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大英帝国的落日仍然挂在天空,人们还能稍微从余晖当中感受到温暖。
故而英国公使达夫爵士,在出席本次诺贝尔奖晚宴的时候,毫不怯场,他大大方方地像个主人一样,可能是“直把斯德哥尔摩当伦敦”了。
达夫爵士可能是因为看那个美国的哈里森公使在会场上上蹿下跳有些不顺眼,觉得不入流还操着一股外乡口音的乡毋宁阿迪宁,在会场里扮小丑十分不爽,所以他装出了一副十分热情的样子,拉住身边的中囯驻瑞典临时代办雷炳扬,假模假式滔滔不绝地扯起有的没的来。
他这个时候完全不顾及自己是大英帝国的爵士,是英国在瑞典的公使,而对方只是远东孱弱中囯的一个三等秘书,两人在身份上有些很大的差距了。
“代办阁下,贵国这几年隐约有崛起的迹象,1924年陈慕武博士就率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然后就是三年之后的今天,这次赵忠尧博士也第二次在奖章上刻上了中囯人的名字。可喜可贺!”
“呃,多谢公使阁下您的称赞,但是不管是陈博士还是赵博士,他们固然都是我国的青年才俊,可是两个人的成功,排除掉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贵国的剑桥大学,对他们的培养。
“依我看来,他们能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我们中英两国联合的结果,英国在这件事情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第一次出席这种重要场合的雷炳扬本来就紧张,面对达夫爵士这种热情的举动,他更是有些不知所措。
雷炳扬只能唯唯诺诺地问一句答一句,他那局促地样子,更能反衬出达夫爵士“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呃,樯橹并没有灰飞烟灭。
陈慕武没有坐在公使那边,否则的话,倘若他听清雷炳扬为了吹捧英国人都说了些什么话,肯定会变的哭笑不得。
怎么自己就是被英国人培养出的成果了?
如果当初来的不是英国,是德国,是法国甚至是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他陈慕武依然能够在物理学上取得成绩,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没了他陈慕武之后,英国能不能拿到一个又一个诺贝尔奖,卡文迪许实验室能不能在因为经费不足而稍微沉寂之后再创辉煌,这都是一个未知数。
达夫爵士对雷炳扬的回答,或者说是吹捧的彩虹屁很是满意,他忽然故意提高了声音,当着在场全部公使的面大声说道:
“代办阁下,就像阁下说的那样,不论是陈博士,还是赵博士,都是我们英中两国合作的典范。英国和中国都是有着很长历史的国家,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积累下来了很深厚的底蕴。
“中国有人才,而英国有优秀的教育系统,未来我们继续合作,一定还能培养出更多的对世界对人类有益的物理学家科学家,而绝不会培养出那种脑子里除了赚钱什么都没有的金融投机者!”
达夫爵士的话说得越来越大声,直到最后恨不得都要喊了出来。
而在他话语最后点出来的金融投机者,则是暗搓搓地代指美国华尔街的那些金融家,以及越来越狂热的美国股市。
说到底,就是看美国公使哈里森在晚宴上的所作所为不顺眼,故意抬高英国的地位,从而达到暗地里贬低美国的效果。
这哪里是什么外交场合,简直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儿戏。
鹬蚌相争,得利的是渔翁,倒霉的是……
陈慕武。
美国公使哈里森又不是傻子,他当然能够听出来达夫公爵话语里那些讽刺的潜台词。
好在这位公使先生他本人的理智还在,并没有因为对方的言语相激而血往上撞,失去理智同达夫爵士吵架。
说不定那个虚伪的英国佬,等的就是他自己这么做。
只要他做出这种举动,不就更能证明英国人嘴里说的话不虚,自己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而美国是一个没有教养的国家。
哈里森干脆连反唇相讥的想法都没有,他直接端着酒杯离席,去了晚宴会场当中的别的地方。
诺贝尔奖得主的那一桌,是今天晚上全场的焦点,自己如果贸然走过去的话,那他的意图就变得很明显。
所以哈里森把他的目标定在了别人的身上,这个人就是曾经在三年前同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陈慕武。
既然英国公使选择从中囯代办的身上下手,展现他那浓浓的优越感。
那自己干脆就给他来个釜底抽薪,直接攻略掉陈慕武好了。
“陈博士,晚上好!我是美国驻瑞典的公使,利兰·哈里森。”
在发展了黄帝星,并且接受了《时代》周刊的采访过后,陈慕武对美国的态度那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曾经明确表态过,不公正的《排华法案》一天不被废止,自己就将一天都不踏上美国的领土。
当然这也包括同样出台了法案排华的美国北方邻居和小跟班加拿大,虽然这个国家现在来说还没什么存在感。
所以陈慕武从未主动跟美国的国家官员们打过交道,他认识的美国人数量也寥寥无几,不是物理学家康普顿,就是天文学家坎贝尔,都是学术研究圈子里面的人。
直面美国外交人员,对陈慕武来说还是第一次。
可“伸手不打笑脸人”,哈里森都已经亲自走过来当面打照顾了,虽然拿不准他心里想的和过来的真正意图到底是什么,但陈慕武总归要客气两句的。
“很荣幸能够认识公使阁下,不知道阁下今天晚上找我,是有何贵干呢?”
陈慕武一有回应,哈里森便很自来熟地在餐桌上放下酒杯,在陈慕武身边找了个空位置坐了下来。
“陈博士,你或许不知道,在二十年前,当时年纪轻轻的我就已经是美国的外交人员,作为低等级的工作人员随着出使各国的公使们去过很多国家,当然也就当过邶京。似乎是在1901年?我记不太清了。
“我对中囯这个国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里的人们质朴又勤劳,只是缺少对西方社会的一些接触而已。
“我觉得假以时日,这个国家一定能崛起,果然在二十多年以后,出现了你和今天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赵博士。”
哈里森的本意,是想打一打感情牌,通过说自己曾经去过邶京,来迅速拉进和陈慕武的好感。
只是的话语里充满了不自知的傲慢,若不是顾及到场合,估计陈慕武的眉毛早就要拧到了一块去。
什么叫“缺少对西方社会的一些接触”?
意思就是在此前的中囯人蒙昧不堪,是広东湾外的一声炮响,给中囯送去了先进的知识呗?
而且看对方的那个意思,他好像是把陈慕武的成功,大部分功劳都揽到了西方的教育和普世价值观上面。
而且最让陈慕武气愤的,是他在话语一开始提到的那个时间,1901年。
这个年份,如果是只看四位阿拉伯数字,那么就是平平无奇的一年而已,充其量可以说是人类进入到二十世纪后的第一年。
可如果把这个年份转变成中囯传统的年号纪年法,那么这一年就是大清光绪二十七年。
其相对应的干支纪年法,则是六十甲子当中的第三十八个,辛丑。
去年的时候,借助义和团之势向各个国家宣战的清朝廷有多风光,今年仓皇西狩的清朝廷就有多狼狈。
一直到李中堂和留守京城的各个王爷把这份晚清民囯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和各国公使敲定了以后,带着光绪皇帝一直跑到了西侒的慈禧太后,才终于可以重新回到邶京来。
这一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按照干支记年被称作《辛丑条约》。
而去年达到顶峰的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进邶京,则同样按照干支纪年,被称作“庚子之乱”。
相应地,《辛丑条约》当中承诺的赔款,就被称作“庚子赔款”。
最近若干年,美国和英国等各个国家宣布不再索要赔款,而把这笔钱用在中囯的教育事业上,这些留学经费的资金来源,就是几乎达到了天文数字的庚子赔款。
甚至直到二十一世纪,东南小岛上的另一个“清华大学”,依然能够每年都收到庚子赔款的支票。
美国公使哈里森,说他曾经在1901年作为美国代表团的随员去过邶京,那么肯定就没有任何意外,绝对是去参加有关《辛丑条约》的谈判的人员之一。
哈里森提及这段往事,或许是想表明自己和中囯很是亲近。
但放到陈慕武的心中他却不这么想,虽然明白美国公使的真实意图,可他总觉得哈里森举的这个例子,像是在羞辱自己。
所以陈慕武自然也就不想给他留情面,反正这里是瑞典,又不是美国。
就算他在这里把代表着美国政府脸面的公使哈里森给大骂一顿,使其颜面无光,难不成一直奉行着门罗主义孤立政策的美国政府,还会派出军队来,把让美国丢了脸面的陈慕武教训一顿不成?
“公使阁下,你的这种说法,恕我很难认同。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科学和技术都是没有国界的。不能说是因为英国的牛顿爵士发现了运动学三定律,那么这三条力学最基本的定律就归属于英国,其他国家都不能使用。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书本,每天都要看的报纸,其使用的造纸和印刷技术,都是被中国率先发明,然后被阿拉伯商人经过丝绸之路历经多年的时间送到了欧洲。
“包括远洋轮船上所使用的指南针,在世界上各场大战中带走了无数人性命的火药,这些也都是中囯人发明的。
“如果伱说我和赵博士都是因为接触了西方社会,才能取得今天这种成绩,走到今天这个地位。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说,如果没有东方的古老智慧,现在整个西方就都还处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呢?”
哈里森万万没想到,他刚刚坐在公使的那一桌,面对的只不过是家道中落的英国大使的阴阳怪气。
但是上赶着来到了陈慕武这一桌,遇到的却是热脸贴冷屁股,比刚才更窘的窘境。
他现在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直戳戳地愣在了原地。
半晌之后,哈里森总算找出来了一些应对办法。
“陈博士,我想请你不要误会,我并不是那个意思。
“我只是想要称赞中囯人的智慧,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我相信在未来,这一数量还会变得更多。”
他这句话倒是没说错,陈慕武听起来也觉得很舒服。
“所以,我请问公使阁下,你现在找到我,究竟是有什么事情?”
其实哈里森的本意,是因为刚刚被达夫爵士阴阳怪气,所以想从陈慕武这里找回面子。
如果他能和被英国人吹捧到天上去的陈博士谈笑风生,那么就能展现出刚刚达夫爵士的嘲笑是那么苍白无力。
陈慕武突然问他有什么事情,又让哈里森愣了一下。
不过他这次的反应速度比之前更快:“陈博士,在来瑞典担任美国公使之前,我在美国担任的职务是助理国务卿。
“商务部长胡佛阁下曾经向柯立芝总统建议过,邀请您到美国去访问演讲,只是这件事情到现在都没有实现。
“今天刚好在斯德哥尔摩见到了您,所以我就想替美国政府重复一下,之前对您访问美国的邀请。”
到现在,哈里森有些破罐子破摔了。
反正今天在这场晚宴上他是丢了面子,如果能成功的邀请到陈慕武去美国,办成不管是柯立芝还是胡佛都没能办成的事情,最起码等他回到国内之后,能够挣到充足的面子。
“陈博士此前已经充分的表示了自己的想法,美国他是一定不会去的,哈里森公使阁下,我看在这件事情上,您还是别操心了。”
陈慕武还没张嘴,却有人已经抢先替他回应了这个邀请。
只是这人的英语水平堪忧,舌头有些捋不直。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故而英国公使达夫爵士,在出席本次诺贝尔奖晚宴的时候,毫不怯场,他大大方方地像个主人一样,可能是“直把斯德哥尔摩当伦敦”了。
达夫爵士可能是因为看那个美国的哈里森公使在会场上上蹿下跳有些不顺眼,觉得不入流还操着一股外乡口音的乡毋宁阿迪宁,在会场里扮小丑十分不爽,所以他装出了一副十分热情的样子,拉住身边的中囯驻瑞典临时代办雷炳扬,假模假式滔滔不绝地扯起有的没的来。
他这个时候完全不顾及自己是大英帝国的爵士,是英国在瑞典的公使,而对方只是远东孱弱中囯的一个三等秘书,两人在身份上有些很大的差距了。
“代办阁下,贵国这几年隐约有崛起的迹象,1924年陈慕武博士就率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然后就是三年之后的今天,这次赵忠尧博士也第二次在奖章上刻上了中囯人的名字。可喜可贺!”
“呃,多谢公使阁下您的称赞,但是不管是陈博士还是赵博士,他们固然都是我国的青年才俊,可是两个人的成功,排除掉自身的努力,也离不开贵国的剑桥大学,对他们的培养。
“依我看来,他们能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我们中英两国联合的结果,英国在这件事情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第一次出席这种重要场合的雷炳扬本来就紧张,面对达夫爵士这种热情的举动,他更是有些不知所措。
雷炳扬只能唯唯诺诺地问一句答一句,他那局促地样子,更能反衬出达夫爵士“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
呃,樯橹并没有灰飞烟灭。
陈慕武没有坐在公使那边,否则的话,倘若他听清雷炳扬为了吹捧英国人都说了些什么话,肯定会变的哭笑不得。
怎么自己就是被英国人培养出的成果了?
如果当初来的不是英国,是德国,是法国甚至是荷兰、比利时、意大利,他陈慕武依然能够在物理学上取得成绩,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但是没了他陈慕武之后,英国能不能拿到一个又一个诺贝尔奖,卡文迪许实验室能不能在因为经费不足而稍微沉寂之后再创辉煌,这都是一个未知数。
达夫爵士对雷炳扬的回答,或者说是吹捧的彩虹屁很是满意,他忽然故意提高了声音,当着在场全部公使的面大声说道:
“代办阁下,就像阁下说的那样,不论是陈博士,还是赵博士,都是我们英中两国合作的典范。英国和中国都是有着很长历史的国家,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当中,积累下来了很深厚的底蕴。
“中国有人才,而英国有优秀的教育系统,未来我们继续合作,一定还能培养出更多的对世界对人类有益的物理学家科学家,而绝不会培养出那种脑子里除了赚钱什么都没有的金融投机者!”
达夫爵士的话说得越来越大声,直到最后恨不得都要喊了出来。
而在他话语最后点出来的金融投机者,则是暗搓搓地代指美国华尔街的那些金融家,以及越来越狂热的美国股市。
说到底,就是看美国公使哈里森在晚宴上的所作所为不顺眼,故意抬高英国的地位,从而达到暗地里贬低美国的效果。
这哪里是什么外交场合,简直就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儿戏。
鹬蚌相争,得利的是渔翁,倒霉的是……
陈慕武。
美国公使哈里森又不是傻子,他当然能够听出来达夫公爵话语里那些讽刺的潜台词。
好在这位公使先生他本人的理智还在,并没有因为对方的言语相激而血往上撞,失去理智同达夫爵士吵架。
说不定那个虚伪的英国佬,等的就是他自己这么做。
只要他做出这种举动,不就更能证明英国人嘴里说的话不虚,自己是一个没有教养的人,而美国是一个没有教养的国家。
哈里森干脆连反唇相讥的想法都没有,他直接端着酒杯离席,去了晚宴会场当中的别的地方。
诺贝尔奖得主的那一桌,是今天晚上全场的焦点,自己如果贸然走过去的话,那他的意图就变得很明显。
所以哈里森把他的目标定在了别人的身上,这个人就是曾经在三年前同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陈慕武。
既然英国公使选择从中囯代办的身上下手,展现他那浓浓的优越感。
那自己干脆就给他来个釜底抽薪,直接攻略掉陈慕武好了。
“陈博士,晚上好!我是美国驻瑞典的公使,利兰·哈里森。”
在发展了黄帝星,并且接受了《时代》周刊的采访过后,陈慕武对美国的态度那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他曾经明确表态过,不公正的《排华法案》一天不被废止,自己就将一天都不踏上美国的领土。
当然这也包括同样出台了法案排华的美国北方邻居和小跟班加拿大,虽然这个国家现在来说还没什么存在感。
所以陈慕武从未主动跟美国的国家官员们打过交道,他认识的美国人数量也寥寥无几,不是物理学家康普顿,就是天文学家坎贝尔,都是学术研究圈子里面的人。
直面美国外交人员,对陈慕武来说还是第一次。
可“伸手不打笑脸人”,哈里森都已经亲自走过来当面打照顾了,虽然拿不准他心里想的和过来的真正意图到底是什么,但陈慕武总归要客气两句的。
“很荣幸能够认识公使阁下,不知道阁下今天晚上找我,是有何贵干呢?”
陈慕武一有回应,哈里森便很自来熟地在餐桌上放下酒杯,在陈慕武身边找了个空位置坐了下来。
“陈博士,你或许不知道,在二十年前,当时年纪轻轻的我就已经是美国的外交人员,作为低等级的工作人员随着出使各国的公使们去过很多国家,当然也就当过邶京。似乎是在1901年?我记不太清了。
“我对中囯这个国家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那里的人们质朴又勤劳,只是缺少对西方社会的一些接触而已。
“我觉得假以时日,这个国家一定能崛起,果然在二十多年以后,出现了你和今天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赵博士。”
哈里森的本意,是想打一打感情牌,通过说自己曾经去过邶京,来迅速拉进和陈慕武的好感。
只是的话语里充满了不自知的傲慢,若不是顾及到场合,估计陈慕武的眉毛早就要拧到了一块去。
什么叫“缺少对西方社会的一些接触”?
意思就是在此前的中囯人蒙昧不堪,是広东湾外的一声炮响,给中囯送去了先进的知识呗?
而且看对方的那个意思,他好像是把陈慕武的成功,大部分功劳都揽到了西方的教育和普世价值观上面。
而且最让陈慕武气愤的,是他在话语一开始提到的那个时间,1901年。
这个年份,如果是只看四位阿拉伯数字,那么就是平平无奇的一年而已,充其量可以说是人类进入到二十世纪后的第一年。
可如果把这个年份转变成中囯传统的年号纪年法,那么这一年就是大清光绪二十七年。
其相对应的干支纪年法,则是六十甲子当中的第三十八个,辛丑。
去年的时候,借助义和团之势向各个国家宣战的清朝廷有多风光,今年仓皇西狩的清朝廷就有多狼狈。
一直到李中堂和留守京城的各个王爷把这份晚清民囯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和各国公使敲定了以后,带着光绪皇帝一直跑到了西侒的慈禧太后,才终于可以重新回到邶京来。
这一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按照干支记年被称作《辛丑条约》。
而去年达到顶峰的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进邶京,则同样按照干支纪年,被称作“庚子之乱”。
相应地,《辛丑条约》当中承诺的赔款,就被称作“庚子赔款”。
最近若干年,美国和英国等各个国家宣布不再索要赔款,而把这笔钱用在中囯的教育事业上,这些留学经费的资金来源,就是几乎达到了天文数字的庚子赔款。
甚至直到二十一世纪,东南小岛上的另一个“清华大学”,依然能够每年都收到庚子赔款的支票。
美国公使哈里森,说他曾经在1901年作为美国代表团的随员去过邶京,那么肯定就没有任何意外,绝对是去参加有关《辛丑条约》的谈判的人员之一。
哈里森提及这段往事,或许是想表明自己和中囯很是亲近。
但放到陈慕武的心中他却不这么想,虽然明白美国公使的真实意图,可他总觉得哈里森举的这个例子,像是在羞辱自己。
所以陈慕武自然也就不想给他留情面,反正这里是瑞典,又不是美国。
就算他在这里把代表着美国政府脸面的公使哈里森给大骂一顿,使其颜面无光,难不成一直奉行着门罗主义孤立政策的美国政府,还会派出军队来,把让美国丢了脸面的陈慕武教训一顿不成?
“公使阁下,你的这种说法,恕我很难认同。不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科学和技术都是没有国界的。不能说是因为英国的牛顿爵士发现了运动学三定律,那么这三条力学最基本的定律就归属于英国,其他国家都不能使用。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书本,每天都要看的报纸,其使用的造纸和印刷技术,都是被中国率先发明,然后被阿拉伯商人经过丝绸之路历经多年的时间送到了欧洲。
“包括远洋轮船上所使用的指南针,在世界上各场大战中带走了无数人性命的火药,这些也都是中囯人发明的。
“如果伱说我和赵博士都是因为接触了西方社会,才能取得今天这种成绩,走到今天这个地位。那我是不是也可以说,如果没有东方的古老智慧,现在整个西方就都还处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呢?”
哈里森万万没想到,他刚刚坐在公使的那一桌,面对的只不过是家道中落的英国大使的阴阳怪气。
但是上赶着来到了陈慕武这一桌,遇到的却是热脸贴冷屁股,比刚才更窘的窘境。
他现在是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直戳戳地愣在了原地。
半晌之后,哈里森总算找出来了一些应对办法。
“陈博士,我想请你不要误会,我并不是那个意思。
“我只是想要称赞中囯人的智慧,在短时间内就出现了两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我相信在未来,这一数量还会变得更多。”
他这句话倒是没说错,陈慕武听起来也觉得很舒服。
“所以,我请问公使阁下,你现在找到我,究竟是有什么事情?”
其实哈里森的本意,是因为刚刚被达夫爵士阴阳怪气,所以想从陈慕武这里找回面子。
如果他能和被英国人吹捧到天上去的陈博士谈笑风生,那么就能展现出刚刚达夫爵士的嘲笑是那么苍白无力。
陈慕武突然问他有什么事情,又让哈里森愣了一下。
不过他这次的反应速度比之前更快:“陈博士,在来瑞典担任美国公使之前,我在美国担任的职务是助理国务卿。
“商务部长胡佛阁下曾经向柯立芝总统建议过,邀请您到美国去访问演讲,只是这件事情到现在都没有实现。
“今天刚好在斯德哥尔摩见到了您,所以我就想替美国政府重复一下,之前对您访问美国的邀请。”
到现在,哈里森有些破罐子破摔了。
反正今天在这场晚宴上他是丢了面子,如果能成功的邀请到陈慕武去美国,办成不管是柯立芝还是胡佛都没能办成的事情,最起码等他回到国内之后,能够挣到充足的面子。
“陈博士此前已经充分的表示了自己的想法,美国他是一定不会去的,哈里森公使阁下,我看在这件事情上,您还是别操心了。”
陈慕武还没张嘴,却有人已经抢先替他回应了这个邀请。
只是这人的英语水平堪忧,舌头有些捋不直。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