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什么是因地制宜?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第八章 什么是因地制宜?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纪纲顿时感觉十分新奇。

    “这比起京城那帮人所用的红木雕花窗栏,和屋内昼夜不停燃烧的名贵香料,你们这里的装修,倒是十分新鲜省钱了。”

    朱棣环顾四周,说道。

    徐子麟一边招呼别院的人上菜,一边说道:“竹林是县郊竹贤村的男女老少承包。我刚上任的时候,竹贤村穷的只剩下活人了,后来我改育了本地竹子的品种,大大提高了产量,竹贤村的后山也就开辟为竹林了。”

    “承包?怎么个承包法?”

    朱棣知道,自己那个贤能太子朱高炽,对于实际的民生几无了解,自己更是半生戎马,从未低头躬耕于民生制度,听到徐子麟的说法,十分新奇。

    徐子麟笑了笑,起身说道:“依我大明律法,土地皆属国有,百姓分得田地耕种,上缴土地税,还要上缴部分农作物,剩下的才能用于交换银两,对吧?”

    朱棣点了点头,这是自太祖起就实行的制度。

    “但是我们新培育的竹子,却不在缴税名册之中。而且,当今的律法有一个弊端。”

    徐子麟压低了声音,这话他一个县令可不好乱说,纪纲当即就站了起来。

    “你说什么?你是对我大明律法有什么质疑和不满吗?”

    纪纲脸色有些红,朱棣赶紧摆了摆手,示意纪纲坐下。

    纪纲有些愤愤,而朱棣却面不改色。

    他很好奇徐子麟的想法,他越来越觉得此人绝非笼中之物,区区县令,实在有些屈才。

    “这里没有外人,我绝不外传,但说无妨。”

    徐子麟也被纪纲的反应吓了一跳,不过还是清清嗓子说道:“按大明律法,蓬莱县所缴纳的官粮官物都有定数,县衙也按照人丁之数分给了县内百姓以及下辖的村落,对吧?”

    朱棣点头,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或者说,他认为自家太子对这事的规定很合理。

    李达却摇了摇头,“竹贤村背靠深山,面朝荒地,说是一毛不拔都不为过,按人丁分配,每年需要缴纳的粮食至少有四百石。全村一年的口粮都没有三百石,去哪里准备这四百石粮食?”

    “准备不出粮食,壮丁就要被拉去做徭役。壮丁本就不多,大部分都去做了徭役,谁来种地?土地本就贫瘠,剩些老弱妇孺可怜还要足蒸暑土气勉强糊口,日复一日,民不聊生。”

    李达忍不住感慨,若不是徐县令上任进行了改革,只是死板执行律法,哪里有如今蓬莱县的繁荣?

    朱棣如同被雷击中一般,久久不能说话。

    纪纲也沉默了。身为锦衣卫指挥官,他从不缺俸禄,家人一直衣食无忧,也不了解如此细节具体的内容。

    徐子麟继续说道:“所以我就实行了新的办法,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朱棣重复了一遍,眼神中有一些迷茫。

    迷茫就对了。徐子麟忍不住暗爽,当年他看到这些新闻的时候,也是一脸懵逼。

    “很简单的道理,一个县总有土地肥沃或贫瘠之处,各村又有不同的实际情况,一刀切执行律法,民众多有怨言。”

    徐子麟继续说道,“竹贤村收不上来水稻,它旁边的村也种不出小麦来。执政的官员如果懒散怠政,必然会导致民众生怨。”

    “所以,什么地盛产什么,就多替其他地区分担一些什么。竹贤村虽没有水稻,但它后山竹林每年的竹子产量足够整个蓬莱县的开销,还能出口一些。”

    “出口?”

    朱棣也没有听过这个词。

    “啊,就是卖给其他的县。”徐子麟赶紧解释,和古人说话,真得注意措辞。

    “哦。”朱棣似懂非懂。

    “原本竹贤村每年缴税、壮丁服徭役,苦不堪言,人丁凋敝,原本近百户的村庄,只剩下不到三十户。而县里的伐竹工每天要长途跋涉,才能背回一小框竹子,也不够养家糊口。”

    “现在就好了,竹贤村的男女老少人人只需在后山经营竹山,不仅能够维持生计,还足以致富,原本的伐竹工都能分到土地,自给自足。”

    “若各地各县都能如此,不再死板地按照律法要求按人丁分配,而是灵活多变,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各个县的安排,便都能同蓬莱县一般,逐渐发展,繁荣起来!”

    徐子麟越说越激动,在屋内来回踱步,气宇轩昂。待他话音落下,一屋子人都愣愣地看着他。

    他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咳嗽了两声,刚要回到自己的座位,却传来了掌声。

    朱棣双手拍掌,“啪、啪、啪。”

    “说的太好了,徐县令。”

    朱棣不仅对徐子麟的印象有所改观,更是带起几分赞赏。

    “若是各地各县,都能有徐县令这样的官员,有徐县令的才智,有蓬莱县如此先进的地方政策,大明何愁不强大?何愁不兴盛啊?”

    朱棣十分激动,端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

    几人越谈越投机,待酒足饭饱,已快到未时了。

    徐子麟愈加觉得,这两人的身份一定有秘密。

    能动辄拿出几十万两白银、对各地政策十分熟悉,除了对民生实际情况不是了解之外,这人似乎很是了解大明的运作。

    看来这人非富即贵,最起码也是个隐藏身份的高官,像《神探狄仁杰》电视剧里的钦差大臣一般,到地方代表皇帝视察的那种。

    朱棣没亮身份,但是对徐子麟的身份,同样也产生了些许疑惑。

    这人的治理水平,远超什么县令县官,最起码应在州府任职。

    他首创的许多政策,譬如他们口中的“缆车”“外卖”“自行车”,便是连内阁元老、宰相首府的脑袋也想不出来的。

    这个徐子麟,到底是什么人?

    “既然各位都已兴尽,我立刻派车,送各位回去吧!”

    徐子麟率先站起身,然后送了朱棣和纪纲出了别院大门,随即一脸喜色道:“李达,你亲自驾车,将两位贵客护送回客栈!”

    而这时,朱棣却也一脸尽兴的给拒绝了。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朱棣巡查后,硬说我小小县令要造反?》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