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章 海外脱离的商人们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六百五十二章 海外脱离的商人们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山东登莱的位置,对于大海而言,非常的重要。

    山东半岛延伸的最东端,与处于辽东半岛西端的金州,犹如两只胳膊,使用帆船也只需要一日一夜的时间,而且海域内还有大量的岛屿可以提供停靠。

    登莱,金州,高丽。

    三角直线距离,成为了最快的航线。

    铁道工程部技术司。

    几名技术人员来到了莱州码头,了解码头的资料。

    “当蒸汽机轮船普及后,从最初只有帆船速度的一半,很快提升到与帆船速度平齐,乃至达到一点五倍,也就是十五节的速度,翻了三倍不止。”

    蒸汽机是大明工局的核心技术,也是大明工局的起点。

    又有太子殿下的支持。

    所以在蒸汽机方面的投入,大明工局舍得花钱。

    包括十年前发明的蒸汽机货车,不需要铁轨,能在陆地上,不靠牲畜就能动的货车。

    使用成本高,性价比低,操作难,危险度强。

    哪怕缺点这么多,大明工局也大规模运用起来,只要不亏本,就会优先考虑使用蒸汽机货车,于是从十辆到一百辆,一百辆到一千辆。

    连蒸汽机货车都得到如此力度的支持,更不提刚问世就有大利益的蒸汽机轮船。

    码头安排了几名工作人员相陪。

    众人参观码头,协助铁道工程部的技术人员们,提供给他们需要的资料。

    “我们铁道提速的讨论,仍然没有结果。”

    “技术没有突破吗?”

    工作人员好奇的问道。

    提速很重要。

    工业发展需要运输,运输的效率是根基。

    摇了摇头,技术人员感叹道:“现有的技术,铁道的速度,可以提升到半个时辰五十里以上,提速的呼声,在北平行省的诉求最高。”

    “那为什么不提速呢?”

    工作人员无法理解。

    另外的人笑着解释道:“陆地与大海不一样啊。”

    工作人员逐渐明悟。

    北平行省发展的早,老百姓们已经适应了铁道,懂得了避让火车。

    铁轨上也不会出现人,牲畜。

    铁道运营集团从老百姓的生命财产角度出发,提速的方案,一直都很重视,不敢轻易的决定,最终只同意了北平,大宁,开平,金州等地方的提速方案。

    铁道运营部和铁道工程部虽然是两个部门,但无论是业务上,还是感情上,双方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于铁道的技术,铁道运营部与铁道工程部联系的仍然紧密。

    因为最近风气不好。

    众人没有敢铺张浪费,几个人在大食堂里吃饭。

    从京城扩张开来的督查运动,在山东打响了第一枪,山东布政司左参政落案,成为了半年以来,官职最高的官员,也让山东人人自危。

    巡检丁差们全副武装。

    码头上的检查异常的严格。

    商船越来越多,高丽与大明的往来,随着开放民间市场,频繁了百倍不止,原来只是使团们夹带私货,因为物资少,大明睁只眼闭只眼,如今早已不能视而不见,并且还有走私人口的兴起。

    大量高丽的男性想方设法的进入大明。

    陆地上,镇江城是第一个关卡,那么大海上,登莱就是第一个海关卡。

    高丽汉城抵达山东登州,在大海上只需要两天一夜。

    原先检查的也严,如今检查的更严。

    “哗。”

    巡检丁差们打开了舱门,看到里面的景象,张开嘴,脸上惊呆了,他们甚至忘记了手里的武器。

    舱门里人挤人。

    小小的船舱,至少有五六百人。

    “XXXX。”

    一阵听不懂的话,船舱里的人们疯狂的往外跑。

    有经验的老人闪到一旁,避免被扑倒,最后被踩踏,还不忘大力拉扯一把没有反应过来的年轻的巡检丁差,救了他一命。

    船舱很狭小,地面又不平。

    几百人的拥挤,很快随着第一个摔倒的人发生了踩踏事件。

    “砰。”

    枪声惊动了码头。

    周边的巡检丁差全部往传来声音的方向跑去,码头的工人们也拿着手里的工具赶了过去。

    高丽的人们被控制住了。

    巡检丁差们通过审问,找到了船老大,又通过船老大收集了一些线索。

    矛头指向了高丽协守兵团。

    高丽是个历史悠久的王国,与周边的部落不同,具有一定的文明,多年来受中华文明的熏陶,影响很深刻。

    从十五年起开始,北平方面就加强了对高丽的管控,随着太子入京,高丽有了三王,更加离不开大明,最早的呼声是取消藩属国,改成在高丽设立都护府,又或者宣慰司。

    考虑南王,以及国王消极的应对,最终大明在高丽设立了协守兵团。

    高丽国王才积极起来。

    前些年高丽北王去世,大明在北地的实力更深,同样设立了协守兵团。

    这两支协守兵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两地的和平,主要防备的是高丽南王,这位历史上原本先造反父亲,后造反二哥,杀死四哥,成功坐上王位的五王子。

    协守兵团的人数并不多,总共不到三千人。

    但是呢,协守兵团在高丽的影响很大,多年来,与当地有了许多的关系。

    原太祖皇帝时,因军功授河南卫指挥佥事,加广威将军,后调守滁州,在还是燕世子的朱高炽南下时,主动提交皇太孙系的名册立下大功。

    投靠燕王和燕世子的将领很多。

    大宁、开平、辽东、山东、京城.

    朱高炽不是很喜欢谢贵,所以谢贵并没有得到太大的奖励,五年前外放到高丽,负责协守兵团,成为一方面的主帅,算是弥补他的外放。

    李氏朝鲜初期还是有实力的。

    只不过呢,大明明初更有实力,加上中原王朝的影响力,李氏朝鲜虽然有不少前朝的官员比较激进,但总体上对大明很恭顺。

    这个恭顺,只是对大明而已。

    辽东初期的时候,并没有得到彻底恢复,大片的土地,与李氏朝鲜没有清晰的分界线,所以李氏朝鲜经常进入奴儿干境内仇杀奴儿干的部落。

    因为李氏朝鲜没有建立前,高丽弱小的时候,奴儿干部落的人也经常进入高丽劫掠屠戮。

    特别是咸镜道。

    咸镜道是高丽最贫瘠的地区,虽然也是面积最大的道,不光人口少,经济也很落后,这里成为高丽与奴儿干附近部落的厮杀场。

    弱小的时候,附近的部落就会进入咸镜道劫掠获得物资,强大的时候,高丽就会出境击打周边的部落。

    历史上大明同意努尔哈赤的祖先迁移到建州。

    把这块富裕的地方给他们生活,除了因为努尔哈赤的祖先对朱棣很恭敬,是奴儿干都司境内,主动归附大明的第一批部落,常年保持了默契外,也有杜绝李氏朝鲜越境攻打奴儿干部落的原因。

    正如唐朝信任重用安禄山,大明也很信任和重用建州女真。

    这并不是当时的官员们傻。

    而是双方两百年来的关系导致的。

    因为历史遗留原因,建州女真与辽东的贸易频繁,多年来受到大明朝廷的扶持,特别是移居到建州后,生产力发展的很快,给了建州女真崛起的根基。

    别的部落打不过建州女真,并不是因为建州女真生下来就能打。

    而是多年下来,建州女真不光积累了生产力,也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培养出了超过周边的人才,例如哪怕是不受父亲重视的努尔哈赤,少年时期也会说汉语,认得汉字,能读书籍。

    日本学者平田昌司在《清代鸿胪寺正音考》引用藤本幸夫的研究,指出努尔哈赤跟通汉语的朝鲜俘虏谈话时,全靠汉语翻译。

    一汉敌五胡,是背后的生产力支撑。

    同样。

    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百战百胜,除了努尔哈赤的才能之外,也离不开建州女真比其他部落素质更高的原因,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再次证明了发展才是一切。

    明中后期经济的崩溃,带来了社会秩序的败亡,导致生产力的下滑,对于相比较时代而言,社会分工明细的大明是致命的毒药,才是明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差的秩序,也比没有秩序强。

    再落后的组织,也比没有组织的“散沙”能打。

    如今。

    高丽变得比以往“繁华”了。

    大明的商行充满了高丽的城池里,带来了更多的商品,因为商品的畅销,大明的商人们开始追求土地,通过从高丽勋贵手里购买土地,双方一拍即合。

    大量的土地落入大明商人手中,他们通过这些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包括黄麻。

    几米高的黄麻。

    一望无际。

    受雇于大明商行的高丽佣工们,弯着腰割取成片的黄麻。

    成吨的黄麻运送到码头上,通过码头运输到上海县,由上海县的铁道,运输到浙江地区,进入各家工厂,制作成一捆捆的麻绳麻袋,又通过铁道输入全国。

    商品的繁荣下,麻绳麻袋的需求永无止境。

    但是呢。

    高丽明明通过商贸赚了大笔的粮票,可是高丽的百姓们仍然过得困苦。

    他们吃不饱穿不暖。

    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干活,天黑才能歇息,每天喝着米粥,全年无休,只能呆在大明商行里干活,离开了大明商行,他们连吃饭的地方也没有。

    “钱都去哪里了呀。”

    谢贵一脸的感叹。

    同样是发展,北平京城的富裕,是肉眼可见的,百姓们过得丰衣足食,高丽这些年的变化也很大,比起大明的百姓们,高丽的百姓干活更辛苦。

    可是呢。

    为何大明的百姓们精神饱满,而高丽的百姓们却满脸麻木呢。

    “钱都被大明民间商行赚走了。”

    谢贵的侄子笑道。

    谢贵看着侄子,突然有些认不出来了。

    “朝廷的督查行为,你知道吗?”

    “叔叔放心。”

    年轻的侄子并没有在意,“查谁也不敢查到叔叔的头上的。”

    谢贵叹了口气。

    自己也有抱负,那些后辈们,什么张辅朱能都有了好大的名声,凭什么自己只能呆在高丽呢。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

    自己松懈了呢?

    谢贵知道自己的侄子做了什么事。

    他与大明商行合作,联合本地的勋臣们,大肆购买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压迫高丽百姓,每年的利益,连谢贵都不知道赚了多少。

    他们不满足于此。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

    当赚了一百元的时候,会生出幸福感,开始希望能挣到一千元。

    一千元变成一万元。

    一万元变成一百万。

    人们开始疯狂。

    再多的钱也满足不了他们的欲望。

    不光是正常的贸易,只要是能挣钱,能增加他们财富的手段,他们都愿意尝试,因为他们在高丽没有束缚,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协守兵团、资本、勋臣.

    一股庞大的势力。

    上面的人挣大钱,下面的人挣小钱。

    携手兵团的士兵们也受到了诱惑,走上了金钱的道路。

    他们通过与码头的关系搜取钱财,给予那些想要走私大明的人们方便。

    有需求就有利益,有利益就有行动。

    江淮地区的奢靡,并不会因为打击而消亡,自古以来,这样的行当就没有消失过,属于常青树行业。

    既然大明女子管的严,他们从国外获得女性。

    还有女佣的缺口。

    谢贵是高丽的土皇帝。

    最早的时候,他带领协守兵团驻守汉王宫,后来协守兵团的数量扩充,在北王病逝的时候,他选择离开了汉城,选择了黄海道。

    他有些怕了。

    所以他又住在了平安道的东道。

    六十岁的谢贵,思考如何回京,并且把自己在高丽积攒的庞大财富带回国。

    谢贵的不问外事的态度,给予了兴起的资本势力越发猖獗的环境。

    如果说谢贵没有来到高丽的前五年,协守兵团很正常,大明民间商行在高丽也比较守规矩,那么这五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可以看成是量的堆积,引发的质变。

    毕竟初期的时候,大明商人们的实力还很弱,资本也很小。

    黄海道海州。

    左军节制府,也就是高丽北王的所在。

    高丽北王是大明半官方的称谓,实际上的高丽,仍然是一个王国,国王是汉城的李芳果。

    二十七岁的李孟宗。

    也就是原高丽北王的长子。

    现左军节制使,高丽左军的最高负责人。

    大明商人吴宏。

    这位在北平找机会,曾经轰动一时的热气球商人,与技术人员王纯早已经一拍两散,热气球的生意也黄了,如今成为了高丽的大商人。

    高丽商人卢顺义。

    两人成为了高丽北王的座上宾。

    “支持内附的官员很多,黄州府使权申旭,防御使南以熊等人,昨日再次向本使上言。”李孟宗试探的问道。

    吴宏毫不犹豫的说道。“他们都是叛徒。”

    李孟宗盯着失礼的吴宏。

    吴宏愣了愣,然后弯了弯腰,露出真诚的面孔,忧虑道:“如果北王真的希望内附,万一大明同意,他们还是官,北王可不是王了。”

    吴宏的说法,让李孟宗失神起来。

    无论如何,也是掌控三省,人口数百万的实权王爷。

    李孟宗犹豫了。

    理智上,为了老百姓着想,他应该同意内附,并且不少的官员们支持,可感情上,他并不愿意。

    吴宏使了个眼神,好朋友卢顺义明白,上前一步接着劝告。

    商人们承诺,会保障北军的粮草供应。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