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以后会好的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风起时空门第二百三十一章 以后会好的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赵广渊率军占了个先机。

    以为能大胜,没想到敌军很快反应过来,列队反击,反应并不弱。

    敌军虽分兵攻打大散关和拢关,且被两边拖住回援不及,虽人数不足,但因骑兵多,两边倒打了个骑鼓相当。

    但因越王亲自领兵,且齐军出兵前倍受鼓舞,士气高涨,很快就把敌军打得直倒退。

    很快就到了锣金收兵的地步。

    赵广渊率军追击了一段,便下令停战回城。

    “王爷,为何不乘胜追击?”

    方二和张志一左一右在越王身侧,江环也在,便替他答道,“王爷是怕对方回援?”

    “是,也不是。”赵广渊答道。

    一是怕对方回援,二是对方骑兵多,速度比齐军快,若追上去,怕对方骑兵回头追打,反而于己方不利。

    众将很快便想明白了。

    想着虽不能乘胜而追,但实实在在是场胜利。自王爷来了后,他们已胜了几场,实在大快人心。

    于是兴奋收兵。

    而敌人联军这边败了后,也传令攻打另两关的士兵撤回。敌军听说那边败了,士气一下子泄了,被昌平,越州两股“匪兵”追着打。

    大散关拢关才迎来首场战事,便是大胜,两关士气沸腾。

    因得了越王吩咐,两关守将想着现在战时搞不好还要到处征兵,以补足兵力,现在有人自愿来投,管他是山匪还是土匪还是海贼,只要是大齐人,又自愿投兵,那必须接受啊。

    而且做战还这么勇猛,又自带武器盔甲,还都是骑兵!人家自带精良装备,两关什么都不做,就得了这一支精锐。只有欢欣鼓舞的份。

    两关守将立刻就把两支精锐编入军中。

    结果,没等他们高兴太久,因函谷关战事胶着,越王又以要补充兵力为由,把两支精锐要了过去。

    当然这是之后的事。现在且先说函谷关这边。

    众将士得胜回城,城墙上皆是庆贺胜利的声音,“胜,胜,胜!”“越王,越王,越王!”刀箭相击声,欢庆胜利声,不绝于耳。

    越王这个征西大元帅,几乎得了全军将士的拥戴。

    赵广渊骑在马上,对着这些欢呼声,仍是一脸淡淡,未见得意之色,但跟着他身侧的方二和张志,则热血沸腾。

    心中那股血性被激得更胜。他们喜欢与敌人在战场上拼杀的那种感觉,享受这种得胜后被人尊崇的成就感。

    “王爷!”

    赵广渊撇了方二一眼,不用他说话,就知道他想说什么。这么大一个块头,不从军也的确有些屈才。

    “等你哥来,你跟他换一下,你留下,他回京当大司马。”

    “嗯!”方二兴奋地直点头,他要替王爷掌兵!

    结果几人才回到帅帐,就见方大正在帅帐等着几人。故人相见,欣喜之情不可言表。

    “王爷!”方大神情激动。

    “你来了。”赵广渊微笑地拍了拍他的肩膀,真是有几年没见了。

    “大哥!”等方大跟王爷见过礼,方二上前就是一个熊抱。两兄弟数年未面,自然份外想念。

    “带了多少人过来?对外如何说的?”

    “带了一千人过来。方元帅听说我是王爷的人,并未多问。”

    赵广渊点头。方胜虽不敢明着站着他身后,但处处给他行方便,这份恩义,他得记住。

    “王爷,既然方元帅给咱们大行方便,要不要再从两地多调些人马过来?”方大提议道,正好把隐在身后的人放到明处。

    但一旁的魏佐却不同意,“不可。王爷,属下还是建议多留几手。到时只要把方胜挟持住,咱们有三万余精锐在身边,进可攻退可守,到时再亮出虎符,函谷关几乎可尽落咱们手。越州昌平那边还是留做后手。”

    魏佐还是担心战事胶着时间过长,京城生起变故。

    到时就算函谷关数十万大军在手,别处无人于王爷亦是不利。

    路夜江环等人亦是同意魏佐所说。“咱们还是多做几手准备。”

    赵广渊亦是这个想法。众人很快便达成一致。

    随后方胜便领着众将前来帅帐分析这场战事。

    因打的时候不算长,齐军这边阵亡六千余人,“西戎联军初初被咱们压着打,阵亡人数估计得是咱们的数倍。咱们还是吃亏在骑兵太少,不然一鼓作气追击,只怕能打得他们退兵求和。”

    “对。可惜了。”众将无不扼腕叹息,他们的骑兵太少了。

    一是当年关度带走一部分骑兵,二是这些年朝廷拨下来的军晌越来越少,养马也是个极费银子的事,骑军也是越来越少。

    “这次咱们缴获了他们数千战马,到时候好好养起来,给咱们的马配种,定能养得出上等的好马来!”

    众人纷纷同意。

    又分析了一番战况才散了。赵广渊却把孙峪留了下来。

    见王爷终于召见他了,孙峪激动得不行。这些天只和别人一样站在不远不近的地方看他。

    “末将参见王爷。”

    “不必如此。”赵广渊上前扶起他。二人不禁都有些感慨。

    孙峪是孙闾长子,孙闾乃当年吕国公的得力部下,当年吕国公一家被灭门之后,孙闾并两个儿子虽仍在函谷关,但十数年一直被边缘化,未获重用。

    后来孙闾辞官到了赵广渊身边,留下孙峪一人在函谷关。

    而赵广渊到了函谷关,其实一直有想单独见他,但一为避嫌,二也是这些日子战况激烈,也没顾上。

    “王爷神勇,一如当年的吕国公。末将……”心下甚慰。孙峪忽地有些哽咽起来。

    赵广渊看着他也是一阵感慨。“这些年,苦了你了。”

    “末将不苦。当年吕国公一直叮嘱我们要守好函谷关,末将一日未忘。”

    孙峪缓了缓,“这些年自方元帅来了之后,末将也能领兵了,算是没埋没了这一身本领。”

    赵广渊点头,他怎会不知当年外祖手下那些人的艰难。

    留在军中的,这么多年一直未得重用,未有升迁。退伍还乡的,也并不见得过得多好。

    “以后会好的。”

    “是,以后会好的。”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风起时空门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风起时空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风起时空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风起时空门》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