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埋人就埋人,杀马干啥?”
“有一种说法是:这是草原民族版本的活祭。”程老二解释道。
这些说法,和张扬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一致。
元朝98年国祚,15任皇帝,可直到现在,依然没有任何一座元朝的帝陵被发现。
靠的,就是这种葬法。
不过大家脚底下这座元代墓葬的主人,有点“调皮”。
他不知道盗了哪座宋代的墓葬,还把人家墓前的石像生都给运过来了。
上一个做出这种骚操作的人还是乾隆,他把明陵里的金丝楠木拆回来,给自己盖宫殿。
“那为啥这里有宋代的石像呢?”韦福光问。
这个问题,张扬可以回答。
自古以来,朝代新旧更替,都有盗墓的传统。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陪葬品也一样。
坐皇位的人都换了,那前朝皇帝搜刮的宝贝,自然也该跟着换主人,埋到地里也躲不掉。
秦朝的皇陵,被项羽盗了;
西汉的皇陵,被赤眉军给盗了,他们是卸岭力士的原型;
东汉的皇陵被曹操给挖了,摸金校尉和发丘天官由此而来;
唐朝大部分的帝陵,都被五代时期的梁国人温韬给霍霍了;
北宋的皇陵,被金国扶持的伪齐皇帝刘豫给盗了个干净;
南宋的帝陵,元朝人几乎一座不留,全挖的干干净净……
“……元朝人盗墓很绝啊,连墓前的石像生都没放过。”张扬有些感慨的说道。
“这附近,有宋代的古墓吗?”
“没有。”程老二摇了摇头,回答说:“汉代的倒是发现过一两处,但早几百年就被搬空了。”
“附近有汉代的古墓?”韦福光一脸怀疑的看向魏老三:“我怎么没听说过啊?”
“我也没听说过。”魏老三同样疑惑。
“这个……不关键。”
张扬扯开这个有点危险的话题:
“好了,墓也找到了,该收工了。”
“收工???”
在场的其他人听到这话,都表示不理解。
刚找到古墓,你现在让我们收工?
“扬哥,说句实话,我想挖。”韦福光坦白道。
“要不看看元代的墓葬是啥样的吧?我都没挖过这种。”茅十七附和道。
“我也没见过。”程老二表达了相同的想法。
“我同意……”
支持的声音,瞬间占据了上风。
张扬这时候才发现,跟自己来这里的人,好像或多或少,都有点问题。
这元代墓葬能不能挖?
当然能,但不能在这么多人面前,由自己带来的人挖。
“阿韦,万一,我是说万一哈,这地下,埋的是你的祖先呢?”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韦福光连连摆手:“我祖孙三代都是汉族,跟草原民族没有一点关系。”
“也不能这么绝对吧,当年元朝的大臣、将领里,还是有很多汉人的。元世祖忽必烈早期的政策,对汉人比对自己的老乡都好……”
张扬这么想的主要依据,是村里那些元代的塑像,还有老村长那面【辽东路转运司监造】的铜镜。
三川市离辽东路,直线距离超过两千里。
金朝辽东路的镜子,怎么会有序的流传到老村长手里?
结合元朝在灭掉金国后,吸收了很多当地的汉人兵卒进军队的史实,一切似乎都说的通了。
但这个说法,韦福光很不乐意听,他直愣愣的反问张扬:
“那扬哥你的意思是,我祖上是宋朝的罕见?”
“我觉得你有点侮辱人了。”
“我觉得也是。”旁边的魏老三掺和了进来。
作为韦福光的老乡,他站出来力挺:
“我可以作证,他们韦家,祖上那可是大将军。”
“哦?大将军?”
张扬意外的看向韦福光,后者的表情比他还惊讶。
“我怎么不知道?为什么我祖上的事,你比我还清楚啊?”
“因为我祖上也是大将军啊,魏、韦两位将军,镇守这个地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听说过没?”
“那全对上了。”张扬一脸了然的说道。
后人谈及自己的祖先,会下意识的美化。
大将军?大头兵才对。
三川市这个地方,往前倒推一千年都是荒无人烟的山沟,将军在这里镇守什么?难道是山上的妖兽吗?
应该就是在这里守墓的普通士兵。
张扬的分析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不过韦福光宁愿相信,他这个“韦”是少数民族改姓,也不信自己祖上是罕见。
“那现在还挖不挖呢?”
茅十七拄着铁锹,等待最后的决策。
“别挖了、别挖了。”
韦福光彻底放弃了挖坟的想法。
不管地下埋的是他祖先,还是他祖先要守护的人,他这个做后人的,都不好动手。
他叹了口气,安抚跟过来的小弟们:
“晚上三川市最大的夜总会,随便大家消费,我请客。”
“切!没意思。”
茅十七鄙夷的摆了摆手,转身就走。
张扬则开始指挥大家把挖出来的马骨,重新埋回去。
这地址记下了,万一以后日子过不下去,这里就是东山再起的地方。
……
晚上,从夜总会出来时,大家都喝了个七荤八素。
张扬虽然没怎么喝,但房间里吵吵闹闹的,以至于他根本没注意到,有个人不见了。
一直到第二天上午回到临海,酒醒后的程老二才打电话告诉张扬,说:
茅十七丢了!
电话不接,消息也不回,很可能回了魏家沟村。
回去干嘛?
当然是奔着那个他没挖过的元代墓去了。
这还得了!
张扬赶紧电话联系韦福光,让他表舅带几个人去山里看看。
看看那个元代的墓葬附近,有没有新挖的坑啊、洞啊之类的,同时也注意下,附近有没有什么地方,踩上去以后感觉软绵绵的。
再次得到消息,已经是一天以后了。
老村长直接给张扬打了电话。
“洞口没找到,但是我们在那附近,找到了一个晕过去的老汉。”
“已经送到派出所了。”
老汉?茅十七虽然长得着急,但离老汉还是有点差距的。
张扬问老村长,魏老三看到那个老汉没。
他是见过茅十七的,才过去两天时间,看见肯定能认出来。
电话那头回答说,魏老三也不认识那个人。
不过老村长又表示,那个人看着有点面熟,可能是附近别的村子里的村民。
“这样啊,那辛苦老村长了!”张扬带着疑惑挂断了电话。
手机还没放下,又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是何馆员。
接通以后,电话那头传来对方悲喜交加的声音:
“馆长,我堂哥,终于,在三江市,落网了!”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有一种说法是:这是草原民族版本的活祭。”程老二解释道。
这些说法,和张扬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一致。
元朝98年国祚,15任皇帝,可直到现在,依然没有任何一座元朝的帝陵被发现。
靠的,就是这种葬法。
不过大家脚底下这座元代墓葬的主人,有点“调皮”。
他不知道盗了哪座宋代的墓葬,还把人家墓前的石像生都给运过来了。
上一个做出这种骚操作的人还是乾隆,他把明陵里的金丝楠木拆回来,给自己盖宫殿。
“那为啥这里有宋代的石像呢?”韦福光问。
这个问题,张扬可以回答。
自古以来,朝代新旧更替,都有盗墓的传统。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陪葬品也一样。
坐皇位的人都换了,那前朝皇帝搜刮的宝贝,自然也该跟着换主人,埋到地里也躲不掉。
秦朝的皇陵,被项羽盗了;
西汉的皇陵,被赤眉军给盗了,他们是卸岭力士的原型;
东汉的皇陵被曹操给挖了,摸金校尉和发丘天官由此而来;
唐朝大部分的帝陵,都被五代时期的梁国人温韬给霍霍了;
北宋的皇陵,被金国扶持的伪齐皇帝刘豫给盗了个干净;
南宋的帝陵,元朝人几乎一座不留,全挖的干干净净……
“……元朝人盗墓很绝啊,连墓前的石像生都没放过。”张扬有些感慨的说道。
“这附近,有宋代的古墓吗?”
“没有。”程老二摇了摇头,回答说:“汉代的倒是发现过一两处,但早几百年就被搬空了。”
“附近有汉代的古墓?”韦福光一脸怀疑的看向魏老三:“我怎么没听说过啊?”
“我也没听说过。”魏老三同样疑惑。
“这个……不关键。”
张扬扯开这个有点危险的话题:
“好了,墓也找到了,该收工了。”
“收工???”
在场的其他人听到这话,都表示不理解。
刚找到古墓,你现在让我们收工?
“扬哥,说句实话,我想挖。”韦福光坦白道。
“要不看看元代的墓葬是啥样的吧?我都没挖过这种。”茅十七附和道。
“我也没见过。”程老二表达了相同的想法。
“我同意……”
支持的声音,瞬间占据了上风。
张扬这时候才发现,跟自己来这里的人,好像或多或少,都有点问题。
这元代墓葬能不能挖?
当然能,但不能在这么多人面前,由自己带来的人挖。
“阿韦,万一,我是说万一哈,这地下,埋的是你的祖先呢?”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韦福光连连摆手:“我祖孙三代都是汉族,跟草原民族没有一点关系。”
“也不能这么绝对吧,当年元朝的大臣、将领里,还是有很多汉人的。元世祖忽必烈早期的政策,对汉人比对自己的老乡都好……”
张扬这么想的主要依据,是村里那些元代的塑像,还有老村长那面【辽东路转运司监造】的铜镜。
三川市离辽东路,直线距离超过两千里。
金朝辽东路的镜子,怎么会有序的流传到老村长手里?
结合元朝在灭掉金国后,吸收了很多当地的汉人兵卒进军队的史实,一切似乎都说的通了。
但这个说法,韦福光很不乐意听,他直愣愣的反问张扬:
“那扬哥你的意思是,我祖上是宋朝的罕见?”
“我觉得你有点侮辱人了。”
“我觉得也是。”旁边的魏老三掺和了进来。
作为韦福光的老乡,他站出来力挺:
“我可以作证,他们韦家,祖上那可是大将军。”
“哦?大将军?”
张扬意外的看向韦福光,后者的表情比他还惊讶。
“我怎么不知道?为什么我祖上的事,你比我还清楚啊?”
“因为我祖上也是大将军啊,魏、韦两位将军,镇守这个地方。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听说过没?”
“那全对上了。”张扬一脸了然的说道。
后人谈及自己的祖先,会下意识的美化。
大将军?大头兵才对。
三川市这个地方,往前倒推一千年都是荒无人烟的山沟,将军在这里镇守什么?难道是山上的妖兽吗?
应该就是在这里守墓的普通士兵。
张扬的分析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不过韦福光宁愿相信,他这个“韦”是少数民族改姓,也不信自己祖上是罕见。
“那现在还挖不挖呢?”
茅十七拄着铁锹,等待最后的决策。
“别挖了、别挖了。”
韦福光彻底放弃了挖坟的想法。
不管地下埋的是他祖先,还是他祖先要守护的人,他这个做后人的,都不好动手。
他叹了口气,安抚跟过来的小弟们:
“晚上三川市最大的夜总会,随便大家消费,我请客。”
“切!没意思。”
茅十七鄙夷的摆了摆手,转身就走。
张扬则开始指挥大家把挖出来的马骨,重新埋回去。
这地址记下了,万一以后日子过不下去,这里就是东山再起的地方。
……
晚上,从夜总会出来时,大家都喝了个七荤八素。
张扬虽然没怎么喝,但房间里吵吵闹闹的,以至于他根本没注意到,有个人不见了。
一直到第二天上午回到临海,酒醒后的程老二才打电话告诉张扬,说:
茅十七丢了!
电话不接,消息也不回,很可能回了魏家沟村。
回去干嘛?
当然是奔着那个他没挖过的元代墓去了。
这还得了!
张扬赶紧电话联系韦福光,让他表舅带几个人去山里看看。
看看那个元代的墓葬附近,有没有新挖的坑啊、洞啊之类的,同时也注意下,附近有没有什么地方,踩上去以后感觉软绵绵的。
再次得到消息,已经是一天以后了。
老村长直接给张扬打了电话。
“洞口没找到,但是我们在那附近,找到了一个晕过去的老汉。”
“已经送到派出所了。”
老汉?茅十七虽然长得着急,但离老汉还是有点差距的。
张扬问老村长,魏老三看到那个老汉没。
他是见过茅十七的,才过去两天时间,看见肯定能认出来。
电话那头回答说,魏老三也不认识那个人。
不过老村长又表示,那个人看着有点面熟,可能是附近别的村子里的村民。
“这样啊,那辛苦老村长了!”张扬带着疑惑挂断了电话。
手机还没放下,又一个电话打了进来,是何馆员。
接通以后,电话那头传来对方悲喜交加的声音:
“馆长,我堂哥,终于,在三江市,落网了!”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