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答卷与未来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七百二十八章 答卷与未来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交流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方式。

    只有通过交流,人才能得到更多的消息与知识,更多的人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整个社会从而发生巨大的进步,正所谓社会由人构成。

    告大明臣民书。

    数千字里,并没有高大上的东西,只是朱高炽告诉天下百姓,自己这些年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当下的结果如何。

    这就是对统治者的一场考核。

    是非功绩,由当下的百姓们来评价,说的对不对,做的好不好,老百姓们心里有杆秤,他们知道的。

    朱高炽坐在紫禁城平台上,身边围满了人。

    朱高炽望着窗外渐渐升起的太阳,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

    他知道,自己这次的生命已如落日余辉,无法再持久。

    而在自己的心中,一个宏大的愿望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这个时代——那就是继承历史上朱棣的政治愿望:家给人足、斯民小康。

    然后加上自己的文明辉煌,构建一个以人为本、大同天下的富强社会。

    带着现代的知识和理念,在明朝的舞台上演绎着自己的传奇。朱高炽深知,一个国家的富强不仅仅是领土的辽阔和财富的积累,更是百姓的幸福和文化的繁荣。

    “我在位期间,致力于改革、发展、创新,以期实现工业化的理想社会。”

    所有的新闻刊登了皇帝陛下的《告大明臣民书》,皇帝没有称朕,而是以我自称,许多人不习惯,许多人觉得没有高大上的感觉,还有些人佩服。

    “从北平时起,在先皇的支持下,推行了一系列农业政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因为只有让百姓吃饱穿暖,天下才能安定富强。”

    “抽水用蒸汽机的出现,煤矿业的开发,太祖皇帝时期多年来的治理,造就的国家盈余等,让北平的农业开发做出了重要保障,农业生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

    “有了初步的富裕,需要人才的踊跃,所以注重教育的发展,提倡尊师重教,大力兴办学校,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教育。”

    “教育是提高百姓们的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多年来的推动下,为大明培养出了大批有知识、有才华的人才。”

    “人才的爆发,为技术发展与科学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鼓励工匠们发明创造,提高工艺水平。今日的科技水平与前朝相比,得到了显著提升,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创造都诞生于这个时代。”

    “满足了温饱,物质层面的发展后,也不能甩下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民族的核心,社会稳定的基石,除了倡导尊重传统文化,同时鼓励文化创新。我朝的文化事业繁荣昌盛,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百姓们的精神生活,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要实现人类大同,繁荣昌盛的理想社会,仅仅依靠这些还不够。”

    “一个真正富强的王朝,必须建立在百姓的基础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以百姓的诉求成为朝廷的方向。因此才提出“以人为本、大同天下”的理念,倡导人人平等、和谐相处。”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除了减轻了百姓们的赋税负担,让百姓们能够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改善生活。还加强了法治建设,保护百姓们的合法权益。在诸位贤达的努力下,我朝的社会风气日益淳厚,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美好。”

    朱高炽躺在床上。

    郭彩莲痛苦欲绝,富态的脸上一下子老了许多,只恨自己不能代替夫君。朝廷不允许富山王归京,除了富山王的子女。

    杨士奇等朝廷大佬,还有张辅等勋臣皆在屋内。

    太子朱瞻基,还有公主与郡王们也在。

    有帮势力蠢蠢欲动,想要推动朱瞻墉海外就藩,被朱高炽否决了,几年来闷闷不乐的朱瞻墉,看着床头上的老人,内心百感交集。

    看着熟悉的面庞们,朱高炽内心安宁。

    皇帝最怕什么。

    皇帝最怕死的时候不稳。

    可是朱高炽不怕。

    自己这一生,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天下臣民,行得正坐得稳,朱高炽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当当当”

    皇宫里的钟声敲响,从皇宫传到了宫外。

    宫外大批的记者,大批的臣民,无数的人流聚集在皇宫外,当听到皇宫里的钟声,哭声响起,所有宫外的人们哭泣了起来。

    记者们一边流泪,一边记录。

    不少的老者在后辈的搀扶下开始了跪拜。

    虽然皇帝一朝终止了跪拜礼,但是老者们的行为,送上了他们最真诚的心愿。

    大明的疆域太大了。

    大明宗藩天下。

    最远的宣慰司,已经到了地球的另一头,需要跨越无边无际的大洋,每年只有几艘轮船交流,关于移民的事项,并没有彻底的开动。

    而远东地区的铁道一直修建到了尽头,到底是通过远东的铁道移民,还是通过海运移民,因为看不到短期的利益,巨大的投资让朝廷顿足。

    南洋,西域,天竺

    或者行省,或者都司,或者宣慰司,或者宣抚司,或者藩属国,构建了管理成熟的宗藩体系。

    大明皇帝驾崩的消息,从京城散播开来,一直到第三年的时候,海外的新大陆上分封的宣慰司宣抚司的土司们,才接收到了使者们带来的消息。

    三个月后,绝岛收到了消息。

    半年后,阿曼宣慰司、阿丹宣慰司等地迎接到了朝廷使者。

    一年后,麻林地、慢八萨这些后世非洲东海岸边的地区,也是历史上朱棣组织的下西洋最远抵达的地区,如今也成为了大明分封的宣慰司,一一得知了皇帝驾崩的消息。

    皇帝出殡的那一天。

    京城里涌入了无数的百姓,人们自发的赶来要送皇帝最后一程。

    无边无际的人群,看不到尽头的人流,只有道路中间空无一人,从皇城到陵墓的道路上,整个天空都被纸钱遮盖,祭品无数。

    橡胶的轮胎,压在厚重的层层纸钱上,发出微弱的声音。

    侍卫们神情哀痛。

    内地地区所有的衙门,工厂,学校,剧院等场所,皆在这天的时间里,悬挂起了白色旗帜。

    送葬的人群穿着素服、戴白帽,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哀悼。

    这是对皇帝最好的评价。

    按照朱高炽生前的旨意,不允许朝廷组织,也不允许大肆操办,只按照寻常的流程即可,可是百姓们自发的行为,让所有人震撼。

    这位大公无私,英明伟岸的皇帝,受到了天下百姓的爱戴。

    不久。

    新皇帝登基。

    大赦天下。

    各方势力涌动,一朝天子一朝臣。

    先皇的功绩太伟大了,做出了太多的变革,新的皇帝能不能合格的继承,能不能继续保持当下的社会风气,是继续前进乃或者倒退?

    所有的人在关注,有的人坚持,有的人准备下注,有的人准备投机。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上到皇帝勋臣,下到平民百姓,谁不是为了利益而动呢。

    一个利字,道尽了世间的道理。

    ——

    朱瞻基颁布了成为皇帝后第一道发展旨意,以大明工局为主要投资,成立天竺铁道工程部,一条从撒马尔罕到天竺北,一条从南洋到天竺南,围绕天竺五大地区修建铁道。

    随着经济政策的颁布,随后下达了组织移民天竺地区的旨意。

    经过朝廷与刺泥、案达罗、乌里舍、阿难功德等宣慰司土官的多番沟通后,终于以宗藩体系中的约定为主,完善了移民前的准备。

    移民们的外部环境总体偏好,有助于移民们尽快恢复稳定的生活,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根据朝廷的方案,未来的十年里,大明会向天竺北地区,天竹南地区,最后是其余的地区,移民至少三百万人口,并且形成三十年的国策。

    只要这条国策得以落实,未来的三十年内,大明的强盛与生产力的昌盛,发展速度不但不会缓慢,甚至会是当下的发展速度两倍有余。

    朱瞻基无法抗拒这个诱惑。

    永乐年生人,太原农具三厂厂长,金州分区副掌柜,密云分区大掌柜,大明工局钢铁司管事,大明工局财务部大管事,大明工局陕西大区负责人,大明工局第四代大掌柜郑国良,提出的方案,直接触碰到了新皇帝的内心深处。

    这是大明工局的大胜利。

    铁道工程部本身就是大明工局分离出去的,包括工程部、技术司等如今的大部门,谁当年不属于大明工局,大家才是一家人。

    新时代里竞争出来的郑国良,制定的一揽子计划,含括了所有的利益部门,在资源上的整合,让大明工局的威力更上一层楼,成为了彻底的巨无霸。

    内心深处,郑国良看不起原来的几位掌柜。

    大明工局最强大的优势是资源,而不是乱七八糟的,只要资源上整合完毕,大明工局的威力才能彻底的发挥出来。

    在诸多体系的合作下,大明对天竺地区的开发,包含移民,农业,轻工业,经济业等等,遇到的抵抗势力皆无法造成威胁。

    多方位的出击,四面开花。

    第一期移民目标二十万的计划完成,第二期移民目标四十万的计划完成,第三期.

    金州的李成贤,得到了朱高炽的提示后,回去开始更换了溶液,最后找到了乳糖液,发现用乳糖液代替才能增加青霉素的产量。

    不久后,在李成贤团队的研究基础上,另外的研发团队又发现了玉米浆的加入,可以令产量增加十倍。

    这一项的发现,令青霉素终于可以在人体上满足,但是也只能满足极少部分的人,无法成为普及的药物,当大明朝廷在天竺地区第四期的移民计划超额完成后,李成贤的团队再次得到了突破。

    青霉素的产量从每升培养液提取两个单位上升到四十个单位,虽然仍然名贵无比,但已经满足大多数权贵的需求,学者们相信只要继续突破下去,以后工人阶级与军户阶级都能用得起青霉素。

    宣德十年。

    天竺地区移民总人口达到了六百余万,远远超过了当初的制定计划,在铁道附近建立了一座又一座的城镇,大明完成了一个圆圈。

    最远到极寒之地,最南到南洋,最北到塞北,最西到木鹿。

    从撒马尔罕到小葛兰,从小葛兰到榜葛刺,从榜葛刺到缅甸宣慰司,从缅甸宣慰司到六坤,从六坤到占城,从占城到广西,从广西到京城,从京城到远东,从远东到塞北,从塞北到撒马尔罕。

    朱瞻基登基以后,不敢行错一步。

    做的最大的功绩就是修建铁道,以大明工局为建设,大投资大项目,天竺地区的地理富饶,让大明的投资不光很快得到了回报,而且回报率惊人。

    根据学者们的说法,天竺地区为大明带来的效益,远超过海外其他地区。

    巨大的市场,造就了史无前例的繁荣。

    围绕兴起的城镇建立的一片片庄园,橡胶行业的兴起,乃至医药行业的发展,数十年的工业化打底下,大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关于电磁、新一代蒸汽机、新的动力研究等等,无数的科研团队开始了大量的突破,一项项的科技成就引发了轰动。

    如此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洪熙朝。

    哪怕是守成之君,人们对于现在的皇帝也送上了最好的赞扬。

    宣德十年,朱瞻基驾崩。

    新皇帝登基。

    来自金帐汗国的势力攻击了玉龙赤杰地区,根据多方面的情报,新皇帝做出了战争的决定,最初的大胜,一路追击,天气越来越严寒,地利越来越难。

    明军最后无功而返。

    这是自从永乐朝以来,明军第一次没有取得胜利。(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