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自古以来,战争的胜败并不仅仅取决于战场上的英勇与策略,而是与后勤保障息息相关。后勤,作为战争的“生命线”,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战争中,即使青壮年打完了,还有老弱妇孺可以上战场,但若后勤无法维持,那么军队的战斗力将大打折扣。
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便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明朝的五十万大军,在缺水少粮的情况下,被蒙古军队仅仅几万人击溃。这是因为明军的后勤补给线被切断,导致士兵们饥饿疲惫,武器失效,最终无法抵抗蒙古军队的猛攻。这一战例深刻地印证了后勤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
同样,当火器逐渐成为战场上的主流武器时,对后勤的依赖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生火铳这类火器,一旦失去了纸装火药与铅弹,便如同烧火棍一般无用。在面对身披铠甲的精锐士兵时,其杀伤力远不如传统的重型武器如狼牙棒等。
此时倭国的京都,已经落入明军之手,幕府大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多年来精心培养的九千精锐新军,曾连战连捷,击败了狗奴国的军队。但当他们面临补给短缺的困境时,即便是这些精锐士兵也失去了原有的战斗力,甚至还不如装备冷兵器的军队有用。
幕府的将领斯波义敏果断作出决策。原本进攻狗奴国南部地区的军队需要改变行军路线,从富田郡撤退,回师收复甲山城等地,以打通与倭国内地的通道。主力军队则必须火速撤回萧户山城,趁着明军尚未完全切断北部地区后勤之前,迅速撤回本土。
然而,大军出击容易,撤退却难于上青天。
尽管斯波义敏竭力隐瞒消息,军队内部的混乱仍在所难免。各种小道消息如同野火般蔓延开来,使得原本士气高昂的军队变得犹豫不决,人心惶惶。
此时,朱能率领的五万大军犹如一支蓄势待发的箭矢,直指斯波义敏的主力方向。朱能的目标明确,趁敌人混乱之际,发动致命一击,彻底摧毁幕府的主力军,为接下来的战争奠定胜局。
尽管后方海军的消息暂时未能收到,但作战计划早已精心制定,消灭幕府的有生力量,掌握战略主动权,进而荡平倭国。
虽然战争仅持续了不到两个月,但战火对地方的破坏已达到惊人的程度。
在战争初期,幕府为了战后的恢复,对军队的纪律要求较为严格,尽量减少对平民百姓的骚扰。然而,随着补给线的中断,斯波义敏也不得不面对现实。
他冷冷地下达命令:“各队的探马需搜集至少万斤的粮食。任何未能完成目标的队伍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一军令让各队队长都愣住了。万斤?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斯波义敏犀利地盯着这些武士们,眼神中充满了决心和坚定。“这是战争,你们是武士,完成目标,否则后果自负。”
一时间,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个队长都明白,这是战争的残酷,也是他们作为武士的职责。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必须为了胜利而努力。
于是,各队开始分头行动,尽力寻找粮食。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幕府的荣誉,也为了他们自己的生存。
幕府时代里,大将军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整个幕府的军事和行政权力都集中在他一人手中。
而当下幕府大将军来自足利氏家族。大将军之下设有将军,他们是幕府中的高级军事将领,负责统领一支军队或一个地区的军事事务。
武士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核心力量,他们以家族为单位,为领主提供军事服务。尽管武士是社会的最低阶层,但他们在军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武士们以忠诚、荣誉和牺牲精神为信条,为领主的利益而奋战。
与武士相对应的是足轻,他们是低级的步兵,通常由未经训练或者简短训练的农民和平民组成。尽管足轻的战斗能力相对较低,但他们的人数优势在某些情况下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还有各种专业的士兵,如弓箭手、马回或小者即骑兵部队以及火枪手。
弓箭手是远程攻击的主要力量,能够在战场上提供持续的火力支援。骑兵部队则擅长快速机动和突击,对敌军造成巨大的冲击。而火枪手的出现,标识着火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幕府的将军和大将军通常也是大名。
大名是拥有自己领地和军队的地方统治者,他们名义上是天皇的武将,但实际上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极高的权力。效忠于大将军的武士有机会成为大名,但这需要经过漫长的努力和积累,除非在大的战乱时期,才会有快速的晋升机会。
总体而言,幕府时代的军事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层级结构,各种军事力量交织在一起,共同维护了倭国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所以足利氏成为新的幕府大将军后,自然不会孤身一人,而是拥有一批与之利益共生的家族势力。
细川家、山名家和斯波家也是其中的三个家族。
这些家族与足利氏关系紧密,共同维护着幕府的统治。
斯波家相对于细川和山名这两个老牌家族来说,地位略显逊色。因此,他们更加依赖于足利氏的支持。
如果细川家和山名家选择投降,交出家族中的叛徒后仍能保持其地位。但对于斯波家来说,失去足利氏的支持将使他们重新沦为三流家族,甚至面临族灭的危险。
这也是幕府大将军信任斯波义敏的一个重要原因。面临如此严重的危机,斯波义敏竭尽全力挽救战场形势,以免家族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与此相反,如果换作细川家这些老牌家族,他们可能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选择置身事外。
然而,斯波义敏深知此时的危机,他明白只有全力以赴才能挽救战局。
那么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为了幕府的大局,他敢于打破。
数百队的探马被派出去搜集粮食,他们的任务是收集万斤的粮食。
随着大军的撤退,这些探马犹如蝗虫过境,对沿途的百姓和地主进行了残酷的劫掠。
他们不仅抢夺百姓的粮食,还对大户人家下手,破坏了原本稳定的人情关系。
这些平日里斯波义敏不敢做的事情,如今为了挽救大军,他再也无法顾及。只要大军能够得以保全,幕府就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希望。
反观明军方面,除了最初迅速进入狗奴国,以及朱能所率领的五万大军外,其余军队的行动较为迟缓。
前线的战斗已经开始,但仍有部分军队停留在济州岛、广东等地等待运输,以及在沿海码头上堆积如山的物资等待船只运输。
如此大规模的调动对于大明来说也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整个大明的海军力量大多集中在这片海域,维护航道安全并协助物资运输。先前海军的出击已经调动了大部分的海军战力。
对于这片孤悬海外异国他乡的战场,大明不敢掉以轻心。前元两次远征的覆灭教训使朱棣非常谨慎,宁愿行动缓慢也要确保万无一失。
必然也是偶然。
朱能与斯波义敏在神西城交战了。
面对尾随上来的明军,斯波义敏明白这场仗是必须打的,只有打败了追兵,幕府军才能顺利撤退,所以集结了手头里的七万大军。
幕府为了平灭狗奴国,以及应对明军的威胁,组织了二十余万的大军,可谓是倾之所有,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大明会这么激动。
竟然调动了五十万大军。
大明号称五百万大军,光这个口号就吓住了幕府不少人。
无论明军实际上来了多少兵马,但是追兵至少有数万人,加上后方明军的情报,光自己打听到的旗号就是将近十万,那么三十万人马应该是有的。
斯波义敏内心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再也笑不出来。
谁也没有预料到大明的决心会有这么大,为什么呀,这么重视他们倭国,到底是荣幸还是不幸呢。
想不通的斯波义敏,没有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调动大军,不求歼灭这支大明军队,让他们不敢继续孤军深入追击自己就好。
可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大明的物资运输的确很艰难,却仍然保障了前线军队的需求,不缺少军火的朱能,同样采用明军已经习惯了的老战术。
车载炮轰击对方的阵型。
骑兵骚扰。
百子连珠炮荡平靠近己方阵型的敌军部队。
等对方崩溃,步兵刺刀冲锋,手榴弹开道。
如此的战术,明军使用了几万里的范围,从沙漠到丛林,从江河到大海,虽然因为地形的原因,战术不断的调整,可底子里没有变化。
说明军战术僵硬也好,说明军是躲在后方的懦夫也好,但是能让地方毫无还手之力,赢得战场上的胜利,那就是大明追求的战术。
同样的战术,斯波义敏并不比帖木儿手下的精锐将领要厉害些,反而因为骑兵的威力差,还不如帖木儿军队对大明军队造成的威胁。
朱能以很小的代价击溃了幕府的军队。
斯波义敏见到大势已去,本来想要自杀,被弟弟阻止了。
“现在幕府需要大哥。”
斯波义敏咬了咬牙,自己死了,周边剩余的大军群龙无首,恐怕更难逃出生天,为了家族和幕府,斯波义敏选择了忍辱偷生。
最后带着自己身边的亲卫逃离了战场,明军大规模追捕。
神西城不投降。
此地地势险要,明军选择炮轰,接连炮轰了三日,摧毁了城墙上的工事,炮火继续延伸,整个城内化为了火海,城中军民百姓再也坚持不住,选择了出城投降。
三刀屋城、松江城、月山富田城、所谓的忠山城等等,或者望风而降,或者被攻破。
最后。
斯波义敏被追捕的明军骑兵围在了大山寺,因为武士们抵抗坚决,明军骑兵没有强攻,派了人去通知后方,让送上大炮过来。
车载炮虽然有车辆运输,可到底因为重量的原因无法轻易抵达,不过百子连珠炮可以,不但重量轻,而且数百颗铅弹的爆炸射出,狭窄地形里更加的恐怖。
“轰隆隆。”
“沙沙。”
铅弹密集的声音,武士们化为了血人,再凶猛的武士也狼狈逃奔,不敢继续作战,见突围无望,斯波义敏在寺里自杀。
后续的援兵不断支援,朱能手里的军队越来越多,不但收复了整个狗奴国,并与海军拿下的都城联通了起来,战略态势占了绝对性优势。
不光占据了大片的城池,主要是消灭了幕府十余万的主力军队。
失去了十余万大军的幕府,就算重新组织军队,战斗力也会远远不如当下,并且幕府失去了都城,能不能维持住自己需要粮草都不一定,更不提招募大军的费用。
战场虽然打败了,大量的武士和足轻流落到了民间。
为了彻底消灭这些残余力量,明军开始扫荡乡里,同样要求各地地主向大明军队提供粮草需求。
狗奴国搜刮了一次,幕府军队劫掠了一次,溃兵骚扰不断,明军又上门来索要粮草,早已经狼狈不堪,幸运存活下来的地主们欲哭无泪的求饶。
十几名溃兵躲在大户的家里。
与上门来催收税赋的明军相遇,两伙人短兵相接。
“原来大明人这么厉害。”
溃兵们并没有因为双方使用冷兵器就讨打了便宜,同样被打的落花流水,那些明军使用刺刀如长枪一般的厉害,三三配合的刺刀术,哪怕是资历高的武士也挡不住一个窟窿。
听到动静赶来的援兵,见到己方只有一个人受到了刀伤,并且伤势不重,其中有个年轻人不客气的询问。
武忠明为同袍包扎了一番,听到来人高高在上的语气非常的不爽,自己虽然被世叔看重,送到了亲征军里头捞一份功劳,可惜世叔在此处的关系太浅,自己也一直捞不到什么像样的功劳。
回过头正要不客气的时候,却愣了愣。
虽然穿着小兵服,可是人人都围着那名年轻人,生怕出了什么意外,里三层外三层的样子,的确会透漏此人身份的贵重,可就算有敌人发现也无可奈何。
连蚊子都飞不过去,想要偷袭更不可能。
见到这般声势,武忠明又不是莽汉,抱着不得罪对方的心态,平静的回答了问题。
听到了对方的答复,朱瞻墉满意的点点头。
竟然还是士兵二代,算得上大明忠良。
武忠明的父亲武震梦在海外兵团当不得数,大明军队里头退役时的正式职位是队长而已,朱瞻墉眼里是士兵二代倒也不错。(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便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明朝的五十万大军,在缺水少粮的情况下,被蒙古军队仅仅几万人击溃。这是因为明军的后勤补给线被切断,导致士兵们饥饿疲惫,武器失效,最终无法抵抗蒙古军队的猛攻。这一战例深刻地印证了后勤对战争胜负的决定性作用。
同样,当火器逐渐成为战场上的主流武器时,对后勤的依赖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自生火铳这类火器,一旦失去了纸装火药与铅弹,便如同烧火棍一般无用。在面对身披铠甲的精锐士兵时,其杀伤力远不如传统的重型武器如狼牙棒等。
此时倭国的京都,已经落入明军之手,幕府大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多年来精心培养的九千精锐新军,曾连战连捷,击败了狗奴国的军队。但当他们面临补给短缺的困境时,即便是这些精锐士兵也失去了原有的战斗力,甚至还不如装备冷兵器的军队有用。
幕府的将领斯波义敏果断作出决策。原本进攻狗奴国南部地区的军队需要改变行军路线,从富田郡撤退,回师收复甲山城等地,以打通与倭国内地的通道。主力军队则必须火速撤回萧户山城,趁着明军尚未完全切断北部地区后勤之前,迅速撤回本土。
然而,大军出击容易,撤退却难于上青天。
尽管斯波义敏竭力隐瞒消息,军队内部的混乱仍在所难免。各种小道消息如同野火般蔓延开来,使得原本士气高昂的军队变得犹豫不决,人心惶惶。
此时,朱能率领的五万大军犹如一支蓄势待发的箭矢,直指斯波义敏的主力方向。朱能的目标明确,趁敌人混乱之际,发动致命一击,彻底摧毁幕府的主力军,为接下来的战争奠定胜局。
尽管后方海军的消息暂时未能收到,但作战计划早已精心制定,消灭幕府的有生力量,掌握战略主动权,进而荡平倭国。
虽然战争仅持续了不到两个月,但战火对地方的破坏已达到惊人的程度。
在战争初期,幕府为了战后的恢复,对军队的纪律要求较为严格,尽量减少对平民百姓的骚扰。然而,随着补给线的中断,斯波义敏也不得不面对现实。
他冷冷地下达命令:“各队的探马需搜集至少万斤的粮食。任何未能完成目标的队伍都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这一军令让各队队长都愣住了。万斤?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斯波义敏犀利地盯着这些武士们,眼神中充满了决心和坚定。“这是战争,你们是武士,完成目标,否则后果自负。”
一时间,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个队长都明白,这是战争的残酷,也是他们作为武士的职责。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必须为了胜利而努力。
于是,各队开始分头行动,尽力寻找粮食。他们知道,这不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战争的胜利,为了幕府的荣誉,也为了他们自己的生存。
幕府时代里,大将军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整个幕府的军事和行政权力都集中在他一人手中。
而当下幕府大将军来自足利氏家族。大将军之下设有将军,他们是幕府中的高级军事将领,负责统领一支军队或一个地区的军事事务。
武士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核心力量,他们以家族为单位,为领主提供军事服务。尽管武士是社会的最低阶层,但他们在军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武士们以忠诚、荣誉和牺牲精神为信条,为领主的利益而奋战。
与武士相对应的是足轻,他们是低级的步兵,通常由未经训练或者简短训练的农民和平民组成。尽管足轻的战斗能力相对较低,但他们的人数优势在某些情况下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还有各种专业的士兵,如弓箭手、马回或小者即骑兵部队以及火枪手。
弓箭手是远程攻击的主要力量,能够在战场上提供持续的火力支援。骑兵部队则擅长快速机动和突击,对敌军造成巨大的冲击。而火枪手的出现,标识着火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逐渐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幕府的将军和大将军通常也是大名。
大名是拥有自己领地和军队的地方统治者,他们名义上是天皇的武将,但实际上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极高的权力。效忠于大将军的武士有机会成为大名,但这需要经过漫长的努力和积累,除非在大的战乱时期,才会有快速的晋升机会。
总体而言,幕府时代的军事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层级结构,各种军事力量交织在一起,共同维护了倭国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所以足利氏成为新的幕府大将军后,自然不会孤身一人,而是拥有一批与之利益共生的家族势力。
细川家、山名家和斯波家也是其中的三个家族。
这些家族与足利氏关系紧密,共同维护着幕府的统治。
斯波家相对于细川和山名这两个老牌家族来说,地位略显逊色。因此,他们更加依赖于足利氏的支持。
如果细川家和山名家选择投降,交出家族中的叛徒后仍能保持其地位。但对于斯波家来说,失去足利氏的支持将使他们重新沦为三流家族,甚至面临族灭的危险。
这也是幕府大将军信任斯波义敏的一个重要原因。面临如此严重的危机,斯波义敏竭尽全力挽救战场形势,以免家族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与此相反,如果换作细川家这些老牌家族,他们可能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选择置身事外。
然而,斯波义敏深知此时的危机,他明白只有全力以赴才能挽救战局。
那么一些平时不敢做的事情,为了幕府的大局,他敢于打破。
数百队的探马被派出去搜集粮食,他们的任务是收集万斤的粮食。
随着大军的撤退,这些探马犹如蝗虫过境,对沿途的百姓和地主进行了残酷的劫掠。
他们不仅抢夺百姓的粮食,还对大户人家下手,破坏了原本稳定的人情关系。
这些平日里斯波义敏不敢做的事情,如今为了挽救大军,他再也无法顾及。只要大军能够得以保全,幕府就有继续坚持下去的希望。
反观明军方面,除了最初迅速进入狗奴国,以及朱能所率领的五万大军外,其余军队的行动较为迟缓。
前线的战斗已经开始,但仍有部分军队停留在济州岛、广东等地等待运输,以及在沿海码头上堆积如山的物资等待船只运输。
如此大规模的调动对于大明来说也是一项严峻的考验。
整个大明的海军力量大多集中在这片海域,维护航道安全并协助物资运输。先前海军的出击已经调动了大部分的海军战力。
对于这片孤悬海外异国他乡的战场,大明不敢掉以轻心。前元两次远征的覆灭教训使朱棣非常谨慎,宁愿行动缓慢也要确保万无一失。
必然也是偶然。
朱能与斯波义敏在神西城交战了。
面对尾随上来的明军,斯波义敏明白这场仗是必须打的,只有打败了追兵,幕府军才能顺利撤退,所以集结了手头里的七万大军。
幕府为了平灭狗奴国,以及应对明军的威胁,组织了二十余万的大军,可谓是倾之所有,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大明会这么激动。
竟然调动了五十万大军。
大明号称五百万大军,光这个口号就吓住了幕府不少人。
无论明军实际上来了多少兵马,但是追兵至少有数万人,加上后方明军的情报,光自己打听到的旗号就是将近十万,那么三十万人马应该是有的。
斯波义敏内心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再也笑不出来。
谁也没有预料到大明的决心会有这么大,为什么呀,这么重视他们倭国,到底是荣幸还是不幸呢。
想不通的斯波义敏,没有选择,只能硬着头皮调动大军,不求歼灭这支大明军队,让他们不敢继续孤军深入追击自己就好。
可是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大明的物资运输的确很艰难,却仍然保障了前线军队的需求,不缺少军火的朱能,同样采用明军已经习惯了的老战术。
车载炮轰击对方的阵型。
骑兵骚扰。
百子连珠炮荡平靠近己方阵型的敌军部队。
等对方崩溃,步兵刺刀冲锋,手榴弹开道。
如此的战术,明军使用了几万里的范围,从沙漠到丛林,从江河到大海,虽然因为地形的原因,战术不断的调整,可底子里没有变化。
说明军战术僵硬也好,说明军是躲在后方的懦夫也好,但是能让地方毫无还手之力,赢得战场上的胜利,那就是大明追求的战术。
同样的战术,斯波义敏并不比帖木儿手下的精锐将领要厉害些,反而因为骑兵的威力差,还不如帖木儿军队对大明军队造成的威胁。
朱能以很小的代价击溃了幕府的军队。
斯波义敏见到大势已去,本来想要自杀,被弟弟阻止了。
“现在幕府需要大哥。”
斯波义敏咬了咬牙,自己死了,周边剩余的大军群龙无首,恐怕更难逃出生天,为了家族和幕府,斯波义敏选择了忍辱偷生。
最后带着自己身边的亲卫逃离了战场,明军大规模追捕。
神西城不投降。
此地地势险要,明军选择炮轰,接连炮轰了三日,摧毁了城墙上的工事,炮火继续延伸,整个城内化为了火海,城中军民百姓再也坚持不住,选择了出城投降。
三刀屋城、松江城、月山富田城、所谓的忠山城等等,或者望风而降,或者被攻破。
最后。
斯波义敏被追捕的明军骑兵围在了大山寺,因为武士们抵抗坚决,明军骑兵没有强攻,派了人去通知后方,让送上大炮过来。
车载炮虽然有车辆运输,可到底因为重量的原因无法轻易抵达,不过百子连珠炮可以,不但重量轻,而且数百颗铅弹的爆炸射出,狭窄地形里更加的恐怖。
“轰隆隆。”
“沙沙。”
铅弹密集的声音,武士们化为了血人,再凶猛的武士也狼狈逃奔,不敢继续作战,见突围无望,斯波义敏在寺里自杀。
后续的援兵不断支援,朱能手里的军队越来越多,不但收复了整个狗奴国,并与海军拿下的都城联通了起来,战略态势占了绝对性优势。
不光占据了大片的城池,主要是消灭了幕府十余万的主力军队。
失去了十余万大军的幕府,就算重新组织军队,战斗力也会远远不如当下,并且幕府失去了都城,能不能维持住自己需要粮草都不一定,更不提招募大军的费用。
战场虽然打败了,大量的武士和足轻流落到了民间。
为了彻底消灭这些残余力量,明军开始扫荡乡里,同样要求各地地主向大明军队提供粮草需求。
狗奴国搜刮了一次,幕府军队劫掠了一次,溃兵骚扰不断,明军又上门来索要粮草,早已经狼狈不堪,幸运存活下来的地主们欲哭无泪的求饶。
十几名溃兵躲在大户的家里。
与上门来催收税赋的明军相遇,两伙人短兵相接。
“原来大明人这么厉害。”
溃兵们并没有因为双方使用冷兵器就讨打了便宜,同样被打的落花流水,那些明军使用刺刀如长枪一般的厉害,三三配合的刺刀术,哪怕是资历高的武士也挡不住一个窟窿。
听到动静赶来的援兵,见到己方只有一个人受到了刀伤,并且伤势不重,其中有个年轻人不客气的询问。
武忠明为同袍包扎了一番,听到来人高高在上的语气非常的不爽,自己虽然被世叔看重,送到了亲征军里头捞一份功劳,可惜世叔在此处的关系太浅,自己也一直捞不到什么像样的功劳。
回过头正要不客气的时候,却愣了愣。
虽然穿着小兵服,可是人人都围着那名年轻人,生怕出了什么意外,里三层外三层的样子,的确会透漏此人身份的贵重,可就算有敌人发现也无可奈何。
连蚊子都飞不过去,想要偷袭更不可能。
见到这般声势,武忠明又不是莽汉,抱着不得罪对方的心态,平静的回答了问题。
听到了对方的答复,朱瞻墉满意的点点头。
竟然还是士兵二代,算得上大明忠良。
武忠明的父亲武震梦在海外兵团当不得数,大明军队里头退役时的正式职位是队长而已,朱瞻墉眼里是士兵二代倒也不错。(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