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作弊的北平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三百二十二章 作弊的北平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总投资规模高达五百万元粮票,现面向全社会进行招商,热烈欢迎有志之士加入,共同开发开平。”

    社会报上的一篇广告,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力。

    五百万的字眼,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

    但是他们不懂啊。

    这是要和宝钞一样乱发吗?

    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包下了生活报,财大气粗的让生活报刊发了加刊。

    整期的报纸,这个大举动,让养成习惯看报纸的上流社会,“认识”了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

    “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将设立众多大项目,例如两千里铁道开发承包项目,无法探清的露天矿场开采招标项目,城市基建承包项目……”

    “无数的商机,此地犹如聚宝盆,遍地金银,为了支持广大力量加入,将会打造全方位优越的商业环境,成立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商业部,为投资人排忧解难。”

    张德辉吃力的看着报纸,他的儿子张贤才想要帮父亲念报,被张德辉拒绝了。

    屋子里。

    十几名家族和家族的晚辈以及生意上的掌柜,安静的等着张德辉发话。

    五年里。

    张德辉老了,但是他的生意规模也翻了十倍不止。

    整个家族已经是北平最富裕的家族之一。

    在煤炭行业有很大的力量。

    当然,这个力量依托于中华重工,属于中华重工体系之外的上下游重要合作伙伴。

    “真是老了啊。”张德辉放弃了研究,苦笑着感叹:“每个字都认识,偏偏看不懂。”

    “您老感觉是好事还是坏事?”掌柜的问道。

    “以老夫对中华重工的了解,不会做坑害别人的事情,至少不会乱来,特别是这种大张旗鼓的动作里。”

    来北平经商的人为何这么多。

    除了北平工业化规模带来的商机,更重要的是北平的商业环境让人放心。

    “贤才。”张德辉点了长子的名字,说:“你和掌柜亲自去一趟总部,最好能见到周世丰了解下。”

    张贤才犹豫了,他担心的说:“周掌柜德高望重,一般人很难见,只怕儿子见不到他。”

    “你呀。”

    张德辉无奈的摇摇头。

    “你不多走动,关系自然就淡了,现在周世丰眼里还有老夫,你不抓紧机会多多拜访他,才真的见不到他了。”

    同一天。

    蒸汽机外柜的管事刚从山东回来,看到了北平最轰动的新闻,这份报纸他看了许久。

    “近水楼台先得月,不能再错过机会了。”

    那管事拜访了最早离开蒸汽机外柜的同事王仁,听说即将外放山西。

    王仁交接了自己所有的工作。

    这位从外柜做起,升到管事,然后筹办蜂窝煤商会,又升到总部工作,如今即将成为“封疆大吏”。

    许多人为他送行,举办送别宴。

    王仁没有同意这位原来同事的请客,因为真没有时间,但是留给了对方下午一起喝茶的机会。

    只有一刻钟的时间。

    “你要离开中华重工?”王仁惊讶的看着这位同事。

    “我想要从商。”

    “你要考虑好,你这步子比我当年要大多了,我可没有离开中华重工,只是临时出去组办蜂窝煤商会而已,没两年我就回来了。”

    王仁觉得眼前的同事目光有点短浅。

    金银算个什么。

    在中华重工内要什么没有。

    “王掌柜,现在中华重工不像以前了,今年从学校招收了两千名毕业生,都是储备干部。”

    王仁明白了。

    以前只要做出成绩,升迁会很快。

    现在的中华重工,升迁速度慢了下来,其实并不慢,但是原本许多业务能力不行的人,不在可能升到高级岗位。

    升迁的标准提高了,对领导层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

    像几年前,中华重工的高级领导者是万三,王本这批人,现在已经下滑到了中层干部之列。

    不是说这些人的待遇下降,而是在中华重工高速发展的道路上,这些人进步的不快。

    他们进步不快,但是还有别人进步的快,那么这些人在新规模的中华重工内部,地位逐渐降低。

    随着读书人,舍人,文武双方的人才越来越多的加入中华重工,那些普通出身的管事,逐渐被甩开了距离。

    为了避免这个现象,培养学校毕业生,成为了中华重工下一阶段的大方针。

    虽然这些只上过短期学校的毕业生,在王仁眼中没有几个能挑大梁的。

    可不是刚开始么。

    大浪淘沙,出现的金子会越来越多。

    王仁心中感叹,幸亏当年自己的选择做对了,否则不一定能有今日的地位。

    有时候选择真的很重要。

    他当年选择跳出舒适圈,从无到有的筹办蜂窝煤商会,为现在的自己铺平了道路。

    垄断的蒸汽机真不愁卖,外柜上压力不大,酬劳又高,很多人还不理解当时的王仁。

    “你熟悉中华重工的规则,在内部有关系,虽然比外面的商人缺少本钱,但你的优势也比别人强。”

    “不过要考虑清楚,想要加入中华重工的人多,而离开的人很少,你现在的待遇和资历,离开了中华重工,以后想要拿回来可就难了。”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那管事咬了咬牙。

    王仁没有揭穿对方的心思。

    他想要的更多。

    来北平的商人多了,为北平增加了繁荣的同时,也把江淮地区的奢靡带到了北平。

    纸醉金迷让人迷失啊。

    对方想要过上这种生活,谈不上对和错,只看个人选择而已。

    在王仁处,此人打听到了自己想要的消息,最后联系了几位商人,合伙成立了一家建筑矿产公司。

    他们是最早响应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的。

    五千两银子的本钱,获得了一处露天煤矿的开采权,然后借助这个合同,又去粮票银行贷款了价值一万两的粮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从中华重工勘测部请了三位技术人员,他们提供报酬和配备人员,去开平以北探测更多的矿区。

    然后以建筑公司的名义,在草原上招聘草原人,又在北平高薪聘请了多名管事和班头。

    当第一处矿井筹办开工过程中,经过开平开发基建集团总公司的检查,认可了对方执行能力,允许了第二处矿区的开采权。

    整合两处矿区,提高了看矿区价值,带着合同又去粮票银行贷款了价值三万两的粮票。

    这个商业模式,震惊了所有的商人。

    还特么能这么做!

    真的是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啊。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在北平的商人们,兴奋的说着这个话题,新世界的大门对他们打开了。

    开平,

    真的是遍地金钱。

    无数的商人涌入了北平。

    短短的三个月,北平新成立了八十余家公司,只要有利润,没有人不敢干的事。

    无数的订单。

    北平的各行各业的工厂,火力全开也无法满足这些订单。

    北平的市场被这股力量“拉”着跑。

    前番朱棣出征的支出,在这股“资本”面前不够看。

    粮票是无限的。

    前提是能被人信任。

    只要人们信任粮票的价值,哪怕印出一亿都行。

    如何让人信任呢。

    不能让多余的粮票直接流入市场。

    开平以北成为了装这些多余粮票的口袋。

    在三省铁道工程的大基建工程之下,北平又多了一处不亚于这个大基建工程的项目。

    刺激的北平经济打了鸡血一样。

    不提这里面的利润按照市场经济理论是不是亏本,但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资源的确成倍的速度增加。

    工厂产能不足,地方上人手也不足。

    商人们搭着台吉们的肩膀,大家都是好兄弟,请他们天天喝酒山珍海味,天天逛青楼,纸醉金迷啊。

    原来世间这么美好。

    这些台吉们握着手里的票子,犹如土财主一样不愿离开北平,部落里的青壮一批批的被他们安排了出去,为他们带来更多的钱。

    工业带来的人口集中化,不但体现在了北平,也体现在了草原。

    大家都忙着挣钱,没有闲功夫去打打杀杀。

    青壮们不满了。

    他们辛辛苦苦干活挣得钱,都流入了台吉们的口袋,凭什么啊。

    工业改变人们的思想。

    农耕社会脱离土地,游牧文明也会脱离土地。

    这些脱离了土地的人,都有同一个身份,那就是工人。

    “先不要着急,慢慢来,压一压,火烧的才会更旺”朱高炽笑着对几名掌柜说道。

    朱棣已经到了陕西。

    在他离开的这段时间,他根本不知道北平发生了什么变化。

    北平的工厂一家一家的兴起。

    犹如春后的竹笋。

    朱高炽用了五年夯实根基,在第五年的夏天,最火热的时分,也真正点燃了工业土壤。

    这个挂。

    委实一点点厉害。

    人口。

    朱高炽现在要更多的人口。

    人口反而成为了工业发展的限制,土地农业倒还好。

    当年朱高炽和新布政使合作的百万亩新田计划,以及化肥的高产,农具提高的效率。

    既提高了粮食产量,也提升了人均生产粮食产量。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