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狄映其实真的不太想提起那个案子。
虽然时间过去得有点儿久了,但是那个案子有点儿过于沉重,每每想起,还是会令他感觉到当初那种、久久都提不起来的压抑。
但那个案子、和任元良的这个案子,是有着一些相似之处的,也是一个特殊而又普遍的事例。
狄映由此再次记起来了,便还是决定、再次将之给提起。
“那也是一个村里的两户村民。他们两家的孩子有了冲突。甲家的孩子比较小,比较瘦弱。
而乙家的孩子呢?要比甲家的孩子大出两岁,体格也比较健壮,还是村里出了名的淘气孩子。
那一日,乙家的孩子,就把甲家的孩子给打了。
还打得比较严重,额头上都破了一条口子。
甲家的父亲自然也是不愿意的,就带着孩子、寻到了乙家去。
只是寻去的时候,乙家孩子的父母并不在家,只有孩子的祖父在家里。
甲家的父亲就和那位老人讲道理。
当时呢,甲家的父亲、是带着孩子、进了乙家的家门的。还被乙家的那位老人给招呼着、坐下了。”
正说着,一片枯叶落了下来,狄映伸手想接,却没接住。
跟他接不住自己的心情似的。
他抖了抖手,才继续道:“甲家的父亲,其实真的就是上门去讲道理的。但乙家的老人,其实也是真的不那么讲道理的。
甲家的父亲、要求乙家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道歉,这点儿要求不过分吧?
但是乙家的老人、却觉得那样做了、会让自家孩子的尊严受到影响,于是,俩人便吵了起来。
你也知道,国朝有律: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不会被入刑。
所以,这位已经超过七十岁的老人呢,便有些嚣张无忌了。
甲家的父亲气不过,就劈手给了乙家那孩子一巴掌。
表示:你既然不肯道歉、那么,我就打回来。
乙家的老人气炸了,操起凳子、就砸向了甲家的父亲。口里骂着:‘你一个大人、居然敢打一个孩子。’
讲真,这一巴掌确实还挺重的,把孩子给打倒在了地上。
乙家老人操起凳子砸向甲家的父亲,甲家的父亲却没有还手,只是用胳膊挡了一下。
凳子脱手,乙家的老人又重新拿起另外的物什、去打甲家的父亲。
甲家的父亲、就推了一把那物什,乙家的老人就摔倒了。
意料之内的、也是意料之中的,乙家的老人、摔出了事情。
中风昏迷了。
事情就因此闹大了。
乙家孩子的父母回来后,就将甲家的父亲给告了。
官府最终判罚了甲家的父亲有罪。
甲家的父亲不但赔得倾家荡产,还入狱坐牢了。
你说,当时的官府对甲家的父亲做出这样的判罚有问题吗?”
狄映问着问题,却没有等任元良回答,也没有等任何人回答。
他自己就回答道:“你们一定会说:是有问题的。
因为乙家的老人在被救治醒来后,与乙家的孩子一口咬定:甲家的父亲是带着孩子硬闯进乙家的。
国朝有律:家,是一个人最后的安全保障。
意思就是:如果独属于一个人的领地被闯入、就算是住在客栈的房间里被人给闯入,房间的所属者、都可以警告、并用强力手段驱逐闯入者,无罪。
甲家的父亲和孩子,没有人能帮他们证明:他们是被请进去的。是乙家的老人允许进去的。
所以,当乙家的老人和孩子一口这么咬定的时候:那么,无论甲家的父亲有没有打乙家的那个孩子,都已有错在先。
乙家老人对其的击打行为,就被视为了合理。因此甲家的父亲有罪。”
说到这儿,狄映再次苦笑了一下。
看着在这晌午时分、依旧阴霾霾的天空,稳了稳情绪后再道:“此案,因为甲家不服、继续状告个不停,而最终呈递到了本官的案头前。
但本官亦无法准确地判断出:甲家的父亲和孩子是被允许进入的、还是自己强行闯入的。
依着常情来推论:既然是去人家家找麻烦的、肯定就是气势汹汹闯进去的对不对?
可还是依着常情来看,当时屋子里的、凳子的摆放情形来看、乙家的老人有让甲家的父亲坐下了的。
且是说着说着,甲家的父亲才打了乙家孩子一巴掌,乙家的老人才暴起的。
那么,肯定就是乙家的老人允许甲家的父亲进入的才对的吧?否则坐什么坐?有见过请闯入者先坐一坐缓口气儿的吗?这与情与理都不合了吧?
可没有证据能证明啊。
给本官描述当时屋子里情形的衙差、最后反口了。说他根本就没有提到过凳子的情况。
也就是说:因为证据线索的全部被破坏、而被告与苦主皆是嘴上说说说。
本官便没法改判这个案子了。
毕竟老人摔倒出事是事实。
那么,即便是本官,也必须要依照、事件最终呈现出来的这个结果维持原判。”
狄映将视线收回,再次看向了任元良,才沉声道:“事实上,我是觉得甲家的父亲是无罪的。
但最终:他家却不得不倾家荡产,坐牢入刑。
这不得不说、都是为了孩子。
甲家的孩子被打得严重,搁哪个父亲肯定都承受不住,都是会去找对方去理论的。就像你,带着自己的儿子去了吴家,结果被吴母给拍出来了一样。
她要执意说你强闯入的她家,你就活该被拍。可这事儿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忍吧?气不过;去找吧?容易被对方反告。报官吧?官府才不会管这种闲磕牙的屁事儿。
但不管是对受伤的孩子、还是对孩子的家人们来说、都是无法咽下这口气去的。
有的人、就选择了锻炼自己的孩子,争取让其下一次有机会打回来;有的人、就选择了暗中教训对方那孩子一顿。
反正不管怎么样吧,从长远看,是不是都只是将矛盾和冲突扩大化了?”
任元良听到这里,忍不住追问道:“那要像我这样、杀了对方全家才对吗?”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虽然时间过去得有点儿久了,但是那个案子有点儿过于沉重,每每想起,还是会令他感觉到当初那种、久久都提不起来的压抑。
但那个案子、和任元良的这个案子,是有着一些相似之处的,也是一个特殊而又普遍的事例。
狄映由此再次记起来了,便还是决定、再次将之给提起。
“那也是一个村里的两户村民。他们两家的孩子有了冲突。甲家的孩子比较小,比较瘦弱。
而乙家的孩子呢?要比甲家的孩子大出两岁,体格也比较健壮,还是村里出了名的淘气孩子。
那一日,乙家的孩子,就把甲家的孩子给打了。
还打得比较严重,额头上都破了一条口子。
甲家的父亲自然也是不愿意的,就带着孩子、寻到了乙家去。
只是寻去的时候,乙家孩子的父母并不在家,只有孩子的祖父在家里。
甲家的父亲就和那位老人讲道理。
当时呢,甲家的父亲、是带着孩子、进了乙家的家门的。还被乙家的那位老人给招呼着、坐下了。”
正说着,一片枯叶落了下来,狄映伸手想接,却没接住。
跟他接不住自己的心情似的。
他抖了抖手,才继续道:“甲家的父亲,其实真的就是上门去讲道理的。但乙家的老人,其实也是真的不那么讲道理的。
甲家的父亲、要求乙家的孩子跟自己家的孩子道歉,这点儿要求不过分吧?
但是乙家的老人、却觉得那样做了、会让自家孩子的尊严受到影响,于是,俩人便吵了起来。
你也知道,国朝有律: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不会被入刑。
所以,这位已经超过七十岁的老人呢,便有些嚣张无忌了。
甲家的父亲气不过,就劈手给了乙家那孩子一巴掌。
表示:你既然不肯道歉、那么,我就打回来。
乙家的老人气炸了,操起凳子、就砸向了甲家的父亲。口里骂着:‘你一个大人、居然敢打一个孩子。’
讲真,这一巴掌确实还挺重的,把孩子给打倒在了地上。
乙家老人操起凳子砸向甲家的父亲,甲家的父亲却没有还手,只是用胳膊挡了一下。
凳子脱手,乙家的老人又重新拿起另外的物什、去打甲家的父亲。
甲家的父亲、就推了一把那物什,乙家的老人就摔倒了。
意料之内的、也是意料之中的,乙家的老人、摔出了事情。
中风昏迷了。
事情就因此闹大了。
乙家孩子的父母回来后,就将甲家的父亲给告了。
官府最终判罚了甲家的父亲有罪。
甲家的父亲不但赔得倾家荡产,还入狱坐牢了。
你说,当时的官府对甲家的父亲做出这样的判罚有问题吗?”
狄映问着问题,却没有等任元良回答,也没有等任何人回答。
他自己就回答道:“你们一定会说:是有问题的。
因为乙家的老人在被救治醒来后,与乙家的孩子一口咬定:甲家的父亲是带着孩子硬闯进乙家的。
国朝有律:家,是一个人最后的安全保障。
意思就是:如果独属于一个人的领地被闯入、就算是住在客栈的房间里被人给闯入,房间的所属者、都可以警告、并用强力手段驱逐闯入者,无罪。
甲家的父亲和孩子,没有人能帮他们证明:他们是被请进去的。是乙家的老人允许进去的。
所以,当乙家的老人和孩子一口这么咬定的时候:那么,无论甲家的父亲有没有打乙家的那个孩子,都已有错在先。
乙家老人对其的击打行为,就被视为了合理。因此甲家的父亲有罪。”
说到这儿,狄映再次苦笑了一下。
看着在这晌午时分、依旧阴霾霾的天空,稳了稳情绪后再道:“此案,因为甲家不服、继续状告个不停,而最终呈递到了本官的案头前。
但本官亦无法准确地判断出:甲家的父亲和孩子是被允许进入的、还是自己强行闯入的。
依着常情来推论:既然是去人家家找麻烦的、肯定就是气势汹汹闯进去的对不对?
可还是依着常情来看,当时屋子里的、凳子的摆放情形来看、乙家的老人有让甲家的父亲坐下了的。
且是说着说着,甲家的父亲才打了乙家孩子一巴掌,乙家的老人才暴起的。
那么,肯定就是乙家的老人允许甲家的父亲进入的才对的吧?否则坐什么坐?有见过请闯入者先坐一坐缓口气儿的吗?这与情与理都不合了吧?
可没有证据能证明啊。
给本官描述当时屋子里情形的衙差、最后反口了。说他根本就没有提到过凳子的情况。
也就是说:因为证据线索的全部被破坏、而被告与苦主皆是嘴上说说说。
本官便没法改判这个案子了。
毕竟老人摔倒出事是事实。
那么,即便是本官,也必须要依照、事件最终呈现出来的这个结果维持原判。”
狄映将视线收回,再次看向了任元良,才沉声道:“事实上,我是觉得甲家的父亲是无罪的。
但最终:他家却不得不倾家荡产,坐牢入刑。
这不得不说、都是为了孩子。
甲家的孩子被打得严重,搁哪个父亲肯定都承受不住,都是会去找对方去理论的。就像你,带着自己的儿子去了吴家,结果被吴母给拍出来了一样。
她要执意说你强闯入的她家,你就活该被拍。可这事儿到底该怎么解决呢?
忍吧?气不过;去找吧?容易被对方反告。报官吧?官府才不会管这种闲磕牙的屁事儿。
但不管是对受伤的孩子、还是对孩子的家人们来说、都是无法咽下这口气去的。
有的人、就选择了锻炼自己的孩子,争取让其下一次有机会打回来;有的人、就选择了暗中教训对方那孩子一顿。
反正不管怎么样吧,从长远看,是不是都只是将矛盾和冲突扩大化了?”
任元良听到这里,忍不住追问道:“那要像我这样、杀了对方全家才对吗?”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