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科举舞弊案的真相(万字章)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第217章 科举舞弊案的真相(万字章)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谢迁是个大忽悠。

    内阁三阁老进了常府,常风给三人行了礼。

    谢侃侃喝了口茶,便开始了忽悠:“常老弟,明之前称得上盛世王朝的,无非汉、唐。”

    “秦太短。短就是弱。”

    “然而,强盛的大汉最后却亡于十常侍。十条阉狗把持朝政,骄横跋扈,卖官鬻爵、横征暴敛。”

    “他们将灵帝玩弄于股掌之上。灵帝甚至说出‘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这样荒唐的话。”

    “汉高祖、汉武帝若泉下有知,恐怕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正是阉狗专权,导致大汉江河日下,以至于人心思乱,黄巾蜂起。”

    “紧接着十常侍谋杀大将军何进,更是直接导致了亡国乱世。”

    谢迁吐沫星子横飞,喝了口茶,继续滔滔不绝的说:“常老弟有举人功名。我听李兄说,今日礼部重阅考卷,也调了你的卷子。”

    “你今科差三个名次就能跻身杏榜了。如此才学,你应该也是个懂史之人。”

    “盛唐,亦是亡于阉狗高力士之手。他入宫之后,先是谄媚于篡国妖女武则天,得以发迹。又怂恿玄宗杀了自己的亲姑姑太平公主。”

    “高阉狗还帮祸国妖女杨玉环魅惑玄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殊不知,杨玉环嘴里小小的一颗荔枝,饱含多少黎民百姓的血泪。”

    “要我说,盛唐就是亡在高力士手里了!”

    谢迁的忽悠能力一级棒。常风却没被他绕进去。

    常风小声质疑:“不对吧。我怎么记得盛唐是亡于杨国忠、李林甫的文官党争,以及后来长达四十年的牛李党争”

    谢迁丝毫不给常风说话的机会,他继续喷着吐沫:“咱们不说汉唐,只说本朝。”

    “本朝土木堡之变,便是阉狗王振一手造成的!若不是王振蛊惑英宗爷,英宗爷又何至于御驾亲征,兵败土木堡,北狩草原。”

    “更不会有后来的南宫囚兄,夺门之变!”

    “天下竟有心怀叵测的狂徒,污蔑英宗爷为‘堡宗’。大逆不道啊!导致这一切的罪魁就是阉狗王振。”

    常风终于憋不住了:“三位阁老深夜来寒舍,恐怕不是屈尊来给学生讲史的吧?”

    刘公断,这个“断”指的不是断案,而是预测事情的走向。

    首辅刘健开口:“读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

    “成化、弘治两朝,太监势力太大。且不说成化朝时,汪直、尚铭先后权倾朝野。对忠诚于皇帝的文臣忠良予取予夺。”

    “就算本朝,圣君临朝。亦有镇守太监、监管太监横行地方。”

    “宫内阉人,譬如李广之流。更是靠着依附后宫,取悦圣上,获得滔天权柄。”

    “弘治八年,李广竟敢干预内阁人选。栽赃重臣。若不是常老弟出手恐怕今夜来找你的,只有我一人!”

    说到此,刘健终于开始了正题:“李广死后,宫中阉宦势力不减。”

    “此番会试出了天大的误会。我给你预测下事情的走势吧!”

    “若你常风站到阉狗们一方。阉狗们将借题发挥,将会试的误会小事变成科举舞弊的大事。”

    “他们将借着子虚乌有的舞弊案,大肆牵连,诛杀忠臣,篡夺权柄。”

    “到那时,啊呀!弘治朝恐怕会出现十常侍、高力士、王振!”

    “大明亡矣!”

    李公谋。李东阳是三人中出主意的智囊。

    李东阳也开口表明了态度:“常老弟,为防止汉、唐悲剧重演,我们需要你的协助。”

    “你只需跟我口径一致,上禀皇上,会试舞弊并不存在。一切都是误会。唐寅、徐经的第一、第二实至名归。阉宦的阴谋就不会得逞。”

    “如果你这么做,你就是内阁的恩人,天下忠良文臣的恩人!”

    三位阁老轮番上阵忽悠。常风却没有上套。

    常风故意满脸堆笑,打哈哈一般的说:“就算这回我不听你们的话,就不是内阁的恩人了嘛?”

    当初若不是常风为李东阳、谢迁洗清来自李广的栽赃,这二人根本不可能入阁。恐怕仕途都要戛然而止。

    常风收敛笑容:“三位阁老今夜一口一个阉狗。仿佛内官之中就没有一个好人。”

    “三位阁老别忘了,我常风是内官的义孙!”

    李东阳心中暗道:坏了。今晚话说得过火了。怎么忘了常风是怀恩的干孙子?

    刘健有些不耐烦了。心中暗骂:我们三位朝廷机杼重臣,屈尊降贵,巴巴跑来求你一个卑贱的皇帝家奴。又是讲事实,又是摆道理。你总要表个态。

    于是刘健开口:“常风,我们需要你一个回答。是跟天下忠良文臣站在一起,还是跟阉竖们站在一起。”

    常风的回答铿锵有力:“我这人向来是就事论事。此番皇上让我调查会试疑案,我不会跟任何人站在一起。”

    “我只跟真相站在一起!”

    “程敏政、唐寅、徐经若是清白的,我会还他们清白。”

    “若的确有舞弊情事,我会让他们接受应有的惩处。”

    刘健叹了声:“你糊涂啊!真相有时候并不重要.事情的走势很重要。”

    常风针锋相对:“真相就是真相。难道您要我学赵高,指鹿为马嘛?”

    刘健愤然起身,一言不发转身离开。

    李东阳和谢迁亦起身,离座而去。

    徐胖子一直坐在大厅之中,不敢也不能插话。

    三人走后,徐胖子叹了声:“唉,我家常爷这回苦矣。夹在了文官和内官的磨盘中间。”

    “你不帮文官,就是帮了宦官。帮了宦官,又会得罪文官。”

    “谁也不帮,两边都得罪。”

    常风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错了。有时候谁也不帮,等于帮了双方!”

    “此番咱们按五排十,查明真相便是。”

    “还是圣人说的好啊,凡事需得中。得中既成,失中既毁。得中又需不偏不倚,不过不及。”

    徐胖子问:“不管是内阁的人,还是宫里的人,都曾受过你的恩惠。你都是他们的恩人。”

    “你给我交个实底,你更偏向于哪一方?”

    常风道:“做人得饮水思源。给我滔天权势,荣华富贵的,不是内阁文官,也不是宫中宦官,而是皇上。”

    “无论文官势力过大,还是宦官势力过大,都对皇上无益。”

    “我被挤在中间,尽力维持双方力量的均衡,维护皇上的权威即可。”

    热闹的常府之夜结束了。

    徐胖子腆着大肚子,撇着大嘴悠然离去。

    时辰还早,常风来到了后花园。

    十三岁的常破奴走了过来:“爹,李先生刚才来过了?”

    常破奴是太子的伴读郎,跟朱厚照一处读书。李东阳是东宫讲官,故他称其为“先生”。

    常风有些不烦烦:“嗯,来过了。又不是来给你加功课的,你管那么多作甚。赶紧回去睡觉,明早好去东宫陪太子早读。”

    且说刘瑾回了东宫。

    朱厚照虽年仅九岁,却早就搬进了东宫。

    已是深夜,朱厚照却没上榻安寝。而是坐在书案前。

    当然,他不是在点灯熬油的发奋用功。而是对着李东阳留给他的功课磨洋工。

    朱厚照一回儿抠抠手指甲,一回儿抠抠耳朵,一回儿玩弄下镇纸。将镇纸想象成一头石虎,而他是射石虎的飞将军李广。

    反正就是不做功课。

    刘瑾来到朱厚照身边:“殿下,怎么还不睡啊?”

    朱厚照指了指面前的功课:“诺,李先生白天留给孤的。”

    刘瑾知道照顾好太子是最大的政治投资。

    李东阳跟他英雄所见略同,也认为教导好太子是最大的政治投资。

    只是李东阳不知道的是,他越想教好太子,就对太子越严。

    对太子越严,太子就越反感。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过猛,自然要导致物体反弹。

    刘瑾趁机开始给朱厚照灌输:“哎呀,李先生那样的酸文人,怎么总想用功课造一架笼子。把殿下您给关起来呢?”

    朱厚照忙不迭的点头:“对对对!大伴儿的话,可算说到孤的心坎上啦!”

    “孤最近总觉得身处牢笼!”

    刘瑾笑道:“殿下,明日我去求皇后。准您去御苑踏青、放鹰,散散心?”

    朱厚照一拍手:“嘿!还是大伴儿了解孤的心意!”

    刘瑾将那堆功课收好,放到书案边上:“殿下,还是快睡觉吧。养精蓄锐,才能纵骡御苑啊!”

    朱厚照年龄小,还不能骑马。去御苑一向是骑骡子,执弹弓,过骑射的瘾。

    刘瑾替朱厚照铺好了床榻。叫了一名溜光水滑的暖床乳母,脱得光腚,进了被窝。

    朱厚照抱着乳母甜甜睡去。

    刘瑾凝望着朱厚照幼稚的面庞,心中暗笑:李东阳啊李东阳。你以为你教太子读书,就能成为太子的至亲之人?

    你错了。太子的至亲,是我这个大伴儿,不是你这个先生。

    与此同时,诏狱之中。

    程敏政是六部堂官,又是前朝名相李贤的女婿。亲爹还是前任南京兵部尚书。门生故旧遍及天下。他身份高贵,故而在诏狱中住得是上等牢房。

    诏狱的上等牢房,跟客栈上房没啥区别。墙上还有一扇带着栅栏的小窗户。

    程敏政透过小窗户,望着窗外明月,心道:清者自清,我不怕查!

    此次会试,我秉公执考,并未舞弊。

    就算有收唐寅当约定门生的心,但那也不算违背法度。只是重才而已。

    更别提,我没向任何人透露过关于考题的一个字!

    一间下等牢房内。唐寅又急又气:我考中会元,靠得是才华超群、博览群书!

    呵,经义的那道所谓难题。十年前我就在一本宋版书中见过题引!

    锦衣卫凭什么抓我?这不是凭空污人清白嘛?

    另一间下等牢房内。徐经却在瑟瑟发抖!心中有鬼,最怕鬼叫门!

    翌日早朝过后,常风准备去锦衣卫提审程敏政、唐寅、徐经。

    李东阳跟了过来:“常同知是要回锦衣卫审问程、唐等人嘛?我与你一同去。”

    昨夜常风拒绝的态度,让内阁三阁老产生了误判——常风这回可能要站在阉宦一边,助纣为虐,打击文臣。

    三阁老早就商定,绝不能让常风单独审问程敏政等人。不然,以锦衣卫的酷刑手段,刑讯逼供,拿到想要的供状小菜一碟。

    常风道:“是啊。那就请次辅随在下同去锦衣卫。”

    二人来到了问案房,共坐上首。钱宁、石文义、徐胖子列在下首。

    常风将惊堂木推到了李东阳手边:“您是次辅。由您主审吧。”

    李东阳却将惊堂木推回:“这是诏狱,你常同知的地盘。还是由你主审。”

    一番谦让过后,常风拿起了惊堂木一拍:“带人犯程敏政。”

    不多时,程敏政被带到了问案房中。他兀自不跪,高傲的昂着脑袋。

    钱宁大怒:“大胆!犯官为何不跪?”

    程敏政正色道:“我并不是犯官!皇上没有给我定罪,更没有剥夺我的官职。”

    “我现在还是礼部右堂,朝廷的正三品大员!即便涉及钦案,过堂也可以勉跪!”

    钱宁下令:“左右,打断他的腿,看他跪是不跪!”

    李东阳却制止了钱宁:“钱佥事。程敏政说的对,他现在还是春官右堂,可以免跪。”

    常风发话:“给程部堂搬一把椅子。”

    钱宁道:“常爷.”

    常风重复了一遍:“搬一把椅子。”

    常风的跟班,副千户张采给程敏政搬了一把椅子,程敏政坐定。

    常风质问程敏政:“你是否泄露了考题给唐寅、徐经?”

    程敏政高声道:“我从未泄露考题给任何人!我也是十年寒窗,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路考上来的榜眼!”

    “我知道读书人点灯熬油,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处!”

    “我更知道每一个读书人,都渴望在公平公正的贡院号房内拼搏功名!”

    “我怎么可能做下违背良心、天理,对不起天下读书人的事?”

    常风从程敏政的眼神中没有看到欺骗,只看到了愤怒。

    钱宁怒道:“主审官问案,犯官只需答是或不是,有或没有。哪儿那么多废话?”

    程敏政咬牙切齿的说:“没有!”

    常风又问:“在会试开始前半个月,你是否见过唐寅、徐经?”

    锦衣卫知道唐寅、徐经前往程府拜访的事。

    锦衣卫的耳目遍及京城。像程敏政这样的三品大员,平日便有三名耳目专司监视他。

    他受命会试主考后,监视的耳目增加到了八人。

    锦衣卫甚至神通广大到,知道程敏政跟宠爱的小妾最后一次行房时,二人喊了几声“坏夫君”、“小浪货”。

    这并不是夸张。

    史书曾载,洪武年间,某位大臣遇上了烦心事,在家愁眉苦脸。

    翌日早朝,太祖爷便问那大臣因何事心烦。

    大臣惊讶不已:皇上竟知我有苦恼?

    太祖爷随手从袖中抽出一张小相,画的正是大臣愁眉苦脸表情。

    也就是说,那位大臣在家里心烦时。一双锦衣卫的眼睛正在暗处盯着他。

    那缇骑还颇有兴致的提笔画了他的小相。

    007一类的精英特工,不止存在于不做人的现代带英。还存在于大明锦衣卫。

    程敏政没有否认:“我见过唐寅。但没见过徐经。”

    常风追问:“你为何要在考前见本科考生?”

    程敏政答:“简单。读书人哪个不好为人师?为人师者,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乐乎!”

    “唐寅才名冠绝天下。换任何一个人当主考官,也会希望在考前见一见他的风采,试一试他的学问。”

    常风话锋一转:“你觉得他的学问如何?”

    程敏政道:“学冠古今!我见过他后就料定,他必是本科会元。殿试必进一甲前三!”

    常风喝了口茶:“你知不知道,会试结束后,杏榜公布前。唐寅曾当着鸿宾楼数百举子的面,说了一句狂言。”

    “本科会元,必是我唐寅!”

    程敏政答:“听说过。当世第一才子不狂,还叫第一才子嘛?唐寅有魏晋遗风,说出这样的话不稀奇。”

    “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会试.呵,恐怕唐寅把墨泼在脸上,脸滚答卷,都能进入杏榜!”

    “只需七八成功力,认真些提笔作答,便能荣登杏榜之首。”

    “你可知道,撕去糊名时,唐寅比第二名徐经多了十五数。比第三名多了十九数!”

    会试的名次,是以五种阅卷标记算“数”多寡排定的。

    圆圈为五数,三角为四数,斜杠为三数、竖杠为二数,叉没数。

    殿试时,亦是这个排名规则。不过多了一个规定,打叉超过两个,最多只能列三甲。

    钱宁听不下去了:“常爷,听他一张巧嘴巴巴的。不给他上刑,看来他是不会招认了。”

    “依我看,大记性恢复术给他上一遍。他清不清白自见分晓。”

    李东阳冷笑一声:“呵,上刑?连跪都可免,何况免刑?给他上刑,需皇上钦旨!”

    常风道:“先将程敏政带下去吧。”

    程敏政被带出了问案房。

    常风说了一句中肯的话:“程敏政的表现,不像是心中有鬼之人。”

    李东阳大喜过望:“你可算说了一句公道话。程敏政这人我清楚,虽然迂腐,但性格孤傲。”

    “他怎么可能在国家抡才大典徇私舞弊,丢掉读书人的良心?”

    常风没有搭李东阳的话,直接下令:“带唐寅。”

    唐寅被人带到了大堂之中。他见到常风脱口而出:“我好像见过你。”

    常风微微一笑:“是啊,在鸿宾楼见过。咱们也算是有一面之缘。”

    钱宁爆呵一声:“跪下!”

    其实按照规矩,举人也可以见官不跪的,即便犯了案,也得等学政衙门革除其功名后,才能令其下跪。

    不过唐寅一介书生,哪里见过诏狱这骇人的架势?早就吓破了胆。

    “噗通”。唐寅跪倒在地。

    常风道:“本科主考程敏政,是否给你泄露过考题?”

    唐寅答:“从未!”

    常风又道:“你十五天之前去程府,与程敏政在书房密谈。都谈了些什么?”

    唐寅答:“算不得密谈。我只跟程大人聊了诗词、制艺。哦,听程大人的话音,他似乎有意收我为约定门生。”

    “他没有给我泄露过关于考题的只言片语。”

    唐寅虽狂,却不傻。他只说了一半儿实话。却未招认,程敏政曾暗示他在考卷上做暗记,阅卷时加以照顾。被他婉言谢绝。

    出了这么大的事,这时候把实话全说了,不是给自己增加嫌疑嘛?

    唐寅的选择是对的。泄露考题算舞弊。收约定门生,暗示在卷中做暗记,上纲上线一点说亦算舞弊。

    常风这么多年查了那么多案,审了那么多人,自然能看出唐寅眼神中的躲闪。

    常风觉得,唐寅似乎隐瞒了什么。

    钱宁道:“李次辅,锦衣卫给举人上刑,用不着请旨吧?常爷,要不要给唐寅上老虎凳?”

    李东阳语塞。唐寅可不是什么三品大员。锦衣卫给他上刑无可厚非。

    常风却道:“算了。不要上刑,先押下去吧。”

    常风亦是文人,敬佩唐寅之才。他不忍给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上刑。

    锦衣卫的残酷刑罚,用在一个文弱书生身上,恐怕会给他留下一生难以磨灭的阴影。致疯致傻也说不定。

    常风不想一个书画、诗词、制艺大家,毁在自己手上。

    再说,常风看过唐寅的档底。知道他在一年内死了父亲、母亲、夫人、儿子、妹妹的事。对他的遭遇颇感同情。

    最后一个过堂的是徐经。

    徐经几乎是被人搀进问案房的。这厮吓得腿都软了。

    常风一拍惊堂木:“跪下!”

    徐经一个老太太钻被窝,四仰八叉的摔在地上。好容易才爬起来跪好。

    常风道:“徐经,你是否跟唐寅去过程府?”

    徐经答:“去,去过。但程府门槛高,没让我进去。我只在门房坐了一回儿”

    常风微微一笑:“哦?在门房里都干了什么?”

    徐经眼神躲闪:“啊,我跟门房老头程旺闲聊了一个半时辰。等唐寅出府,我才跟着离开。”

    常风问:“一个半时辰呢。你跟程旺一直在聊天?”

    徐经答:“是啊。”

    常风面色一变:“一个满腹经纶的举人,跟一个糟老头子仆人有什么可聊的?”

    “说,都聊了什么?”

    徐经眼神躲闪:“啊,聊京城的天气、风俗、饮食习惯.”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从江南来了京城,自然要询习问俗。”

    常风从他躲闪的眼神中看到了欺骗。左眼欺,右眼骗!

    徐经说这话的时候,右手不断有小动作。犯人撒谎,会下意识的用小动作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

    更别提,徐经的眼珠子,一直在往右上方斜了。

    常风已经料定了徐经有鬼。

    就算不擅审案的李东阳,也察觉出徐经的异常。

    常风问钱宁:“钱宁,咱们还没查过徐经所说的门房程旺。抓回来,好好查一查。”

    “把徐经先押下去,审问暂停几刻。我跟李次辅喝口茶,歇歇神。等程旺押回来再审。”

    钱宁领命而去。

    常风抿了口茶,对李东阳说:“次辅,真相可能今日内便能见分晓。”

    李东阳问:“昨夜我们跟你说的话,你还是听不进去?难道真要掀起大案?”

    常风道:“掀不掀起大案另说。我只问李次辅,你觉得徐经那人如何?”

    李东阳沉默。他心里明镜一般,徐经那人指定有鬼。但他希望常风能将这件案子变成“误会一场”。故不便明言。

    常风道:“看徐经穿金戴银,抓他的时候,随身荷包里装着一袋子碎金子。袍袖的暗兜里,放着一沓银票,有一千多两。”

    “看来这徐经家境不错。”

    徐胖子突然插话:“徐经的籍贯是江阴。我想起来了,咱们驯象千户所,有个新招募的饲象士,名叫孙越的,亦是江阴人。”

    “徐经家要是江阴豪族,孙越应该晓得。叫过来一问便知。也省得咱们找人查了。”

    徐经家再有钱,也只是豪绅而已。还没资格上锦衣卫的密档。要查他的底细,没有密档可循。

    常风点点头:“嗯,派人把你手下那个驯象士叫过来。”

    不多时,驯象士孙越进了问案房。

    常风和李东阳看到孙越目瞪口呆!

    想不到世间竟有此等肥胖之人!徐胖子在他跟前,简直就是小胖见大胖。

    好家伙,这孙越恐怕得三百多斤,简直就是一座肉山。虽是男人,走起路来两个大锤子一抖一抖的,堪称波涛汹涌。

    那大脸盘子,简直就是一口大锅。

    片刻的惊讶后,常风哑然失笑:“徐爷,你让他养大象,就不怕他跟大象争食。大象瘦了,他胖了?”

    孙越不识逗,一本正经的答:“禀常爷,大象吃的是鲜草、树芽儿,那东西人吃不得啊!”

    “我身为驯象士,也不敢跟大象争食。那算贪污。”

    常风道:“好了,咱们还是言归正传吧。你是江阴人。可听说过江阴有个豪绅徐家?”

    孙越答:“哎呦我的常爷,江阴人谁不知道徐家?那是整个江阴,不,整个南直隶都出名的大菜猪!”

    孙越说话有口音,把大财主说成了大菜猪。

    常风笑道:“哦?这么有名?”

    孙越道:“那是自然。他家里的地,恐怕有个几万亩。还有无数商号产业。赶上丰年的时候,他家的银锭子,恐怕跟地里的土疙瘩一样多。”

    “哦对了,据说他家公子很争气。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却上进科举。好像中过举人呢。”

    常风对李东阳说:“看来他说的就是徐经家。豪强大家,培养子弟科举晋身。等子弟当了官,维护家族的利益。这不稀奇。”

    李东阳尴尬的一笑:“常爷别把大明的读书人想得太坏。我相信,绝大部分读书人考科举,还是为了报效朝廷、庇佑黎民。”

    这话说出嘴,李东阳自己都不信。

    常风跟李东阳闲聊了一个时辰。接近午时饭点儿,钱宁大步走了进来。

    钱宁笑道:“常爷,案子我给你破了!”

    常风一愣:“什么?”

    李东阳道:“钱佥事你不要开玩笑。”

    钱宁道:“当着次辅和常爷的面,我怎么敢开玩笑?我刚才在程府抓了程旺,在门房里就给他上了大刑.”

    钱宁能够成为常风的替身,自然有他的可取之处。

    做事果断就是他的长处之一。

    钱宁心忖,这案子其实很简单,给涉案之人上大刑,没个不招的。

    奈何问案房里坐着李东阳。对上刑推三阻四。

    不如避开李东阳,在锦衣卫之外给程旺上刑。

    程旺这位“老京城”,显然骨头不怎么硬。刚钉了脚板便供认不讳。

    他招认,他的儿子程忠,借着给老爷程敏政伺候笔墨的便利,偷看了考题。

    又以五千两银子的天价,把考题卖给了徐经。

    钱宁又闯入程府,抓了程忠,一番酷刑伺候。程忠供述,与其父相同。

    钱宁讲述完一切。李东阳眉头紧蹙:“程敏政还没被革职呢。你怎么敢进人家的府邸,抓他的仆人。还在他府上施刑?”

    钱宁一脸无所谓的表情:“人我已经抓了,案子我也审问清楚了。次辅若对我的办案方式不满,可以参劾我嘛!”

    钱宁才不怕李东阳呢。他有义父钱能做靠山,这一回办科举舞弊案,又有宫内八位实力派内官的支持。

    常风心中赞叹了一声:钱宁这厮,办事真利落。不愧是我带出来的徒弟,一手提拔的替身。

    常风道:“好,把程旺、程忠父子押上堂来!哦对了,把程敏政、徐经、唐寅也押上来。当面对质。”

    不多时,五人被押进了问案房。

    常风一拍惊堂木:“程忠,你是如何偷窥你家老爷写的试题,泄予他人,从实招来!不说实话大刑伺候。”

    程忠已受了一遍刑,不想受第二遍。自然是实话实说。

    他供认完毕,程敏政破口大骂:“奴才害我!”

    常风:“程部堂,你的贴身家仆偷了考题,你也难辞其咎。”

    “考题在会试开始前,是朝廷的头等机密。你写头等机密的时候,就让旁边杵一个人看着?”

    程敏政语塞:“我我百密一疏。”

    徐经已经被吓得晕死了过去。

    常风命令:“用凉水泼醒他!”

    随后常风又问程忠:“考题你卖了几个人?”

    程忠答:“就卖给了徐经一个人。”

    常风狐疑的看着程忠:“参加会试的举子有数千。人人都想金榜题名。肯定有的是人肯花大价钱买考题。”

    “你为何只卖一人?多卖几人,你的赚头翻倍啊!”

    程忠答:“大人。我久在老爷身边。场面上的事见过不少,也跟着学了不少。”

    “若把考题多卖几人。一定会传扬出去!虽能多拿些银子,但迟早要败露的!故而我只卖给了徐经一人!”

    “再说,徐经出了整整五千两银子。够我后半辈子当个富家翁了。我又何必节外生枝,有命挣,没命花?”

    常风道:“呵,看不出,你还是个很有脑子的人。”

    常风如今已大致理清了真相。

    程忠偷看考题,卖给了徐经。徐经在四五天内查阅典籍,提前想好了如何作答。

    这说明,徐经本人也是有些才学的。不然买了考题也没用。

    此事隐秘无比。若不出意外,徐经会高高兴兴带着会试第二的身份参加殿试,跻身进士。

    然而,徐经的好事坏在了唐寅的嘴上。

    唐寅在众人面前豪言“本科会元,必是我唐寅!”

    正是这句话,导致了一场风波。在风波之中,徐经与程敏政的仆人勾结,买卖考题的事情败露。

    徐经此刻已被凉水泼醒。吓得瑟瑟发抖。

    常风质问徐经:“你买下考题后,是否将考题告知了别人?譬如唐寅?”

    徐经战战兢兢的回答:“大人,这种事儿得烂在肚子里。我怎么可能把题告知他人?”

    “今科会元的名头,不但唐寅喜欢,我也喜欢!我们虽是好友,但考场无父子,更何况好友?”

    “只不过,即便得了考题,预先准备,我的文章也远逊于唐寅。最终还是让他当了会元。”

    唐寅看着徐经,叹了一声:“徐兄,你糊涂啊!这下好,不但你自己犯了事,还连累了我!”

    常风道:“把人犯都押下去吧。”

    李东阳叹道:“如此干系重大的案子,一上晌就查清了?”

    常风笑道:“李次辅没掌过三法司。不懂得查案之道啊。有时候,干系越重大的案子,反而越好查。”

    “但查清真相后,如何处置人犯,如何结案,要比查案本身更加复杂。”

    李东阳道:“你打算如何处置人犯,如何结案?”

    常风道:“简单,如实禀报皇上。恭请皇上圣裁。”

    李东阳问:“可否借一步说话?”

    常风命令:“你们都先下去。”

    不多时,问案房中只剩下了李东阳、常风两人。

    李东阳道:“如果按照犯人的口供,上奏皇上。程敏政恐怕要担干系。”

    “他是朝廷的文骨之一。又是前朝名相李贤的女婿。”

    “更是连中两元的士林楷模。”

    “他如果因此事倒了台,有损朝廷文气。”

    “常同知,你能不能变通下”

    常风面色一变:“次辅,你说让我变通?难道你在怂恿我欺君嘛?”

    李东阳连忙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常风正色道:“我知道,这两年文臣跟内官像乌眼鸡一般,斗得不可开交。”

    “文臣们想拉我。内官们也想拉我。”

    “你们拉我并不是多尊重我。而是想让我当你们的刀。”

    “我告诉你,我这柄匕首暗刃,刀把子永远都会攥在皇上手中。”

    “说句不好听的。想把我当刀使?文臣也好,内官也罢。你们还不配!”

    “今日之常风,已不是十四年前的常风了!”

    常风这话说的虽过火,但也坦诚。

    李东阳道:“我从来没有拿你当刀使的意思。”

    常风摆摆手:“或有,或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上命我查清科举舞弊案的真相。如今我查清了,就要如实禀奏。”

    “我不会因程敏政是朝中文臣的核心成员之一就偏袒他。”

    “当初我替你和谢阁老洗脱依附奸宦的冤情,也不是为了投身文官阵营。而是澄清真相,让受冤之人获得清白。”

    李东阳愕然。

    他突然感觉,整日自诩洁白如莲花的文官们,还赶不上常风这个锦衣卫屠夫胸怀坦荡。

    李东阳突然想起了什么:“我们内阁的人也不是聋子瞎子。内官们的动向,我们也略知一二。”

    “有件奇怪的事。据我所知,宫里有八位内官,意图将科举舞弊案扩大化。借以打击我们文臣。”

    “而钱宁,已经暗中依附于那八人。”

    “舞弊的罪魁落入钱宁手中。钱宁为何不威逼利诱,让程忠改口,诬陷是程敏政本人卖考题?”

    “那样一来,钱宁和内官们才能借机兴起大案”

    常风摆摆手,打断了李东阳:“李次辅请记住。钱宁不是那八位内官的人。他是我的人!”

    “以前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我若连自己一手提拔的人都掌控不了。呵,这左同知别当了,回家抱孩子去吧!”

    李东阳伸出了大拇指:“佩服。”

    正如常风所言。有时候,查案子简单。如何处置人犯,结案定论复杂。

    常风认为,徐经跟程敏政的仆人买考题的事,一旦公诸于世。那落第举人们一定会借机继续闹事,要求朝廷重考会试。

    谣言也会满天飞。越传越扯淡。

    他整理好了众人的供词。跟李东阳来到乾清宫请求面见弘治帝。

    跪在乾清宫门前时,常风在心里预测了下众人的结局。

    程敏政出考题时不知保密。身旁竟站了个仆人,导致试题外泄。一个玩忽职守的罪名是少不了的。

    但程敏政是无心为恶,又加上“老部堂之子”、“老首辅之婿”、“连中两元”、“士林楷模”一系列身份加持皇上最多降他一级,或罚俸了事。

    程旺、程忠、徐经三人,板上钉钉会被处死。

    唐寅本就是无辜的。又是当世大才,皇上应该会保留他的会元身份,参加殿试。

    昨日早朝禀报皇上,科举存在舞弊的给事中华昶,应该能升官。

    至于本科会试存在舞弊的真相,皇上应该会选择不对外公布,省得士林人心浮动。

    常风只猜对了最后一条。

    帝王之心,向来难以捉摸。

    萧敬来到了殿外,高声道:“宣内阁次辅李东阳、锦衣卫指挥左同知常风,入殿见驾!”

    常风和李东阳,起身走向了乾清宫大殿.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