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可别小瞧了这帮业余选手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第四百一十八章 可别小瞧了这帮业余选手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1980年,距离二战法西斯的投降年代,整整过去了35年。

    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反法西斯纪念活动。

    最近的电视台,不但在反复播放《地道战》、《地雷战》等老电影。

    还陆续上映了多部如《大渡河》等抗战系列电影。

    这一会,就在燕京电视台的几位同志,为“抗日题材”的公益广告排兵布阵时。

    香江城1980年的一部票房亚军,也于8月28日上映了。

    这部主要讲述中国抗日战争的电影《惨痛的战争》,一上映便成爆款。

    942万的票房,不但比洪金宝自导自演的票房季军《鬼打鬼》,高出了近半。

    相比1980年的香江票房冠军——嘉禾电影的《师弟出马》,也仅仅只低了百万票房。

    要知道,这一年的成龙大哥,原本就是票房的保证。

    由此可见,在一致对外、抗日救国的方面,香江人民还是一样嫉日如仇的。

    而这部电影的制作发行公司,就是日后投资发行《卧虎藏龙》、《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捉妖记》……不差钱海外电影发行商安乐影业。

    因为一直专注海外发行,所以安乐影业并不像邵氏、嘉禾那样引人注目。

    但,就是这个安乐影业却眼光独特的把宫崎骏的系列动画,打包引进到了香江。

    并且,也是在嘉禾、邵氏陆续谢幕后,在内地混得如鱼得水的一间香江影业公司。

    在江山看来,就凭这家公司能够在1980年,发行一部抗日题材的纪录片。

    这眼界也足够支撑安乐影业走向更远了。

    ……

    这一会虽已黄昏。

    灯火通明的台长办公室里,各个都在各司其职。

    办公桌旁,江山就已经起草完成的广告剧本,与坐在一块的王扶林商量、修改着具体的拍摄细节。

    办公桌的另一边,手拿电话的周也明,正一家家挨着询问拍摄演员名单。

    “只有一个张丰毅有时间吗?”周也明对着电话:“你们学校什么时候这么忙了?”

    “周台,”

    耳朵上别了支烟的江山,赶紧压着声提醒道:“您问问他们,谢园有没有空?”

    “噢对了,”周也明:“你们北影是不是有位名叫谢园的同学呀?”

    电话的那头一听说这边连谢园都要,立马就表示:

    “谢园?有,有有有,表演班的谢园,是位很优秀的学员。”

    看着周台对自己点了点头,江山赶紧又得寸进尺道:

    “我听说北影今年刚招了一个业余培训班,能不能请他们先过来救個场?”

    1980年,没有招收本科班的北电,开办了一个业余表演培训班。

    虽然这个培训班只有四个月的学习时间。

    但招收进来的学员里却有:张光北、赵宝刚、李成儒、李勤勤、朱琳……

    “业余班?”

    此时,王扶林抓住了重点:“他们能行吗?毕竟,一天学还没上呢。”

    “您可别小瞧了这帮业余选手,”

    江山力荐:“我听说这40位学生,可都是北影从两千多名考生当中挑出了的。”

    王扶林点点头:“倒也是。”

    “再说,咱们这个戏虽然看着轰轰烈烈,”江山悄声道:

    “其实对演员的要求也没那么高。

    而且,反正还有陈佩丝、刘小庆、黄永钰、王世襄这几位老戏骨在顶着呢。”

    可惜江小鱼和江小白两位小戏骨回浦江去了!

    “我看行唉,”王扶林压着声音:“新学生听话,指挥起来不费劲。”

    周也明默默点头:“老马,你们学校今年不是刚招了一个表演培训班嘛!

    拉到我这来提前锻炼一下怎么样?这可是难得的机会啊。

    谁能像他们一样,刚进校园就拿到剧本了……”

    电话对面的北影学院办公室里。

    表演系主任马精武一听这话便惊。

    要知道,谢园同志自打两年前进来后,一部作品还没轮上呢。

    “周台,”马精武不放心道:“你不会是让他们过去当群众演员吧?”

    “咱们台要想请个群众演员,还用我亲自打电话?”

    “这倒也是,”

    马精武开始感兴趣了:“你们电视台最近要拍什么戏呀?小制作还是大制作?”

    “大制作,”周也明无声的笑了:“大了去了,你等我念给你听啊。”

    说完这句后,周台对着江山勾了勾手。

    下一秒,一份拍摄目录便递了过来。

    “听好了,”周也明拿着目录冲着电话:

    “五四运动、建党大业、南昌起义、红色娘子军、井冈山会师、日本无条件投降、

    渡江战役、开国大典、原子弹升空……”

    “等等、等等,”

    从听到打头两句话后的惊喜,到之后的越听越没谱。

    马主任赶紧出声打断了周也明:“周台,你说的这些是一部戏嘛?还是……?”

    “就一部戏,”

    周也明为了引起对方的重视,没好意思照实说是广告:“怎么样,听着过瘾吧?”

    “这要真是一部戏的话,拍着也过瘾呀,”

    马精武的双眼正在放光:“没说的,伱给我个日期,我亲自把培训班的学员给你领过去。”

    周也明一听对方答应了,赶紧捂着话筒看着王扶林和江山:

    “那边说了有40位同志,咱们要的了这么多吗?”

    江山和王扶林对视了一眼。

    “暂时还要不了,”王扶林:“要不先来几个试试戏,等到大戏时再全上?”

    “行,”江山点点头:“周台,我先报个名单给您。

    除了表演班的谢园,还有培训班的张光北、赵宝刚、李成儒、李勤勤,对了,还有朱琳。”

    “你怎么连人名都知道了?”

    “早派熟人去打听过了。”

    当周也明将第一批名单报过去的时候,王扶林总觉得有个人名好像在哪听过。

    “这朱琳……”他看着江山:“是不是《紫禁城奇妙夜》里面那位贵妃娘娘?”

    “就是她,”江山点头承认:

    “当时在拍这部广告的同时,她还在拍另一部电影。

    之后觉得自己适合干这行当,便上北影去报名了。”

    “还真是她呀,”王扶林:“那么漂亮的一位女同志,你点她过来拍什么?”

    “什么都能拍呀,”江山认为:“坐在船头把把风呀,带领娘子军抗个敌什么的,多好!”

    “行行行,”王扶林知道江山的传统习惯:

    “就知道你是个讲义气的,有什么好事首先想到的都是熟人。”

    “我跟她就犯不着说义气两字,”江山笑了:“也就是熟人熟事的,用起来顺手罢了。”

    “小江这话我信,”

    已经挂上电话的周也明,背着双手站了起来:“用熟人,的确能省了不少磨合的时间。”

    不远处,坐在沙发上瞧着电视剧《加里森敢死队》的余思归,轻轻哼了一声:

    “周叔叔,你们台什么时候播这部电视剧呀?这肯定会是部热门戏的。”

    “等《大西洋底来的人》一结束就上片,”周也明道:“应该就是10月初。”

    一听这话,江山抬头看了眼自己曾参与译制的电视剧:“等这片子上映后,蛤蟆镜估计就更火了。”

    “还要怎么火,”周也明笑了:

    “你如今上市场里去瞧瞧去,贴着外国商标的蛤蟆镜,能卖你3、40。”

    “那就火别的,”江山:“反正这些个外国电影,肯定得带火几样东西。”

    “那倒是,”

    王扶林点头赞同道:“也不知道,咱们国内的电影,什么时候也能带火几样商品。”

    “就是,”江山面不改色的盼着大后天的《庐山恋》:“好期待有那么一天啊!”

    真不要脸,余思归在心里笑骂了一句,下一秒:“是啊,好期待呀!”

    ……

    “我是中央电视台的周也明,”

    重新拿起电话的周台长,继续播撒关系网:

    “你们团最近能不能帮我们一个忙……其实,事倒不复杂,但我感觉你们团最符合这份气质……”

    此时此刻,除了身在电视台灯火通明的几位。

    还有身处王府井布料商店,挑选白布的陈佩丝、刘小庆。

    “小庆同志,”

    售货员特热情的看着他俩:“你确定要30米的白布?”

    “确定,”

    刘小庆很肯定的点点头:“给你同志,这是布票。”

    虽然已近关门打烊的时间,但这二位的出现,还是引来了部分营业员的围观。

    几分钟后,

    当卷着白布的陈佩丝、和刘小庆一块离开的时候。

    群众们仍在猜测着他俩究竟是谁家出事了。

    ……

    第二天,一早。

    江山和王扶林,在谷建芬、李谷壹的陪同下,一块走进了中央歌舞团。

    “我们团长跟我说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就是你小江负责的节目呢,”

    笑呵呵的谷建芬,使劲拍了拍江山。

    再次见面,她和李谷壹都觉得特亲切。

    “江山,”李谷壹边走边道:

    “我在《渔光曲》的编导名单里看见你的名字了,不会是同名同姓吧?”

    “不是《渔光曲》,”谷建芬:“是致敬永不消逝的电波。”

    “那是我帮着浦江电视台排的一部小短片,”

    江山笑了:“怎么样,瞧着还不错吧?”

    “我一看那名字就猜肯定是你,”李谷壹笑道:“可以啊小江,《新星音乐会》的那点本事一点没丢啊!”

    “可不是嘛,,”王扶林笑着说道:“这不又到我们央视帮忙来了。”

    “我那点本事外人不知道,你们还不清楚,”

    江山道:“还不都是靠各位前辈帮衬的,你们瞧,我这不是又求上门来了。”

    “行了行了,”谷建芬:“你就别跟我们谦虚了。”

    “就是,”李谷壹:“你有多少斤两,我们还能不知道。”

    ……

    一切,就像周也明说的那样,熟人熟事的好办事。

    之后的排练厅里,激昂的歌声一浪响过一浪。

    到了下午实拍时。

    换上军装的李谷壹与合唱团的方阵一块,在交响乐的伴奏下,歌唱自己的经典曲目《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接着——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向前、向前、向前——”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

    听着台上震耳欲聋的歌声。

    眼含炙热的江山、王扶林、谷建芬,情不自禁就跟着节奏握紧了拳头。

    “小江,”

    王扶林激动的低声道:“咱们放弃用旧资料吧,明天直接上天安门去拍升旗仪式怎么样?”

    “好,”江山早就想这么干了:“就这么定了!”

    ……

    夜晚,钱粮胡同34号的四合院里。

    宽约一米的白布,长长的铺了一院子。

    手持毛笔的黄永钰、启功、朱家溍、徐邦达,每人负责挥毫一长遛。

    很快,黄永钰当年那幅,横在同济大学游行队伍最前方的一条长达30米的“反战漫画”,就这样在老伙伴的帮助下初见端倪了。

    西厢房的一间屋子里,王扶林正核对着布景:“行了小江,可以开拍了。”

    “好嘞,”

    江山听后转身冲着屋外喊道:“各就各位了同学们!”

    一声令下后,坐在院子里候戏的张光北、赵宝刚、李成儒,瞬间起身。

    身着上蓝下黑学生裙的李勤勤和朱琳,也跟着赶紧走了过去。

    “江导演。”

    路过江山的时候,李勤勤还特紧张的小声招呼了一下。

    倒是朱琳,落落大方的保持着微笑:“江导演,我们又见面了。”

    “一会别紧张啊,”

    江山笑的春暖花开:“把青年学生的热度都放出来。”

    “嗯,”

    李勤勤、朱琳点了点头:“我们会努力的……”

    前一秒还在鼓励二位女同学的江山。

    后一秒就看见一位身穿米色校服、头戴学生帽的男学生笑呵呵走了过来。

    “您好江导演,我叫谢园。”

    ……

    第二天天不亮,感觉刚躺下就给拉起来的江山。

    只稍稍用凉水冲了把脸,便扛着机器和王扶林冲向了天安门。

    咔咔咔,咔咔咔……

    刚支好机器没多久,一阵整齐划一的脚步便在天安门的广场上回响起来。

    十多秒后,一轮初升的太阳冉冉升起——

    “向国旗敬礼!”

    整个天安门广场,在110盏华灯与太阳的共同照耀下,全体群众放声高唱同一首歌:

    起来、起来、起来——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年代:从魔都译制片厂开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