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章 让未来大明百姓又爱又恨的朱高炽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四百七十章 让未来大明百姓又爱又恨的朱高炽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北平。

    综合大场。

    冬季竹球决赛。

    山西和陕西的好几支厂区队伍已经淘汰,山东与河南各地新建的竹球队,更甚至连十六强都没有进。

    如今在场地上进行甲牌争夺的,是中华重工总部厂区竹球队,与密云分区竹球队。

    北平民间禁止赌坊,但是把竹球塞的球赌承包给了商行们,加上门票。

    可以说北平综合大场的建设费用,以如今的盈利速度,要不了三年就能回本。

    作为北方唯一的容纳二十万人的户外场地,可以说每年在此举办的活动已经繁荣了起来。

    蹴鞠赛的决赛,竹球赛的决赛,军中各项比赛,甚至学校联赛都已经开始在此地承办,还有每年一度的中秋盛典。

    民工联合部保障了工人们的权益。

    大片井制度下的军户们,靠着各色的农业机器,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加上北平行省发达的铁道系统,观看赛事的人们越来越多,甚至有了一票难求的现象。

    更有学校的改革。

    学生们对活动的热情,比大人们更要激烈。

    “总部队威武。”

    “密云队威武!”

    人山人海。

    “咚咚咚。”

    “总部队。”

    “威武。”

    “咚咚咚。”

    “总部队。”

    “必胜!”

    毕竟是主场,看起来为中华重工总部队鼓舞的观众们,远远的超过了密云分区。

    来自密云分区的工人们不甘落后,他们打着横幅高高的举起。

    “密云分区队,永不落后。”

    双方的观众们,纷纷向着场地大喊,整个广场沸腾无比,就像油锅一样的炸裂。

    已经寒冷的北平,挡不住人们内心的澎湃。

    穿着厚厚棉衣的人们,有的人甚至脱下了外套,满身的大汗,不比参赛的队伍轻松。

    沙迷查干激动的坐在观众席上。

    上一次他在包间,这一次他选择了在观众席。

    现场的气氛刺激的他恨不得跟着呐喊。

    可是他不知道为谁鼓劲,心里的激动恨不得让他捶胸,“亦力把里也要组建竹球队。”

    他暗暗的咬牙说道。

    可是看了看四周,他又不禁丧气起来。

    亦力把里可不是北平。

    “嚯哦。”

    “咚咚咚。”

    一群穿着校服的孩子,他们把学校的乐器带了进来,在观众席上吹响。

    这里上百名的中学生,明年即将进入中学三年级,也就是人们口中的毕业年。

    多数人即将进入社会。

    他们尽情的绽放青春,正是校园里走出来的少年们。

    他们会算数,会写文章,能骑马,懂开鸟铳,可以拉弓,去过工厂参观,去过矿山,也去过户外旅游,还在城市的街道上扫过街。

    他们的校园生活虽然过得辛苦,但非常的充实,更有许多的欢乐。

    “嚯哦。”

    他们扯着脖子对着场中央唱起。

    “嚯哦。”

    “嚯哦。”

    “嚯哦嚯哦。”

    “雄入……雄入雄入。”

    ……

    整个大场锣鼓齐鸣,喊声震天。

    沙迷查干再也忍不住,跟着跳了起来,反正就是使劲的喊叫,跟着周围的观众一起向中华重工总部队鼓舞。

    场地上。

    进行比赛的队员们,谁都没有穿棉衣,他们只穿着单衣,套着竹甲护具。

    谁都感觉得燥热,丝毫感受不到严寒。

    “嘘~”

    竹哨声响起。

    双方的队伍在观众席的呐喊声中,没有人退步,恶狠狠的扑抢竹球。

    终于。

    一名汉子抱着竹球,弯着腰前倾身体,用尽全身的力气往前面跑去,一个又一个的人来拉扯他。

    就像最雄壮的野兽,甩开一只又一只的大手。

    “哦!”

    “威武!”

    在跳起来的人们的狂吼声中,犹如一骑当千,把竹球灌入了对方的竹筐中。

    “咚咚咚。”

    “咚咚咚。”

    整个场地炸裂开来。

    沙迷查干和周围的人们一样,双手狠狠的拍打着栏杆,朝着得分的队员大吼。

    双手拍的通红。

    “砰砰砰。”

    “砰砰砰。”

    人们在栏杆的敲打声,很快形成了节奏的声音。

    沙迷查干都已经忘记了亦力把里。

    此刻。

    他满脑子的只有现在。

    ……

    世子府。

    陈诚当着金忠,葛诚,陈亨等人,劝阻对朱高炽的动兵意图。

    “主不可怒而兴师。”

    朱高炽忍不住摸了摸鼻子。

    陈诚的心意,其实朱高炽很明白。

    太贫瘠了。

    就算如今有了铁道,大军可以直接抵达原来的山西行都司,无论是人力物力的供应百倍的降低。

    大军可以直接以嘉峪关为后勤补给点,途径哈密卫进入亦力把里,但是为了什么呢。

    “今日伐之,反倒是为他人做嫁衣,不如恩威并施,以为藩国方为上策。”

    陈诚坚持说道。

    什么意思呢。

    今天问罪了亦力把里,反倒是让周边的势力得到了好处,给了他们做大的机会。

    其实朱高炽也知道。

    历史上这些问题得到解决,不是因为清朝武力有多么强盛。

    明初的时候,兵威不说比清朝强,但绝对不比清朝弱。

    不光是哈密卫归顺,亦力把里同样称臣,连中亚西亚地区的帖木儿帝国都称臣,愿为大明的藩国。

    明初在这些地区的战事,可不像清朝动用全国之力,皇帝都要亲自出征。

    同样是打了胜仗,为何明朝百年后还是失去了这些地方,而清朝百年后却没有呢。

    因为罗刹国和撒克逊国来了。

    一个从东面来,扫平了逐部,一个从南面来,殖民了莫卧儿,仿佛一夜之间,广阔的战略空间没了。

    什么意思呢。

    再也不会出现这支势力消亡,又会从远处迁移来新的势力,成为了新的势力的补给。

    反倒是因为罗刹国和撒克逊国的入侵,这些地区必须牢牢依附中原王朝才能维持。

    战略空间的意义有多大,基本上人人皆知。

    所以和中原王朝纠缠了几千来的草原和大漠,突然问题都平静了下来。

    千年前,甚至能跑到一万多里外的土耳其,未来将会被困住,没地方跑了。

    对付农耕文明的唯一凭仗,战略空间没了,当然也就老实下来。

    在这些事物方面的经验,古人并不傻。

    姚广孝也在,他从京城回来,也不支持兴兵。

    “圣人在西域的布置,层层围困,才有了今日的哈密,又以哈密挟制亦力把里,再以亦力把里威胁帖木儿。”

    “不让任何一部做大,也不让任何一部失去挟制,才有今日西部之安稳。”

    “兴兵亦力把里容易,但破坏了当地的平衡,反而会让西部陷入混乱。”

    姚广孝说的话是老成之道。

    但朱高炽也有些不同看法。

    “人性畏威不畏德,光以德性去教化,恐怕不但无法服众,还会引来恶意。”

    朱高炽说道:“如今我新军之强,远超旧军,当让世人知道我兵威,才能得到真正的教化。”

    一旁的陈诚笑了笑。

    “我大明之兵威,就算没有新军,也是当世最强,才有今日的万国归服,万里之外的国邦也因为畏惧,主动派遣使者向我大明称臣纳贡。”

    “亦力把里的黑的儿火者,外有帖木儿之胁,内有各势力不服,从来对我大明恭顺,因此偷袭工地的势力,必然不是他。”

    “如果不是黑的儿火者,那说明有人想要利用我大明,如此更要给予严惩。”

    陈亨不愿意放弃,恶狠狠的说道:“杀鸡儆猴。”

    新军建设了几年。

    新式装备也更换了一代又一代。

    军工厂可是对开战很支持的,不少的商人也支持。

    高强度的军队,天天在营地里训练算个什么事。

    不打仗如何建功立业。

    陈亨恶狠狠的看向陈诚,认为此人眼界狭窄,不过一个小官而已。

    陈诚的确是小官。

    但朱高炽很很重此人。

    陈诚是明初有名的外交家。

    郑和七下西洋众人皆知,但陈诚出使安南,五出阳关。

    翻雪山、过丛林、走戈壁、艰苦跋涉数万里,为大明稳固西域,重开丝绸之路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尤其是推行对西域诸国一视而无间的外交策略,从此万方归德化、不劳征发定三边。

    不但被后世学者称为不弱于郑和之功,也获得了许多国外学者的称赞,例如前苏联历史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夫誉陈诚为十五世纪最杰出的的外交使者。

    但是现在的陈诚,虽然出使过西域,在建立安定卫,曲先卫,阿端卫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功劳,的确还只是七品的小官。

    朱高炽希望像陈诚这样的人才越多越好。

    因此在西域行省的建设中,对外之事交付给了此人,靠着此人锻炼一批具备外交才能的人才出来。

    “亦力把里可以成为种植棉花的地区,今年越来越多的商人去亦力把里采购棉花就是证明。”

    “动用武力是最后的手段,比较起亦力把里兴起的棉花贸易,属下认为动武是下策。”

    “汉人人口在亦力把里不足,只有靠当地人才能满足种植棉花的人口。”

    “而且战争只能留下仇恨,需要几十年才能弥合伤口,对商贸更加的不利。”

    “那就杀光不服的人。”

    陈亨不以为然。

    朱高炽却沉吟了起来。

    杀光不服的人,的确也是一种手段。

    清朝不就是把不服的人杀光了么,不光是内地,包括亦力把里,同样几百年的大统治。

    但是朱高炽想的更长远些。

    相比较亦力把里,朱高炽更想把精力消耗在新大陆,而不是浪费在亦力把里。

    所以陈诚的建议,也不失为上策。

    靠着兴起的棉花贸易,恢复西域贸易圈,既能稳定地方,又能带来利益。

    如果动武的话,就算清理了下来。

    而北方的人口本就不足,至于南方的人口,朱高炽可没有计划用来移民到贫瘠之地。

    不然反对自己的声音,可不只是大户了。

    南方的富余人口,以后会被他强硬的输送去富裕的平原上,人人成为大地主。

    让他们爱恨交错。

    当初有多恨自己,以后就有多爱自己。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