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道数学题的将解法,也就是黑板上的直角三角形,首先是分数的一些应用,分数的乘法和除法,以及分公母的求法。”
“虽然开方的方法没有讲,但这里已经是用到了的,昨天要求你们晚上自习开方,融会贯通的同学,那么就能解开这道题。”
中学一年级。
黑板上满是粉笔画出的格子,一名先生站在黑板面前,语气有些不满的口吻。
下面坐着的四十名,十三岁左右的少年们,鸦雀无声的盯着黑板。
前排的孩子奋笔疾书,后排的孩子苦思。
小学时,班里的气氛还算愉快,虽然严格但也没有整日挨骂,那么升到中学的两个月,少年们再也没了笑脸。
“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
先生用教尺指着黑板,不缓不快的语速:“即是把标竿的股与影子的勾各乘上自己的数值,然后将这两个平方并起来,最后开方除之。”
“在别的地方,像五的平方根这样的算式,它的数值是用最接近的整数加上有奇来表示的。”
讲解到这里,先生开始在黑板上画出了长宽各七个正方形的方格子。
然后从方格子里,第三个格子与第四个格子相连处,画出了内正方形的格子。
“这个图谁还记得是哪一篇的?”
先生又开始了考校。
不少的孩子举起了手,先生点了一个,那名少年站起来,流利的说道:“是《周髀算经》里的弧圆示意图。”
先生点点头,“回答正确,你坐下吧。”
那名少年得意的坐下。
虽然才两个月,但是差距却已经拉开了,有些孩子不但能跟得上课堂,反而还能朝纲学习。
而有的少年已经跟不上进度,比起小学四年,中学的生涯才开始两个月,已经有了巨大的悬殊。
“下午开始考试。”
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本要松口气,却听到先生如此说道,立刻让班里安静了下来。
下节课是理化课,然后是文化课。
“周承志,是你父亲的课文。”
中学一年级一班,有名少年小声的向同桌说道。
周承志不敢搭理同桌。
果然。
老师把周承志的同桌叫了上去大骂一顿,然后打了五下手掌心,让那名少年再也不敢在课堂上讲小话。
“你们是全日制第一届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不算多,但我相信随着社科的发展,以后需要学的知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和深化。”
“你们是幸福的一代人,最有前程的一代人。”
“如此美好的时代,你们不抓紧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作为你们的先生,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未来二十年,三十年,你们绝对会抱怨,当初在学校为何不埋头苦读。”
“你们对不起的不是你们的父母,而是你们自己的光明前程!”
“为了不让你们以后抱怨我,我绝对会用最严厉的方式,让能理解的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不能理解的学生,就算跟我死记硬背也得牢牢的记在心里。”
“听清楚了没有。”
“回先生,听清楚了。”
少年们可不敢调皮,大声的回答先生。
文化课上完,已经到了中午。
少年们去食堂吃完饭。
中学的学生会先去食堂吃饭,等中学的学生们吃完,然后才轮到小学的学生。
午休在教室。
不过这个时候,和小学不同,中学的学生们都在抓紧时间复习功课。
下午第一节课是户外课。
今天的课程是骑马。
学校的马场,准备了四十匹马,每个孩子一匹。
武先生带领孩子们在马场骑马。
马课小学就有,所以少年们骑的是大马。
骑马就会有意外。
特别是学校这么多孩子,但是意外并不能杜绝教学。
这是朱高炽要求的。
朱高炽听过有些人的担忧,引起了他的愤怒。
在后世。
竟然有家长投诉学校向学生播放日本侵华的侵略片,理由是有些露出血迹的片段。
这是何等的无知,何等的对世界缺乏了解,又何等的对生命缺乏敬畏。
生命是可贵的。
但是在重视生命的同时,却不是唯一的。
就像汽车的出现,每年无数的人因为汽车而死亡,但是汽车必然兴盛于世界。
马术课后是军事理论课。
终于。
理数先生回到了教室,抱着一沓牙黄色的草纸,发给每个学生两张草纸。
先生在黑板上写着题目,下面的学生在草纸上抄下来,等抄完了题目后,则开始进行考试。
“从前,周公问商高说:“我听说大夫很精通数的艺术。是不是可请您谈谈,古代伏羲是怎样确定天球的度数的?”
“天是没有一种梯子能登攀得上的,地也无法用尺子来测量。因此我很想问问您,这些数字是从哪里来的?”
黑板上还写了算式。
平地上立八尺高的碑,日中测影,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影长一丈三尺五寸,以后每一节气影长递减九寸九……
要算出这些数字如何来的。
二十道数学题。
班级里鸦雀无声,只有炭笔沙沙书写的声音,有的孩子下笔如飞,有的孩子半天写不下一个字。
先生走在教室间,时不时看有些少年的答案。
没有人敢抄袭别人的,这是学校的风气。
“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形出自九九得八十一这个事实乘法表。”
“设。”
“把一个矩形沿对角线切开,让宽等于三单位,长等于四单位。这样,两个对角之间的对角线的长度就等于五单位。”
“现在用这条对角线作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再用几个同外面那个半矩形相似的半矩形把这个正方形围起来,形成一个方形盘。”
“图示。”
“这样,外面那四个宽为三、长为四、对角线为五的半矩形,合在一起便构成两个矩形,总面积等于二十四;然后从方形盘的总面积四十九减去这二十四,便得到余数二十五,算式为……。”
“这种方法称为‘积矩’。”
试卷上,下面一道题就是三角形的题目。
“周公感叹说:“数这门艺术真是了不起啊!我想再请教应用直角三角形的道理。””
“答。”
“使直角三角形平卧在地上,可以用绳子设计出平直的和方形的工程。”
“把直角三角形竖立起来,可以测量高度。倒立的直角三角形可用来测量深浅,而平放的直角三角形则可用来测出距离。”
“让直角三角形旋规,可以画出圆形,把几个直角三角形合在一起,可以得到正方形和长方形。”
……
“周承志八十五分。”
“……九十五分,是全班最高分数的三位同学。”
“……五十分,不及格。”
“……四十五分,不及格。”
先生早就看过每个学生的答案,很快就批阅出了试卷,当堂发出成绩。
成绩优越的得到赞扬,成绩良的告诫需要继续努力。
至于成绩不合格的。
全部上台接受惩罚,教尺打手心。
中学的教学风气,充满了严格。
这些十三岁的少年们,已经被学校当做半个大人对待,要求他们全面发展的同时,每个人都尽量跟上进度。
这就是中华重工工农子弟中学。
傍晚。
周承志带着成绩单回到家中,需要交给家长签名,成绩还算不错,他脸上保持笑容。
更让他开心的是父亲今天有时间。
周通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已经发表在杂报上,获得了巨大的轰动。
对于周通所言未来会出现大量卖地现象的猜测,引起了社会许多人的斥责,认为是败家子的行为。
但也有很多人支持,觉得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总之。
周通的名气又一次传遍了北平,同时也打开了一扇大门,对未来社会生活模式的推测和预测,许多人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在报纸上,有了更多此类的文章出现。
周通拿过儿子的试卷,本还想要指点一番,看了看试卷上的内容,一言不发的签了个名字,交还给自己的儿子。
“父亲,虽然我错了三道题目,其实只有一道题是不会的,另外两道题儿子大意了。”
“不错,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才会能进步,好好学习,去问你母亲饭做好了没有。”
周通打发走了儿子,生怕儿子问他考试上的内容,自己当着儿子的面答不上来,太丢父亲身份的脸面了。
周承志毕竟是少年,被父亲支走,丝毫没有往这方面想。
等儿子离开房间,周通无奈的摇了摇头。
“理化课教的都是什么东西,尽是些看不懂的。”周通颇有怨言,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如人。
文人就是不服气,反而骂理化课。
北平社会洪武三十年开春后,全社会方面大踏步前进的时候,布政司布政使颜钝找到了朱高炽。
“我可能在北平呆不了多久。”
朱高炽听到颜钝的话,脸上露出烦闷之色,“父王去了应天府,连年关都没有消停,真是逼人太甚啊”。
“唉。”
颜钝叹了一声。
对于此,他无话可说。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虽然开方的方法没有讲,但这里已经是用到了的,昨天要求你们晚上自习开方,融会贯通的同学,那么就能解开这道题。”
中学一年级。
黑板上满是粉笔画出的格子,一名先生站在黑板面前,语气有些不满的口吻。
下面坐着的四十名,十三岁左右的少年们,鸦雀无声的盯着黑板。
前排的孩子奋笔疾书,后排的孩子苦思。
小学时,班里的气氛还算愉快,虽然严格但也没有整日挨骂,那么升到中学的两个月,少年们再也没了笑脸。
“勾股各自乘,并而开方除之”。
先生用教尺指着黑板,不缓不快的语速:“即是把标竿的股与影子的勾各乘上自己的数值,然后将这两个平方并起来,最后开方除之。”
“在别的地方,像五的平方根这样的算式,它的数值是用最接近的整数加上有奇来表示的。”
讲解到这里,先生开始在黑板上画出了长宽各七个正方形的方格子。
然后从方格子里,第三个格子与第四个格子相连处,画出了内正方形的格子。
“这个图谁还记得是哪一篇的?”
先生又开始了考校。
不少的孩子举起了手,先生点了一个,那名少年站起来,流利的说道:“是《周髀算经》里的弧圆示意图。”
先生点点头,“回答正确,你坐下吧。”
那名少年得意的坐下。
虽然才两个月,但是差距却已经拉开了,有些孩子不但能跟得上课堂,反而还能朝纲学习。
而有的少年已经跟不上进度,比起小学四年,中学的生涯才开始两个月,已经有了巨大的悬殊。
“下午开始考试。”
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孩子们本要松口气,却听到先生如此说道,立刻让班里安静了下来。
下节课是理化课,然后是文化课。
“周承志,是你父亲的课文。”
中学一年级一班,有名少年小声的向同桌说道。
周承志不敢搭理同桌。
果然。
老师把周承志的同桌叫了上去大骂一顿,然后打了五下手掌心,让那名少年再也不敢在课堂上讲小话。
“你们是全日制第一届的学生,所学的知识并不算多,但我相信随着社科的发展,以后需要学的知识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和深化。”
“你们是幸福的一代人,最有前程的一代人。”
“如此美好的时代,你们不抓紧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作为你们的先生,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未来二十年,三十年,你们绝对会抱怨,当初在学校为何不埋头苦读。”
“你们对不起的不是你们的父母,而是你们自己的光明前程!”
“为了不让你们以后抱怨我,我绝对会用最严厉的方式,让能理解的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不能理解的学生,就算跟我死记硬背也得牢牢的记在心里。”
“听清楚了没有。”
“回先生,听清楚了。”
少年们可不敢调皮,大声的回答先生。
文化课上完,已经到了中午。
少年们去食堂吃完饭。
中学的学生会先去食堂吃饭,等中学的学生们吃完,然后才轮到小学的学生。
午休在教室。
不过这个时候,和小学不同,中学的学生们都在抓紧时间复习功课。
下午第一节课是户外课。
今天的课程是骑马。
学校的马场,准备了四十匹马,每个孩子一匹。
武先生带领孩子们在马场骑马。
马课小学就有,所以少年们骑的是大马。
骑马就会有意外。
特别是学校这么多孩子,但是意外并不能杜绝教学。
这是朱高炽要求的。
朱高炽听过有些人的担忧,引起了他的愤怒。
在后世。
竟然有家长投诉学校向学生播放日本侵华的侵略片,理由是有些露出血迹的片段。
这是何等的无知,何等的对世界缺乏了解,又何等的对生命缺乏敬畏。
生命是可贵的。
但是在重视生命的同时,却不是唯一的。
就像汽车的出现,每年无数的人因为汽车而死亡,但是汽车必然兴盛于世界。
马术课后是军事理论课。
终于。
理数先生回到了教室,抱着一沓牙黄色的草纸,发给每个学生两张草纸。
先生在黑板上写着题目,下面的学生在草纸上抄下来,等抄完了题目后,则开始进行考试。
“从前,周公问商高说:“我听说大夫很精通数的艺术。是不是可请您谈谈,古代伏羲是怎样确定天球的度数的?”
“天是没有一种梯子能登攀得上的,地也无法用尺子来测量。因此我很想问问您,这些数字是从哪里来的?”
黑板上还写了算式。
平地上立八尺高的碑,日中测影,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影长一丈三尺五寸,以后每一节气影长递减九寸九……
要算出这些数字如何来的。
二十道数学题。
班级里鸦雀无声,只有炭笔沙沙书写的声音,有的孩子下笔如飞,有的孩子半天写不下一个字。
先生走在教室间,时不时看有些少年的答案。
没有人敢抄袭别人的,这是学校的风气。
“数之法出于圆方,圆出于方,方出于矩。矩形出自九九得八十一这个事实乘法表。”
“设。”
“把一个矩形沿对角线切开,让宽等于三单位,长等于四单位。这样,两个对角之间的对角线的长度就等于五单位。”
“现在用这条对角线作为边长画一个正方形,再用几个同外面那个半矩形相似的半矩形把这个正方形围起来,形成一个方形盘。”
“图示。”
“这样,外面那四个宽为三、长为四、对角线为五的半矩形,合在一起便构成两个矩形,总面积等于二十四;然后从方形盘的总面积四十九减去这二十四,便得到余数二十五,算式为……。”
“这种方法称为‘积矩’。”
试卷上,下面一道题就是三角形的题目。
“周公感叹说:“数这门艺术真是了不起啊!我想再请教应用直角三角形的道理。””
“答。”
“使直角三角形平卧在地上,可以用绳子设计出平直的和方形的工程。”
“把直角三角形竖立起来,可以测量高度。倒立的直角三角形可用来测量深浅,而平放的直角三角形则可用来测出距离。”
“让直角三角形旋规,可以画出圆形,把几个直角三角形合在一起,可以得到正方形和长方形。”
……
“周承志八十五分。”
“……九十五分,是全班最高分数的三位同学。”
“……五十分,不及格。”
“……四十五分,不及格。”
先生早就看过每个学生的答案,很快就批阅出了试卷,当堂发出成绩。
成绩优越的得到赞扬,成绩良的告诫需要继续努力。
至于成绩不合格的。
全部上台接受惩罚,教尺打手心。
中学的教学风气,充满了严格。
这些十三岁的少年们,已经被学校当做半个大人对待,要求他们全面发展的同时,每个人都尽量跟上进度。
这就是中华重工工农子弟中学。
傍晚。
周承志带着成绩单回到家中,需要交给家长签名,成绩还算不错,他脸上保持笑容。
更让他开心的是父亲今天有时间。
周通对未来社会的幻想已经发表在杂报上,获得了巨大的轰动。
对于周通所言未来会出现大量卖地现象的猜测,引起了社会许多人的斥责,认为是败家子的行为。
但也有很多人支持,觉得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总之。
周通的名气又一次传遍了北平,同时也打开了一扇大门,对未来社会生活模式的推测和预测,许多人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在报纸上,有了更多此类的文章出现。
周通拿过儿子的试卷,本还想要指点一番,看了看试卷上的内容,一言不发的签了个名字,交还给自己的儿子。
“父亲,虽然我错了三道题目,其实只有一道题是不会的,另外两道题儿子大意了。”
“不错,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才会能进步,好好学习,去问你母亲饭做好了没有。”
周通打发走了儿子,生怕儿子问他考试上的内容,自己当着儿子的面答不上来,太丢父亲身份的脸面了。
周承志毕竟是少年,被父亲支走,丝毫没有往这方面想。
等儿子离开房间,周通无奈的摇了摇头。
“理化课教的都是什么东西,尽是些看不懂的。”周通颇有怨言,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如人。
文人就是不服气,反而骂理化课。
北平社会洪武三十年开春后,全社会方面大踏步前进的时候,布政司布政使颜钝找到了朱高炽。
“我可能在北平呆不了多久。”
朱高炽听到颜钝的话,脸上露出烦闷之色,“父王去了应天府,连年关都没有消停,真是逼人太甚啊”。
“唉。”
颜钝叹了一声。
对于此,他无话可说。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