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第二天清晨,李献忠便让查仲文带着2500骑兵先行开赴到距离铁岭卫20里外的抚安堡驻扎。
辽东铁骑原本有两千人,经历了多次大战,最初的老兵只剩900人了。
600人是当初李献忠在清河堡临时编入辽东铁骑的骑兵,而最新的1000人则是李如柏从南路军骑兵中挑选出来的,这些人则需要重新换装,并进行训练。
这些边民的目的地则是已经荒废了的白家冲堡,这里位于抚安堡的西南5里处,仅仅隔着一条凡河。
本次从建州带回的百姓共一万两千余人,这些人现在都已经一无所有了,不管此前是富裕还是贫穷,他们过去的财产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自己手中了。
除了个别人仍有亲人可以投靠,以及几个“读书人”不愿意跟随李献忠去屯边开荒外,其他人最终都选择了跟随李献忠屯边。
毕竟他们如今无依无靠,在明军的庇护下起码不至于饿死;边地虽然距离鞑子很近,但他们都在鞑子手下干了这么久的苦力了,也没啥好怕的。
善于投机的范文程,很快就意识到这位李参将的背景不简单,又立下如此功勋,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于是便劝说和自己相熟的几个“读书人”抓住这次好机会。这几人有些甚至连秀才都没考上,不过好歹也是可以识文断字的。
很快他们就成为了范文程的下属,然后范文程又从这些边民中挑选出一些比较德高望重的人,算是搭起了自己的草台班子,负责管理这些边民。
李献忠又从军中挑选了50名老兵,并从边民中挑选出550名精壮发放武器,组成了一支护卫队。护卫队的队长由自己的亲兵余万里担任,协助范文程负责营地的安全。
不得不说这些能从鞑子手下苟活下来的“包衣阿哈”还是有些本事的,有不少是工匠和矿工;余下的人也擅长牧马和种地。
看来建虏的粮食也不养无用之人。
白家冲堡距离沈阳有160里的距离,骑兵一天就可以抵达;尽管这些边民并没有多少家当,但是仍然用了2天半的时间。
辽东巡抚周永春,拨付了5000石粮食以及一些草料和农具。
普通的士兵每月消耗的粮食大约是1.5石,普通的百姓自然消耗不了这么多,李献忠也不可能将他们喂的太饱,只要能勉强维持体力劳作的需求即可。
所以将他们的平均供应量控制在一个月0.8石,即使这样这些边民每个月的粮食消耗也在1万石左右,以辽东6至7钱银子一石的粮价,也有六七千两的花销。
护卫队长余万里说道:“启禀少将军,这一路上共有37人借故逃脱,根据您的吩咐,已经让他们彻底闭嘴了。”
毕竟不能排除这些边民中有暗通建虏的人,之前在沈阳给过他们离开的机会,他们自己不走;如今半路借故脱逃,那就只有杀无赦了。
李献忠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兄弟们干的不错,记住对于范文程一定要多加留意,必须派信的过之人严密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有异常及时向我报告。”
“当然监视要注意隐蔽,毕竟范文程现在是这里的管事人,还是要注意影响。”
少将军的安排让余万里觉得有些不解,在他看来这位范先生虽然年轻,但是在边民中颇有威望,有很善于笼络人心,是一个能干事的人。
不过既然少将军这样吩咐了,他也不敢有任何异议,说道:“卑职明白!”
白家冲堡位于凡河南岸的一片高坡之上,属于铁岭和抚顺的交界地带。
没有选择驻扎在铁岭边上主要是因为铁岭卫的位置比较靠近蒙古,距离建州较远,不利于及时支援抚顺关。
另外抚顺可是著名的煤都,煤铁资源相当丰富,有着大量极易开采的露天煤矿和铁矿。
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营地,是因为白家冲堡东边的山区就有一些小型的煤矿和铁矿可以开采。
这里北临凡河有充足的水源可以灌溉西南方向的田地,地理位置还是相当不错的。
只可惜由于靠近辽东边墙,经常遭到建虏的袭击,以至于这里附近的田地逐渐荒芜了,就连这个白家冲堡现在也被弃用了。
此前从抚顺关带着物资先行北上的李三顺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按照李献忠的吩咐,他从铁岭李家提前支取了1万石粮食,以及帐篷等一些生活物资。
白家冲堡不过是一个单面墙体长500米的方型戍堡,即使不废弃也就驻扎个几百守军,根本就容纳不了上万居民。
所以堡内主要还是作为存放物资的仓库,以及一些武器制造工坊,大多数边民还是要驻扎在堡外。
于是便在白家冲堡西侧的空地上规划出来大片空地,用于扎营。
很快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大型的工地,马匹将一颗颗从附近树林中砍伐的树木拖到这里,边民们有条不紊的讲这些树木堪成木桩,用来修建营地的栅栏。
另一边一些人赶着马车,将从东边山区里挖出的煤炭以及附近的石块运送到营地。
营地之内,不少人则正用锄头在地上刨出一个个大坑;为了缩短建筑周期,并节约建筑材料,所以搭建这种半地窖式的庇护所。
范文程指着远处的几个窑口说道:“那里是我们规划的作坊区,如今铁匠铺,砖窑,以及烧纸陶器的窑口都已经搭建起来了,估计明天就可以开始生产了。”
李献忠看到营地中到处浓烟滚滚,便问道:“为何营地里烟雾这么大,可要注意防火啊?”
范文程说道:“目前正在搭建营地,对于木材的需求量极大,所以我们就直接用挖出来的煤炭生火取暖以及煮水和食物,故而烟雾较大。”
李献忠说道:“可以将煤炭捣碎然后同黏土兑水混合,做成球状,晒干后,便可用于燃烧;这样的煤球烟雾小,且可以长时间燃烧。”
“范先生不妨派人试着搞一下,具体的比例我也记不清了,反正是煤多,黏土少。”
“不过这些东西必须要置于通风处,不然人容易中毒。”
范文程说道:“少将军真是博学,此法甚妙,我这就派人负责制作。”
煤球和煤炉其实北宋时期就有原型了,普通的百姓不可能用上好的木炭取暖,煤球还是很实用的,算不上是新发明,这个时代的人也都知道。
若是有时间李献忠还想将煤球升级城“蜂窝煤”,这样燃烧的效率会更高。
李献忠说道:“目前还有啥困难吗?”
范文程说道:“营地尚未建成,只能多人挤在一处帐篷里,居住条件比较艰苦,不过这些都是暂时的,大家还是可以克服的。”
对于范文程的工作效率,李献忠还是比较满意的,他说道:“范先生辛苦了,这里就改叫‘平虏堡’吧,现在虽说生活艰苦了些,等日后有了产出,大家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虽然范文程内心还是渴望科举的,不过现在他在这里干的也不错,手下可是管着一万多人。虽然条件艰苦了些,但大伙好歹是有了盼头,比之前在鞑子那边的非人生活可是强多了。
他说道:“少将军放心,耽误不了春耕,只是您之前说的那些大型的铁矿和铜矿,恐怕不在我大明的辽东边墙之内。”
他指了指远处的山峰说道:“在建州和叶赫交界的大山之中,应该有较大的铁矿,之前被掳走的边民许多都被送去了那里。”
新书冲推荐,求推荐票,月票,追读,评论,打赏支持!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辽东铁骑原本有两千人,经历了多次大战,最初的老兵只剩900人了。
600人是当初李献忠在清河堡临时编入辽东铁骑的骑兵,而最新的1000人则是李如柏从南路军骑兵中挑选出来的,这些人则需要重新换装,并进行训练。
这些边民的目的地则是已经荒废了的白家冲堡,这里位于抚安堡的西南5里处,仅仅隔着一条凡河。
本次从建州带回的百姓共一万两千余人,这些人现在都已经一无所有了,不管此前是富裕还是贫穷,他们过去的财产已经不可能再回到自己手中了。
除了个别人仍有亲人可以投靠,以及几个“读书人”不愿意跟随李献忠去屯边开荒外,其他人最终都选择了跟随李献忠屯边。
毕竟他们如今无依无靠,在明军的庇护下起码不至于饿死;边地虽然距离鞑子很近,但他们都在鞑子手下干了这么久的苦力了,也没啥好怕的。
善于投机的范文程,很快就意识到这位李参将的背景不简单,又立下如此功勋,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于是便劝说和自己相熟的几个“读书人”抓住这次好机会。这几人有些甚至连秀才都没考上,不过好歹也是可以识文断字的。
很快他们就成为了范文程的下属,然后范文程又从这些边民中挑选出一些比较德高望重的人,算是搭起了自己的草台班子,负责管理这些边民。
李献忠又从军中挑选了50名老兵,并从边民中挑选出550名精壮发放武器,组成了一支护卫队。护卫队的队长由自己的亲兵余万里担任,协助范文程负责营地的安全。
不得不说这些能从鞑子手下苟活下来的“包衣阿哈”还是有些本事的,有不少是工匠和矿工;余下的人也擅长牧马和种地。
看来建虏的粮食也不养无用之人。
白家冲堡距离沈阳有160里的距离,骑兵一天就可以抵达;尽管这些边民并没有多少家当,但是仍然用了2天半的时间。
辽东巡抚周永春,拨付了5000石粮食以及一些草料和农具。
普通的士兵每月消耗的粮食大约是1.5石,普通的百姓自然消耗不了这么多,李献忠也不可能将他们喂的太饱,只要能勉强维持体力劳作的需求即可。
所以将他们的平均供应量控制在一个月0.8石,即使这样这些边民每个月的粮食消耗也在1万石左右,以辽东6至7钱银子一石的粮价,也有六七千两的花销。
护卫队长余万里说道:“启禀少将军,这一路上共有37人借故逃脱,根据您的吩咐,已经让他们彻底闭嘴了。”
毕竟不能排除这些边民中有暗通建虏的人,之前在沈阳给过他们离开的机会,他们自己不走;如今半路借故脱逃,那就只有杀无赦了。
李献忠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兄弟们干的不错,记住对于范文程一定要多加留意,必须派信的过之人严密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有异常及时向我报告。”
“当然监视要注意隐蔽,毕竟范文程现在是这里的管事人,还是要注意影响。”
少将军的安排让余万里觉得有些不解,在他看来这位范先生虽然年轻,但是在边民中颇有威望,有很善于笼络人心,是一个能干事的人。
不过既然少将军这样吩咐了,他也不敢有任何异议,说道:“卑职明白!”
白家冲堡位于凡河南岸的一片高坡之上,属于铁岭和抚顺的交界地带。
没有选择驻扎在铁岭边上主要是因为铁岭卫的位置比较靠近蒙古,距离建州较远,不利于及时支援抚顺关。
另外抚顺可是著名的煤都,煤铁资源相当丰富,有着大量极易开采的露天煤矿和铁矿。
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营地,是因为白家冲堡东边的山区就有一些小型的煤矿和铁矿可以开采。
这里北临凡河有充足的水源可以灌溉西南方向的田地,地理位置还是相当不错的。
只可惜由于靠近辽东边墙,经常遭到建虏的袭击,以至于这里附近的田地逐渐荒芜了,就连这个白家冲堡现在也被弃用了。
此前从抚顺关带着物资先行北上的李三顺已经在此恭候多时了,按照李献忠的吩咐,他从铁岭李家提前支取了1万石粮食,以及帐篷等一些生活物资。
白家冲堡不过是一个单面墙体长500米的方型戍堡,即使不废弃也就驻扎个几百守军,根本就容纳不了上万居民。
所以堡内主要还是作为存放物资的仓库,以及一些武器制造工坊,大多数边民还是要驻扎在堡外。
于是便在白家冲堡西侧的空地上规划出来大片空地,用于扎营。
很快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大型的工地,马匹将一颗颗从附近树林中砍伐的树木拖到这里,边民们有条不紊的讲这些树木堪成木桩,用来修建营地的栅栏。
另一边一些人赶着马车,将从东边山区里挖出的煤炭以及附近的石块运送到营地。
营地之内,不少人则正用锄头在地上刨出一个个大坑;为了缩短建筑周期,并节约建筑材料,所以搭建这种半地窖式的庇护所。
范文程指着远处的几个窑口说道:“那里是我们规划的作坊区,如今铁匠铺,砖窑,以及烧纸陶器的窑口都已经搭建起来了,估计明天就可以开始生产了。”
李献忠看到营地中到处浓烟滚滚,便问道:“为何营地里烟雾这么大,可要注意防火啊?”
范文程说道:“目前正在搭建营地,对于木材的需求量极大,所以我们就直接用挖出来的煤炭生火取暖以及煮水和食物,故而烟雾较大。”
李献忠说道:“可以将煤炭捣碎然后同黏土兑水混合,做成球状,晒干后,便可用于燃烧;这样的煤球烟雾小,且可以长时间燃烧。”
“范先生不妨派人试着搞一下,具体的比例我也记不清了,反正是煤多,黏土少。”
“不过这些东西必须要置于通风处,不然人容易中毒。”
范文程说道:“少将军真是博学,此法甚妙,我这就派人负责制作。”
煤球和煤炉其实北宋时期就有原型了,普通的百姓不可能用上好的木炭取暖,煤球还是很实用的,算不上是新发明,这个时代的人也都知道。
若是有时间李献忠还想将煤球升级城“蜂窝煤”,这样燃烧的效率会更高。
李献忠说道:“目前还有啥困难吗?”
范文程说道:“营地尚未建成,只能多人挤在一处帐篷里,居住条件比较艰苦,不过这些都是暂时的,大家还是可以克服的。”
对于范文程的工作效率,李献忠还是比较满意的,他说道:“范先生辛苦了,这里就改叫‘平虏堡’吧,现在虽说生活艰苦了些,等日后有了产出,大家的日子会好起来的。”
虽然范文程内心还是渴望科举的,不过现在他在这里干的也不错,手下可是管着一万多人。虽然条件艰苦了些,但大伙好歹是有了盼头,比之前在鞑子那边的非人生活可是强多了。
他说道:“少将军放心,耽误不了春耕,只是您之前说的那些大型的铁矿和铜矿,恐怕不在我大明的辽东边墙之内。”
他指了指远处的山峰说道:“在建州和叶赫交界的大山之中,应该有较大的铁矿,之前被掳走的边民许多都被送去了那里。”
新书冲推荐,求推荐票,月票,追读,评论,打赏支持!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