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发现了毒蛇,护卫们很紧张,之前打草惊蛇时为何没见到?赶紧继续找。
朱元璋看一眼蛇,与旁边的里长说话:“山上的毒虫多,有没有人被咬伤?”
“身上带了刺激性气味的药包,如面前的蛇一般,它不会冲过来攻击,它对雄黄的气味反感,除非它饿急了,不过那样应该是找小动物吃。”
里长指指朱元璋腰间的香囊,里面装了很多种药,不过像太子妃及村子里的孕妇,就得远离,都不能跟来。
朱元璋看看腰间的香囊,又看一眼手腕上的五彩绳,露出笑容:“咱小时候找不到五彩线啊!现在却有了。里长可知五彩线的寓意?”
里长也把自己的手腕亮出来,同样系着五彩绳:“其实给孩子系五彩绳只有一个目的,好找。
端午要上山采露水、找艾蒿,故此会喝雄黄酒,戴香囊,为了驱逐蛇虫。
而孩子一早就给系上五彩绳,乃因为孩子跟着出去会乱跑。
这个时候胳膊、手腕、脚腕、脖子上的五彩绳就显眼,能够更容易找到孩子。”
“原来如此,对,是好找。”朱元璋以为里长会说出来什么各种吉祥的寓意,却得到这样一个答案。
二人说着话,其他人开始努力收割两种蒿子,并不拔根。
倒是孩子们拔出来几根,这个会挂在房间的门口,没有根的不好看。
“这个根……”朱元璋看里长。
“都说端午节的时候艾蒿最好,其实之前就可以收了,至少宣城县的村子都会在野外找艾蒿和黄花蒿、其他草药。
拿来制作艾条和蚊香,现在割完,一个月后能收一回,等着天冷时,再收一回。
村子里当药材来种,自然不能把根拔了。野生草药虽多,咱还是得自己准备。
咱本地适合种很多种药材,甘草、柴胡、半夏、川芎、白芷、重楼等等。
如此节省了人力,同时更方便管理,陛下把一大片地方给村子,村子保证能种出很多草药。”
里长介绍起草药人工种植的好处,量大、易于管理。
朱元璋又看看周围的山:“地好吗?”
“一大片地的土壤好,植物种类多,说明可以用来种的草药也就多。
该种草的地方种草,该种树的地方种树,如果人手多,还能养虫子。
草类为草本药材,树的是木本药材,如丁香、杜仲、黄柏、桑树等。
矿物类的,硫磺、雄黄、朱砂、石膏。
菌类的,蘑菇、灵芝、银耳、茯苓等。
动物类的,牛黄、熊胆、麝香、鹿茸等。
昆虫类的,蝎子、蜈蚣、知了、蜜蜂等。
还有海产类的等分类方法,最简单的为草木虫石谷。”
里长见朱元璋喜欢听,他就科普,不然自己岂不是白学了。
朱元璋确实很爱听,一行人边沿着小路走边聊,里长为大家介绍这里的所有植物和动物,包括昆虫等。
顺便讲当年的矿石,尤其是能够用来当肥料和药物的,再重点提泥煤的作用。
里长抓一把土:“陛下请看,之前村子便偷偷跑这里拉土,泥煤能够当煤炭烧,不过不值得。
它最大的作用是种作物,村子里用他铺新开荒的不好的地,这样那地就变成了良田。
再就是拿他育苗,比正常的肥要好,包括透气性和透水性。”
“相当于上了很多肥的好地?一般人哪知道啊!派人问问,看别处哪里有,一大片地直接用来种东西,不如取出一些育苗。”
朱元璋理解这种土了,觉得直接在很厚的土上种作物不划算。
“是应该这样,这些土里没有虫卵,也没有作物生的病的东西。
使劲一压就是一坨,抖一抖又变得松散。从别的地方压好装袋子运输,十分方便。
村子的两万亩小麦田,从这边取土,取完后这边根本看不到减少。当然,咱们没盯着一个地方挖。”
里长把手上的土扔掉,到前面的小溪边洗洗手。
经里长一说,周围的人都知道这土是宝贝了,它的最大用途是把贫瘠的土地变良田。
如果别人知道的话,自己家里都是下等田,跑这里来运泥煤,回去就是上等田,亩产差太多了。
朱元璋都眼热,他观察下,确实很多,便说:“宫中也种了地,选好田取的土,嗯……”
“陛下回宫时可带上几船泥煤,东华门外的大棚里放上,冬天便能吃到更好的菜了。”
里长懂,人家提宫里了,得送,说白了整个江山都是人家的。
“好好好!哎呀!人要是有学问,种地都比别人强。
许多百姓种田,倒是知道用农家肥,可惜那肥又不多。
一年到头,看天吃饭,赶上种的粮食和菜,有个病灾和虫灾,除了哭,做不得旁的。
下丘村给出来的那些个方子,还有测土酸和碱的试纸制造方法,只要百姓学会,至少不用无助地哭。
看天吃饭,咱也能跟老天爷斗一斗,粮食生病了给粮食治病,粮食生虫了就杀虫。”
朱元璋聊起农药和肥的事情,远的不说,宁国府、太平府、应天府三府,现在就由官府的人指点着种地。
衙门的人拿着册子和试纸,到田间地头看,见作物出问题,立即告诉怎么调整,再帮忙送来东西。
而宣城县二十一个村子,不用官员管,他们直接从下丘村学,然后知道哪里有什么矿,带着人手去采。
平时时刻准备石灰水、草木灰,等着泡水给作物治病。
……
等蒿子全部收好,队伍里的人在孩子们的指点下又寻出来不少草药,队伍返回。
“那木头桥,不如换成石头桥,查出来人了?”朱元璋问来到车边跟着小跑的人。
“陛下,昨天没有人出去,今天一早也是。
不过西边有打渔的人,他们说看到过一伙儿不是本地人样子的人来过这里。
前天一早来的,还与渔民问了路,问下丘村,之后再未见过。”
跟着跑的人汇报情况。
“知道了,再去探查!”朱元璋说完,前面就是那座木头桥,周围有人看守。
之前没人发现桥晃动得厉害,估计以为此桥就那样。
只有下丘村的人才熟悉这边的情况,桥也是他们后来给修的,原来搭的木头。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朱元璋看一眼蛇,与旁边的里长说话:“山上的毒虫多,有没有人被咬伤?”
“身上带了刺激性气味的药包,如面前的蛇一般,它不会冲过来攻击,它对雄黄的气味反感,除非它饿急了,不过那样应该是找小动物吃。”
里长指指朱元璋腰间的香囊,里面装了很多种药,不过像太子妃及村子里的孕妇,就得远离,都不能跟来。
朱元璋看看腰间的香囊,又看一眼手腕上的五彩绳,露出笑容:“咱小时候找不到五彩线啊!现在却有了。里长可知五彩线的寓意?”
里长也把自己的手腕亮出来,同样系着五彩绳:“其实给孩子系五彩绳只有一个目的,好找。
端午要上山采露水、找艾蒿,故此会喝雄黄酒,戴香囊,为了驱逐蛇虫。
而孩子一早就给系上五彩绳,乃因为孩子跟着出去会乱跑。
这个时候胳膊、手腕、脚腕、脖子上的五彩绳就显眼,能够更容易找到孩子。”
“原来如此,对,是好找。”朱元璋以为里长会说出来什么各种吉祥的寓意,却得到这样一个答案。
二人说着话,其他人开始努力收割两种蒿子,并不拔根。
倒是孩子们拔出来几根,这个会挂在房间的门口,没有根的不好看。
“这个根……”朱元璋看里长。
“都说端午节的时候艾蒿最好,其实之前就可以收了,至少宣城县的村子都会在野外找艾蒿和黄花蒿、其他草药。
拿来制作艾条和蚊香,现在割完,一个月后能收一回,等着天冷时,再收一回。
村子里当药材来种,自然不能把根拔了。野生草药虽多,咱还是得自己准备。
咱本地适合种很多种药材,甘草、柴胡、半夏、川芎、白芷、重楼等等。
如此节省了人力,同时更方便管理,陛下把一大片地方给村子,村子保证能种出很多草药。”
里长介绍起草药人工种植的好处,量大、易于管理。
朱元璋又看看周围的山:“地好吗?”
“一大片地的土壤好,植物种类多,说明可以用来种的草药也就多。
该种草的地方种草,该种树的地方种树,如果人手多,还能养虫子。
草类为草本药材,树的是木本药材,如丁香、杜仲、黄柏、桑树等。
矿物类的,硫磺、雄黄、朱砂、石膏。
菌类的,蘑菇、灵芝、银耳、茯苓等。
动物类的,牛黄、熊胆、麝香、鹿茸等。
昆虫类的,蝎子、蜈蚣、知了、蜜蜂等。
还有海产类的等分类方法,最简单的为草木虫石谷。”
里长见朱元璋喜欢听,他就科普,不然自己岂不是白学了。
朱元璋确实很爱听,一行人边沿着小路走边聊,里长为大家介绍这里的所有植物和动物,包括昆虫等。
顺便讲当年的矿石,尤其是能够用来当肥料和药物的,再重点提泥煤的作用。
里长抓一把土:“陛下请看,之前村子便偷偷跑这里拉土,泥煤能够当煤炭烧,不过不值得。
它最大的作用是种作物,村子里用他铺新开荒的不好的地,这样那地就变成了良田。
再就是拿他育苗,比正常的肥要好,包括透气性和透水性。”
“相当于上了很多肥的好地?一般人哪知道啊!派人问问,看别处哪里有,一大片地直接用来种东西,不如取出一些育苗。”
朱元璋理解这种土了,觉得直接在很厚的土上种作物不划算。
“是应该这样,这些土里没有虫卵,也没有作物生的病的东西。
使劲一压就是一坨,抖一抖又变得松散。从别的地方压好装袋子运输,十分方便。
村子的两万亩小麦田,从这边取土,取完后这边根本看不到减少。当然,咱们没盯着一个地方挖。”
里长把手上的土扔掉,到前面的小溪边洗洗手。
经里长一说,周围的人都知道这土是宝贝了,它的最大用途是把贫瘠的土地变良田。
如果别人知道的话,自己家里都是下等田,跑这里来运泥煤,回去就是上等田,亩产差太多了。
朱元璋都眼热,他观察下,确实很多,便说:“宫中也种了地,选好田取的土,嗯……”
“陛下回宫时可带上几船泥煤,东华门外的大棚里放上,冬天便能吃到更好的菜了。”
里长懂,人家提宫里了,得送,说白了整个江山都是人家的。
“好好好!哎呀!人要是有学问,种地都比别人强。
许多百姓种田,倒是知道用农家肥,可惜那肥又不多。
一年到头,看天吃饭,赶上种的粮食和菜,有个病灾和虫灾,除了哭,做不得旁的。
下丘村给出来的那些个方子,还有测土酸和碱的试纸制造方法,只要百姓学会,至少不用无助地哭。
看天吃饭,咱也能跟老天爷斗一斗,粮食生病了给粮食治病,粮食生虫了就杀虫。”
朱元璋聊起农药和肥的事情,远的不说,宁国府、太平府、应天府三府,现在就由官府的人指点着种地。
衙门的人拿着册子和试纸,到田间地头看,见作物出问题,立即告诉怎么调整,再帮忙送来东西。
而宣城县二十一个村子,不用官员管,他们直接从下丘村学,然后知道哪里有什么矿,带着人手去采。
平时时刻准备石灰水、草木灰,等着泡水给作物治病。
……
等蒿子全部收好,队伍里的人在孩子们的指点下又寻出来不少草药,队伍返回。
“那木头桥,不如换成石头桥,查出来人了?”朱元璋问来到车边跟着小跑的人。
“陛下,昨天没有人出去,今天一早也是。
不过西边有打渔的人,他们说看到过一伙儿不是本地人样子的人来过这里。
前天一早来的,还与渔民问了路,问下丘村,之后再未见过。”
跟着跑的人汇报情况。
“知道了,再去探查!”朱元璋说完,前面就是那座木头桥,周围有人看守。
之前没人发现桥晃动得厉害,估计以为此桥就那样。
只有下丘村的人才熟悉这边的情况,桥也是他们后来给修的,原来搭的木头。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