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人的行为模式由环境决定,大明的治理体系也是一步步摸索出来的。
明朝的建立,乃至于地方上三司制度的成熟,仍然有前元遗留的部分制度。洪武九年,太祖皇帝废除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统称“三司“。
“三司“皆为行省级行政区最高机关。
三司制度虽然保障了地方上权利的分散,官府的权利没有大到无边际,监察和学校等受到官府的影响被压制,但并不属于三权分立。
人治仍然是主要的模式。
既然是人治,那么布政使的权利,必然能借助人际关系,极大的影响按察使司和都司衙门。
包括朱高炽取缔的部分奴隶制度,彻底关上这一扇大门。
朱元璋不知道宋朝是什么样子的,他从出生那天起见到的就是元朝的模样,包括这个时代的人,他们的生活习性皆受到元朝的影响。
所以取缔天下奴隶制度,恢复工匠部分自由,来自于儒家文化的影响,但是仍然保留部分的奴隶存在,比如皇权和贵族们可以使用奴隶,以及工匠仍然需要被官府严格控制等等,则受到前朝的惯性。
犹如未来清朝时期,明朝中期已经取缔了殉葬制度,但是文明较为落后的部族,因为自身的殉葬制度存在,所以清朝初期全面恢复殉葬,之后受到儒家文化影响,又取缔了殉葬制度。
文明的进退过程一目了然。
所以史学家们,包括西方的学者们,认为宋朝确实是中国文明的巅峰。
这个文明包括经济、文化、思想、科技、政治等。
虽然宋朝并不是一个大统一的王朝,周边强国林立,甚至自己也被外敌灭了两次,但这并不能够否认宋朝在文明上的成就。
因为文明的发达与落后并不直接决定一个文明能否像当下这样和平生存。
可以说宋朝是一個存在时期较为可惜的王朝,如果诞生在当下,那么宋朝是不可能被灭的。因为当下文明的繁荣巅峰直接决定了国际地位和国力强盛,而在宋朝的那个弱肉强食的古代世界里,军事力量才排在第一位。
简而言之。
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科技技术的不足,文明的繁荣并不是第一位,军事力量才是第一位。
犹如盾和矛。
当科技和技术的突破,足以打破这个平衡,那么宋朝的文明繁荣,堆积出来的科技技术发达,就能保障武力的昌盛。
可惜,宋朝的时代并没有完成。
所以宋朝哪怕再文明,因为军事力量的短板,也只能被落后文明征服。
报纸上,一名思想家关于文明基石的研究报告,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拜读,朱高炽吃完了早饭,习惯性看完报纸。
老二去了北天竺,老大去北平巡视,老三去了国子监。
郭彩莲不习惯这里的冷清,早早回去了自己的寝宫,等待媳妇们带着孙儿孙女们请安。
人老了,精神上更苍老,朱高炽越来越喜欢安宁。
人最可怕的是“阀门”的提高。
儿时,一根绳索就能高兴地玩小半天,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身体的衰败,人逐渐的“慢”了下来,大多的事物无法引起自身的兴趣。
所以人要参加社会活动。
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基因里已经谱写了。
只有在人群的活动与交流里,人才能获得满足感。
看着报纸上当世贤者们的思路,朱高炽同样在思考,一边翻阅报纸上的文章,一边按照自己的思维理解,并且做出解释。
报纸作为时代性的载体,以及一定的门槛,当下报纸所刊登的内容具备了精英化。
犹如最初的互联网,使用者的比率精英群体占比最高,所以能获得非常多有用信息,人们的见识和知识获得极大的进步,因此诞生了用计算机学习的说法。
当互联网普及后,所有人开始参与其中,就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娱乐工具。
所以大明的报纸也是如此,只需要阅读大明的报纸,就能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局势,以及最前沿的思想和技术等等,算得上纸质媒体传播速度的信息大爆炸。
那么人们把互联网时代称为信息时代,也就能理解了,因为以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速度,的确称得上为大爆炸。
“那么大明的科技和技术,突破了这个无形的壁垒吗。”
看到文章最后的提问,朱高炽也陷入了沉思。
最新一期的报纸传播开来,同样的早上,无数的人们同样像皇帝一样开始了自己的答案,朱高炽想了想,随后又摇了摇头。
在人们的印象中,日不落帝国是无敌的存在,偌大的清朝毫无还手之力。
可是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对缅甸宣战,英军集结了六十六艘战舰和一万多兵力,还有大量来自印度的仆从军,结果这场战争整整打了两年,英国才艰难的取得了胜利。
整场战役英军一经阵亡人员就超过了1.5万人。军费开支更是超过了1300万英镑。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对阿富汗宣战,这场战争英军直接战败了,被阿富汗的原住民消灭了将近5000人,驻阿英军几乎全灭。
南非祖鲁。
祖鲁王国连个封建王朝都不算,就是个原始部落。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向祖鲁宣战,这一战英国出动了5000名英军,还有超过8000的仆从军,使用的武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滑膛枪和野战火炮,而祖鲁人用的是手杖、梭镖、长矛,还有什么牛皮盾牌等原始武器。
结果呢,在伊斯坦德尔瓦纳战役,祖鲁人在三个小时内用长矛歼灭了英军1000多人。十几年里,英军在南非损兵折将,最后虽然胜了,可也是惨胜。
西克人两次西克战争歼灭了英军四千余人。
毛利人歼灭英军500人。
南非联盟8万人硬抗英国的30万大军,最终灭掉了7000英军。
次大陆章西女王起义,转战数年,先后歼灭了英军11000多人。
反观十九世纪中国的两次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大清以伤亡22000人的代价,成功消灭英军69个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20万大军枕戈待旦,其中的八里桥之战,更有僧格林沁率领了3万蒙古铁骑当主力,而对战的英法联军总共才2万人,而其中参战的只有8000人。
可结果呢?
这场战争大清伤亡21500人,而英军死亡134人,法军死亡25人……
清朝建立之初的军事力量不强吗?
绝对是很强的。
可是清朝采取的打压和封锁政策,让整个文明陷入长期的倒退,才有了两百多年后的全世界垫底的现象发生,让西方对东方传说的向往与致敬变为了鄙视和奴役。
正如英国军官的日记所言,这是一个被彻底征服,陷入极度麻木和愚昧的民族。
所以把清朝的愚昧替代为整个中国历史,认为整个中国历史都是愚昧和落后的,同样是无知的,也看不起历史上那么多外国人留下的对东方文明羡慕夸耀的记载。
事物发展的必然,不以人力而改变。
同样的道理。
大明工局的确很昌盛,但是大明工局在未来的历史已经证明,只用这一条腿走路,下场必然是破产,或者是科学与技术发展陷入长期的滞缓期。
历史已经证明。
无论中西,大多数科学和技术的发明与普及运用,皆来自民间商行,包括就业岗位,经济活力等等。
这才是中国特色取得的成功。
大明工局为调控社会资源分配的手段,民间商行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补充,两者缺一不可,缺少了任何一样,带来的都是摔破头。
犹如物质文明建设过程中,必然不能丢下精神文明建设。
连十九世纪的日不落帝国,以他的军事力量和技术,都不能强硬的消灭所有竞争对手,更何况当下十五世纪的大明。
大明的确很强大,现在的国土也的确很广阔。
但是又能如何能。
在历史的长河里,唯独永不停止的前进,才是民族文明昌盛的保障,一时的强大,并不能证明什么,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当一个民族不再学习和进步,停留在了享受的环境中,那么这个民族哪怕底蕴再强,也躲不开衰败的下场,甚至是灭族。
长期发达国家也发现了。
他们的应对策略是放开移民政策。
把大量贫民与精英吸收到自己的土地上,通过这些贫民们的奋斗与奉献,精英们的知识与技术,保持了国家的进步,但任何事物有好的一面,也会有坏的一面。
习惯了安逸的百姓们,面对涌入本国大量内卷的外来人,他们会很反感与不满,从而诞生新的矛盾。
但是没有这些大量来内卷的人,又如何保障他们本国的竞争与发展呢。
大明不用采取这一点。
因为历史的长河已经证明了这样做的下场。
让自身永远奋斗才是保持民族繁荣昌盛的唯一手段。
如此看来,大明工局的确太安逸了,正如人们都希望安逸,谁又不希望安逸呢。
学习多苦。
这么苦的事情,岂不是违背人性?
孩子们谁不希望玩呢。
学习是大人们强加于孩子们身上的,正如大人们不挑食,因为大人们只买自己喜欢吃的菜,同样的道理,只不过孩子们背后有大人们监督和要求,大人们只有社会上的压力。
世界的本质就是如此。
每个人在社会上的生活,本身就是立足于竞争。
没有外部的竞争,就要保持内部的竞争,没有了竞争,文明就会停滞,最后被别人所取代。
“大明工局的确需要垄断一些应该垄断的行业,但是大明工局绝对不能垄断生产力。”
朱高炽在白纸上写下了一句话。
朱高炽已经做好了被人痛恨的准备。
想要做一个好的领导人,注定了无法成为被人人歌颂的对象。
正如对孩子要求严格的父母。
大明工局的确是朱高炽一手创立的,人人都在歌颂皇帝陛下,可是朱高炽并无法给予大明工局需要的东西,甚至还要摧毁一些东西。
这就是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
政治家将政治当作严肃的专业去面对,而政客把政治当作成名的工具。
政治家顾全大局,为了民族利益随时准备牺牲自己,而政客随时准备为了下一届选票和自己个人的名誉损人利己。
政治家在为国家利益谈判时有底线有原则,不会被敌人所收买,而政客是可以随时做出卖者或筹码的。
政治家在人民心里是崇高的、伟大的、也是亲近的,而政客在人民心里就是一个演员。
联记商行最大的优势,掌握了绝岛的能源资源。
这是大明工局的核心利益,也触动了大明工局的紧张神经,在南洋的竞争已经证明,大明工局北方体系的能源,无法与联记在绝岛的能源竞争。
发展工业的前提是能源。
这同样是事物的必然。
早期能把南军差点干下海,平推的北军,当自身的大组织破灭,无法在获得能源后,田地上的拖拉机无法开动了,过了几十年,恢复到了人力时代。
而靠着廉价能源供应的南军,不光经济反超了北军,甚至把北军远远甩在了身后。
郡王殿下与总督在北天竺推广宗藩体系,加上南洋铁道的影响力,一北一南交相呼应,才几年的时间而已,整个次大陆主要势力皆纳入了大明的宗藩体系。
建立了宗藩体系,大明商人的身影也越来越多。
随着宗藩体系的健全,以及各项制度的落实和保障,越来越多的势力更加遵守大明的宗藩法律,大明商人们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开始了更为全面的商贸。
从高丽开始的商业模式,被大明商人们带到了全天下,次大陆也无法改变。
一片片的土地被购买。
一片片的经济庄园建立起来,包括橡胶在南洋的种植。
自行车的销量越来越多。
甚至出现了黄包车。
橡胶轮胎的发明,从价格高昂到价格低廉,大明商人们比大明工局最先建立的橡胶厂,轮胎厂,各种橡胶制品等等,成为了民间商行的主要商品之一。
大明工局后知后觉,后建立的各类工厂,无法与南洋商行竞争,最后走向了破产。
朝廷并不会为大明工局兜底。
犹如最开始北平时,大明工局体系内的工厂破产,除了工厂的管事与掌柜会被问责,开除或者有违法行为的会坐牢外,剩余的工人们也会调走别的工厂。
橡胶行业是个大行业,大明工局的学者们指出了这一点。
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人力,最后这个行业的失败,让大明工局伤筋动骨,连带拖累了不少盈利的工厂,洪熙六年的年终报表上的盈利第一次没有达到预期。
面对激烈的竞争,外部的失败,让整个大明工局高层皱起了眉头。
各种各样的言论与不满充斥着上层。
有指责大掌柜的,有指责商人们不当竞争,甚至有不满皇帝冷漠的言论。
“叮铃铃。”
一名浅棕色的小伙子摇了摇铃铛,快步的拉着黄包车停到了招手的客人面前,穿着时髦的年轻男子踏上黄包车,催促车夫快一点,他叔叔从国外回来了,自己要赶着去迎接。
坚硬的直道上,小伙子飞快的拉着黄包车。
橡胶轮胎在平直的道路上跑的又快又稳。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明朝的建立,乃至于地方上三司制度的成熟,仍然有前元遗留的部分制度。洪武九年,太祖皇帝废除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统称“三司“。
“三司“皆为行省级行政区最高机关。
三司制度虽然保障了地方上权利的分散,官府的权利没有大到无边际,监察和学校等受到官府的影响被压制,但并不属于三权分立。
人治仍然是主要的模式。
既然是人治,那么布政使的权利,必然能借助人际关系,极大的影响按察使司和都司衙门。
包括朱高炽取缔的部分奴隶制度,彻底关上这一扇大门。
朱元璋不知道宋朝是什么样子的,他从出生那天起见到的就是元朝的模样,包括这个时代的人,他们的生活习性皆受到元朝的影响。
所以取缔天下奴隶制度,恢复工匠部分自由,来自于儒家文化的影响,但是仍然保留部分的奴隶存在,比如皇权和贵族们可以使用奴隶,以及工匠仍然需要被官府严格控制等等,则受到前朝的惯性。
犹如未来清朝时期,明朝中期已经取缔了殉葬制度,但是文明较为落后的部族,因为自身的殉葬制度存在,所以清朝初期全面恢复殉葬,之后受到儒家文化影响,又取缔了殉葬制度。
文明的进退过程一目了然。
所以史学家们,包括西方的学者们,认为宋朝确实是中国文明的巅峰。
这个文明包括经济、文化、思想、科技、政治等。
虽然宋朝并不是一个大统一的王朝,周边强国林立,甚至自己也被外敌灭了两次,但这并不能够否认宋朝在文明上的成就。
因为文明的发达与落后并不直接决定一个文明能否像当下这样和平生存。
可以说宋朝是一個存在时期较为可惜的王朝,如果诞生在当下,那么宋朝是不可能被灭的。因为当下文明的繁荣巅峰直接决定了国际地位和国力强盛,而在宋朝的那个弱肉强食的古代世界里,军事力量才排在第一位。
简而言之。
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科技技术的不足,文明的繁荣并不是第一位,军事力量才是第一位。
犹如盾和矛。
当科技和技术的突破,足以打破这个平衡,那么宋朝的文明繁荣,堆积出来的科技技术发达,就能保障武力的昌盛。
可惜,宋朝的时代并没有完成。
所以宋朝哪怕再文明,因为军事力量的短板,也只能被落后文明征服。
报纸上,一名思想家关于文明基石的研究报告,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拜读,朱高炽吃完了早饭,习惯性看完报纸。
老二去了北天竺,老大去北平巡视,老三去了国子监。
郭彩莲不习惯这里的冷清,早早回去了自己的寝宫,等待媳妇们带着孙儿孙女们请安。
人老了,精神上更苍老,朱高炽越来越喜欢安宁。
人最可怕的是“阀门”的提高。
儿时,一根绳索就能高兴地玩小半天,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身体的衰败,人逐渐的“慢”了下来,大多的事物无法引起自身的兴趣。
所以人要参加社会活动。
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基因里已经谱写了。
只有在人群的活动与交流里,人才能获得满足感。
看着报纸上当世贤者们的思路,朱高炽同样在思考,一边翻阅报纸上的文章,一边按照自己的思维理解,并且做出解释。
报纸作为时代性的载体,以及一定的门槛,当下报纸所刊登的内容具备了精英化。
犹如最初的互联网,使用者的比率精英群体占比最高,所以能获得非常多有用信息,人们的见识和知识获得极大的进步,因此诞生了用计算机学习的说法。
当互联网普及后,所有人开始参与其中,就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娱乐工具。
所以大明的报纸也是如此,只需要阅读大明的报纸,就能了解和掌握最新的局势,以及最前沿的思想和技术等等,算得上纸质媒体传播速度的信息大爆炸。
那么人们把互联网时代称为信息时代,也就能理解了,因为以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速度,的确称得上为大爆炸。
“那么大明的科技和技术,突破了这个无形的壁垒吗。”
看到文章最后的提问,朱高炽也陷入了沉思。
最新一期的报纸传播开来,同样的早上,无数的人们同样像皇帝一样开始了自己的答案,朱高炽想了想,随后又摇了摇头。
在人们的印象中,日不落帝国是无敌的存在,偌大的清朝毫无还手之力。
可是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对缅甸宣战,英军集结了六十六艘战舰和一万多兵力,还有大量来自印度的仆从军,结果这场战争整整打了两年,英国才艰难的取得了胜利。
整场战役英军一经阵亡人员就超过了1.5万人。军费开支更是超过了1300万英镑。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英国对阿富汗宣战,这场战争英军直接战败了,被阿富汗的原住民消灭了将近5000人,驻阿英军几乎全灭。
南非祖鲁。
祖鲁王国连个封建王朝都不算,就是个原始部落。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向祖鲁宣战,这一战英国出动了5000名英军,还有超过8000的仆从军,使用的武器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滑膛枪和野战火炮,而祖鲁人用的是手杖、梭镖、长矛,还有什么牛皮盾牌等原始武器。
结果呢,在伊斯坦德尔瓦纳战役,祖鲁人在三个小时内用长矛歼灭了英军1000多人。十几年里,英军在南非损兵折将,最后虽然胜了,可也是惨胜。
西克人两次西克战争歼灭了英军四千余人。
毛利人歼灭英军500人。
南非联盟8万人硬抗英国的30万大军,最终灭掉了7000英军。
次大陆章西女王起义,转战数年,先后歼灭了英军11000多人。
反观十九世纪中国的两次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大清以伤亡22000人的代价,成功消灭英军69个人。
第二次鸦片战争,大清20万大军枕戈待旦,其中的八里桥之战,更有僧格林沁率领了3万蒙古铁骑当主力,而对战的英法联军总共才2万人,而其中参战的只有8000人。
可结果呢?
这场战争大清伤亡21500人,而英军死亡134人,法军死亡25人……
清朝建立之初的军事力量不强吗?
绝对是很强的。
可是清朝采取的打压和封锁政策,让整个文明陷入长期的倒退,才有了两百多年后的全世界垫底的现象发生,让西方对东方传说的向往与致敬变为了鄙视和奴役。
正如英国军官的日记所言,这是一个被彻底征服,陷入极度麻木和愚昧的民族。
所以把清朝的愚昧替代为整个中国历史,认为整个中国历史都是愚昧和落后的,同样是无知的,也看不起历史上那么多外国人留下的对东方文明羡慕夸耀的记载。
事物发展的必然,不以人力而改变。
同样的道理。
大明工局的确很昌盛,但是大明工局在未来的历史已经证明,只用这一条腿走路,下场必然是破产,或者是科学与技术发展陷入长期的滞缓期。
历史已经证明。
无论中西,大多数科学和技术的发明与普及运用,皆来自民间商行,包括就业岗位,经济活力等等。
这才是中国特色取得的成功。
大明工局为调控社会资源分配的手段,民间商行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补充,两者缺一不可,缺少了任何一样,带来的都是摔破头。
犹如物质文明建设过程中,必然不能丢下精神文明建设。
连十九世纪的日不落帝国,以他的军事力量和技术,都不能强硬的消灭所有竞争对手,更何况当下十五世纪的大明。
大明的确很强大,现在的国土也的确很广阔。
但是又能如何能。
在历史的长河里,唯独永不停止的前进,才是民族文明昌盛的保障,一时的强大,并不能证明什么,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当一个民族不再学习和进步,停留在了享受的环境中,那么这个民族哪怕底蕴再强,也躲不开衰败的下场,甚至是灭族。
长期发达国家也发现了。
他们的应对策略是放开移民政策。
把大量贫民与精英吸收到自己的土地上,通过这些贫民们的奋斗与奉献,精英们的知识与技术,保持了国家的进步,但任何事物有好的一面,也会有坏的一面。
习惯了安逸的百姓们,面对涌入本国大量内卷的外来人,他们会很反感与不满,从而诞生新的矛盾。
但是没有这些大量来内卷的人,又如何保障他们本国的竞争与发展呢。
大明不用采取这一点。
因为历史的长河已经证明了这样做的下场。
让自身永远奋斗才是保持民族繁荣昌盛的唯一手段。
如此看来,大明工局的确太安逸了,正如人们都希望安逸,谁又不希望安逸呢。
学习多苦。
这么苦的事情,岂不是违背人性?
孩子们谁不希望玩呢。
学习是大人们强加于孩子们身上的,正如大人们不挑食,因为大人们只买自己喜欢吃的菜,同样的道理,只不过孩子们背后有大人们监督和要求,大人们只有社会上的压力。
世界的本质就是如此。
每个人在社会上的生活,本身就是立足于竞争。
没有外部的竞争,就要保持内部的竞争,没有了竞争,文明就会停滞,最后被别人所取代。
“大明工局的确需要垄断一些应该垄断的行业,但是大明工局绝对不能垄断生产力。”
朱高炽在白纸上写下了一句话。
朱高炽已经做好了被人痛恨的准备。
想要做一个好的领导人,注定了无法成为被人人歌颂的对象。
正如对孩子要求严格的父母。
大明工局的确是朱高炽一手创立的,人人都在歌颂皇帝陛下,可是朱高炽并无法给予大明工局需要的东西,甚至还要摧毁一些东西。
这就是政治家与政客的区别。
政治家将政治当作严肃的专业去面对,而政客把政治当作成名的工具。
政治家顾全大局,为了民族利益随时准备牺牲自己,而政客随时准备为了下一届选票和自己个人的名誉损人利己。
政治家在为国家利益谈判时有底线有原则,不会被敌人所收买,而政客是可以随时做出卖者或筹码的。
政治家在人民心里是崇高的、伟大的、也是亲近的,而政客在人民心里就是一个演员。
联记商行最大的优势,掌握了绝岛的能源资源。
这是大明工局的核心利益,也触动了大明工局的紧张神经,在南洋的竞争已经证明,大明工局北方体系的能源,无法与联记在绝岛的能源竞争。
发展工业的前提是能源。
这同样是事物的必然。
早期能把南军差点干下海,平推的北军,当自身的大组织破灭,无法在获得能源后,田地上的拖拉机无法开动了,过了几十年,恢复到了人力时代。
而靠着廉价能源供应的南军,不光经济反超了北军,甚至把北军远远甩在了身后。
郡王殿下与总督在北天竺推广宗藩体系,加上南洋铁道的影响力,一北一南交相呼应,才几年的时间而已,整个次大陆主要势力皆纳入了大明的宗藩体系。
建立了宗藩体系,大明商人的身影也越来越多。
随着宗藩体系的健全,以及各项制度的落实和保障,越来越多的势力更加遵守大明的宗藩法律,大明商人们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开始了更为全面的商贸。
从高丽开始的商业模式,被大明商人们带到了全天下,次大陆也无法改变。
一片片的土地被购买。
一片片的经济庄园建立起来,包括橡胶在南洋的种植。
自行车的销量越来越多。
甚至出现了黄包车。
橡胶轮胎的发明,从价格高昂到价格低廉,大明商人们比大明工局最先建立的橡胶厂,轮胎厂,各种橡胶制品等等,成为了民间商行的主要商品之一。
大明工局后知后觉,后建立的各类工厂,无法与南洋商行竞争,最后走向了破产。
朝廷并不会为大明工局兜底。
犹如最开始北平时,大明工局体系内的工厂破产,除了工厂的管事与掌柜会被问责,开除或者有违法行为的会坐牢外,剩余的工人们也会调走别的工厂。
橡胶行业是个大行业,大明工局的学者们指出了这一点。
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和人力,最后这个行业的失败,让大明工局伤筋动骨,连带拖累了不少盈利的工厂,洪熙六年的年终报表上的盈利第一次没有达到预期。
面对激烈的竞争,外部的失败,让整个大明工局高层皱起了眉头。
各种各样的言论与不满充斥着上层。
有指责大掌柜的,有指责商人们不当竞争,甚至有不满皇帝冷漠的言论。
“叮铃铃。”
一名浅棕色的小伙子摇了摇铃铛,快步的拉着黄包车停到了招手的客人面前,穿着时髦的年轻男子踏上黄包车,催促车夫快一点,他叔叔从国外回来了,自己要赶着去迎接。
坚硬的直道上,小伙子飞快的拉着黄包车。
橡胶轮胎在平直的道路上跑的又快又稳。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