来不及赶回来了。”
延平侯李成功说道:“二皇子通常情况下不会在莫斯科,他在阿姆斯特丹的可能性大一些。如今只有微臣乘坐最快的风帆战列舰回到欧洲去,一切顺利2个月可以赶到。”
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使得到欧洲的时间缩短了不少,才使得通信可以实现。
李成功说的这种近乎于极限操作,即船只在航线上不补给,以最高速度航行2个月。
而且还不能遭遇啥大的风暴,几乎只存在了理论上的可能性。
不过此时也没有其他办法了,这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快的通信方式了。
当然了正式登基之前,去太庙祭祖乃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李圣祖进行了沐浴更衣,来到了太庙祭祖。
太庙中悬挂着自己曾祖父高祖武皇帝李成梁,祖父德祖淳皇帝李如松的画像。
以及李家其他列祖列宗的牌位。
李圣祖口中说道:“不肖子孙李圣祖,将继任华夏皇帝位,望列祖列宗佑我华夏国祚延绵;保佑父皇母后身体康健,长命百岁!”
然后向着这些牌位,庄重的磕了三个头。
当他抬头的时候不经意发现曾祖同祖父的画像中,手指居然都指向下方。
他回想起以前父皇经常一个人在太庙一呆就是几个时辰。
难道这里有密室?
李圣祖很快就向着画像所指的那个牌位看了过去。
这个牌位居然是固定在贡桌之上的,不像其他牌位都可以移动。
他尝试移动这个牌位,但是牌位却纹丝不动。
最后发现牌位居然是可以按下的。
只看见供桌左侧的地面上有一处暗阁缓缓开启,居然真的有一个密室。
李圣祖小心翼翼的拿着一支蜡烛进入这个地下密室。
发现这里并非是啥藏宝室,应该是父皇的一个书房。
书桌上放着一个地球仪和一堆稀奇古怪的玩具。
李圣祖想起来了,这些东西应该叫做飞机和坦克,小时候父皇曾经给他们做过飞机坦克的模型。
而一旁的奇怪东西则是叫做自行车,李圣祖好奇的坐在自行车上蹬踏起来,随着车轮的不断旋转,一个玻璃罩着的灯居然亮了起来,其发出的光芒远远盖过了蜡烛,整个房间瞬间亮堂起来了。
蹬了片刻后,李圣祖起身来到书桌前。
他看到了一些类似图纸一样的东西,尽管他没有像自己的四弟那样专业,但也是学过现代物理的,这些应该是父皇的设计手稿。
然后他发现了几本厚厚的书籍,上面写着“日记本”三个字。
他饶有兴致的打开了日记本的第一页。
上面赫然写到: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47年)三月初一,雪。
醒来后发现穿越到了376年前的大明,自己如今是南路军主帅李如柏的义子,“萨尔浒之战”已经开启,明军形势危急.
这本日记的内容实在是匪夷所思,但却让李圣祖确认了一个事实,自己的父皇居然是来自376年后的未来,他的真实名字叫做李可。
而且根据父皇在日记中的描述,原本历史上大明最后居然被小小的建虏给灭掉了,大明的子民被迫留辫子,被这些建虏当做奴婢使唤。
可不可思议的是,倭国这个小小的岛国居然在后世对我华夏发动了入侵,最终我华夏居然用了十四年的时间才将其赶走,死伤了将近3000万百姓。
难怪父皇坚持在倭国长期驻扎十多万华夏军队,并规定驻倭军队不得少于12万,并把五弟封封为了倭国天皇。
最后他在最新的日记本中找到了父皇留给自己的信。
父皇原来真的是来自300多年后的未来。
自己兄弟几个之所以这么牛,居然是因为学习了后世的先进科学理念。
三弟之所以能成为商业鬼才是因为他学习了未来的金融理念。
银行、股票、期货、彩票这些都是父皇提前灌输给他的。
而四弟则是受到了父皇的启发以及关键性的指引,才能不断地创造发明。
父皇桌上留下的那些图纸是他凭印象留下的,只不过以华夏目前的工业能力可能还造不出来。
但是父皇留给华夏的科技,足够维持华夏的科技优势很久了。
最后父皇告诉自己只要他们兄弟几个同心协力,华夏称霸这个世界易如反掌。
他会带着几个母妃周游世界,可能哪天走累了又会回到京师,做几年太上皇,让自己安心当皇帝,好好培养华夏的下一代。
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不会像朱元璋那样,给自己的后代把一切都安排好。
大同元年(1645年)元月一日,李圣祖在北京登基称帝,正式成为了华夏帝国的第二任皇帝。
二皇子李世祖由于提前收到了李献忠的书信,得以赶在太子登基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京师。
李圣祖的登基并没有万国来朝的场景,因为没有被华夏征服的国家已然不多了。
最后他将自己的四个兄弟一起带到了太庙的密室。
像他们几个公布了父皇李献忠“穿越者”的身份。
这是华夏皇族最大的秘密,兄弟几人表示一定会保守这个秘密,并且接近自己所能维护华夏帝国的统治。
至于李献忠本人,虽然他一直没有回到京师,但却经常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他们兄弟几人的视线内。
比如华夏大探险家钟献离在埃及的沙漠深处发现了“大金字塔”,在小亚细亚半岛发现了“特洛伊城”遗址。
大探险家钟献离在《帝国时报》上发表文章,建议帝国在巴拿马地区开凿一条运河,以连通太平洋同大西洋。
他们兄弟几人还时不时的会收到这个“钟献离”寄来的包裹。
李圣祖再也没有下令寻找过自己的父皇,因为他知道这个大探险家钟献离凭借着自己的发现,成为了考古界的传奇。
同时他也赚得盆满钵满,还出了一大笔钱设立了“钟献离奖”,每年奖励那些在科学上有巨大成就的学者。
大同20年,华夏大探险家钟献离在南美印加帝国的遗址上发现了一个盐湖,美丽的湖水就向一面镜子一样映射出天空的景象!
他将这里命名为“天空之镜”!
然后他出巨资买下了这里,决定同自己的几个妻子在这个人间仙境安度晚年。
曾经英俊的翩翩少年已经变成了一个老者,而那些当年风华正茂的绝代佳人如今也已经是满脸皱纹了。
哈齐娅挽着李献忠的手说道:“陛下,你真的不关心华夏帝国的将来了吗?”
李献忠则笑着说道:“只要华夏不是二世而亡,就同朕没有关系了!”(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