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振奋人心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一百二十三章 振奋人心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这个道理很简单。”

    朱高炽尽量用通俗的话,让众人都能听明白。

    “十个人需要十亩地,十亩地产出一百斤粮食,一个人一年吃十斤粮食,刚好满足这个需求。”

    “可这十个人,人人只能填饱肚子,买不起衣服,买不起农具,也买不起耕牛,什么商品都买不起。”

    这个比方,没有人认为是错的。

    工厂的杂工,不就是生活不下去的人,还有工程队大量的军户,都是家中人口多,而土地不多的贫困户。

    “那么这十亩地,用三个人种地,岂不是三个人就有了一百斤粮食?”

    这个比方,万三听懂了,他觉得不对呀。

    犹犹豫豫,欲言又止。

    “万师傅,屋子里都是自己人,有什么话还不敢说?”朱高炽笑着宽慰道。

    因材施用。

    万三是名合格的匠头,但是让他去外柜,那肯定会水土不服,只会一无所获。

    但是技术很重要。

    需要他们这些技术人员,明白工厂的发展方向,才能满足工厂的需求。

    万三忐忑的问道:“其余的七个人没有粮食,怎么填饱肚子?”

    “他们可以加入工业,靠生产获得工钱,可以通过钱来买粮食。”一旁的高珍主动解释道。

    万三双眼迷茫。

    这其中的跨度有些大,人老了跟不上新思维,倒是小九有些明了起来,脸上露出兴奋。

    “比如我们中华重工,制作商品,卖出商品,向工人们发工钱,这些工钱,不就可以买到粮食。”

    “这些商品,不但农户可以买,工人又可以买。”

    “不对呀,蒸汽机普通人买他做什么。”

    “这是个比方。”

    高珍无奈的说道,“我们的蒸汽机,是不是煤场买了?煤场扩大了产量,他们的煤,最后是不是也被普通人买了?”

    小九拉过师傅,小声道:“工厂产出的商品,卖给所有人。三个农户可以买,七个工人也可以买。”

    “小九说得通透。”

    朱高炽夸赞道。

    技术人员不傻,只是不像外柜的高珍那么对社会了解,论聪明,小九不弱于人。

    只要下了心思,很快就想明白了。

    “这层关系,就不是几间工厂的效用,而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分工。”

    “等于粮食通过这种新的社会分配模式,最后同样满足十个人的食物需求。”

    “粮食和十个人之间的需求,并没有变化,你们谁说说,发生的变化是什么?”

    这个新道理,太新怡了。

    一下子又扯到社会分配上。

    他们没有见过,的确想不出来,道理想得通,但是事务发展的结果,就很难推算出来。

    “唯一的变化,是社会多了无数的商品,并开发出了土地资源之外,还把其余的自然资源大幅度开发了出来。”

    “例如蜂窝煤,焦炭,铁道,铁道上的四轮马车,铁轨等等。”

    “本质上,就是这些工业产物,和土地粮食互换,以及工业产物和工业产物之间的互换。”

    “中间的枢纽,就是钱。”

    “最后的变化,是增加了生产力,让社会的总量发生了质变,获得了不可计量的增幅。”

    “因为土地有上限,而工业没有上限,工业的上限,是可以被新技术打破的。”

    “例如焦炭炼制厂,以全新的生产模式,一个月的产量,就能抵达全北平府所有作坊的产量。”

    “投入的工人越多,修建的高炉越多,产量就会越多,随之就是不可计数的焦炭。”

    “不可计数的焦炭,当价格低廉到人人都用得起,用起来不心疼的时候,那么在粮食产出没有变化下,社会多出了海量的焦炭。”

    “同样的道理,还有冶铁厂。”

    朱高炽终于说到了铁厂,关乎密云之行。

    人们都打起了精神。

    朱高炽笑了笑。

    在农业社会的低效率生产力,电脑的成本需要几万块,十万块,这个价钱只有顶层才用得起。

    那么进入了工业社会,随着生产力的进步,投入的工人越多,产能越大,社会的资源越廉价。

    最后电脑的成本,甚至只需要几百块钱。

    导致社会上,明明也是同样的普通家庭,却家家都买得起。

    这就是爆各种“海”的根本。

    那么也可以说。

    十个人中,满足种地和生产的需求,就可以不断的造出各种军工产品。

    其余的人可以源源不断的拉上战场。

    除非人口已经降低到无法维持农业需求和生产需求,才会陷入颓废之中。

    这就是工业社会对农业社会的降维打击。

    因为农业社会的总财富,主要是土地粮食资源,而且上限有限,打破上限的条件非常高。

    以农业社会本身的生产力,是无法打破这个上限的。

    而工业社会,则把其余的自然资源有效的利用起来,并不是无中生有。

    但是。

    进入工业社会的前提,需要稳定的农业社会。

    明初。

    就是稳定的农业社会。

    因为明初的人口,还没有超过土地的负荷,但明初的农业文明,因为游牧文明的破坏,无论是技术还是思想,才复兴二十几年。

    要到明中末期,才开始诞生各种新思想,以及新兴的小市民阶层,并开始提出各种诉求。

    但这时候,又因为人口超过了土地的负荷,加上小冰河时期,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的求生必须南下之争,更加导致大明雪上加霜。

    经济陷入了巨大的倒退,以至于被渔猎文明打败。

    可游牧文明和渔猎文明,是无法发展到工业文明的。

    根据国内外学术界的主要观点,唯独农业文明,才能自然发展到工业文明。

    例如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的历史著作,详细的介绍了游牧文明淘汰的历史。

    认为游牧民族慢慢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农业文明向着工业文明迈进,世界的格局因此发生了改变。

    “如果诸位认清了工业的本质。”

    朱高炽缓缓说道:“那么诸位也要清楚一点,中华重工不是一间规模大的工厂,诸位也不只是工厂的普通管事,匠头。”

    “中华重工要追求利润,效率,技术的同时,也担负着大明的社会责任。”

    “这不是大话。”

    众人闻言,哪怕是万三都心情澎湃。

    如果是旁人这么说,他们只会当狂妄,也不敢跟着新生妄想,可眼前的人是燕王府嫡长子,未来的燕王。

    北平就是人家的藩地。

    人们都还记得,以前燕王府在全北平的权势,是多么的耀眼。

    人家可是皇族。

    皇帝的亲孙子呢。

    他这么说,等于间接的告诉众人,权利和地位。

    “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何要放弃山东的市场,损失了巨大的利益,又暂停往陕西,山西铺设商道。”

    “对工厂目前的困境,心里很担心,不少外柜的人,失去了方向,显得无精打采。”

    “现在,咱相信诸位就能理解了,并且继续对工厂恢复信心,卷起袖子努力干。”

    “中华重工不但需要考虑朝堂,地方官府,卫所,还要兼顾行业的引导,发展,控制。”

    “在咱的未来规划中,诸位都是非常重要的,是中华重工的核心,你们也要有清晰的自我定位。”

    “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作用,才能做出更好的结果,且是符合中华重工的需要。”

    朱高炽真心说道。

    藩王的危害,在官员主流思想中,是对大明不利的。

    在靖难之役成功前,朱高炽指望不上官员的力量,哪怕靠着朱棣的拉拢,能在北平获得部分官员的支持。

    但总体上,朱高炽需要培养一批能为他马首是瞻,懂得推广工业的人才出来。

    毕竟。

    自己要在靖难之役之前,把工业推动到一定的地步,才能尽可能的消弭靖难之役带来的危害。

    太子,自己是要做的。

    而造反的过程,自己也是要尽量压到最小的规模。

    那么。

    眼前的一批人就很重要。

    高珍心思活泛,心情激动,又是他第一个出声,语气充满了热情和兴奋。

    “外柜最近的风气,的确有些萎靡,不顾小王爷放心,我一定扭转过来。”

    朱高炽点点头。

    “虽然有些挫折,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以深挖北平的市场,把下级市场做起来。”

    “以北平的体量,远远还没有饱和,仍然大有可为。”

    “铁道还要修,两百州府县都要通铁道。”

    “现在铁道还未盈利,但是铁道的规模越大,反而会加速盈利,徐宁你要认可这点。”

    徐宁听到自己的名字,连忙应和。

    铁道工程队第一阶段已经进入了尾声,总体处于亏损状态,反而要靠工程队的手艺来持平。

    他哪里有底气去询问贵人,何时启动第二阶段修建铁道的计划。

    甚至怀疑贵人会否因为利益问题,裁减工程队的规模。

    “工程队还有进行新一轮的扩张,密云铁矿和铁厂办起来的时候,密云和北平的铁道,也要修建完成。”

    简易铁道修建的速度,最快可以一天四里。

    密云到北平不到两百里,最多三个月就可以完工,人手充足,两个月就能完成。

    毕竟铁道工程各队,有了几千熟练工人,效率也大幅度的提升。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