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北平行都司这道命令是何意?”
会州卫。
大宁与北平接壤的第一大卫,一名军官收到这命令,看向几名前来的人喝问道。
“字面意思。”
军官是营州左护卫将领,奉宁王旨意前来会州卫所接管兵权,来了不到半个月。
他感觉到了不对。
“来人。”
“歇歇吧。”对面的人冷笑道。
“你们敢造反。”
那军官惊怒。
“绑起来。”对面的百户挥了挥手,门外冲进来几十名总旗官和小旗官。
军官的侍卫早就不见了踪迹。
“你们安敢如此。”
“跟燕王府作对,你们凭的是什么?”
“整个大宁的总旗官和旗官都倒向了燕王府,所有的军户都受王府的恩惠,伱真以为几句空话就能违抗大势?”
大宁当地军户经济合作社的负责人从军人们身后出现,露出不可思议的目光。
“刘真临走前告诫宁王做事三思,宁王到底年轻,不如刘真看得通透。”
那军官看着在场的旗官们,突然间放弃了挣扎。
在场的都是旗官,比进来的是士兵还要可怕。
这些旗官就是大势。
他们这些人全部倒向了燕王府,就是燕王府在大宁最深厚的根基。
军户经济合作社的负责人表现的很嚣张。
可是没有人觉得反感。
因此此人有底气。
这些年来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发展,为军户们带来了巨大的生计,多少军户从贫困,温饱线提升到了小康。
最先受益的就是旗官们。
军户实际上还是以种地为主的百姓。
大宁发展起来的的养殖业,建立在中华重工体系,靠着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协调。
不但为北平提供了大量的牲畜和肉类,也大幅度提升了大宁的经济水平。
而正因为军户经济合作社的模式,让军户们家家收益,充分加入了工业化发展资源分配的红利中。
老百姓心里有杆称,谁对他们好,谁为他们带来了好,他们心里是门清的。
因为生活不会骗人。
随着北平行都司的政令下达,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发力,加上宁王府被控制起来。
从上至下。
一夜之间大宁变了旗帜。
几十万军民基本没有抵抗,照常的生活,但是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小王爷这么做,已经等同于造反,如果朝廷派人来抓小王爷怎么办。”
“小王爷不能被抓呀。”
“我们的好日子才刚开始,还没有过够呢。”
百户所公房。
几名旗官闲聊,为未来的形势而忧虑。
百户所的公房很简陋,作用并不是很大,十几间房子,和普通的民房没有多大的差别。
其中还有好几间是库房,当做仓库使用。
这里还有报纸。
报架上有最新的报纸。
卫所的报纸由军户经济合作社补贴,每期都会送到各百户所。
新的报纸上还能看到头版头条的大字。
“小王爷的下个五年计划新愿景:家家吃得上肉,家家孩子上得了学。”
“小王爷之功绩。”
……
卫所的旗官们也是种地的,他们没有脱产,其实和普通军户一样,属于社会的底层。
只有总旗官的地位稍微高那么一点。
“要我看啊,就应该让燕王当太子,燕王当了太子,以后就能当皇帝,燕王当了皇帝,小王爷就会是太子。”
“唉,不知道圣人是怎么想的。”
“真希望不要打仗。”
“小王爷都这么做了,怎么可能不打仗,这以后啊,瞧好了吧,必然有大仗。”
“朝廷必定会派人来抓小王爷,小王爷又不是个愿意受气的,也没有人愿意小王爷被抓,打仗是难免的事。”
“打吧,我们军户不就是干打仗的么,该打就得打。”
“早点打完早点消停。”
有些旗官抱怨道。
没人想要打仗,可打仗又是避免不了的,至少他们这些底层的人不太愿意打仗。
可他们也舍不得好日子。
为了自己的好日子打仗,他们只能随波逐流了,心里的抗拒要少些。
不久。
大宁成立新军一营,新军二营,新军三营。
每名职业士兵最低每年十八两银子的军饷,待遇从优。
报名的人有,但也不算太多。
毕竟谁都知道,这回可能要真的打仗了。
但是大宁的军户多,哪怕少,十个人中只有两个人报名,那也是两万了。
而三营只需要九千兵,仍然可以挑选合格的精兵。
大宁很大。
北平也很大。
宁王宫发生的事情,在北平有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有少部分人才清楚。
地方上的百姓们在田地里一如既往的劳作,不同的是各色新式农具使用在农田中。
原来的农具建造材料换成钢铁。
经过退火、酸洗等工艺的新材料钢铁的三孔犁头,重量和原来的犁头相仿。
在保持犁地深度的同时,却又增加了犁地面积,且没有让耕牛耗费更多的力气,极高的增加了土地生产效率。
随着铁道马车的淘汰,以及开平,大宁军户经济合作的发展,两地为北平提供了大量廉价的牲畜。
百姓人均耕地面积增加,收入也增加,提高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可以购买牲畜和机器。
三孔的新犁头,耕牛。
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寻常农户家中的常用工具。
得胜淀。
颜钝最初开垦百万亩新田的地区。
这里的百姓分田在二十亩以上,如果按照原来田亩的划分情况,这里家家都是“富户”。
也是北平当下人均耕地最多的地区,合计四万户的农户,满足了近百万人的口粮。
供销社的化肥,成为了畅销物资。
“今年的化肥价格保持不变。”
如此利好的消息,让百姓们笑的合不拢嘴,他们的收入高了,而化肥的价格却没有上涨。
如果有心人观察北平,可以发现北平有不少物资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涨价。
焦炭、生铁、化肥、玻璃、水泥、木材、蜂窝煤……
这些涉及能源和民生物资的产业,控制在中华重工手中的,基本上都没有涨价。
相反。
麻棉,布匹,丝绸,茶叶,家具,桌椅,瓷器,油伞,香料,茶器……
这些民间商品的价格,这些年有各个不等的涨幅。
还有些商品竟然价格下跌。
各色的农具,包括新的农具,价格都越来越低,还有就是草纸,白纸,宣纸等纸张。
这些商品的价格竟然下降了。
特别是纸张。
廉价到有的人当做草纸都不心疼。
还有就是牲畜和肉类的价格下跌了,蔬菜也有部分下降,粮价保持了稳定。
……
宗人府。
朱棣在书桌上写字。
在房间里,已经有了许多的大字,都是朱棣亲自写出来的,几名太监在旁边伺候。
房子里很安静。
朱棣心平气和,仿佛一切如常。
“撕拉。”
朱棣突然疯了。
桌面上未写完的字,被他抓起来撕成了碎片,洒落在地面上。
“燕王息怒。”
几名太监惶恐的说道。
燕王不理会他们,径直的离开。
几年前。
他们五兄弟还在这里喝酒。
大哥和二哥还在。
五弟最老实。
三哥和自己拼酒,才几年的时间,一切物是人非。
“燕王要去哪里?”宗人府大门,门口侍卫们上前阻拦,寻常的问道
“孤去哪里,还要向你们禀告不成?你们把孤关起来罢了。”
“吾等不敢。”
燕王烦闷的离开。
不久。
宗人府赶来了几名侍卫跟在燕王身后。
他们即不阻止燕王的行动,但也紧紧的跟着燕王,朱棣去哪里,他们就跟去哪里。
朱棣不停的走着,不坐轿子也不骑马。
应天府人来人往。
天子脚下。
人们并没有大惊小怪,只以为是哪家的贵人。
在某处街坊朱棣停下脚步。
是一间很寻常的院落,朱棣提起脚踢开。
“是谁!”
从院子里冲出来几名壮汉,怒眉瞪眼,看清了朱棣。
虽然不知道朱棣是谁,但朱棣身后跟着的几名侍卫,让他们知道此人大有来头。
“请问阁下何人,为何私闯民宅?”
“不得无礼,这是燕王殿下。”
几名汉子闻言,连忙单膝跪下行了军礼。
朱棣看也不看。
他早就通过这几人的行为动作,猜到了来自军队,绕过跪下的几人直接往里闯进去。
几人连忙起身跟上,加上从宗人府来的侍卫,倒也动静不小。
“姚广孝,死哪里去了?”
朱棣大声的叫到。
院子里的人都惊了出来。
最后在一处房间找到了姚广孝。
和尚被吊了起来。
身上满是伤痕,惨不忍睹。
姚广孝鼻青脸肿,露出凄惨的笑容,有气无力的重新闭上眼睛,已经没有力气招呼燕王。
朱棣悲愤。
“想要找孤的罪证,直接来审问孤呀,孤在这里,你们谁来审咱!”
“咱亲口告诉你们,咱在北平做的大逆不道之罪,必定让尔等满意。”
一屋子的人不敢答,更没人敢审朱棣。
朱棣抱下姚广孝。
“和尚,咱带你出去。”
“燕王不可,此人有罪。”
有人上前阻拦。
“何人敢拦我!”
朱棣大骂。
朱棣虽然还是那个朱棣,但这里不是北平。
人们不敢伤害朱棣,可也没人在乎朱棣。
朱棣抱着姚广孝,闯不出这间屋子。
此间原本是姚广孝在应天府秘密落脚点的民宅,成为了姚广孝的牢狱。
从年前到如今。
姚广孝没有能向北平传去一则消息,因为他遭受了突袭,被关押至今。
从最开始的好商好量,逐渐越来越严苛,最终开始承受酷刑。
从来没有受此侮辱的朱棣,恨不得提刀砍了眼前的人们,可他身上连刀也没有。
“任何人不得轻慢燕王。”
终于。
锦衣卫指挥使李道信亲自赶来,大声呵斥。
朱棣冷冷的看着李道信。
李道信低下头,“圣人召燕王殿下。”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会州卫。
大宁与北平接壤的第一大卫,一名军官收到这命令,看向几名前来的人喝问道。
“字面意思。”
军官是营州左护卫将领,奉宁王旨意前来会州卫所接管兵权,来了不到半个月。
他感觉到了不对。
“来人。”
“歇歇吧。”对面的人冷笑道。
“你们敢造反。”
那军官惊怒。
“绑起来。”对面的百户挥了挥手,门外冲进来几十名总旗官和小旗官。
军官的侍卫早就不见了踪迹。
“你们安敢如此。”
“跟燕王府作对,你们凭的是什么?”
“整个大宁的总旗官和旗官都倒向了燕王府,所有的军户都受王府的恩惠,伱真以为几句空话就能违抗大势?”
大宁当地军户经济合作社的负责人从军人们身后出现,露出不可思议的目光。
“刘真临走前告诫宁王做事三思,宁王到底年轻,不如刘真看得通透。”
那军官看着在场的旗官们,突然间放弃了挣扎。
在场的都是旗官,比进来的是士兵还要可怕。
这些旗官就是大势。
他们这些人全部倒向了燕王府,就是燕王府在大宁最深厚的根基。
军户经济合作社的负责人表现的很嚣张。
可是没有人觉得反感。
因此此人有底气。
这些年来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发展,为军户们带来了巨大的生计,多少军户从贫困,温饱线提升到了小康。
最先受益的就是旗官们。
军户实际上还是以种地为主的百姓。
大宁发展起来的的养殖业,建立在中华重工体系,靠着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协调。
不但为北平提供了大量的牲畜和肉类,也大幅度提升了大宁的经济水平。
而正因为军户经济合作社的模式,让军户们家家收益,充分加入了工业化发展资源分配的红利中。
老百姓心里有杆称,谁对他们好,谁为他们带来了好,他们心里是门清的。
因为生活不会骗人。
随着北平行都司的政令下达,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发力,加上宁王府被控制起来。
从上至下。
一夜之间大宁变了旗帜。
几十万军民基本没有抵抗,照常的生活,但是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小王爷这么做,已经等同于造反,如果朝廷派人来抓小王爷怎么办。”
“小王爷不能被抓呀。”
“我们的好日子才刚开始,还没有过够呢。”
百户所公房。
几名旗官闲聊,为未来的形势而忧虑。
百户所的公房很简陋,作用并不是很大,十几间房子,和普通的民房没有多大的差别。
其中还有好几间是库房,当做仓库使用。
这里还有报纸。
报架上有最新的报纸。
卫所的报纸由军户经济合作社补贴,每期都会送到各百户所。
新的报纸上还能看到头版头条的大字。
“小王爷的下个五年计划新愿景:家家吃得上肉,家家孩子上得了学。”
“小王爷之功绩。”
……
卫所的旗官们也是种地的,他们没有脱产,其实和普通军户一样,属于社会的底层。
只有总旗官的地位稍微高那么一点。
“要我看啊,就应该让燕王当太子,燕王当了太子,以后就能当皇帝,燕王当了皇帝,小王爷就会是太子。”
“唉,不知道圣人是怎么想的。”
“真希望不要打仗。”
“小王爷都这么做了,怎么可能不打仗,这以后啊,瞧好了吧,必然有大仗。”
“朝廷必定会派人来抓小王爷,小王爷又不是个愿意受气的,也没有人愿意小王爷被抓,打仗是难免的事。”
“打吧,我们军户不就是干打仗的么,该打就得打。”
“早点打完早点消停。”
有些旗官抱怨道。
没人想要打仗,可打仗又是避免不了的,至少他们这些底层的人不太愿意打仗。
可他们也舍不得好日子。
为了自己的好日子打仗,他们只能随波逐流了,心里的抗拒要少些。
不久。
大宁成立新军一营,新军二营,新军三营。
每名职业士兵最低每年十八两银子的军饷,待遇从优。
报名的人有,但也不算太多。
毕竟谁都知道,这回可能要真的打仗了。
但是大宁的军户多,哪怕少,十个人中只有两个人报名,那也是两万了。
而三营只需要九千兵,仍然可以挑选合格的精兵。
大宁很大。
北平也很大。
宁王宫发生的事情,在北平有绝大部分人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有少部分人才清楚。
地方上的百姓们在田地里一如既往的劳作,不同的是各色新式农具使用在农田中。
原来的农具建造材料换成钢铁。
经过退火、酸洗等工艺的新材料钢铁的三孔犁头,重量和原来的犁头相仿。
在保持犁地深度的同时,却又增加了犁地面积,且没有让耕牛耗费更多的力气,极高的增加了土地生产效率。
随着铁道马车的淘汰,以及开平,大宁军户经济合作的发展,两地为北平提供了大量廉价的牲畜。
百姓人均耕地面积增加,收入也增加,提高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可以购买牲畜和机器。
三孔的新犁头,耕牛。
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寻常农户家中的常用工具。
得胜淀。
颜钝最初开垦百万亩新田的地区。
这里的百姓分田在二十亩以上,如果按照原来田亩的划分情况,这里家家都是“富户”。
也是北平当下人均耕地最多的地区,合计四万户的农户,满足了近百万人的口粮。
供销社的化肥,成为了畅销物资。
“今年的化肥价格保持不变。”
如此利好的消息,让百姓们笑的合不拢嘴,他们的收入高了,而化肥的价格却没有上涨。
如果有心人观察北平,可以发现北平有不少物资这些年来一直没有涨价。
焦炭、生铁、化肥、玻璃、水泥、木材、蜂窝煤……
这些涉及能源和民生物资的产业,控制在中华重工手中的,基本上都没有涨价。
相反。
麻棉,布匹,丝绸,茶叶,家具,桌椅,瓷器,油伞,香料,茶器……
这些民间商品的价格,这些年有各个不等的涨幅。
还有些商品竟然价格下跌。
各色的农具,包括新的农具,价格都越来越低,还有就是草纸,白纸,宣纸等纸张。
这些商品的价格竟然下降了。
特别是纸张。
廉价到有的人当做草纸都不心疼。
还有就是牲畜和肉类的价格下跌了,蔬菜也有部分下降,粮价保持了稳定。
……
宗人府。
朱棣在书桌上写字。
在房间里,已经有了许多的大字,都是朱棣亲自写出来的,几名太监在旁边伺候。
房子里很安静。
朱棣心平气和,仿佛一切如常。
“撕拉。”
朱棣突然疯了。
桌面上未写完的字,被他抓起来撕成了碎片,洒落在地面上。
“燕王息怒。”
几名太监惶恐的说道。
燕王不理会他们,径直的离开。
几年前。
他们五兄弟还在这里喝酒。
大哥和二哥还在。
五弟最老实。
三哥和自己拼酒,才几年的时间,一切物是人非。
“燕王要去哪里?”宗人府大门,门口侍卫们上前阻拦,寻常的问道
“孤去哪里,还要向你们禀告不成?你们把孤关起来罢了。”
“吾等不敢。”
燕王烦闷的离开。
不久。
宗人府赶来了几名侍卫跟在燕王身后。
他们即不阻止燕王的行动,但也紧紧的跟着燕王,朱棣去哪里,他们就跟去哪里。
朱棣不停的走着,不坐轿子也不骑马。
应天府人来人往。
天子脚下。
人们并没有大惊小怪,只以为是哪家的贵人。
在某处街坊朱棣停下脚步。
是一间很寻常的院落,朱棣提起脚踢开。
“是谁!”
从院子里冲出来几名壮汉,怒眉瞪眼,看清了朱棣。
虽然不知道朱棣是谁,但朱棣身后跟着的几名侍卫,让他们知道此人大有来头。
“请问阁下何人,为何私闯民宅?”
“不得无礼,这是燕王殿下。”
几名汉子闻言,连忙单膝跪下行了军礼。
朱棣看也不看。
他早就通过这几人的行为动作,猜到了来自军队,绕过跪下的几人直接往里闯进去。
几人连忙起身跟上,加上从宗人府来的侍卫,倒也动静不小。
“姚广孝,死哪里去了?”
朱棣大声的叫到。
院子里的人都惊了出来。
最后在一处房间找到了姚广孝。
和尚被吊了起来。
身上满是伤痕,惨不忍睹。
姚广孝鼻青脸肿,露出凄惨的笑容,有气无力的重新闭上眼睛,已经没有力气招呼燕王。
朱棣悲愤。
“想要找孤的罪证,直接来审问孤呀,孤在这里,你们谁来审咱!”
“咱亲口告诉你们,咱在北平做的大逆不道之罪,必定让尔等满意。”
一屋子的人不敢答,更没人敢审朱棣。
朱棣抱下姚广孝。
“和尚,咱带你出去。”
“燕王不可,此人有罪。”
有人上前阻拦。
“何人敢拦我!”
朱棣大骂。
朱棣虽然还是那个朱棣,但这里不是北平。
人们不敢伤害朱棣,可也没人在乎朱棣。
朱棣抱着姚广孝,闯不出这间屋子。
此间原本是姚广孝在应天府秘密落脚点的民宅,成为了姚广孝的牢狱。
从年前到如今。
姚广孝没有能向北平传去一则消息,因为他遭受了突袭,被关押至今。
从最开始的好商好量,逐渐越来越严苛,最终开始承受酷刑。
从来没有受此侮辱的朱棣,恨不得提刀砍了眼前的人们,可他身上连刀也没有。
“任何人不得轻慢燕王。”
终于。
锦衣卫指挥使李道信亲自赶来,大声呵斥。
朱棣冷冷的看着李道信。
李道信低下头,“圣人召燕王殿下。”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