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经济,是一个国和家,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对一个家庭而言,贫贱夫妻百事衰,钱也许不是万能的,但它是幸福的基础,有了它,你才能去追求幸福。
对一个国家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
所以朱雄英心中想着的,明年要怎么为这个古老的国度增加收益,事实上在他的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至少他能够保证,追加大明水师的二百万预算支出不会加重朝廷明年的财政负担。
有了朱雄英的这句话,那些守旧的大臣也便没有了反对的理由。
追加大明水师二百万经费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接下来轮到吏部。
吏部为六部之首,主要是管理官员的一个部门,类似于今日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
吏部的预算,主要集中在中央以及各地方官员的俸禄上,对于吏部提出来的预算,众人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意见,因为那些都是必须要花的钱。
接下来轮到礼部。
礼部也没什么好说的,都是些按部就班的事情,大都是典礼事务,还有就是明年开春三年一度的科举。
科举, 是这个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 他扩张了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朝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朱元璋对此也是十分的重视。
对于礼部提出来的预算,众人也没有什么异议。
接下来轮到刑部, 刑部也没什么好说的, 毕竟这个部门并不是需要花费大量支出的部门。
虽说只是一个小朝会,但却决定着大明朝未来一年发展的方向, 所以许多事情讨论起来非常的繁琐, 四个部门汇报完毕,时间便已经来到了正午时分。
朱元璋按制对群臣开恩, 又要尚膳监准备好午膳, 君臣们简单的进了一些膳食,就又继续开会。
接下来的是工部。
工部涉及财政方面的事情就非常的多。
目前朝廷在修建的重点项目,其一是北疆长城防线。
其二是新安江和太湖的防洪大坝, 明朝的桥梁防洪技艺已经足够高超。
其三便是重点治理京杭大运河,开凿清江浦、整治吕梁和百步二洪、开辟台州白塔河航线;
其四是引黄济运正常,黄河水给京杭运河提供了充足水源,保障了漕运的畅通。
当然,北平府燕王朱棣也命宋礼整治了会通河,以沟通江南到北平的水上交通线。
此航线开辟之后, 北方经济顷刻被江南带动起来。
朱棣并非只会带兵打仗, 治理地方的眼光也都颇为毒辣。
除了水陆开辟之外,陆地道路建设, 在各地方都在紧锣密鼓建设,许多地方的官道,一到雨雪天, 便车马无法前行,对此各地方也开始平铺石子路, 以促进交通运输。
钟山皇陵、皇宫, 各地方的孔庙、祭坛等, 也都在抓紧建造。
工部的汇报相对来说要相对繁琐许多, 特别在汇报工程的时候,更是繁琐且枯燥, 但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关乎到民生,国防,祭祀等方方面面。
不得不说,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基建大国。
但就是在这些工程当中, 容易滋生贪腐, 朱雄英一边听着工部的汇报,一边在心里寻思着, 要怎么让这些工程建设更加一目了然,减少其中的贪墨……
几个部门汇报完毕, 接下来便是财政的大头,户部。
户部尚书赵勉出列,汇报的事情很多很杂。
牵扯到了田地,户籍, 赋税等问题,这其中的重中之重, 便是明年的春耕。
对于这个问题, 朱雄英也是非常的关注。
因为他想要在明年春耕的时候推广红薯的种植。
当今世道, 虽也称得上是太平盛世, 可古人的所谓太平盛世, 指标是极低的,一个灾殃到来,依旧有无数人食不果腹,会有无数人成为道旁的森森白骨。
而农民又是最保守的群体,更何况是这个时代的农民,对他们而言,即便眼下天象反常,又发生了大旱,种麦子极有可能颗粒无收,他们也绝不敢轻易种植其他的作物。
就是朝廷鼓励他们种也不行,因为那一亩三分地,就是他们一家人的命根子。
所以推广红薯,即迫在眉睫, 又不可野蛮行事。
这也是朱雄英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他要考虑的事情还有很多……
一个小朝会整整持续了一天,直到深夜。
朱雄英整个下来,直接头晕脑胀。
此刻的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皇帝,圣明之君寥寥无几,因为想要当一个圣明之君,真的很累很累。
与此同时,他也越来越佩服老爷子。
老爷子如此勤勉,竟还能如此高寿,在这空挡里,还有抽出时间来生了那么多的儿女,称之为天选之子,毫不过分。
年末的小朝会结束,接下来还有一个大朝会,便进入年底休沐日。
拖着疲惫身子回到东宫的朱雄英,案台上依旧摆着一大摞的奏疏,这些天,他就像一台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一样,一直转个不停。
一番洗漱之后,趁晾干头发的时间,朱雄英又趴在案台,手中的笔在不断落下,奋笔写着什么……
突然。
朱雄英感到脑袋一阵眩晕,竟缓缓的倒在了案桌上,桌上的砚台被朱雄英的手打到,轰然落地……
守在门外的太监听到响声,连忙进屋一看,顿时吓懵了。
“来人!快来人啊!”
太监愣了片刻之后,神色忽的大变,厉声高呼。
“去,去……去找御医!快点!”
“快!快去通知皇上!!!”
其他太监进来后,有的向乾清宫跑去,有的向太医院跑去……
乾清宫。
朱元璋刚刚和衣睡下,便听到了门外的嘈杂声,连忙起身,走出门外。
只见门外的太监战战兢兢的匍匐在地上。
朱元璋眉头猛地一皱:“怎么了?”
太监连忙回道:“皇太孙他……他晕倒了!”
闻言。
朱元璋宛若晴天霹雳,神色忽的大变,二话不说,便往东宫疾步走去……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对一个家庭而言,贫贱夫妻百事衰,钱也许不是万能的,但它是幸福的基础,有了它,你才能去追求幸福。
对一个国家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
所以朱雄英心中想着的,明年要怎么为这个古老的国度增加收益,事实上在他的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至少他能够保证,追加大明水师的二百万预算支出不会加重朝廷明年的财政负担。
有了朱雄英的这句话,那些守旧的大臣也便没有了反对的理由。
追加大明水师二百万经费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接下来轮到吏部。
吏部为六部之首,主要是管理官员的一个部门,类似于今日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
吏部的预算,主要集中在中央以及各地方官员的俸禄上,对于吏部提出来的预算,众人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意见,因为那些都是必须要花的钱。
接下来轮到礼部。
礼部也没什么好说的,都是些按部就班的事情,大都是典礼事务,还有就是明年开春三年一度的科举。
科举, 是这个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 他扩张了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朝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朱元璋对此也是十分的重视。
对于礼部提出来的预算,众人也没有什么异议。
接下来轮到刑部, 刑部也没什么好说的, 毕竟这个部门并不是需要花费大量支出的部门。
虽说只是一个小朝会,但却决定着大明朝未来一年发展的方向, 所以许多事情讨论起来非常的繁琐, 四个部门汇报完毕,时间便已经来到了正午时分。
朱元璋按制对群臣开恩, 又要尚膳监准备好午膳, 君臣们简单的进了一些膳食,就又继续开会。
接下来的是工部。
工部涉及财政方面的事情就非常的多。
目前朝廷在修建的重点项目,其一是北疆长城防线。
其二是新安江和太湖的防洪大坝, 明朝的桥梁防洪技艺已经足够高超。
其三便是重点治理京杭大运河,开凿清江浦、整治吕梁和百步二洪、开辟台州白塔河航线;
其四是引黄济运正常,黄河水给京杭运河提供了充足水源,保障了漕运的畅通。
当然,北平府燕王朱棣也命宋礼整治了会通河,以沟通江南到北平的水上交通线。
此航线开辟之后, 北方经济顷刻被江南带动起来。
朱棣并非只会带兵打仗, 治理地方的眼光也都颇为毒辣。
除了水陆开辟之外,陆地道路建设, 在各地方都在紧锣密鼓建设,许多地方的官道,一到雨雪天, 便车马无法前行,对此各地方也开始平铺石子路, 以促进交通运输。
钟山皇陵、皇宫, 各地方的孔庙、祭坛等, 也都在抓紧建造。
工部的汇报相对来说要相对繁琐许多, 特别在汇报工程的时候,更是繁琐且枯燥, 但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关乎到民生,国防,祭祀等方方面面。
不得不说, 华夏自古以来就是基建大国。
但就是在这些工程当中, 容易滋生贪腐, 朱雄英一边听着工部的汇报,一边在心里寻思着, 要怎么让这些工程建设更加一目了然,减少其中的贪墨……
几个部门汇报完毕, 接下来便是财政的大头,户部。
户部尚书赵勉出列,汇报的事情很多很杂。
牵扯到了田地,户籍, 赋税等问题,这其中的重中之重, 便是明年的春耕。
对于这个问题, 朱雄英也是非常的关注。
因为他想要在明年春耕的时候推广红薯的种植。
当今世道, 虽也称得上是太平盛世, 可古人的所谓太平盛世, 指标是极低的,一个灾殃到来,依旧有无数人食不果腹,会有无数人成为道旁的森森白骨。
而农民又是最保守的群体,更何况是这个时代的农民,对他们而言,即便眼下天象反常,又发生了大旱,种麦子极有可能颗粒无收,他们也绝不敢轻易种植其他的作物。
就是朝廷鼓励他们种也不行,因为那一亩三分地,就是他们一家人的命根子。
所以推广红薯,即迫在眉睫, 又不可野蛮行事。
这也是朱雄英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他要考虑的事情还有很多……
一个小朝会整整持续了一天,直到深夜。
朱雄英整个下来,直接头晕脑胀。
此刻的他,终于明白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皇帝,圣明之君寥寥无几,因为想要当一个圣明之君,真的很累很累。
与此同时,他也越来越佩服老爷子。
老爷子如此勤勉,竟还能如此高寿,在这空挡里,还有抽出时间来生了那么多的儿女,称之为天选之子,毫不过分。
年末的小朝会结束,接下来还有一个大朝会,便进入年底休沐日。
拖着疲惫身子回到东宫的朱雄英,案台上依旧摆着一大摞的奏疏,这些天,他就像一台上紧了发条的机器一样,一直转个不停。
一番洗漱之后,趁晾干头发的时间,朱雄英又趴在案台,手中的笔在不断落下,奋笔写着什么……
突然。
朱雄英感到脑袋一阵眩晕,竟缓缓的倒在了案桌上,桌上的砚台被朱雄英的手打到,轰然落地……
守在门外的太监听到响声,连忙进屋一看,顿时吓懵了。
“来人!快来人啊!”
太监愣了片刻之后,神色忽的大变,厉声高呼。
“去,去……去找御医!快点!”
“快!快去通知皇上!!!”
其他太监进来后,有的向乾清宫跑去,有的向太医院跑去……
乾清宫。
朱元璋刚刚和衣睡下,便听到了门外的嘈杂声,连忙起身,走出门外。
只见门外的太监战战兢兢的匍匐在地上。
朱元璋眉头猛地一皱:“怎么了?”
太监连忙回道:“皇太孙他……他晕倒了!”
闻言。
朱元璋宛若晴天霹雳,神色忽的大变,二话不说,便往东宫疾步走去……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