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托名汉相,其实汉贼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舍弟诸葛亮第502章 托名汉相,其实汉贼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司马朗从二弟那里得到启发,第二天去司空府点卯后,又跟毛玠商量了一下,觉得没问题,便兴冲冲去找曹操献策。

    曹操见到司马朗,心情还不错,可能是年关将近,而且知道自己马上能当丞相了吧,便语气随和地赐司马朗坐下说话。

    “伯达此来,可是那事儿有眉目了?”

    司马朗也不敢藏掖,开门见山把干货一五一十说了,提到让赵温举荐孙权、然后郗虑再弹劾赵温的法子。

    曹操听后,果然眼神微微一亮:“……这个法子倒是不错,伯达,是你自己想出来的?看来你也通机变嘛。”

    司马朗知道自己在曹公心目中、平时是个什么形象。

    也知道曹公多疑、如果自己的才干禀赋突然有所变化,出乎对方的意料。那对方就有可能怀疑他原先是不是在藏拙、故意韬光养晦。

    那就弄巧成拙了,还不如大大方方把话说开。

    于是司马朗很干脆地坦白:“司空明鉴!此事属下还当向你请罪。”

    曹操便语气玩味地好奇追问:“伯达为孤分忧,何罪之有?但说无妨!”

    司马朗:“属下这几日回府后,每日思忖对策不得,一时焦躁,喃喃自语,被舍弟听到。舍弟虽不沉稳,却比我多些急智,我们一番切磋,才想到这个法子。还请司空恕我私自与家人商议公务之过。”

    曹操听了,这才豁达摆手:“这有什么?虽说要公私分明,但亲兄弟之间,有政务难决之事,互相商量也是常有的。刘备难道会介意诸葛瑾、诸葛亮私相谋划么?孤的胸襟难道还不如刘备?”

    司马朗连忙口称不敢,曹操随和地抬手示意他不必拘谨,又随口问道:

    “令弟是字仲达吧?你们河内司马家倒是有意思,兄弟八人,司马八达。当初孤征辟他出仕,好像还身体不适拖延了几年?如今倒是肯真心实意为朝廷出力了?”

    司马朗:“舍弟当初确实是身染风痹,不过也就两三年便彻底大好了,着实不敢欺瞒司空。”

    曹操:“放松些,谁说他欺瞒了。有些人就算来了,但是心没到,不为朝廷出主意,那也无用。肯用心,就是好事。”

    这也是曹操心中第一次记住了司马懿这個人的真正才干,决定将来多给他一些出谋划策的机会,慢慢历练。

    ……

    曹操听取了司马朗和毛玠的建议后,立刻便着手实施。

    几天之后,腊月底的一天,司马朗就带着曹操的私下暗示,去拜访了司徒赵温。

    赵温过完年就七十岁了,来年五月份就要过七十大寿。

    (注:古人都是周岁六十九、虚岁七十的那个生日过七十大寿的)

    听说司马朗来访,赵温虽然知道对方只是一个司空主簿,但还是在司徒府的正堂上接见了对方。

    赵温出场时,拄着拐杖,身形佝偻,已是衰朽不堪,左右都需要侍女搀扶。

    司马朗等赵温坐定,才以眼色示意,赵温只好屏退左右侍女。

    司马朗这才把来意说了:“……值此多事之秋,朝廷用人当不拘一格。曹公之婿孙权,仁孝果敢,虽已有显职在身,但并无实权。

    曹公欲重用之,又恐其年轻望浅,不能服众,故而想请司徒举其茂才——马上就要过年了,司徒明年要举的茂才名额,应该还没有定下人选吧?”

    赵温听了,心中也有些犯嘀咕,不过也没往陷害上想,他只是觉得这事儿有点不合常理:“伯达贤侄,此事似乎有点不合朝廷法度?自古从未听说已经官居州郡之人,还要再被人察举的。

    我大汉对地方官,历来最高只能举郡丞为茂才,而且需要州牧或刺史去察举。孙权原本的官职,就已在郡丞之上,还察举什么?”

    司马朗:“此一时,彼一时。孙权虽有高位,但都是虚衔,从未实授。这种特殊情况,此前从未遇见过,只好特事特办。也正因为孙权虚位已高,非地方官所能察举,所以必须三公出面方可。当今朝廷,除了司徒之外,还有谁人能当此事?”

    东汉的法度,三公和州牧、刺史都是可以举茂才的,而郡太守就没资格了,太守只能察孝廉。

    就因为孙权有虚位,地方官管不到了,只能找三公。

    而三公实际上只剩曹操和赵温两个,杨彪早就滚了,太尉的位置空了六七年之久。

    这么一番逻辑推算下来,赵温确实责无旁贷。

    被司马朗这么挤兑,赵温再想推辞躲事,也躲不了了,思前想后,只能长叹一声,应承下来。

    司马朗也松了口气:“如此,就有劳司徒了,事成之后,司空会记得此番好处的。在下这就告辞。”

    目送司马朗离去,赵温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是觉得自己节操有亏。

    “唉,为了巴结曹操,他让我察举孙权就得察举孙权,真是晚节不保!你要用就直接用便是了!朝廷都是你说了算,非要拉上老夫做幌子!”

    赵温越想越气、越想越无奈,唯有长吁短叹。

    ……

    又数日时光倏忽而过,转眼就到了建安十一年的新年。

    年初五之前,朝廷上下都有休沐假期,大家都安心过年。

    皇帝刘协也不来叨扰臣子,就算有祭祀类的典礼,多半也要拖到正月十五的上元节。

    过完初五,赵温也在自己府上,让主簿代笔,帮他把那份察举孙权茂才的奏折写好。

    等到开年后第一次朝会,他就按流程、把这份折子递了上去。

    皇帝收下折子,并没有立刻批复,只是留置等候讨论。

    这种小事,也就如同一粒石子落入湖水,暂时激起了一丁点涟漪,很快被人遗忘了。朝臣都觉得这不过是个走过场的小插曲罢了。

    又过两日,马腾、庞德从西凉而来,抵达许都。

    曹操亲自出城三十里,隆重迎接。司徒赵温和其他朝中重臣,当然也在出迎之列。

    如此隆重的场面,着实让粗鄙出身的马腾有些受宠若惊,原本内心那点担忧,也化解了大半。

    此后三天,曹操设宴连日款待马腾,朝中众臣作陪,觥筹交错互相吹捧自不必提。

    到了正月十一,又一次朝议的日子。马腾入宫面圣,当面见到了刘协。

    刘协如同木偶傀儡,按曹操的意思,正式宣布册封马腾为骠骑将军。

    同时还对曹操主动让贤、让出骠骑将军高位的高风亮节,做出了表彰。

    又过四天,转眼到了上元佳节。曹操也还算有人性,没让郗虑在上元佳节之前发动,总算是让赵温过了个安稳年。

    不过,赵温的好日子也就仅限于此了。

    六天之后,正月二十一。

    一场例行的大朝会上,曹操居然装作“事务繁忙、最近才刚刚听说赵司徒察举了我女婿孙权茂才之事”,再次上表谦辞,表示孙权才德不配如此厚誉,帮着孙权推辞了赵温的察举。

    赵温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朝会上一度惊愕。

    可怜他一个七十岁的老头,反应本来就慢,心说这明明是曹司空让我做的事情,怎么翻脸就不认了呢?

    赵温一时想不通,还想在朝会上当场把内幕交易说穿,说是曹操的主簿司马朗来暗示他的。

    曹操见他如此不识相,居然还想反抗,直接在朝堂上大声呵斥,制止赵温胡说八道。

    赵温这才反应过来,有些话是不能说的,说出来自己只会死得更惨。他也只好忍气吞声,认了这个栽。

    刘协在御座上,看着曹操如此欺凌老臣,也是内心愤懑不已,拳头捏得咯咯作响。

    但他也没办法,他连董承和董贵妃都卖了,区区一个跟了他十几年的赵司徒,又能如何?

    随着散朝,赵温整个人精气神都被抽走了一样,颓废地散朝,回到司徒府上就气得病倒了——这也不能怪他心眼小,实在是被欺负得太狠了。原本的历史上,赵温也是在这样被曹操陷害后,当年就气得发病而亡。

    毕竟是七十多的老头儿了,被人泼脏水晚节不保,谁受得了。

    又五天之后,正月二十六的那场大朝会。曹操的走狗、侍中郗虑,就开始走流程:

    弹劾赵温营私舞弊、试图结档营私。幸好曹司空大公无私、高风亮节,拒绝了赵温的拉拢腐蚀。

    因此,奏请罢免赵温的司徒之职。

    刘协只是稍稍挣扎了一下,郗虑便又拿出几年前逼迫他杀董贵妃时的气焰,对皇帝施压。最终刘协再次妥协,忍气吞声准奏。

    至此,大汉朝廷当中,除了曹操以外的最后一位三公,被彻底搬掉。

    又数日之后,二月初一的大朝会上。

    由骠骑将军马腾领衔上书、近三十名朝廷公卿和地方州牧、刺史联署的奏表,递到了刘协案头。

    表章的内容,当然是劝皇帝认清曹司空的巍巍功德、辞让谦退的高风亮节,应该升曹操为丞相。

    因为三公都不存在了,设丞相再无阻碍,这事儿当然被刘协通过。

    所以,二月初一这天,汉朝朝廷正式再次设置丞相职务,由曹操担任。

    许都城内,也即日起开始大兴土木,把原先的三公府邸旧地都征用了,另起丞相府。

    曹操就任丞相的消息,也在此后一两个月之内,渐渐传播天下。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舍弟诸葛亮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舍弟诸葛亮》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舍弟诸葛亮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舍弟诸葛亮》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