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我好好一个鉴宝大师,怎么就成工艺品集团的顾问了?
不过这顾问费还是不少的,张扬还没开始看呢,陈彦光就给他刷了五个W的礼物。
“韭皇客气了,咱们两兄弟,谈钱多俗。”
“你爹上次,没打你、冻结你的卡、把伱锁在房间里吗?”
【刷礼物都堵不住主播的嘴】
【能不能先鉴腿】
【说实话,这鉴宝有点擦边了,但是我喜欢】
【建议加大力度】
弹幕的猪哥们看的很嗨,景色确实也还可以。
不过张扬不是腿控,给宝友们留出一点欣赏时间,马上开始说鉴定词:
“首先,青花的发色没啥问题,但是你们这个画有问题,这龙画的太生动了。”
“乾隆时期的云龙纹,龙头,尤其是眼珠子这块儿,是很呆的,像憨憨一样。”
“其次,底太干净了,乾隆到现在,也有两百多年了,就算是故宫里传承有序的,底胎也会进脏东西。”
“最后就是你们这个款了,致远堂的款,你们现在仿的水平,有点够不着。我建议你们改成【大清乾隆年制】的普通款。”
【主播造假也这么专业】
【在说啥啊?真有人在看瓷器啊】
【你鉴定那么快干什么】
“好的,谢谢顾问老师。”
女销售说着,就要把青花盘收起来,准备换下一件。
张扬出声叫住了她。
“等等,给咱们直播间的观众们再看看吧。”
“不是让你们看腿啊!我是让你们看,清三代的瓷器,高仿品都做到什么程度了。”
“免得被割韭菜。”
陈彦光团队带来的这件青花瓷盘,算是张扬直播这么久,见到现代仿乾隆青花,仿得最好的了。
之前榜一大哥说,他去景地镇招了很多老师傅,现在看来不是戏言。
人家真奔着仿品大亨的路去了。
“行了,大家看完了吧?”
“妹子,咱们暂时不看下一件了,其他的东西,私下再聊。”
张扬感觉再看下去,以逗音对擦边的容忍程度,直播间被封只是时间问题。
“行,那谢谢顾问老师。”
榜一大哥团队的员工很有礼貌,打完招呼,还等着张扬主动断开连麦。
……
【这就完了?】
【主播提上裤子就是硬气】
【张大师没事提提肛吧,你太差劲了】
【呜呜呜,我要看腿】
“还在腿,还在腿,能不能给新来的宝友一点尊重。”
“来,宝友,你要鉴定什么?”
“老师,我有一顶祖上传下来的官帽。”
宝友拿出一个红顶的帽子,和所有清宫剧里大臣、太监戴的一样。
张扬还是第一件见这种东西,帽檐是向上翻的,是官帽里的“暖帽”。
“宝友,你这是祖传的吗?”
“是啊。”
宝友回答的很快,同时把镜头推近,对准帽子顶上的那颗,和圣女果差不多大小的珠子。
“老师,这是珊瑚吗?”
“看起来是珊瑚,品相保存的不错。”
张扬仔细看了一下,帽子是光绪年间的东西,年代很近,怪不得保存得这么好。
有点可惜的是,宝友这件帽子上的珊瑚,是粉色的,并不是最顶级的红色。
可能是因为光绪那时候,国力太弱,所以二品官的红珊瑚都配不齐?
“老师,那我这个东西是真的吗?”宝友好像不是很放心,又问了一句。
【戴起来以后,你只能蹦的话,就是真的】
【僵尸头上摘的,肯定是真的】
【想不通真的是怎么保存下来,珊瑚不是很值钱吗】
【二品是最不值钱的,一品是红宝石,三品是蓝宝石】
【雍正以后,好像就不用珊瑚了】
一条显眼的弹幕提醒了张扬。
“雍正以后,官帽的顶珠不用珊瑚?”
张扬差点忽略了这个重要的知识点。
鉴定清朝官府的东西,雍正是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
像官帽上的珠子,从雍正时期开始,为了节省成本,就全用玻璃了。
怀着这样的疑虑,张扬让宝友把帽子拿起来再看看。
这一看,还真看出了问题。
那颗珊瑚底下的座子,一看就是新的。
“你这真是祖传的吗?”张扬再次开口:“你要说是祖传的,那我可不看了啊。”
“其实,是我爸爸传给我。”宝友说了实话:“这算祖传吗?”
“牛的,你重新定义了祖传。”
张扬头顶打出几个大大的省略号。
“你这帽子没问题,光绪年间的。”
“但是顶上的珠子有问题,应该是后配的,是那种几十块钱一克的粉红珊瑚。”
“所以这个帽子,大概率也不是二品官的官帽。”
“那这种东西,怎么看价格?”宝友的语气有点发虚。
他肯定知道点什么,但是不愿意说。
“建议拆开了卖,珊瑚卖珊瑚的,帽子卖帽子的。”张扬帮他分析了一下:“古董这东西,张冠李戴,价值只会低不会高。”
“这种帽子,值钱吗?”宝友继续问。
珊瑚就不用估价了,拿到正经店子里,确定下品质,然后论克卖。
至于这种缺了顶住的官帽,张扬看了看,还真没有市场价做参考。
一般是“官补”卖的多。
像这种没有市场价的,不是稀有,就是不值钱。
这种清宫里太监人手一个的帽子,显然不是什么稀有的东西。
“没珠子的不值钱,你要是想卖,就想办法把原装的珠子找到。要真是高品阶的官帽,背后加点故事,那价值可就高了。”
“行,我试试。”宝友有些期待的说道。
……
直播结束,张扬和小唐商量完新一期提刑官的选材,径直开车回了海林博物馆。
一路上,活动组委会里,负责登记潜在拍品的馆员,一直在给张扬发消息。
汪大师出去访友了,现场其实是这位五十多岁、老沉稳重的何馆员,在帮忙看着。
他一连给张扬发了四张图片,全拍的是同一个器物。
那是一件上面镶嵌着不少珍珠、宝石的金杯。
尽管像素不高,但隔着图片,依然能感受到那种贵气逼人。
就算是仿品,那仿的也是御用器。
张扬走到博物馆门口的时候,着急的何馆员,电话都打过来了。
“副馆长,这个藏家想把这件金杯卖给我们博物馆。”
“行,你先稳住他,我已经到门口了。”
张扬赶紧往会客室赶。
一进门,他一眼就看到了桌面上那件金光闪耀的金杯。
“好家伙,这是把哪个皇帝墓盗了吗?”张扬喃喃自语道。
何馆员起身迎接,介绍了一下坐在沙发上,正盯着张扬看的卖家。
“这位是许先生,是我们本地的民间藏家。”
“许先生,这位是我们博物馆的张馆长。”
“馆长好。”姓许的中年男子站起身,咧嘴笑道。
张扬和他握手的时候,注意到这人满手的老茧,而且手背和胳膊都有晒伤的痕迹。
“许先生,是在工地工作?”张扬开口直接就打听对方来历。
男子一愣,眨了眨眼,没有接话,而是指着桌上的金杯说:
“馆长您先看看这东西,你能出什么价。”
“出不起合适的价钱,我们就不用聊了。”
“可以。”张扬微笑着点点头,问一旁的何馆员:“这件金杯,请外面的老师看过了吗?”
张扬说的老师,是海选活动那几位羊城博物馆的研究员。
如果他们已经看过,断过代了,那等下的说辞就要注意点。
何馆员点了点头。
“看过了,我是请乔老师帮忙看的。”藏家主动介绍道:“这是一件明朝晚期的御用金杯。”
“上面一共镶嵌了七颗珍珠、五颗红宝石和……九颗蓝宝石。”
“宝石的镶嵌工艺……工艺精湛,是典型的明代金器……”
“对了,我这是祖传的,我们那边的乡亲都可以证明。”
藏家说这话的时候,偷偷瞄了好几下手心,很明显是在看“小抄”。
准备得还挺充分。
“没什么大问题,乔老师的眼光是准的。”
张扬嘴上这么说,眼睛却看着金杯上的「生产时间:1646年」。
这是清顺治三年,或者大明隆武二年。
工艺没啥问题,时间不对。
不过考虑到明末清初那会儿,到处是明朝的皇族主动或者被迫举事。
这些小朝廷里,有明朝工匠沿用之前的工艺铸造金杯,也不是太难理解。
东西对了,接下来张扬考虑的是来源问题。
“宝友这东西,祖上就传下来这么一件吗?”张扬好奇的问道。
“就这么一件。”姓许的中年男子迅速答复。
“不急,你再想想。”
“就这么一件孤品,我只能给你开二十万。”张扬伸出左手的两根手指。
“但是根据我的了解,这种东西,一般都是一个金酒壶,配四个金酒杯。”
“加在一起,我能出……”
张扬把右手五根手指也伸了出来:“二百五十万。”
这个价格,多少带点胡诌的意思。
但是藏家看着张扬的手势,不由自主的咽了下口水。
看见对方这个小动作,张扬心想:有戏啊,这兄弟肯定是卸岭的。
就算没有一套,也肯定不止这一个。
他赶紧继续诱惑:“二百五十万,一个月六千,不吃不喝也要攒五十年呐!”
这次,宝友不咽口水了,改咬牙,腮帮子一动一动的。
他犹豫了一会,出声问道:“如果没有金壶,只有四个酒杯,多少钱?”
“稍等,我评估一下。”
为了表现的像真的一样,张扬决定假装考虑一下。
他打开手机,本意是想随便翻翻,接着报个两百万的价。
这时,他突然看到刘队长私发他了几条消息。
“张大师能不能用海林博物馆的关系帮忙问问。”
“最近看到有人出售金杯、金壶,麻烦通知我们一下。”
“应该是明末清初的纯金器,上面镶嵌有很多贵重的宝石,持有宝物的人大概四十多岁,说话有很重的临海本地口音。”
这时候,姓许的藏友问张扬:
“馆长,看好了吗?我这个着急出手啊。”
“着急,有多急?是急着卖钱,然后跑路吗?”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不过这顾问费还是不少的,张扬还没开始看呢,陈彦光就给他刷了五个W的礼物。
“韭皇客气了,咱们两兄弟,谈钱多俗。”
“你爹上次,没打你、冻结你的卡、把伱锁在房间里吗?”
【刷礼物都堵不住主播的嘴】
【能不能先鉴腿】
【说实话,这鉴宝有点擦边了,但是我喜欢】
【建议加大力度】
弹幕的猪哥们看的很嗨,景色确实也还可以。
不过张扬不是腿控,给宝友们留出一点欣赏时间,马上开始说鉴定词:
“首先,青花的发色没啥问题,但是你们这个画有问题,这龙画的太生动了。”
“乾隆时期的云龙纹,龙头,尤其是眼珠子这块儿,是很呆的,像憨憨一样。”
“其次,底太干净了,乾隆到现在,也有两百多年了,就算是故宫里传承有序的,底胎也会进脏东西。”
“最后就是你们这个款了,致远堂的款,你们现在仿的水平,有点够不着。我建议你们改成【大清乾隆年制】的普通款。”
【主播造假也这么专业】
【在说啥啊?真有人在看瓷器啊】
【你鉴定那么快干什么】
“好的,谢谢顾问老师。”
女销售说着,就要把青花盘收起来,准备换下一件。
张扬出声叫住了她。
“等等,给咱们直播间的观众们再看看吧。”
“不是让你们看腿啊!我是让你们看,清三代的瓷器,高仿品都做到什么程度了。”
“免得被割韭菜。”
陈彦光团队带来的这件青花瓷盘,算是张扬直播这么久,见到现代仿乾隆青花,仿得最好的了。
之前榜一大哥说,他去景地镇招了很多老师傅,现在看来不是戏言。
人家真奔着仿品大亨的路去了。
“行了,大家看完了吧?”
“妹子,咱们暂时不看下一件了,其他的东西,私下再聊。”
张扬感觉再看下去,以逗音对擦边的容忍程度,直播间被封只是时间问题。
“行,那谢谢顾问老师。”
榜一大哥团队的员工很有礼貌,打完招呼,还等着张扬主动断开连麦。
……
【这就完了?】
【主播提上裤子就是硬气】
【张大师没事提提肛吧,你太差劲了】
【呜呜呜,我要看腿】
“还在腿,还在腿,能不能给新来的宝友一点尊重。”
“来,宝友,你要鉴定什么?”
“老师,我有一顶祖上传下来的官帽。”
宝友拿出一个红顶的帽子,和所有清宫剧里大臣、太监戴的一样。
张扬还是第一件见这种东西,帽檐是向上翻的,是官帽里的“暖帽”。
“宝友,你这是祖传的吗?”
“是啊。”
宝友回答的很快,同时把镜头推近,对准帽子顶上的那颗,和圣女果差不多大小的珠子。
“老师,这是珊瑚吗?”
“看起来是珊瑚,品相保存的不错。”
张扬仔细看了一下,帽子是光绪年间的东西,年代很近,怪不得保存得这么好。
有点可惜的是,宝友这件帽子上的珊瑚,是粉色的,并不是最顶级的红色。
可能是因为光绪那时候,国力太弱,所以二品官的红珊瑚都配不齐?
“老师,那我这个东西是真的吗?”宝友好像不是很放心,又问了一句。
【戴起来以后,你只能蹦的话,就是真的】
【僵尸头上摘的,肯定是真的】
【想不通真的是怎么保存下来,珊瑚不是很值钱吗】
【二品是最不值钱的,一品是红宝石,三品是蓝宝石】
【雍正以后,好像就不用珊瑚了】
一条显眼的弹幕提醒了张扬。
“雍正以后,官帽的顶珠不用珊瑚?”
张扬差点忽略了这个重要的知识点。
鉴定清朝官府的东西,雍正是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
像官帽上的珠子,从雍正时期开始,为了节省成本,就全用玻璃了。
怀着这样的疑虑,张扬让宝友把帽子拿起来再看看。
这一看,还真看出了问题。
那颗珊瑚底下的座子,一看就是新的。
“你这真是祖传的吗?”张扬再次开口:“你要说是祖传的,那我可不看了啊。”
“其实,是我爸爸传给我。”宝友说了实话:“这算祖传吗?”
“牛的,你重新定义了祖传。”
张扬头顶打出几个大大的省略号。
“你这帽子没问题,光绪年间的。”
“但是顶上的珠子有问题,应该是后配的,是那种几十块钱一克的粉红珊瑚。”
“所以这个帽子,大概率也不是二品官的官帽。”
“那这种东西,怎么看价格?”宝友的语气有点发虚。
他肯定知道点什么,但是不愿意说。
“建议拆开了卖,珊瑚卖珊瑚的,帽子卖帽子的。”张扬帮他分析了一下:“古董这东西,张冠李戴,价值只会低不会高。”
“这种帽子,值钱吗?”宝友继续问。
珊瑚就不用估价了,拿到正经店子里,确定下品质,然后论克卖。
至于这种缺了顶住的官帽,张扬看了看,还真没有市场价做参考。
一般是“官补”卖的多。
像这种没有市场价的,不是稀有,就是不值钱。
这种清宫里太监人手一个的帽子,显然不是什么稀有的东西。
“没珠子的不值钱,你要是想卖,就想办法把原装的珠子找到。要真是高品阶的官帽,背后加点故事,那价值可就高了。”
“行,我试试。”宝友有些期待的说道。
……
直播结束,张扬和小唐商量完新一期提刑官的选材,径直开车回了海林博物馆。
一路上,活动组委会里,负责登记潜在拍品的馆员,一直在给张扬发消息。
汪大师出去访友了,现场其实是这位五十多岁、老沉稳重的何馆员,在帮忙看着。
他一连给张扬发了四张图片,全拍的是同一个器物。
那是一件上面镶嵌着不少珍珠、宝石的金杯。
尽管像素不高,但隔着图片,依然能感受到那种贵气逼人。
就算是仿品,那仿的也是御用器。
张扬走到博物馆门口的时候,着急的何馆员,电话都打过来了。
“副馆长,这个藏家想把这件金杯卖给我们博物馆。”
“行,你先稳住他,我已经到门口了。”
张扬赶紧往会客室赶。
一进门,他一眼就看到了桌面上那件金光闪耀的金杯。
“好家伙,这是把哪个皇帝墓盗了吗?”张扬喃喃自语道。
何馆员起身迎接,介绍了一下坐在沙发上,正盯着张扬看的卖家。
“这位是许先生,是我们本地的民间藏家。”
“许先生,这位是我们博物馆的张馆长。”
“馆长好。”姓许的中年男子站起身,咧嘴笑道。
张扬和他握手的时候,注意到这人满手的老茧,而且手背和胳膊都有晒伤的痕迹。
“许先生,是在工地工作?”张扬开口直接就打听对方来历。
男子一愣,眨了眨眼,没有接话,而是指着桌上的金杯说:
“馆长您先看看这东西,你能出什么价。”
“出不起合适的价钱,我们就不用聊了。”
“可以。”张扬微笑着点点头,问一旁的何馆员:“这件金杯,请外面的老师看过了吗?”
张扬说的老师,是海选活动那几位羊城博物馆的研究员。
如果他们已经看过,断过代了,那等下的说辞就要注意点。
何馆员点了点头。
“看过了,我是请乔老师帮忙看的。”藏家主动介绍道:“这是一件明朝晚期的御用金杯。”
“上面一共镶嵌了七颗珍珠、五颗红宝石和……九颗蓝宝石。”
“宝石的镶嵌工艺……工艺精湛,是典型的明代金器……”
“对了,我这是祖传的,我们那边的乡亲都可以证明。”
藏家说这话的时候,偷偷瞄了好几下手心,很明显是在看“小抄”。
准备得还挺充分。
“没什么大问题,乔老师的眼光是准的。”
张扬嘴上这么说,眼睛却看着金杯上的「生产时间:1646年」。
这是清顺治三年,或者大明隆武二年。
工艺没啥问题,时间不对。
不过考虑到明末清初那会儿,到处是明朝的皇族主动或者被迫举事。
这些小朝廷里,有明朝工匠沿用之前的工艺铸造金杯,也不是太难理解。
东西对了,接下来张扬考虑的是来源问题。
“宝友这东西,祖上就传下来这么一件吗?”张扬好奇的问道。
“就这么一件。”姓许的中年男子迅速答复。
“不急,你再想想。”
“就这么一件孤品,我只能给你开二十万。”张扬伸出左手的两根手指。
“但是根据我的了解,这种东西,一般都是一个金酒壶,配四个金酒杯。”
“加在一起,我能出……”
张扬把右手五根手指也伸了出来:“二百五十万。”
这个价格,多少带点胡诌的意思。
但是藏家看着张扬的手势,不由自主的咽了下口水。
看见对方这个小动作,张扬心想:有戏啊,这兄弟肯定是卸岭的。
就算没有一套,也肯定不止这一个。
他赶紧继续诱惑:“二百五十万,一个月六千,不吃不喝也要攒五十年呐!”
这次,宝友不咽口水了,改咬牙,腮帮子一动一动的。
他犹豫了一会,出声问道:“如果没有金壶,只有四个酒杯,多少钱?”
“稍等,我评估一下。”
为了表现的像真的一样,张扬决定假装考虑一下。
他打开手机,本意是想随便翻翻,接着报个两百万的价。
这时,他突然看到刘队长私发他了几条消息。
“张大师能不能用海林博物馆的关系帮忙问问。”
“最近看到有人出售金杯、金壶,麻烦通知我们一下。”
“应该是明末清初的纯金器,上面镶嵌有很多贵重的宝石,持有宝物的人大概四十多岁,说话有很重的临海本地口音。”
这时候,姓许的藏友问张扬:
“馆长,看好了吗?我这个着急出手啊。”
“着急,有多急?是急着卖钱,然后跑路吗?”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