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小九和一名工人,推着二轮车离开。
这桶氨水,会被倒入麦田中观察,小九要亲自去观察跟踪。
水能吸收氨气,当吸收饱和之后,就无法吸收,所以桶中是合格的氨水
氨水需要撒入到土地中,不能直接接触农作物,否则容易灼伤茎叶。
朱高炽没有打算阻止他们的行为。
这个现象,正好能引起他们的重视,然后自己再点拨一二,氨水的技术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氨水的作用,很容易被发现,就跟后世发现一个现象,然后来研究一样的道理。
最初的技术,诞生的门槛都不高。
朱高炽考虑的是如何把氨水蒸馏成固态化肥。
人们把氨水长途运输的时候,发现失去了作用,遇到了问题,开始想着各种方法来解决。
最后摸索出来了原因,和总结出了办法来解决。
蒸馏成固态的化肥。
不但利于运输,也方便长期保存。
朱高炽没有跟着小九去农田,返回了办公室。
从抽屉中拿出本子开始记载。
直接把思路给小九就行了,至于如何运用到生产,朱高炽可不懂,不是他的强项,需要小九他们摸索。
就跟蒸汽机一样。
“煤炭中有水有气,经过燃烧挥发到空气中,可以称为氨气。”
“氨气能和水结合,称为氨水,氨水经过蒸馏,余八分一。”
古代有分数记载,《史记·天官书》就有“……三分二……九分八……”的写法。
“把青矾矿石在铁锅中,经过高温融化成液体。”
“青矾液与清水的配比是十比一,形成需要的青矾水。”
“青矾水和蒸馏后的氨水,配比是一比二,在蒸馏的过程中,经过充分的搅拌,会发生融合,变为白色的沉淀颗粒物,可以叫做化肥。”
“小麦地种肥,每亩用化肥两斤,结合农家肥,化肥要先与干细土混匀,随拌随播。”
如果不用农家肥,一亩地要使用五斤化肥,朱高炽自然要结合使用,没这么浪费的。
其实后世的化肥用的多,其中也是有农家肥的。
不过经过了不少的工艺,城市中的农家肥,经过各种提炼,最后也用到农业肥料中。
“水稻秧头肥,每亩用化肥三斤,结合农家肥,如遇低温寒潮,必须保持浅水层,以免伤苗。”
“用作水稻浸秧根,每亩秧田用化肥一斤,对水一比五十,溶化后把秧苗根部浸在肥水里约半小时,即可插秧。”
“条播作物,可以先开沟条施肥料,然后播种。”
这个方子,朱高炽可不认为小九短期能摸索出来,可能足够他一生来研究了。
先民很多令人惊讶的方子,没有记载经过,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弄出来的,朱高炽也等不起。
等化肥制作出来,焦炭炼制厂又多了一笔进项。
还有煤黑,焦油等等。
每增加一项,就是多出一笔利润。
工厂入股了八家蜂窝煤,虽然不看重利润,但是王仁可以理直气壮的全身心投入到商馆了。
“你在外柜的收益,不比在商馆强?而且我看你比在外柜还要忙。”一名管事好奇的问道。
“那怎么能一样呢。”
“我可是馆主。”
“官迷啊。”那人恍然大悟。
“怎么是官迷,你不懂。”王仁懒得解释。
一万两银子,工厂不是一口气拿出来,而是随着各家的进度,根据项目的达成。
王仁迎着张全,和八名作坊主在会馆,研究北平府的舆图。
“我要河间府。”
“我要保定府。”
“凭什么。”
八个人指着舆图,抢着地盘,看的张全咋舌,好大的口气。
“还有那么多州府,大家消消气。”
王仁做和事老。
永平府没人抢,因为这里人口少。
北平府八家都在做,是大本营,谁也独占不了。
真定府,顺德府也不错,最好的是大名府,可大名府太远,谁都知道王府在那边的影响力不足。
那么最好的就是靠近北平府的保定府,以及靠近山东的河间府。
两府人口多,经济相对于较好。市场大,自然利润也大,谁也不愿意错过。
“我看啊,谁也不要吃独食,不光好的地方要去,不好的地方也要去,蚊子再小也是肉嘛。”
张全代表了小王爷,以后官面上还要靠着他,商人们纷纷附和,没人敢反对。
“既然全哥儿发话,我们肯定要听的,就以州县来分,不要以府来分。”
郭松提议道。
他本来也想吃独食,很快发现几位同行都不是省油的灯。
能从数十家蜂窝煤作坊中脱颖而出的,谁没有点心机和魄力,都是有野心的人。
既然如此,他就换了个思路。
他的熟练工人最多,拼生意扩张速度,没人比的过他。
有人看出了他的打算,不过也无可奈何,这是人家的优势,没有办法的事情。看書菈
只能尽快培养出足够多的熟练工人才行,否则谁的熟练工人少,谁就要落后。
“全哥儿。”
“郭东家有事?”张全问道。
“小王爷支持我们成立蜂窝煤商会,是希望我们共同发展,早日把市场撑起来,在下说的没有错吧?”
有人心里感觉不妙,郭松不给人开口说话,抢先说道:“可有的人不守规矩,竟然偷偷想从在下的作坊挖人,您说这件事怎么办?”
张全看向王仁。
他对商业上的事不太懂,这种行为该不该禁止,他心里不清楚。
王仁不满道:“有竞争是好事,但过分的竞争是坏事,市场还没占下来,却先内部损耗,我提议这种行为应该禁止,诸位东家怎么说?”
有人不满,却不敢直言反对。
都知道郭松和王仁走得近,而且郭松还是副馆长,本来他的熟练工人最多,不从他那里挖人,谁抢的过他。
“可有些工人自行离开,难道也不能招募?”
“对。”
人们附和。
“没有人去挖墙脚,工人如何会离开作坊?他们不吃饭啦!不养家啦”郭松反对说道。
王仁没有继续打包票,他自己还是打工的呢。
“三个月。”
“以三个月为限制,如果离开蜂窝煤作坊的工人,三个月内不允许去另外一家蜂窝煤作坊。”
这个法子并不算稳妥,但也算是缓解了郭松的压力。
八个人开始围着舆图,重新打起了算盘。
你一城,他一城。
遇到都想要的地方,就先略过去,用了半天的时间,把各州县划分完毕。
然后就是大家抢的几个地方。
这些地方经济好,人口多,周边靠近山东,或者其余的省府,前景很大。
“不是一个人吃得下的,大家共分吧。”
张全拍板。
有些地方或两家,或三家,终于分完了舆图。
见状,王仁拿出他的计划书,分发给众人。
张全第一次参加这种事情,倒也不觉得烦闷,反而觉得很有意思,兴致勃勃的参与其中。
“我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是重要的地方,先把这些能最快带来回报的城市市场做起来。”
“借助第一市场的盈利,然后开始扩张到第二阶段。”
“当第二阶段完成,就是最后的小市场。”
“按照小王爷的要求,农村的市场也要发展,不过我放到了最后,等三阶段完成,再来发展农村市场。”
“大家看完后,有没有问题?”
“王馆主的计划完美,在下没有任何问题。”
“我也没有问题。”
王仁见众人都同意,然后说道:“各家都有办蜂窝煤的经验,比我懂行,对于如何办蜂窝煤作坊,我就不指手画脚了。”
“但是工厂提供的每笔银子,都要落到实处,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贪墨被查了出来,后果自负。”
银子到了别人的手上,自然有手段。
例如最简单的多报价。
王仁不怕查不出来,不过他不希望有的东家见利忘义,不知轻重,因为会耽误生意。
“王馆长小瞧了我等。”
“如何会因小失大。”
众人纷纷保证。
“那就好,大家都往大了做,齐心合力!”
过了两日。
各家提供了各家的章程,以及要求的钱银数量,合计高达六千两,最初的阶段,开发市场成本最高。
王仁审查过后,没有发现错误的地方,写了详细的说明,递交了文书房。
朱高炽批了同意,文书房叫来王仁,提供了一份申请单,教他仔细的填写。
这份申请单又回到了朱高炽手中,直接签了字。
马王宣再盖上文书房的章子,交给了王仁,王仁凭借这份单子,去账房申请。
账房不会把钱交给王仁个人,由王仁约定时间。
八家蜂窝煤作坊主,和王仁都在现场,由账房把银子取出,每家需要签下回单。
这项章程才算是走完了。
拿到银子的蜂窝煤作坊主,要请王仁去酒楼吃饭,王仁拒绝了。
张全大开眼界。
回到了王府,在朱高炽面前啧啧称奇,说那几家商人,一会吵的仿佛要打起来,一会互相之间又很客气。
“他们是同行,同行是冤家,哪怕在一个商会,也会控制不住要竞争,算不得稀奇事。”
朱高炽没有放在心上。
生意人嘛,有竞争有合作,天天一团和气才不正常。请记住: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桶氨水,会被倒入麦田中观察,小九要亲自去观察跟踪。
水能吸收氨气,当吸收饱和之后,就无法吸收,所以桶中是合格的氨水
氨水需要撒入到土地中,不能直接接触农作物,否则容易灼伤茎叶。
朱高炽没有打算阻止他们的行为。
这个现象,正好能引起他们的重视,然后自己再点拨一二,氨水的技术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氨水的作用,很容易被发现,就跟后世发现一个现象,然后来研究一样的道理。
最初的技术,诞生的门槛都不高。
朱高炽考虑的是如何把氨水蒸馏成固态化肥。
人们把氨水长途运输的时候,发现失去了作用,遇到了问题,开始想着各种方法来解决。
最后摸索出来了原因,和总结出了办法来解决。
蒸馏成固态的化肥。
不但利于运输,也方便长期保存。
朱高炽没有跟着小九去农田,返回了办公室。
从抽屉中拿出本子开始记载。
直接把思路给小九就行了,至于如何运用到生产,朱高炽可不懂,不是他的强项,需要小九他们摸索。
就跟蒸汽机一样。
“煤炭中有水有气,经过燃烧挥发到空气中,可以称为氨气。”
“氨气能和水结合,称为氨水,氨水经过蒸馏,余八分一。”
古代有分数记载,《史记·天官书》就有“……三分二……九分八……”的写法。
“把青矾矿石在铁锅中,经过高温融化成液体。”
“青矾液与清水的配比是十比一,形成需要的青矾水。”
“青矾水和蒸馏后的氨水,配比是一比二,在蒸馏的过程中,经过充分的搅拌,会发生融合,变为白色的沉淀颗粒物,可以叫做化肥。”
“小麦地种肥,每亩用化肥两斤,结合农家肥,化肥要先与干细土混匀,随拌随播。”
如果不用农家肥,一亩地要使用五斤化肥,朱高炽自然要结合使用,没这么浪费的。
其实后世的化肥用的多,其中也是有农家肥的。
不过经过了不少的工艺,城市中的农家肥,经过各种提炼,最后也用到农业肥料中。
“水稻秧头肥,每亩用化肥三斤,结合农家肥,如遇低温寒潮,必须保持浅水层,以免伤苗。”
“用作水稻浸秧根,每亩秧田用化肥一斤,对水一比五十,溶化后把秧苗根部浸在肥水里约半小时,即可插秧。”
“条播作物,可以先开沟条施肥料,然后播种。”
这个方子,朱高炽可不认为小九短期能摸索出来,可能足够他一生来研究了。
先民很多令人惊讶的方子,没有记载经过,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弄出来的,朱高炽也等不起。
等化肥制作出来,焦炭炼制厂又多了一笔进项。
还有煤黑,焦油等等。
每增加一项,就是多出一笔利润。
工厂入股了八家蜂窝煤,虽然不看重利润,但是王仁可以理直气壮的全身心投入到商馆了。
“你在外柜的收益,不比在商馆强?而且我看你比在外柜还要忙。”一名管事好奇的问道。
“那怎么能一样呢。”
“我可是馆主。”
“官迷啊。”那人恍然大悟。
“怎么是官迷,你不懂。”王仁懒得解释。
一万两银子,工厂不是一口气拿出来,而是随着各家的进度,根据项目的达成。
王仁迎着张全,和八名作坊主在会馆,研究北平府的舆图。
“我要河间府。”
“我要保定府。”
“凭什么。”
八个人指着舆图,抢着地盘,看的张全咋舌,好大的口气。
“还有那么多州府,大家消消气。”
王仁做和事老。
永平府没人抢,因为这里人口少。
北平府八家都在做,是大本营,谁也独占不了。
真定府,顺德府也不错,最好的是大名府,可大名府太远,谁都知道王府在那边的影响力不足。
那么最好的就是靠近北平府的保定府,以及靠近山东的河间府。
两府人口多,经济相对于较好。市场大,自然利润也大,谁也不愿意错过。
“我看啊,谁也不要吃独食,不光好的地方要去,不好的地方也要去,蚊子再小也是肉嘛。”
张全代表了小王爷,以后官面上还要靠着他,商人们纷纷附和,没人敢反对。
“既然全哥儿发话,我们肯定要听的,就以州县来分,不要以府来分。”
郭松提议道。
他本来也想吃独食,很快发现几位同行都不是省油的灯。
能从数十家蜂窝煤作坊中脱颖而出的,谁没有点心机和魄力,都是有野心的人。
既然如此,他就换了个思路。
他的熟练工人最多,拼生意扩张速度,没人比的过他。
有人看出了他的打算,不过也无可奈何,这是人家的优势,没有办法的事情。看書菈
只能尽快培养出足够多的熟练工人才行,否则谁的熟练工人少,谁就要落后。
“全哥儿。”
“郭东家有事?”张全问道。
“小王爷支持我们成立蜂窝煤商会,是希望我们共同发展,早日把市场撑起来,在下说的没有错吧?”
有人心里感觉不妙,郭松不给人开口说话,抢先说道:“可有的人不守规矩,竟然偷偷想从在下的作坊挖人,您说这件事怎么办?”
张全看向王仁。
他对商业上的事不太懂,这种行为该不该禁止,他心里不清楚。
王仁不满道:“有竞争是好事,但过分的竞争是坏事,市场还没占下来,却先内部损耗,我提议这种行为应该禁止,诸位东家怎么说?”
有人不满,却不敢直言反对。
都知道郭松和王仁走得近,而且郭松还是副馆长,本来他的熟练工人最多,不从他那里挖人,谁抢的过他。
“可有些工人自行离开,难道也不能招募?”
“对。”
人们附和。
“没有人去挖墙脚,工人如何会离开作坊?他们不吃饭啦!不养家啦”郭松反对说道。
王仁没有继续打包票,他自己还是打工的呢。
“三个月。”
“以三个月为限制,如果离开蜂窝煤作坊的工人,三个月内不允许去另外一家蜂窝煤作坊。”
这个法子并不算稳妥,但也算是缓解了郭松的压力。
八个人开始围着舆图,重新打起了算盘。
你一城,他一城。
遇到都想要的地方,就先略过去,用了半天的时间,把各州县划分完毕。
然后就是大家抢的几个地方。
这些地方经济好,人口多,周边靠近山东,或者其余的省府,前景很大。
“不是一个人吃得下的,大家共分吧。”
张全拍板。
有些地方或两家,或三家,终于分完了舆图。
见状,王仁拿出他的计划书,分发给众人。
张全第一次参加这种事情,倒也不觉得烦闷,反而觉得很有意思,兴致勃勃的参与其中。
“我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然是重要的地方,先把这些能最快带来回报的城市市场做起来。”
“借助第一市场的盈利,然后开始扩张到第二阶段。”
“当第二阶段完成,就是最后的小市场。”
“按照小王爷的要求,农村的市场也要发展,不过我放到了最后,等三阶段完成,再来发展农村市场。”
“大家看完后,有没有问题?”
“王馆主的计划完美,在下没有任何问题。”
“我也没有问题。”
王仁见众人都同意,然后说道:“各家都有办蜂窝煤的经验,比我懂行,对于如何办蜂窝煤作坊,我就不指手画脚了。”
“但是工厂提供的每笔银子,都要落到实处,丑话说在前头,谁要是贪墨被查了出来,后果自负。”
银子到了别人的手上,自然有手段。
例如最简单的多报价。
王仁不怕查不出来,不过他不希望有的东家见利忘义,不知轻重,因为会耽误生意。
“王馆长小瞧了我等。”
“如何会因小失大。”
众人纷纷保证。
“那就好,大家都往大了做,齐心合力!”
过了两日。
各家提供了各家的章程,以及要求的钱银数量,合计高达六千两,最初的阶段,开发市场成本最高。
王仁审查过后,没有发现错误的地方,写了详细的说明,递交了文书房。
朱高炽批了同意,文书房叫来王仁,提供了一份申请单,教他仔细的填写。
这份申请单又回到了朱高炽手中,直接签了字。
马王宣再盖上文书房的章子,交给了王仁,王仁凭借这份单子,去账房申请。
账房不会把钱交给王仁个人,由王仁约定时间。
八家蜂窝煤作坊主,和王仁都在现场,由账房把银子取出,每家需要签下回单。
这项章程才算是走完了。
拿到银子的蜂窝煤作坊主,要请王仁去酒楼吃饭,王仁拒绝了。
张全大开眼界。
回到了王府,在朱高炽面前啧啧称奇,说那几家商人,一会吵的仿佛要打起来,一会互相之间又很客气。
“他们是同行,同行是冤家,哪怕在一个商会,也会控制不住要竞争,算不得稀奇事。”
朱高炽没有放在心上。
生意人嘛,有竞争有合作,天天一团和气才不正常。请记住: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