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家家干净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第一百零四章 家家干净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要在大明搞工业革命,朱高炽非常的清楚,自己离不开朱棣的支持,这是核心关键。

    很多事情,他既要埋头实干,也需要把道理跟朱棣讲通透。

    否则朱棣都不能理解,怎么会支持自己呢。

    “铁道上,试运行的马拉货车,一辆两匹马拉动的货车,运量达到三万斤。”

    朱高炽列举前段时间已经众所周知的事。

    朱棣沉默。

    “北平全年年产五百余万斤铁,全年的产量,以铁道的运输量,只需要不到两百趟就能运往。”

    “上个月,西山房山,又新增了两家矿井,从蒸汽机出现以来,合计新增了九家矿井,而煤炭仍然供不应求。”

    “不算作坊和工厂的需求,只民间每年十九万万斤木柴的市场需求,换算成煤炭,一年就是十三万万斤。”

    十三万万斤很多吗?

    真的不多。

    不过是六十五万吨煤而已。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诞生的六十年前,国内人口五百余万,年产煤三百万吨。

    因为英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但自身消耗,还会部分供应法国,意大利各国。

    北平人口百万。

    有了纽可门蒸汽机,同样也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临近的山东有近六百万人口,山西有近五百万人口。

    朱高炽不但要让北平的煤炭产业尽快突破六十五万吨,还要突破两百万,三百万,四百万……

    为工业革命打下坚定的根基。

    但是在环境上,北平又一样不如英国。

    英国丰富的河运,可以支撑起煤炭的运输,而北平的河运不如英国,可以通过河流供应国内,以及通过海峡供应国外。

    所以朱高炽才要急着兴建铁道。

    煤炭一直是他放在第一位的事情,任何计划都是围绕煤炭而运作。

    因为工业革命能发生在英国,正是因为英国有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环境。

    资本主义比英国要发达的荷兰,科学技术比英国要发达的法国,文艺复兴的意大利。

    那时候的意大利人口突破千万,法国人口突破两千万。

    无论怎么比。

    按道理工业革命应该发生在后面的几个国家。

    可偏偏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其余的国家反而要学习英国的生产方式。

    因为英国丰富的煤炭资源,让英国能诞生工业革命。

    新兴燃料的崛起,让英国的地主们都在这个行业获得了利润,各行各业有了便宜和量大的燃料,解决了生产的瓶颈。

    根据这个经验,后世的美国,同样要垄断油气时代的石油能源,为此发动了无数的战争。

    谁动摇石油,谁就是在动摇美国的霸权,必定迎来任何手段,包括能把洗衣粉指鹿为马。

    “这跟你说的不提倡节俭有什么关系?”朱棣好奇道。

    朱高炽解释道:“高产的煤炭,高效的运输,将会带来最低廉的燃料。”

    “染坊有了便宜的燃料,布匹的价格会下降,酿酒作坊有了便宜的燃料,酒水的价格会下降,砖瓦厂有了便宜的燃料,砖瓦的价格会下降……”

    “父王应当知道,木柴有多么难得,又多么不容易再生。”

    “只民间用木柴一事,就能夺取所有行业的燃料,皆受困于此。”

    “煤炭的兴起,是一股让三百六十五行,行行都跟着发生无形变革的产业。”

    “而铁道能加速这一局面,儿子敢保证,几个月以后,市面上的商品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便宜。”

    “如果继续提倡节俭,这些商品谁来购买呢?”

    朱棣低下头。

    他有些无法理解,这和他常年来的三观,太过背道而驰。

    朱高炽对朱棣有信心。

    非常人自然有非常之大局观。

    通过许久的接触,他知道朱棣不是固执的人。

    历史上也是如此。

    不知变通,也不会有他的成就。

    和朱元璋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朱棣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要更加的优越。

    “当社会上商品不丰富的时候,价格高昂,人们对商品失去兴趣,而家里又有了多余的粮食,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婚嫁生孩子的事情上”

    “等商品丰富起来,且价格低廉,百姓们能买的起多种多样的商品,他们就会开始把精力放在如何购买全这些商品上面。”

    “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家中,有了林澜满目的商品,家里没有的百姓会想着如何挣钱来采买这些商品。”

    “社会的风气和需求,会立马的转变。”

    朱棣摇了摇手。

    “你说慢点,咱琢磨琢磨。”

    朱棣有些转不过弯。

    朱高炽一脸的自信。

    这都是后世发生过的事情,事物就是这么发展的。

    “可老百姓最后家家干净,岂不是怨声载道?”

    “那也比生七八十几个孩子,两代人连饭也吃不饱要强吧。”朱高炽笑道。

    而且事情肯定不是这样的,朱棣只看到了缺点。

    “父王可还记得,儿子说的土地兼并之事?”

    朱棣点点头。

    老大前番那些话,他一直记在心里,每晚都会琢磨,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当商品丰富了,老百姓们会从丰富的商品中,享受到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同样丰富的商品,也会让年轻人们更加的欢乐。”朱高炽怕朱棣不懂,说起白天的事。“今天的出游,结束的时候,所有人意犹未尽,都盼着下一次。”

    “人们会把兴趣,转移到购买商品上面,享受物质的乐趣。”

    “当人们越追求物质,那么花费越高,社会的商品越多,不但能让老百姓减少生育的兴趣,还会刺激地主们把钱拿出来投入商业,而不是只用来买土地。”

    “比起商业的利润,土地带来的收效,百分之一都及不上,这种以利引导人的手段,比所有的手段都要强。”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自古就是如此。”

    “用这种方法,可以延缓土地兼并,也可以延缓老百姓们多生孩子,又能促进社会的财富,还能让官府获得更多的税收。”

    让老百姓少生孩子,朱棣实在有些接受不了。

    “你皇爷爷一辈子都在为提升人口努力,结果伱这么说,岂不是背道而行。”

    这就是认知的问题。

    农业社会人口越多,带来的问题也越多,当超过土地的负荷,不但不是国力的增长,反而是国力的消耗。

    但是这种旧有的观念,古今都是如此。

    例如投入更多的人到土地上,希望得到更多的土地回报,结果迎来了很大的教训。

    “父王,你认为是一个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国家要强大,还是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物产丰富的国家要强大?”

    如果眼前的人是朱元璋,朱高炽不认为自己能说服他。

    一个是对朱元璋的不够了解,二个是朱元璋从底层出身,铸造了坚硬的思想。

    他巨大的成功,让他不会认为自己是错的。

    根据历史的记载,朱元璋最喜欢说教,无论是对粮长,官员,太监,武将,勋贵,藩王都是如此。

    这么喜欢说教,说明了他对自己的见解,有非常高的自信,所以认为人们都应该接受他的经验。

    但是朱棣不同。

    朱棣本身没有朱元璋这种喜欢说教的行为,而且后世也是提出要让百姓小康的君主。

    所以朱高炽从此入手。

    果然。

    朱棣毫不犹豫的回答,很简短的说道:“国强民富。”

    朱高炽立马接道。

    “实现父王的理想,其实非常的简单,那就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修路。”

    ……

    朱棣无言以对。

    这话听上去很顺口,可却非常荒谬。

    怎么又跟生孩子扯上关系了。

    按照人们世俗的想法,家里多几个劳动力才是最好的,多子多福啊,家里儿子不多,算什么回事。

    “老大,你不了解百姓,农村男丁多,才能做完农活。”

    “农活很苦,臼米就是一项。”朱高炽举例,证明自己不是不懂农活。

    “农妇们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臼米,深受其苦,因为用的农具不行,大多使用石臼,好一些就是用碓。”

    “不是没有更好的农具,可老百姓们用不起。”

    “以后铁犁头,铁齿耙,铁耨等等农具,都可以让老百姓们用得起。”朱高炽慎重的说道。

    “只要给咱几年的时间,咱一定让北平府所有的农户,家家都有十八件农具。”

    朱棣呼吸加重了几分。

    长子的宏图大志,颇为广大。

    说起话来一套一套,又却很能激奋人心,连自己都为之动容,不过朱棣还摒得住,没有过多的表现。

    “翻土的,挖土的,除草的,臼米的,犁地的,撒种的,割谷的,晒谷的等等。”

    “有了齐备的工具,百姓们就能精耕细作,不但能缓解种地的一二成辛苦,又能提高土地的产量。”

    “更好的农具能解决许多的问题,以后家家都用的起铁,会造就更多的富余劳动力的。”

    至少想法是好的。

    而且说得有些道理,看上去也有那么一丝的可能,只是匪夷所思,与世俗观念不同,很难令人接受。

    朱棣想了又想,还未寻出破绽。

    难道真能这样吗?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