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怎么会看着?狄映的人那么少、只能带个路。他们要敢进、我们几千人是放着吃干饭的?”胡二指着胡五、也就是胡明的鼻子反驳道。
胡明把二哥的手扒拉开。
“二哥,你别这么莽撞了行不行?狄映又不傻,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你觉得他人少?他要出动前、肯定会安排好调兵事宜的。到时候咱们往山下一冲、不正好被包了饺子?我们不能离开老巢的。”
“那你倒是给个主意啊!”胡二听完、更暴躁了。
胡明也没想出个好办法,只能看着胡二在那摔东西。
胡大又拍板了。“今晚我带人摸进去、先抓几个百姓回来再说!”
胡三慢慢地来了句:“进不去了。狄映已经在加紧修筑新城墙,现在城墙上到处都是人、且日夜烛火通明,你翻不进去了。”
胡大:“……这狄映怎么这么讨厌!不行就去劫别的县城的人!”
“大哥……涌泉县是挨着我们的、复州的最后一个县城了。其它县城的、我们能跑去劫人的、都是别的刺史的地盘了。到时候,就是由他们跟我们交涉了。不归狄映管了。”
胡大:“……”
真的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烦死个人了。
几兄弟商量来商量去,都没商量出个稳妥的好办法来。
干脆,也不想了。
因为胡五最后说了:“狄映待百姓一向亲和,他不会苛待我们母亲的,而且为了说服我们,他也一定会采取怀柔手段,不仅不会对我们的母亲用刑,更是会好吃好喝的款待的。
这倒省了我们担心母亲没有人照顾的问题。先就这样,我们先和狄映拖着,等能想出一个好法子来再说。狄映也不会真的放百姓随便进山,他会改主意的。”
……
胡明的这话,还真的没有说错一大半。
狄映的确没有对胡母用刑,也的确改了主意,召回了百姓们。
新的官府告示出了:让百姓们都去按户、按人头领搬家银子。让大家伙儿都别进山了。赶紧忙着搬家要紧、盖新房子要紧。
官府需要大量的民力,修城墙、盖屋子,每日管一顿干饭,还给五十个文的工钱。
不要工钱的也行,可以领粮食、布帛之类的。
这可是天降大好事儿。百姓们立刻呼呼啦啦地、都去找活儿干了。
而所谓的搬家银子,其实本来是抄没了管介的家财、想要补偿给百姓们的。还没发放下去、也还没宣布此事,狄映便顺便改了个名头。
这样也能将户籍情况查得更为详实,也能让补偿落实得更加到位,且也会让百姓们拿得更踏实,笑得更欢畅。
用自己的劳动挣来的、永远比突然得到的、更能让人心里愉悦和踏实。
整个涌泉县,就轰轰烈烈地忙碌了起来。
其实狄映之前鼓励百姓们进山的主意,不是晃悠他们,而为的就是、打破那些山匪们企图劫人换人的想法。
山匪们可能会有的反应,狄映也猜到了。便用此法先将了他们一军,顺便,也在拖延一些时间。
拖延时间干什么呢?
狄映又写告示了。并让人贴遍了复州境内的各县、州城,以及离着复州最近的州城、县城。
说的是什么呢?
有识字的人大声念了出来。
“魏知,你们五个!本官觉得、你们可能另有苦衷。你们逃狱之事、因你们杀匪有功、本官可以不追究。但本官要你们好好想一想、关于你们自身所犯案事、是相信本官会给你们一个申辩的机会、还是要继续狼狈逃亡?天涯海角、终有落网日。不如给自己争取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吧。本官等你们。狄映!”
听前面的,众人一头雾水,听到最后狄映二字时,炸了窝了。
“哎哎哎,这五个是狄大人要抓的人,咱们帮忙啊?”
“帮就帮,可这五人长啥样儿啊?”
“呃……去问问衙门去。这五个名字我有点儿耳熟,好像都是悬赏捉拿的要犯,衙门一定有画像的。”
“嗨哥们儿,你这脑子可真聪明。走走走,咱们拿到画像以后、多给人看看,争取早点儿帮狄大人抓到他们。”
“对。这摆明了就是狄大人要抓他们有用,咱们无论如何都得帮忙。再说了,这五个可都是官府悬赏的要犯,可是有着巨额的赏钱的。”
“哈,你主要就是奔着那赏钱来的吧?”
“什么啊?以前我们也都看见过了,谁管啊?那种人咱们也惹不起不是?可现在的情况能一样吗?那可是狄大人要的人。咱们就算豁出命去也得管啊。万一要是真抓到了,你们觉得:狄大人会白拿?不过我是不要什么赏银,我是想求狄大人帮我个忙。”
“什么忙?有冤要申?”
“不是不是,哎呀,你们就别问了。你们要是都有这想法儿的,就赶紧的行动起来吧。”
“对对对,有空在这做梦、不如先做点儿实际的。”
就这样,但凡看到、听到这告示内容的人,很快就找到了五人的画像、开始睁大了双眼。
即便是吃饭的时候、都端着个碗、蹲在家门口、盯着来来往往行人的脸。
……
狄映自己呢?
在让人发完告示之后,就带着几个人、去抄了胡母的家。
胡母可真的是……
并不怎么清白。
狄映第一次来的时候就发现、胡母身上的衣裙虽然看着普通,但实则那是一种较为昂贵的面料质地。
就像一种低调的奢华。
还有那衣裙,分明是在去年就做出来了的。而他听说:胡母的眼睛看不清、至少有四年了。
当时狄映在各屋转了一圈、也并没有发现针线篮之类的。那么、是谁给胡母做的衣裳呢?
还有床上的帐幔那些,都属于有钱人家才用得起的东西。颜色虽然厚重不起眼,但同样也是质地和平民用的是完全不同的。
胡母口口声声说:靠着养鸡和织布换的钱。
织布机是有,也有经常使用。但使用的痕迹并不频繁。也就是说:大概是隔几天、用一会儿的样子。
还有那灶房里、屋檐下挂着的腊肠、腊肉,那数量……可是有点儿多啊。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胡明把二哥的手扒拉开。
“二哥,你别这么莽撞了行不行?狄映又不傻,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你觉得他人少?他要出动前、肯定会安排好调兵事宜的。到时候咱们往山下一冲、不正好被包了饺子?我们不能离开老巢的。”
“那你倒是给个主意啊!”胡二听完、更暴躁了。
胡明也没想出个好办法,只能看着胡二在那摔东西。
胡大又拍板了。“今晚我带人摸进去、先抓几个百姓回来再说!”
胡三慢慢地来了句:“进不去了。狄映已经在加紧修筑新城墙,现在城墙上到处都是人、且日夜烛火通明,你翻不进去了。”
胡大:“……这狄映怎么这么讨厌!不行就去劫别的县城的人!”
“大哥……涌泉县是挨着我们的、复州的最后一个县城了。其它县城的、我们能跑去劫人的、都是别的刺史的地盘了。到时候,就是由他们跟我们交涉了。不归狄映管了。”
胡大:“……”
真的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烦死个人了。
几兄弟商量来商量去,都没商量出个稳妥的好办法来。
干脆,也不想了。
因为胡五最后说了:“狄映待百姓一向亲和,他不会苛待我们母亲的,而且为了说服我们,他也一定会采取怀柔手段,不仅不会对我们的母亲用刑,更是会好吃好喝的款待的。
这倒省了我们担心母亲没有人照顾的问题。先就这样,我们先和狄映拖着,等能想出一个好法子来再说。狄映也不会真的放百姓随便进山,他会改主意的。”
……
胡明的这话,还真的没有说错一大半。
狄映的确没有对胡母用刑,也的确改了主意,召回了百姓们。
新的官府告示出了:让百姓们都去按户、按人头领搬家银子。让大家伙儿都别进山了。赶紧忙着搬家要紧、盖新房子要紧。
官府需要大量的民力,修城墙、盖屋子,每日管一顿干饭,还给五十个文的工钱。
不要工钱的也行,可以领粮食、布帛之类的。
这可是天降大好事儿。百姓们立刻呼呼啦啦地、都去找活儿干了。
而所谓的搬家银子,其实本来是抄没了管介的家财、想要补偿给百姓们的。还没发放下去、也还没宣布此事,狄映便顺便改了个名头。
这样也能将户籍情况查得更为详实,也能让补偿落实得更加到位,且也会让百姓们拿得更踏实,笑得更欢畅。
用自己的劳动挣来的、永远比突然得到的、更能让人心里愉悦和踏实。
整个涌泉县,就轰轰烈烈地忙碌了起来。
其实狄映之前鼓励百姓们进山的主意,不是晃悠他们,而为的就是、打破那些山匪们企图劫人换人的想法。
山匪们可能会有的反应,狄映也猜到了。便用此法先将了他们一军,顺便,也在拖延一些时间。
拖延时间干什么呢?
狄映又写告示了。并让人贴遍了复州境内的各县、州城,以及离着复州最近的州城、县城。
说的是什么呢?
有识字的人大声念了出来。
“魏知,你们五个!本官觉得、你们可能另有苦衷。你们逃狱之事、因你们杀匪有功、本官可以不追究。但本官要你们好好想一想、关于你们自身所犯案事、是相信本官会给你们一个申辩的机会、还是要继续狼狈逃亡?天涯海角、终有落网日。不如给自己争取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吧。本官等你们。狄映!”
听前面的,众人一头雾水,听到最后狄映二字时,炸了窝了。
“哎哎哎,这五个是狄大人要抓的人,咱们帮忙啊?”
“帮就帮,可这五人长啥样儿啊?”
“呃……去问问衙门去。这五个名字我有点儿耳熟,好像都是悬赏捉拿的要犯,衙门一定有画像的。”
“嗨哥们儿,你这脑子可真聪明。走走走,咱们拿到画像以后、多给人看看,争取早点儿帮狄大人抓到他们。”
“对。这摆明了就是狄大人要抓他们有用,咱们无论如何都得帮忙。再说了,这五个可都是官府悬赏的要犯,可是有着巨额的赏钱的。”
“哈,你主要就是奔着那赏钱来的吧?”
“什么啊?以前我们也都看见过了,谁管啊?那种人咱们也惹不起不是?可现在的情况能一样吗?那可是狄大人要的人。咱们就算豁出命去也得管啊。万一要是真抓到了,你们觉得:狄大人会白拿?不过我是不要什么赏银,我是想求狄大人帮我个忙。”
“什么忙?有冤要申?”
“不是不是,哎呀,你们就别问了。你们要是都有这想法儿的,就赶紧的行动起来吧。”
“对对对,有空在这做梦、不如先做点儿实际的。”
就这样,但凡看到、听到这告示内容的人,很快就找到了五人的画像、开始睁大了双眼。
即便是吃饭的时候、都端着个碗、蹲在家门口、盯着来来往往行人的脸。
……
狄映自己呢?
在让人发完告示之后,就带着几个人、去抄了胡母的家。
胡母可真的是……
并不怎么清白。
狄映第一次来的时候就发现、胡母身上的衣裙虽然看着普通,但实则那是一种较为昂贵的面料质地。
就像一种低调的奢华。
还有那衣裙,分明是在去年就做出来了的。而他听说:胡母的眼睛看不清、至少有四年了。
当时狄映在各屋转了一圈、也并没有发现针线篮之类的。那么、是谁给胡母做的衣裳呢?
还有床上的帐幔那些,都属于有钱人家才用得起的东西。颜色虽然厚重不起眼,但同样也是质地和平民用的是完全不同的。
胡母口口声声说:靠着养鸡和织布换的钱。
织布机是有,也有经常使用。但使用的痕迹并不频繁。也就是说:大概是隔几天、用一会儿的样子。
还有那灶房里、屋檐下挂着的腊肠、腊肉,那数量……可是有点儿多啊。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