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对老大的说法,你们怎么看?”
朱棣有些消化不了。
老大说的很直白,通俗易懂,话里的道理听起来是那么回事。
但是呢。
朱棣很难接受。
光粮食多了不好的这个观点,虽然知道老大说的不是字面上的意思,照样还是膈应。
“阿弥陀佛。”
姚广孝回了一句佛号。
这就是当和尚的好处,遇事不决阿弥陀佛。
葛诚就没有这个借口,只能犹犹豫豫,“大公子睿智,他的想法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不能以常理度之。”
两个亲信都是如此,朱棣哑然。
“好吧,你们也不懂。”
“看来儿子太聪明了,也不是好事。”
这句话说得莫名其妙。
多少人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才。
葛诚苦笑的看向姚广孝,姚广孝也垂着眼睑。
“只几个月的时间,大公子不但为王府提供了两万两银子,又养活了两千军户,还有工厂的工人。”
“如今修的铁道,我看其中有很多讲究,不光是运煤。”
“大公子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葛诚一一数道。
朱棣隐晦的瞅了眼葛诚。
铁道当然不简单。
难道葛诚看透了里面的重要?
对于铁道的作用,朱棣和谁都没有说。
按照老大的说法。
铁道能带来巨大的利润。
它将会是一条商道。
所有的商品,以后都会从铁道运输,因为铁道的便利性,和运载量,让商品的运输成本压到了极致。
不用强迫的手段。
谁家的商人都会使用铁道。
因为谁不用,谁的商品就卖的比别人的贵。
当今时代。
运输成本是商品价格中的最大一项成本,不光是明面上的开支,还有各地隐晦的打点。
而铁道全部控制在了手中。
从铁道对商品的运价中,就能控制商品的价格走势,还能变相的收取商税。
除了促进繁荣,还有军事的作用。
了解了这些信息后,比起蒸汽机,焦炭炼制厂这些,朱棣最看重的其实是铁道。
不然才不会这般大费周章,抽调军户两千人,他需要承担不小的压力。
但谁曾想,老大还藏了一手。
蒸汽机的作用,比朱棣想的还要巨大。
农业离不开灌溉。
水渠能修到哪里,哪里就能变成良田,而蒸汽机抽水机可以让原来的水渠,修建到离河流水源更远的地方。
作用性一下子超过了铁道。
至少朱棣是这么认为的。
可老大偏说不重要。
“今日之局,皆有大公子而起,解铃还须系铃人,王爷可以等一等,先看大公子如何解局。”
姚广孝终于说话了。
有了思考的功夫,比葛诚说的要明白。
“也只能如此。”
法子是朱高炽提出来的,说的很详细,可众人还是难以理会,自然如姚广孝所言。
过了几日。
皇帝的刀还是落了下来。
出乎意料的,落在了宋国公冯胜的头上。
冯胜是谁?
那是资历最老的一批人,开国六王之一,当朝仅存硕果的元老。
无论是傅友德,还是蓝玉,在冯胜面前都是小辈。
“首先,要搞清楚原由。”
“其次,是止于此还是会有下一步的动作。”
“最后,应天府的事,多打听打听。”
姚广孝主动请命再探应天府,朱棣思来想去,虽然知道此行对姚广孝有危险,可的确忍耐不住。
后一句。
说明了朱棣还是关心某些事情的。
“还有就是,老大的事情,有没有传到应天府。”
对于儿子,朱棣还是担心的。
长子在自己面前能一套套的讲大道理,自己不跟他计较,可在他皇爷爷那里可不行。
想到这里,朱棣恍然大悟。
父皇最喜欢跟人说教,老大难道是遗传了他皇爷爷的性格?
只可惜。
他皇爷爷的一生,什么事情没有经历过。
铸就了坚硬的脾性。
善于学习,但是观点极其的坚定。
希望人们按照他的想法做事,因为他的成功,他比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看的要遥远。
在这点上。
长子和父皇类似。
两人都认为自己正确无比,别人是错的。
长子脾气硬。
他皇爷爷脾气更硬。
“大公子所办商事,在有些人眼里是小事,又没有和人纷争,应当不会有人特意传播,恐怕也无人看重。”
“如此才好。”
朱棣衷心的说道。
国家大事前,老大的事不足轻重,可父皇非常人,再小的事也不会疏忽。
精力实在是旺盛。
大哥早逝。
说不得就是被父皇所累。
谁能像父皇那样?
朱棣扪心自问,自己也比不了。
不是没这个心,不愿意吃苦,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希望老大不要闹出事才好。”
……
卫所是卫所,军营是军营。
卫所是地方军屯机构,军营则用来防御出击。
后者从前者中征召,不光是士兵,包括将领也是。根据军职的大小,从相应级别的千户百户中征召。
除了关键地方的兵堡等军事重地,是常驻兵营,由卫所轮流服兵役外。
大部分卫所,只有在打仗的时候,才会入营服兵役。
世袭的只是卫所的官,不是军营的职务,两者区别不小。
例如燕山三个护卫。
没有战事的时候,卫所服兵役最稳定的是几百名王府亲卫,然后是北平城的卫戍部队。
这些常年服役的需求,要不了一两万人,不需要服兵役的军户,则在卫所种地,操练。
两千军户组织到了一起,等于变相的成立新营。
除了包吃之外,每个月还有一两五钱的工钱,对普通军户非常有吸引力。
家里不但少了双筷子,又多了一项进益。
至于种地。
人数越多不代表收获越多,人均收获反而下滑,所以家里少了一个人种地,对军户并没有影响。
从军户中招工,有诸多的好处。
“这位是朱能,燕山中护卫副千户。”
“这位是徐宁,工程队掌柜。”
两人一个比一个年轻。
朱能大惊。
他以为工程队的掌柜,年龄至少是中年人,没想到大公子这般信任,眼前的人比自己还要小好几岁的样子。
徐宁是白身。
立马上前行礼。
朱能主动拉住徐宁,连称,“不必如此。”
朱能刚刚承袭职位,又年轻,也是朱高炽用他来负责工程队的原因之一。
否则换做是丘福,他担任千户多年。
卫所里管着一千多户军户种地和操练,能把工程队的管事们看在眼里?
真有什么事情,工程队的管事们,也不敢和丘福商议。
工程队这边扛不住。
“三日后,两千军户就会抵达,你们要尽快商议好,怎么分配人手,平时怎么配合。”
这是朱高炽第一次的尝试,所以非常重视。
无论是徐宁,还是朱能,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才。
徐宁身份最低,自然态度谦逊。
“我很早就听大公子提起过伱,夸你是个人才,你我今日有缘,共聚一起为大公子办事,不以身份论高低,只尽力办好大公子交代下来的差事,才算是尽善。”
“朱千户有此言,那就素在下冒犯,日后有得罪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徐宁硬着头皮说道。
一切都是虚的,只有办好工程队的事,才是实际的事情。
自己区区一名白身,能得大公子看重,是因为自己能做事,把事情做得好。
如果顾及甚多,以至于耽误了工程队,才是得不偿失。
反而只有把工程队打理的尽然有序,反而不用在乎谁,哪怕是千户都不惧。
两千军户,虽然解决了用工问题,可谁不忧虑?
以后打交道的都是百户千户。
束手束脚恐怕什么事都做不成。
“你们能这么想,才不枉费咱的心意。”朱高炽笑道。
工业发展起来了,是国家的命门。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自己当了皇帝,自然会成立工业发展部门,还会设立财务部。
大明最大的问题,根据后世对大明的研究,就是财务的问题。
他需要干实事的人。
官员他目前用不动,也没多少人符合他的需求。
那就自己带一批人出来。
唯才是举。
燕山三卫,指挥使,佥事,千户,千户,百户人数众多,能在燕王府亲卫营服役的却不多。
正是因为朱棣的唯才是举,提拔了大量卫所的里的能干的人,充任到亲卫营。
例如历史上的朱能,还有其余的名将。
才为靖难之初创造了成功的条件。
否则王府被围的那关,朱棣就抗不过去。
“工程队事务繁忙,有些事还未定下,索性今日把诸事敲定,否则不知道又要耽误几日。”
“善,咱就喜欢你这股速战速决的风格。”
“军户们在工地上的章程,是有班头来管,还是军户自己来管?”徐宁问道。
“你怎么想?”朱高炽反问。
朱能打量着徐宁。
此人在大公子面前神色自若,虽然大公子与人和善,但此人的确胆子颇大。
“操练的事,由千户们负责;工程上的事,应该管事们来安排,但他们不方便管理,可以由军户自行推举班头,工程队出技工指导。”
工程队的活是普通的力气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需要技术的活,有专业的人来干。
徐宁想了好几日,觉得如此才算妥当。
“这法子好。”
朱能刮目相看,立马赞同。
军户始终是军户,怎么能任由民户站在头上。
哪怕是为了挣钱,不会有人反抗,可心里难免会觉得低人一等。
平日里在卫所,被百户千户管,人们心里头服气,规矩是如此,可让普通的民户来管,终究影响士气。
此人的法子,不但照顾了双方的颜面,又兼顾了工程队的活计,还让能锻炼出一批带队的军户。
难怪小小年纪就深得大公子看重。
果真如大公子所言,颇具才华。
朱能这才放下心里的芥蒂,不再以对方是白身而轻视。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朱棣有些消化不了。
老大说的很直白,通俗易懂,话里的道理听起来是那么回事。
但是呢。
朱棣很难接受。
光粮食多了不好的这个观点,虽然知道老大说的不是字面上的意思,照样还是膈应。
“阿弥陀佛。”
姚广孝回了一句佛号。
这就是当和尚的好处,遇事不决阿弥陀佛。
葛诚就没有这个借口,只能犹犹豫豫,“大公子睿智,他的想法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不能以常理度之。”
两个亲信都是如此,朱棣哑然。
“好吧,你们也不懂。”
“看来儿子太聪明了,也不是好事。”
这句话说得莫名其妙。
多少人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才。
葛诚苦笑的看向姚广孝,姚广孝也垂着眼睑。
“只几个月的时间,大公子不但为王府提供了两万两银子,又养活了两千军户,还有工厂的工人。”
“如今修的铁道,我看其中有很多讲究,不光是运煤。”
“大公子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葛诚一一数道。
朱棣隐晦的瞅了眼葛诚。
铁道当然不简单。
难道葛诚看透了里面的重要?
对于铁道的作用,朱棣和谁都没有说。
按照老大的说法。
铁道能带来巨大的利润。
它将会是一条商道。
所有的商品,以后都会从铁道运输,因为铁道的便利性,和运载量,让商品的运输成本压到了极致。
不用强迫的手段。
谁家的商人都会使用铁道。
因为谁不用,谁的商品就卖的比别人的贵。
当今时代。
运输成本是商品价格中的最大一项成本,不光是明面上的开支,还有各地隐晦的打点。
而铁道全部控制在了手中。
从铁道对商品的运价中,就能控制商品的价格走势,还能变相的收取商税。
除了促进繁荣,还有军事的作用。
了解了这些信息后,比起蒸汽机,焦炭炼制厂这些,朱棣最看重的其实是铁道。
不然才不会这般大费周章,抽调军户两千人,他需要承担不小的压力。
但谁曾想,老大还藏了一手。
蒸汽机的作用,比朱棣想的还要巨大。
农业离不开灌溉。
水渠能修到哪里,哪里就能变成良田,而蒸汽机抽水机可以让原来的水渠,修建到离河流水源更远的地方。
作用性一下子超过了铁道。
至少朱棣是这么认为的。
可老大偏说不重要。
“今日之局,皆有大公子而起,解铃还须系铃人,王爷可以等一等,先看大公子如何解局。”
姚广孝终于说话了。
有了思考的功夫,比葛诚说的要明白。
“也只能如此。”
法子是朱高炽提出来的,说的很详细,可众人还是难以理会,自然如姚广孝所言。
过了几日。
皇帝的刀还是落了下来。
出乎意料的,落在了宋国公冯胜的头上。
冯胜是谁?
那是资历最老的一批人,开国六王之一,当朝仅存硕果的元老。
无论是傅友德,还是蓝玉,在冯胜面前都是小辈。
“首先,要搞清楚原由。”
“其次,是止于此还是会有下一步的动作。”
“最后,应天府的事,多打听打听。”
姚广孝主动请命再探应天府,朱棣思来想去,虽然知道此行对姚广孝有危险,可的确忍耐不住。
后一句。
说明了朱棣还是关心某些事情的。
“还有就是,老大的事情,有没有传到应天府。”
对于儿子,朱棣还是担心的。
长子在自己面前能一套套的讲大道理,自己不跟他计较,可在他皇爷爷那里可不行。
想到这里,朱棣恍然大悟。
父皇最喜欢跟人说教,老大难道是遗传了他皇爷爷的性格?
只可惜。
他皇爷爷的一生,什么事情没有经历过。
铸就了坚硬的脾性。
善于学习,但是观点极其的坚定。
希望人们按照他的想法做事,因为他的成功,他比所有人都觉得自己看的要遥远。
在这点上。
长子和父皇类似。
两人都认为自己正确无比,别人是错的。
长子脾气硬。
他皇爷爷脾气更硬。
“大公子所办商事,在有些人眼里是小事,又没有和人纷争,应当不会有人特意传播,恐怕也无人看重。”
“如此才好。”
朱棣衷心的说道。
国家大事前,老大的事不足轻重,可父皇非常人,再小的事也不会疏忽。
精力实在是旺盛。
大哥早逝。
说不得就是被父皇所累。
谁能像父皇那样?
朱棣扪心自问,自己也比不了。
不是没这个心,不愿意吃苦,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希望老大不要闹出事才好。”
……
卫所是卫所,军营是军营。
卫所是地方军屯机构,军营则用来防御出击。
后者从前者中征召,不光是士兵,包括将领也是。根据军职的大小,从相应级别的千户百户中征召。
除了关键地方的兵堡等军事重地,是常驻兵营,由卫所轮流服兵役外。
大部分卫所,只有在打仗的时候,才会入营服兵役。
世袭的只是卫所的官,不是军营的职务,两者区别不小。
例如燕山三个护卫。
没有战事的时候,卫所服兵役最稳定的是几百名王府亲卫,然后是北平城的卫戍部队。
这些常年服役的需求,要不了一两万人,不需要服兵役的军户,则在卫所种地,操练。
两千军户组织到了一起,等于变相的成立新营。
除了包吃之外,每个月还有一两五钱的工钱,对普通军户非常有吸引力。
家里不但少了双筷子,又多了一项进益。
至于种地。
人数越多不代表收获越多,人均收获反而下滑,所以家里少了一个人种地,对军户并没有影响。
从军户中招工,有诸多的好处。
“这位是朱能,燕山中护卫副千户。”
“这位是徐宁,工程队掌柜。”
两人一个比一个年轻。
朱能大惊。
他以为工程队的掌柜,年龄至少是中年人,没想到大公子这般信任,眼前的人比自己还要小好几岁的样子。
徐宁是白身。
立马上前行礼。
朱能主动拉住徐宁,连称,“不必如此。”
朱能刚刚承袭职位,又年轻,也是朱高炽用他来负责工程队的原因之一。
否则换做是丘福,他担任千户多年。
卫所里管着一千多户军户种地和操练,能把工程队的管事们看在眼里?
真有什么事情,工程队的管事们,也不敢和丘福商议。
工程队这边扛不住。
“三日后,两千军户就会抵达,你们要尽快商议好,怎么分配人手,平时怎么配合。”
这是朱高炽第一次的尝试,所以非常重视。
无论是徐宁,还是朱能,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人才。
徐宁身份最低,自然态度谦逊。
“我很早就听大公子提起过伱,夸你是个人才,你我今日有缘,共聚一起为大公子办事,不以身份论高低,只尽力办好大公子交代下来的差事,才算是尽善。”
“朱千户有此言,那就素在下冒犯,日后有得罪之处,还请多多包涵。”
徐宁硬着头皮说道。
一切都是虚的,只有办好工程队的事,才是实际的事情。
自己区区一名白身,能得大公子看重,是因为自己能做事,把事情做得好。
如果顾及甚多,以至于耽误了工程队,才是得不偿失。
反而只有把工程队打理的尽然有序,反而不用在乎谁,哪怕是千户都不惧。
两千军户,虽然解决了用工问题,可谁不忧虑?
以后打交道的都是百户千户。
束手束脚恐怕什么事都做不成。
“你们能这么想,才不枉费咱的心意。”朱高炽笑道。
工业发展起来了,是国家的命门。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自己当了皇帝,自然会成立工业发展部门,还会设立财务部。
大明最大的问题,根据后世对大明的研究,就是财务的问题。
他需要干实事的人。
官员他目前用不动,也没多少人符合他的需求。
那就自己带一批人出来。
唯才是举。
燕山三卫,指挥使,佥事,千户,千户,百户人数众多,能在燕王府亲卫营服役的却不多。
正是因为朱棣的唯才是举,提拔了大量卫所的里的能干的人,充任到亲卫营。
例如历史上的朱能,还有其余的名将。
才为靖难之初创造了成功的条件。
否则王府被围的那关,朱棣就抗不过去。
“工程队事务繁忙,有些事还未定下,索性今日把诸事敲定,否则不知道又要耽误几日。”
“善,咱就喜欢你这股速战速决的风格。”
“军户们在工地上的章程,是有班头来管,还是军户自己来管?”徐宁问道。
“你怎么想?”朱高炽反问。
朱能打量着徐宁。
此人在大公子面前神色自若,虽然大公子与人和善,但此人的确胆子颇大。
“操练的事,由千户们负责;工程上的事,应该管事们来安排,但他们不方便管理,可以由军户自行推举班头,工程队出技工指导。”
工程队的活是普通的力气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需要技术的活,有专业的人来干。
徐宁想了好几日,觉得如此才算妥当。
“这法子好。”
朱能刮目相看,立马赞同。
军户始终是军户,怎么能任由民户站在头上。
哪怕是为了挣钱,不会有人反抗,可心里难免会觉得低人一等。
平日里在卫所,被百户千户管,人们心里头服气,规矩是如此,可让普通的民户来管,终究影响士气。
此人的法子,不但照顾了双方的颜面,又兼顾了工程队的活计,还让能锻炼出一批带队的军户。
难怪小小年纪就深得大公子看重。
果真如大公子所言,颇具才华。
朱能这才放下心里的芥蒂,不再以对方是白身而轻视。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