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站在怀恩外宅院中的常风,听到了弘治帝的一声龙啸:「老内相,走好啊!」
龙啸一出,文臣武将们立马开始「呜呜呜」痛哭起来。
糖糖问:「哥哥,阿爷该不会......」
常风眼中饱含泪水,他对糖糖说:「阿爷去了很远很远的的地方。」
「哇!」糖糖的眼眶就像是趵突泉。泪水四溅,嚎啕大哭。
再也没人领着她去永定河边钓王八了。
弘治帝走到了前院。
他高声道:「内阁拟旨。在苏州为老内相建一座祠堂。赐额‘显忠。」
历朝历代,若皇帝下旨给太监建祠堂,一定会招致文官们的一致反对。
太监是不全之人,怎配受祠堂香火?
然而此时此刻,却无一名文官反对弘治帝给怀恩建祠堂。
众臣齐呼「皇上圣明」表示赞同。
因为跪在这里的文官,很多都曾得到过怀恩的庇佑。
怀恩的仁慈、正直、忠诚,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老内相配得上一切恩荣。
要说首辅刘吉不愧是不要脸的「刘棉花」。
他边「呜呜呜,嘤嘤嘤」的抽泣着,边对弘治帝说:「老内相没有子嗣。臣愿为他戴孝、摔盆、扛幡儿。」
次辅刘健、阁员徐溥、吏部天官王恕、兵部尚书马文升以及许许多多官员,都朝刘吉投来鄙夷的目光。
为了拍皇上马屁,刘首辅真是不要彼脸了!
你刘首辅比老内相的年龄还大呢。给老内相戴孝、摔盆、扛幡儿?
这真是哄堂大孝刘棉花!
弘治帝瞥了刘吉一眼:「还轮不着刘卿给老内相当孝子贤孙。」
「常风何在?」
常风来到弘治帝面前,跪倒:「臣在。」
弘治帝道:「老内相有那么多义子干孙,他最看重的是你。就由你充作老内相的嫡孙,送他一程吧。」
「礼部协助常风,办好老内相的丧事。」
常风神色悲痛的说:「是,皇上。」
接下来的二十八天,常风可算忙坏了。
他既要作为嫡孙,跟礼部一同操持怀恩四七内的一应丧礼。又要兼顾查检千户所的日常差事和训练。
二十八天后,怀恩的四七终于结束了。常风来到乾清宫大殿门口候命。
他听到大殿中弘治帝跟王恕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争吵的起因是黄河决堤。淹了六个府、县,其中包括汴梁城。
关于如何治水赈灾,朝廷中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是:应该将汴梁城百姓全部迁走。
另一种意见是:迁城会动摇人心,断不可行。
乾清宫大殿内。
弘治帝是坚定的外迁派。王恕则是反对派。
弘治帝道:「先把几十万灾民迁出,避了水灾之后再让他们回城,有什么不对的?」
王恕争锋相对:「皇上做事总要看看当地状况。河南现在是饥馑之地。无论是官粮还是私粮都快告罄了。迁民避灾途中的粮食如何供给?」
「途中恐怕会饿死大批百姓!」
弘治帝眉头紧锁:「你在教朕做事?」
王怒毫不退让:「臣是吏部天官,大九卿之首。皇上要做错事,臣不能不纠正!」
弘治帝龙颜大怒:「朕是对是错,尚无结论。总不能你王恕说朕是错,朕就是错了吧?」
王恕道:「皇上本就是错的。这就是结论!」
弘治帝火了,直接将铜罄摔在地上
,发出一声龙啸:「欺天啦!」
王恕这老家伙也是个有脾气的人。他直接将手中的笏板扔在地上。又将官帽摘下,放在青石板上。
王恕正色道:「臣忠言直谏,皇上却认为臣欺君。那好,臣自请辞去官职,去锦衣卫诏狱领罪!」
说完,王恕大步走出乾清宫大殿。
常风心道:坏了。王老部堂完了。当着那么多大臣的面让皇上下不来台。皇上不治他的罪才怪了。
接下来,常风看到了令他惊诧的一幕。
只见王恕大步走出殿门没多久,弘治帝竟以帝王之尊追了出来。
弘治帝几乎是一路小跑,跑到了王恕跟前:「王卿。政见不合你可以跟朕商议。」
「不要动不动就请辞、去诏狱。倒显得朕是个独断专行的暴戾昏君。」
皇帝这么给面子,出殿来追。王恕的火气已经消了一半。
王恕道:「不是老臣矫情。迁民躲灾之事本就不可行。」
弘治帝道:「打注。户部右侍郎白昂、工部左侍郎徐贯是出了名的治水赈灾能手。」
「他俩正在户部那边核算赈灾账目。朕已经下旨让他们来乾清宫了。迁民之计是否可行,听他俩的总没错吧?」
「朕不善于治水赈灾,你王卿同样不善于治水赈灾。咱们谁对谁错,由他俩辨别。」
王恕想了想:「好吧。」
弘治帝半开玩笑的说:「进了大殿,你自己把官帽捡起来戴上。总不能让朕弯腰捡了,亲手给你戴。」
王恕拱手:「这是自然。」
跪在大殿前的常风,看着弘治帝跟王恕回了大殿。
不多时,白昂和徐贯来了。二人否定了弘治帝的迁城计划。说出了一堆充分的理由。
弘治帝在充足的理由面前,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命汴梁百姓留在原地,等待朝廷集中赈济。
半个时辰后,弘治帝和王恕亲亲热热的走出了大殿。
什么叫明君。这就叫明君。
一个明君可以跟臣子发生争吵,可以有政见分歧。但对事不对人。不能因臣子有不同意见就罢官、惩处、扔进诏狱。
这些都是怀恩在弘治帝年少时教他的。
怀恩虽死,弘治帝却不敢忘记他多年前的这些教导。
弘治帝看到了跪在殿外的常风:「常风,何事?」
常风拱手:「禀皇上,老内相的四七祭礼已结束。臣特来禀报。」
弘治帝有些伤感:「老内相离开人世已有二十八天了啊。」
「朕总觉得,他还在朕身边。常风,你平身吧。你的差事办的不错,送了老内相最后一程,让老内相风风光光的魂归故里。」
常风起身:「是臣应该做的。」
时光如水。弘治元年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年末。
这一年里,弘治帝励精图治、重用贤臣、裁汰庸官、赈济灾民、兴修水利。大明王朝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彪炳史册的弘治中兴拉开了大幕。
这一年里,常风凭借着弘治帝的青睐,在锦衣卫内的地位节节攀升。他已成为实际上的八大千户之首。即便北镇抚使孙栾也对他客客气气。
仕途上得意,家里又添了儿子,有娇妻在怀。常风可谓是春风得意。
(第四卷《灭倭计》结束。开启第五卷《弹劾案》。一会儿更新。)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龙啸一出,文臣武将们立马开始「呜呜呜」痛哭起来。
糖糖问:「哥哥,阿爷该不会......」
常风眼中饱含泪水,他对糖糖说:「阿爷去了很远很远的的地方。」
「哇!」糖糖的眼眶就像是趵突泉。泪水四溅,嚎啕大哭。
再也没人领着她去永定河边钓王八了。
弘治帝走到了前院。
他高声道:「内阁拟旨。在苏州为老内相建一座祠堂。赐额‘显忠。」
历朝历代,若皇帝下旨给太监建祠堂,一定会招致文官们的一致反对。
太监是不全之人,怎配受祠堂香火?
然而此时此刻,却无一名文官反对弘治帝给怀恩建祠堂。
众臣齐呼「皇上圣明」表示赞同。
因为跪在这里的文官,很多都曾得到过怀恩的庇佑。
怀恩的仁慈、正直、忠诚,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老内相配得上一切恩荣。
要说首辅刘吉不愧是不要脸的「刘棉花」。
他边「呜呜呜,嘤嘤嘤」的抽泣着,边对弘治帝说:「老内相没有子嗣。臣愿为他戴孝、摔盆、扛幡儿。」
次辅刘健、阁员徐溥、吏部天官王恕、兵部尚书马文升以及许许多多官员,都朝刘吉投来鄙夷的目光。
为了拍皇上马屁,刘首辅真是不要彼脸了!
你刘首辅比老内相的年龄还大呢。给老内相戴孝、摔盆、扛幡儿?
这真是哄堂大孝刘棉花!
弘治帝瞥了刘吉一眼:「还轮不着刘卿给老内相当孝子贤孙。」
「常风何在?」
常风来到弘治帝面前,跪倒:「臣在。」
弘治帝道:「老内相有那么多义子干孙,他最看重的是你。就由你充作老内相的嫡孙,送他一程吧。」
「礼部协助常风,办好老内相的丧事。」
常风神色悲痛的说:「是,皇上。」
接下来的二十八天,常风可算忙坏了。
他既要作为嫡孙,跟礼部一同操持怀恩四七内的一应丧礼。又要兼顾查检千户所的日常差事和训练。
二十八天后,怀恩的四七终于结束了。常风来到乾清宫大殿门口候命。
他听到大殿中弘治帝跟王恕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争吵的起因是黄河决堤。淹了六个府、县,其中包括汴梁城。
关于如何治水赈灾,朝廷中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是:应该将汴梁城百姓全部迁走。
另一种意见是:迁城会动摇人心,断不可行。
乾清宫大殿内。
弘治帝是坚定的外迁派。王恕则是反对派。
弘治帝道:「先把几十万灾民迁出,避了水灾之后再让他们回城,有什么不对的?」
王恕争锋相对:「皇上做事总要看看当地状况。河南现在是饥馑之地。无论是官粮还是私粮都快告罄了。迁民避灾途中的粮食如何供给?」
「途中恐怕会饿死大批百姓!」
弘治帝眉头紧锁:「你在教朕做事?」
王怒毫不退让:「臣是吏部天官,大九卿之首。皇上要做错事,臣不能不纠正!」
弘治帝龙颜大怒:「朕是对是错,尚无结论。总不能你王恕说朕是错,朕就是错了吧?」
王恕道:「皇上本就是错的。这就是结论!」
弘治帝火了,直接将铜罄摔在地上
,发出一声龙啸:「欺天啦!」
王恕这老家伙也是个有脾气的人。他直接将手中的笏板扔在地上。又将官帽摘下,放在青石板上。
王恕正色道:「臣忠言直谏,皇上却认为臣欺君。那好,臣自请辞去官职,去锦衣卫诏狱领罪!」
说完,王恕大步走出乾清宫大殿。
常风心道:坏了。王老部堂完了。当着那么多大臣的面让皇上下不来台。皇上不治他的罪才怪了。
接下来,常风看到了令他惊诧的一幕。
只见王恕大步走出殿门没多久,弘治帝竟以帝王之尊追了出来。
弘治帝几乎是一路小跑,跑到了王恕跟前:「王卿。政见不合你可以跟朕商议。」
「不要动不动就请辞、去诏狱。倒显得朕是个独断专行的暴戾昏君。」
皇帝这么给面子,出殿来追。王恕的火气已经消了一半。
王恕道:「不是老臣矫情。迁民躲灾之事本就不可行。」
弘治帝道:「打注。户部右侍郎白昂、工部左侍郎徐贯是出了名的治水赈灾能手。」
「他俩正在户部那边核算赈灾账目。朕已经下旨让他们来乾清宫了。迁民之计是否可行,听他俩的总没错吧?」
「朕不善于治水赈灾,你王卿同样不善于治水赈灾。咱们谁对谁错,由他俩辨别。」
王恕想了想:「好吧。」
弘治帝半开玩笑的说:「进了大殿,你自己把官帽捡起来戴上。总不能让朕弯腰捡了,亲手给你戴。」
王恕拱手:「这是自然。」
跪在大殿前的常风,看着弘治帝跟王恕回了大殿。
不多时,白昂和徐贯来了。二人否定了弘治帝的迁城计划。说出了一堆充分的理由。
弘治帝在充足的理由面前,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命汴梁百姓留在原地,等待朝廷集中赈济。
半个时辰后,弘治帝和王恕亲亲热热的走出了大殿。
什么叫明君。这就叫明君。
一个明君可以跟臣子发生争吵,可以有政见分歧。但对事不对人。不能因臣子有不同意见就罢官、惩处、扔进诏狱。
这些都是怀恩在弘治帝年少时教他的。
怀恩虽死,弘治帝却不敢忘记他多年前的这些教导。
弘治帝看到了跪在殿外的常风:「常风,何事?」
常风拱手:「禀皇上,老内相的四七祭礼已结束。臣特来禀报。」
弘治帝有些伤感:「老内相离开人世已有二十八天了啊。」
「朕总觉得,他还在朕身边。常风,你平身吧。你的差事办的不错,送了老内相最后一程,让老内相风风光光的魂归故里。」
常风起身:「是臣应该做的。」
时光如水。弘治元年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年末。
这一年里,弘治帝励精图治、重用贤臣、裁汰庸官、赈济灾民、兴修水利。大明王朝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彪炳史册的弘治中兴拉开了大幕。
这一年里,常风凭借着弘治帝的青睐,在锦衣卫内的地位节节攀升。他已成为实际上的八大千户之首。即便北镇抚使孙栾也对他客客气气。
仕途上得意,家里又添了儿子,有娇妻在怀。常风可谓是春风得意。
(第四卷《灭倭计》结束。开启第五卷《弹劾案》。一会儿更新。)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