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歌篇第二十章 姬昌的圣贤之名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仙父朝歌篇第二十章 姬昌的圣贤之名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东洲北部,一座清幽的小院。

    李平安躺在树下对着天空微微出神,一旁依偎的白衣仙子恬静地闭目凝神,像是在熟睡。

    “最近有什么烦心事吗?”清素柔声问。

    “嗯?没什么。”

    李平安洒然笑着,指尖感受着她莹莹肌肤的柔滑,道心却是一片安宁。

    他道:“若是无聊了就去天庭住吧,总是在外面也不是事。”

    “此地清幽,确是合适闭关的。”

    清素轻轻蹭了蹭额头:

    “倒是你最近鲜少露面了,瑶池与宁宁那边莫要冷落了才是。

    “总不能,你现在心中只有大道,就不去与她们亲近。”

    李平安连忙称是。

    他问:“师父你觉得,如果我执意去走自己认为对的路,结果反而不如妄日老人安排的路,那我算成功还算失败?”

    “自身的成功咯。”

    清素说的颇为轻松:

    “你的性子就是操心太多,其实不必多想这些,修士修的是问心无愧。

    “有大志向者,为生灵立命,愿求心安者,自身安稳。

    “其实不就是这般吗?”

    “呃……师父你说的,其实还有几分道理。”

    李平安不由得起了谈兴,这倒是和风花雪月无关。

    他在清素身边时,总能感觉到一股难得的心安。

    他问:“那师父觉得,我是顺应妄日老人的安排好,还是自己去摸索的好?”

    “当然是走出自身之道。”

    清素闭目轻喃:

    “我相信你,伱定不会在未来干涉天地的运转,会让天地自行演变,这其实已经足够了。

    “毕竟,谁有权力去决定别人的命运呢?

    “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去追寻道心的安宁,进而迈入空明之道心……此事也当怪我,此前只是教你如何斗法了。”

    李平安笑而不语。

    道理都好说,但真正执行起来却千难万难。

    知易行难,万事莫过于此。

    “最近修行有什么困倦吗?”李平安轻声问着。

    清素道:“还好……莫要给我感悟了,我自己修道就可,后续又不需我去与谁斗法了,不过,我有几件事想问。”

    “哦?难得你会问我问题,师父请讲。”

    “开创新天地以后,还需要有人去各处巡查吗?我们会去做什么?会进入洪荒远古那种蛮荒纪元吗?”

    清素抬头看时,妙目中多是亮光。

    李平安沉吟几声:“这个,我也说不准,不过巡查这种事您还要亲自去做吗?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我没告诉过任何人。”

    “什么问题?”

    “现在的这些高手,用何种方式进入新天地。”

    李平安道:

    “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大概就是分为两类,一类是让他们失去力量,只有永生,第二类是让他们跟随大道变化,尽量去保持他们自身在大道之中的地位,也就是让他们既永生,又获得力量。”

    清素不由坐起身来,白衣如雪、乌丝如瀑,白皙的天鹅颈承接着近乎完美的下颌线。

    她仔细思忖:“这会影响到你的决断吗?”

    “必然,”李平安双手枕在脑后,“你是我的师父,又是我的道侣,终极耳旁风了算是。”

    清素抿嘴轻笑,着实思考了好一阵。

    她道:“我觉得,可以分地域。”

    “分地域?”

    “嗯,大家追随你一同奔赴开天之事,此间还要有各种磨难,除先天神魔、斩混沌巨兽,增强天地本源。”

    清素缓声道:

    “若是开完天翻脸不认人,岂不是有失仁义?

    “只是,纵观人族史书,常有开拓之功勋三代而变为阻碍生灵前进的门阀。

    “若是不加限制,新开辟的天地岂不是少了许多光亮?

    “所以呢,我觉得用地域限制比较好,在一个地域内他们可以飞来飞去、高高在上,出了这個地域就与普通生灵相差不多。”

    李平安想了想,与清素言说了自己关于永生之地的构思。

    清素赞叹道:“蛮不错的,这般做就是。”

    李平安笑道:“这些都不是问题,不过有一点我还是能回答你的,就是我们要去做什么。”

    “做什么?”

    “生几个小孩!”

    “嗯……这个不太喜欢,会多一份牵挂,如今已经很有牵挂了。”

    “这个没事,主要是到处走走、看看,去找一下我的家乡,看能否找到近似的地方,我现在合理怀疑啊,我要开辟的星海世界,有可能就是我的来处所在的那个宇宙星空。”

    “嗯?”清素对此颇为不解。

    “今后你就知道了,过来抱会儿。”

    “遵命,道主大人。”

    清素柔声应着,依偎在李平安怀里,不多时就将李平安制服。

    各种意义上的制服。

    ……

    李平安在陈塘关逛了一圈后,就没多关注东海之事。

    他也不知龙宫会有什么反应。

    等消息就是了。

    若是太乙真人与龙宫出现冲突,此事也有利于封神比斗,李平安不去推波助澜已是有些‘失职’。

    就这般,每日在地牢闭关的李平安,又多了一个小小的挂念——东海那边打没打起来。

    如此过了大半年,他没等来那边的消息,却等来了姬昌的来信。

    这位如今在朝歌城中混的风生水起的西伯侯,终于确认,他的四子姬旦与商王帝辛没有任何联络。

    换句话说,姬昌已经通过自己的运作,以及一些‘同伙’的帮助,开始掌握一些来自帝辛宫廷内部的消息。

    不然姬昌如何能确定姬旦与他们没有联络?

    对此,李平安也只是含笑摇头并未多在意。

    他自地牢的这段修行,也因此要告一段落了。

    姬发叮嘱道:“父亲信中说了,说要等一个雷雨天,让你出现在后院,最好是坐在空旷的地方睡觉,一定要衣冠华丽。”

    “好,”李平安笑道,“父亲这是想制造点声势吗?”

    “声势?”

    “就是我家四子有神灵庇佑,如此云云。”

    “应该是,”姬发嘿笑了声,“虽然我不懂这般做有何意义,但父亲肯定是有他的用意……父亲在给你的信中说什么了?”

    “没说其他的。”

    李平安道:

    “父亲说,他在朝歌城遇到了一个叫姜尚的家伙,与之交谈,受益良多。

    “还说,大王从这次祭天大典、东征大胜之后,逐渐开始放纵自己,还在东夷部落抓来的美姬中挑选了一批,白日也会宠幸,每天都要喝酒,喝酒比喝水都多。

    “父亲比较担心,大王若是喝醉突然给他们降罪。”

    姬发嘀咕道:“这也太糟蹋粮食了……不过大王是大王,想喝酒肯定能喝够。”

    他还砸了咂嘴。

    “那东西伤身,”李平安摇摇头,看着自己背后这堆积如山的竹简,“回头安排人把我写的这些东西都烧了吧。”

    “啊?烧了?”

    “不然?”李平安轻轻挑眉,“我是想给自己点鞭策,现在就著书,老了干嘛?”

    姬发点点头。

    老四说得对啊。

    “我这就去给你找院子!”

    “诶,给我去闹市找个普通住处就可。”

    “为何?”

    “我要观察百姓黎民,寻找治世牧民之法,”李平安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以便稍后更好辅佐大哥。”

    姬发不由肃然起敬,扭头就开始风风火火地忙碌。

    李平安对着空气发了会儿呆,随后伸了个懒腰,等待一场大雨,等待雷暴天气。

    姬昌在朝歌城的好日子,估计快到头了。

    周与商的博弈,看似是臣与君的博弈,实际上是新崛起的方国与旧方国的博弈,也是周国文化与商国文化的碰撞。

    当然,这年头的文化,主要体现就在于祭祀之事。

    凡人未开智,书籍传播有限,一切都要循序渐进。

    又过大半个月。

    一场雷雨,李平安在姬发的安排下离开了地牢。

    身形偏瘦、皮肤过于白皙的他,躺在凉亭中,身着华服、面色红润,身周还出现了几朵灵芝——其实是姬发偷偷搞来的。

    等府中护卫发现姬旦,大惊失色、奔走高呼,整个西伯侯府立刻热闹了起来。

    半日后,西岐城传的沸沸扬扬,言说西伯侯四子姬旦自天界回返。

    在姬昌的授意下,李平安还亲口对周国的大臣们讲述了天界的情形,重点就是说,天界神明大多已经不管下界之事,他们喜欢喝酒、享乐,并逐渐与天地相融合。

    这其实是姬昌在借姬旦之口,尝试动摇商国祭祀文化的根本。

    李平安也没去推算这事后续会引发什么波澜;

    他反正都是按姬昌说的办,做了姬昌安排的事,完成了姬旦的‘任务’。

    其实李平安用脚指头猜都能想出来。

    进入了朝歌城、仔细观察了商王室的姬昌,已经渐渐没了当初的那份恐惧,他开始思考、开始谋划,该如何报杀父之仇,该如何让周国对商国取而代之。

    六十四卦之中隐藏的那份谋略之火,而今已开始不断燃烧。

    果不其然。

    姬旦之事,在三个月内传遍了小半个商国,西部诸侯几乎人人都知,南部、北部的各路诸侯有所耳闻。

    ‘天界的神明大多都是在享乐,不太会看人间发生了什么,他们进入天界后也不会多在意凡尘的子孙,而是作为神明去掌管风雨雷电。’

    ‘神是没有人性的,不会因为人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

    ‘神灵在乎的不是供奉多少东西、供奉多少人,就算供奉再多的人与祭品,该降下灾厄的时候也会降下灾厄。神灵在乎的,只是如何让四季轮转、日月交替。’

    这些观点,都是姬昌‘设置’的,让姬旦在讲述他在神界的见闻时,悄悄掺杂进去。

    李平安很乐于做此事。

    这是什么?

    灭商的理论基础。

    商国的祭祀,反复强调,商国不断传承、累年祭祀,每一代商王都成了神明去侍奉上苍,成了上苍的臣子。

    诸侯国若是不尊商王,上天就会降下责罚。

    在这一点上,姬昌虽动机不纯粹,却成了社会变革的‘进步人士’。

    李平安很是乐意看到这般发展。

    自他走出地牢,过了大概半年,大商西部诸诸侯开始传颂,说西伯侯姬昌是天生的圣贤之人。

    这一是源于姬昌此前多年累积的名望,二是因周国那越发膨胀且尽力隐藏的实力;

    三就是因姬旦自天界回归之事。

    各路诸侯人心欲动;

    朝歌城中歌舞升平。

    不过,纸包不住火,这事传着传着就到了朝歌城内,商人们纷纷开始讨论姬昌的‘圣贤’之名,各类已被夸大的传闻说的头头是道。

    姬昌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他谢绝宾客,躲在府中托病不出。

    此事很快传到帝辛耳中,帝辛直接砸了一只酒坛,伤了两名在旁侍奉的美姬。

    他破口大骂。

    却是在介意,圣贤之名为何不是他这个大王,而是他的臣子。

    姬昌屁股底下,再次多了一团小火苗。

    不过,这事本身也是姬昌自己搞出来的,李平安执行的比较完美罢了。

    西岐城闹市附近的一座小院落中。

    李平安带着那几名老侍卫在此隐居,与地牢时一样,每日就是读书、吃饭、打坐冥想。

    平日里,天庭诸事不用他操心,瑶池、东王和父亲李大志就可轻松处置。

    他可以专心在此处悟道。

    东海那边一直平静,火吒并没有与龙宫龙王起什么冲突。

    吃了上次李平安画的饼,龙族现在一门心思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龙王大搞龙族风气建设,甚至还主动派兵去东海之滨清剿那些虾兵蟹将。

    似乎,龙宫与陈塘关之间的矛盾,并不会出现。

    太乙真人在黄龙真人的监督下,也收敛了许多,教导弟子时也会教导弟子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诸如此类。

    阐截二教依旧秘密活跃在商国。

    他们也不会像之前那般,大摇大摆地与诸侯结交,更没心情传道,而是去找那些有资质、有背景的弟子,收为记名弟子、留下一点宝物。

    这两教的思维模式还是‘下棋’那套。

    李平安对此懒得管,也管不了,毕竟两位圣人都是要面子的,封神比斗都想赢、不想输。

    他看着别让矛盾太激化就是。

    正当李平安在思考,是姬昌遭囚之事先出现,还是东夷部落卷土重来之事先爆发,一个意料之外的‘客人’,在天庭寝宫之外求见。

    来的倒也不是外人,他的义妹瑶姬。

    ‘她不是都脱劫了吗?’

    李平安瞧见瑶姬愁眉不展的模样,也是有点小疑惑,随手掐指推算,调动了天道之力。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仙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仙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仙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仙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