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先来后到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第238章 先来后到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李定安往后瞅了一眼:赵总站在大厅,看了看他,又看了看抱着东西进了餐厅的那位大叔,脸上尽是狐疑。

    一声李老师,估计让他察觉到了点不对劲。

    但没用。

    转了账,意味着交易完成,还写了收条,并写明了是什么东西,代表签了合同,打官司都打不赢。

    至多就是吵一场,闹一场,当然,这是最坏的结果,大部分玩家和藏友都会遵循“买定离手,概不售后”的原则,撒泼耍赖的只是极少数。

    当然,肯定会后悔的砸好几天康子……

    看赵总没有追出来的意思,李定安拎着长盒往外走,于徽音紧紧的跟在后面。

    “又捡漏了?”

    “嗯!”

    “啊?”

    只是觉得李定安走的有点急,就随口一问,不料是真的。

    “很值钱?”

    “还行!”

    李定安抛了一下,骨扇“嗖”的飞起了一米多高,然后又稳稳的落在手中,“大概四百万左右!”

    于徽音愣了一下:八万二和四百万,中间差着多少?

    她家里是有钱,但不代表她对钱没有概念:四百万,已经足够在沪上的浦东和闵行、京城的昌平更或是朝阳买一套八九十平方的中户型。

    放眼全国十四亿,百分之七八十的人一辈子都做不到,但李定安只用了十来分钟。

    关键是他这神情……就感觉好轻松?

    “干嘛这种表情?”

    “就是有点……嗯,吃惊!”

    “又不是第一次?”李定安拍了拍盒子,“喜欢的话送给你!”

    “太贵了,我不要!”

    “你别管值多少钱,看花了多少:才八万二!”

    能这么算的吗?

    她依旧摇摇头:“还是不了!”

    “蒋廷锡的东西……嗯,确实有点不适合你……那走!”

    “去哪?”

    “不是说好的逛展览会吗!”

    李定安一脸的理所当然:“要是运气好,说不定就能寻摸到团扇之类的玩意,不就适合了?说不定就能捡到漏……”

    于徽音怔了怔:哪有那么容易?

    但转念一想,这一件好像也没多难……

    她犹豫了一下,又点点头:“不要太贵!”

    “怎么可能?”

    李定安一副你不要太小看我的模样,“贵的我都不稀得买。”

    旁边正好路过了一对男女,岁数稍大些,大概二十八九左右,手挽着手,估计也是情侣。

    听到他们的对话,两人不由侧目,然后眼睛一亮:好年轻,好标致,还好登对。

    男人还挤了挤眼,好不佩服的模样:兄弟可以啊,女朋友漂亮就不说了,还这么体帖:礼物太贵了都不要?

    李定安心领神会,又给了个眼神:一般般!

    大哥怔了一下,露出个鄙夷的表情:这牛逼吹的?

    两人交流着眼神,四人错肩而过,于徽音一脸好奇:“你们在干什么?”

    李定安捋了捋:“大哥问我:兄弟上辈子烧过香吧,女朋友这么漂亮,还这么懂事?我说还行……”

    “然后呢?”

    “大哥就说:你真能吹!”

    “哈哈哈哈……”

    于徽音的眼睛弯的像是两道月牙儿:这还是李定安第一次说她是他女朋友,而且也确实好笑。

    “你们都不认识,就看了两眼?”

    “男人之间沟通,往往一个眼神就够了,懂的都懂!”

    这么神奇?

    她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大学时的舍友,虽然没有四个人建十个群那么夸张,但也并非那么的融洽。

    反正相处的挺复杂……

    说笑着,两人又找到帕萨特。看他手里托着一只盒子,王成功眯眼瞅了瞅:去的时候都还空着手,而这么大的东西,口袋里也肯定装不下。

    “文物博览会……李老师这吃了顿饭的功夫,又捡漏了?”

    “算是吧。”

    “多少钱?”

    “八万过一点!”

    才这么点?

    李定安说的是花了这么多,但王成功以为这东西就值这么多。当然,对他来说依旧不少,但对李定安而言,真就像九牛一毛。

    顿时间,他就没了兴趣,又发动了汽车,载着二人回了大柳树。

    正是饭点,会场内的游客不太多,大多数的工作人员也已下班,包括几位鉴宝专家。

    既便如此,依旧不停的有人和李定安打着招呼:

    “李老师还没下班?”

    “下了,随便转转!”

    “李老师吃了没?”

    “吃了……”

    “正好人少,李老师要不帮我瞅一眼?”

    “大哥,有规定:只要在会场内鉴定东西,必须现场录相!”

    “那算了……”

    就这样,一边走,一边回应,两人走到了展览区。

    平时的时候,就数这里人最多,几乎是人山人海,这会却宽松不少,至少不是人挨着人,脚尖顶着脚跟。

    看到李定安,值班的销售员异常的热情:“李老师,逛着呢?”

    “对,随便看看!”

    “看上了哪一件,我帮您拿。”

    “多谢,还没看呢!”

    “李老师您可别客气……”

    销售人员摆明不信,看看李定安,又顺着他的目光看了看展柜里的东西,好像在甄别李定安看准了哪一件。

    感觉有点夸张,但仔细一琢磨,还真就不奇怪:他可是展览会的鉴宝专家之一,不说故意把哪一件的价格估低,自己再来买这种比较恶劣的情况,就说内部资料,也肯定是他们知道的最多。

    比如觉得哪一件比较有价值,再来现场验证一下,不挺正常?

    况且李定安有如今的知名度,大都是靠捡漏和鉴宝来的,这段时间更是火爆,销售员听的耳朵都起了茧子:李老师今天鉴定了多少件,昨天又鉴定了多少件,其中有多少是因为其他专家看不准转过去的……等等等等。

    至少在大柳树会场,就数他的眼力最高,看的最快、最准。

    再结合他“要么不出手,出手必有漏”的过往,销售人员不多想才怪:好家伙,李老师绝对是来捡漏了!

    连走了三节展柜,大都是类似的对话,既便这会的客人不是很多,也不是人人都认识李定安,但只要是听到的无一不是驻足侧目:感觉这位挺厉害,像是专业捡漏的?

    不然销售员能这么热情?

    于是,有人就问销售员,这位是干嘛的……一听是展览会的专家……再一听,捡漏起家……再再一听,从来没失过手?

    好嘛,可算是碰着了……

    然后,就有人跟在了后面,李定安到哪,他们就到哪。

    这摆明准备捡便宜。

    李定安都愣住了:这还捡个毛线漏?

    这会还好,人少,跟在后面的才是三四位。但等一阵,等游客和藏友吃完饭回来,认识自己的人也就更多,那时候跟后面的,估计得有几十号。

    虽然说会场内的东西都是明码标价,也不可能出现耍赖不卖或是坐地起价的情况,但绝对会有人和他争,和他抢。

    比如他看准什么东西,跟在后面的那几位当中也有人想买,怎么办?

    凡事都有先来后到,当然是卖给他,但次数多了影响肯定不好:鉴宝专家和顾客抢东西,真就不怎么好听……

    于徽音抿了抿嘴:“要不,找人帮忙?”

    好像也就只剩这个办法了……

    “找!”

    李定安当机立断:“我找雷明真,你再问问兰师姐,看她有没有时间!”

    于徽音点点头,不大一会儿,两人打完了电话。

    今天不是周末,兰华芝当然在上班,但一听是李定安请她帮忙,她当即就向领导请了假。

    雷明真更不用说,好歹也是老板的亲儿子,时间更自由。

    两人都说马上就到。

    于徽音收起手机:“那等等他们?”

    “不用!”

    李定安摇摇头,又笑了一下,“跟我来!”

    于徽音总觉得他笑的不怀好意。

    思忖间,她跟了过去,大概走了七八步,李定安就停了下来。

    抬头一瞅,头顶挂着一块横匾:文房四宝。

    再看展柜:种类很齐全,远不止笔、墨、纸、砚这四种,还有笔山、笔架、笔洗、笔筒、镇纸、印泥、眼镜、印章等等之类的古玩,甚至有好几样于徽音都叫不上名字。

    销售员依旧热情,远远的就打着招呼:“李老师来了?”

    “就随便看看。”

    这位之前在会场内巡检,就负责鉴宝区那一块,所以天天都能和李定安打好几回交道。前天有销售员受伤请假,他才被临时拉了壮丁,所以和李定安比较熟。。

    看了看于徽音,猜到两人关系很亲密,他没多嘴,又往后瞅了一眼:“那几位是?”

    “不认识!”

    李定安回了一句,又问,“销量怎么样?”

    “还行,但卖的要比买的多,所以东西一天比一天多。”

    这才正常,不然能是古玩行业?

    “有没有销售任务?”

    “当然,还挺重!”

    明白了,看我的……

    李定安点点头,随意的瞅了瞅展柜。

    东西不少,也挺杂,但凡书房古玩,都能在这里看到,其中不乏稀奇点的物件。品相都挺不错,至少没看到一眼就能看出有问题的物件。

    所以说,今年的文博会质量挺高:先后要经过两次鉴定,东西才能进入会场,真假还是有保障的。

    再看价格,反正都不低,不过也正常:都敢售后三包了,价格自然不可能便宜,不然卖家绝不答应。

    大致扫了一圈,李定安就有了计较,指了指其中一件:“拿出来看一看!”

    销售员眼睛一亮:好东西?

    不过只是好奇了一下,他没问,直接取出了李定安指的那一件。

    于徽音仔细的看了看:一支竹筒,约摸有胳膊粗细,长有三十公分左右。

    颜色呈暗青,上面刻着一匹马,马背上还背着东西……笔画虽简,却很是雄健。

    竹桶两头还有圆孔,应该是系绳用的。

    “这是……诗筒?”

    不错,班没白上。

    于徽音读的是影视戏剧文学,专业和古玩就不搭干,这件东西还很小众,一般的藏友真就认不出来。看来这段时间她没少下功夫……

    “就是诗筒,又叫书筒,唐朝时发明的,专门用来放诗笺,李白的诗里就有:桃竹书筒绮绣文,良工巧妙称绝群……后来则用来放书和重要文件,以及用来送信。

    这一件就是最后一种,所又叫信筒、邮筒。你再看上面的这匹马:宋、金、元、明四朝均有驿,又分水驿与马驿,所以这是一只官符马驿的邮筒。再看马右边这枚火印中的四个字:接官亭铺……

    所谓铺,又是马驿当中的一种,也是最快、最急的一种:宋时叫急脚递,金、元延袭,明时朱元璋改制,分水马驿、驿运所,及急递铺,这便是‘铺’的由来……再看接官亭,这也是明朝时才有的地名,属辽阳东驿路的金斗驿,而且是第一铺,铺外就是关外异族……所以,这是专门用来传递紧急军情的邮筒……”

    “八百里加急?”

    “对,就古装剧中经常见到的那种……你再看,左边是不是还有镇辽两个字?说明出自镇辽总督衙门,但明初及明中只有辽东总兵,直到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才加设镇辽总督,要高于辽东总兵……所以这支邮筒,十有八九与洪承畴或袁崇焕有关……”

    我去……销售员听的都有点懵。

    这件东西是文博会正式开展前就送进来的,专家鉴定过,和李定安刚说的前半部分差不多:邮筒,属镇辽总兵衙门,专送类似八百里加急之类的紧急军情的。

    但没说过具体是什么时候的物件,更没提过,和洪承畴、袁崇焕有什么关系?

    而这两位是什么人,懂点历史的都知道……

    正暗暗惊诧,后面有一位突然挤了过来,指着李定安手里的竹筒:“这东西我要了!”

    不是……你这是闹哪样?

    销售员顿时急了:“这位老板,总得有个先来后到吧?”

    “他光是看,又没说要不要?”

    这位看了看李定安,又指了指竹筒:“难道不是我第一个说要买?”

    还能这样的?

    后面的几位顿时傻眼,更是后悔的想给自己一耳光:光知道看,扎着耳朵听,怎么就没抢先举一下手?

    洪承畴、袁崇焕……这样的东西,才值三万六?

    后面加个零怎么样?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