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新出生的婴儿在家里连男带女排行第四,被里人称为“季”,即老四。刘太公虽然岁数不大,但已经有了二子一女,现在添了第三个儿子,又得到里人的庆贺,大有脸面,自然欢喜。不过他自己心里知道,这个儿子恐怕另有来历。
刘太公不是本地土著,曾祖父时从魏国迁到此地,据说是来筹建丰县的。但曾祖父没能完成这一任务,而是落户于此,当了农民。虽然是外来人口,但刘氏一家在丰邑还是颇有人缘,没有受到大家的歧视和欺凌,相反,大家还很尊重他们,刘太公年纪轻轻就被称为“太公”,足见推崇。
刘家是见过世面的人,刘太公也心胸宽阔,虽然务农,但也不是那种只盯着土地的无知农民。今年年初,丰邑来了一个外客,在刘家住了好几天。刘家除了供应每天的饮食,晚上还让妻子陪宿。这个儿子多半是那名外客的种!那名外客虽然形容瘦小,但双目精亮,动作干练,明显不是寻常之人。这人是由“道上”的朋友介绍来的,说要在他这里躲避几天,事情平息了就走。刘太公见那人不凡,身上带伤,倾心相交,还为其采缬伤药,给他治伤。虽然如此,那人真的只依言住了几天,不等伤愈就走了。但临行前留下一柄青铜剑,道:“此剑得之贵人,甚嘉美,随身不便。愿兄藏之!”
刘太公看那剑,全剑玉装,剑匣为一截花木;拔剑看时,剑身金灿灿的,刃口锋利,显然不是寻常工匠所制,便推托道:“如此宝物,焉敢受!”
那人十分诚恳地道:“此剑若随弟身,弟则危矣。愿兄藏之!若有缘,再相聚时,弟则取回!”
刘太公道:”敢问兄名?“
那人道:”弟曾氏,贱,无名,同侪呼为曾季。干系重大,兄其勿泄!“
送走曾季,刘太公怀揣着宝剑回到家中,对谁也未说,将那柄精美的宝剑用布包了,藏在梁上,不上梁旁人绝对看不出来。
进入夏天,妻子刘媪的肚子开始大了。只不过这期间刘太公也在与其同房,这个儿子到底是谁的,也说不准。而刘太公心里其实知道,或者希望是那个”曾季“的。但曾季在他家住过的事,打死也不能说。他是来躲事的,他犯的事有多大,谁知道!
众人喝了酒,吃了肉,仗着酒兴来探望两个新生儿。一些老人说是会相面,探望了两儿,都说是富贵相。尤其是刘家的,高鼻梁、高眉棱骨,与刘太公大不相同。老人道:”太公,是儿与子大异,真贵人也!“
刘太公道:”昔者彼息于大泽之陂,雷电晦冥,吾往视,见蛟龙于其上。盖有以也。“
老人道:”慎言,慎言!不足与外人道也!“刘太公喏喏连声。
卢氏其实也大有来历。他本是齐国姜姓的支脉,有着正统的齐王族血统。只不过被田氏取代后,只得四出谋生。卢氏也在丰住了好几代了,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仍然保留着习文练武的传统,与普通的农民有些不同。
两家人都是士人出身,落魄到邑民,有着相似的爱好和语言,这让他们两家的关系格外亲热。刘太公和卢父每晚餐前餐后总要聚在一起,谈天论地,说古道今,身边也往往聚着一帮年轻的哥儿们坐听。虽然都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但在乡野之人看来,还是很新鲜的。
在今天的乡里聚会中,大家都在谈论一件事:有人去沛时,看到对岸在大量地过兵,泗水上船舶一条条相连,运送着粮草、辎重。
有人问道:”沛其有兵乎?“
那人答道:”沛犹无兵,兵皆往薛去。“
随即就有人问道:”兵集于薛,将用于何地?“
有通地理的人回答道:”溯泗而上,将至鲁;转入荷水,则至陶。兵集于薛,非往鲁,则往陶也。“
有人问道:”兵从何国来?“
那个通地理的人嗤笑道:”溯泗而来,必经彭城,必也宋也。“
马上就有人嘲笑道:”宋灭久矣,汝独无知!“
那人红着脸道:”宋既灭,彭复谁归?“
这一问好像把大家给问住了。少时有人猜测地道:”闻薛乃齐公子封地,彭城其属齐乎?“
又有人道:”齐公子亡,薛今无主,非齐也。“
又有人知道一些事情,道:”闻齐公子为魏相,其为魏乎?“
马上有人补充道:”魏公子信陵君封信陵,信陵与彭城邻,彭城必归魏也。“
于是马上就有人反驳道:”彭城、信陵,相距三百里,非魏也。“
终于有人提出了接近正确的答案:“宋都睢阳今属楚,彭城必楚也!”
于是众人一起惊叫起来:“楚人?!”在丰邑住的人都是中原人,在他们的眼里,楚人那是与他们完全不同的蛮人。现在楚人已经见与出现在泗水对岸,那岂不是说楚人已经入侵到自己的家门口了!恐惧的心情在大家的心中升起。蛮人已经到了家门口了,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丰、沛这里从商的人不多,多是农人,但由于地处泗水岸边,往来的商人还是很多的。但商人多数在沛小住,几乎没有人深入到五十里外的丰。但有的丰人会经常到沛去做买卖,可以从沛城得到外部的消息。
两个婴儿诞生不久,丰邑就流传了一个令人极为不安的一个消息:周天子被灭了!大家都不肯信,说一定是去沛的人听错了,周天子是薨了,而不是灭了。由于是深冬,往来丰沛的人不多,这个消息还只被定为谣传,而不是事实。
由于新年在即,大家还是对自己的生活更上心,周天子的事虽然动人心,但还占不了重要地位。
新年从正月朔日开始,要到望日才结束。新年前一天,丰邑有头有脸的人在乡里聚在一起,各自带着自己里的祭品,一起出发前往沛城,在沛祭了社稷。留在丰的普通农人也聚在一起,点起篝火,支起大鼎,烹羊炊粥,举行社会。各家各户根据自己的地位,依次排队领取社胙,相互道贺新年。
刘太公和卢父都没有资格去沛社祭,他们留在丰邑,参加社会。当夜,这哥俩坐在一起,周围围着一帮人,听他们谈论世事。
刘太公道:“周天子之事,未知虚实。”
卢父也同意,道:“天子被废,天崩地坼。今天地无恙,必无恙也。”
刘太公道:“新春将授岁,则必知也。”
卢父道:“丰沛皆偏僻小邑,历年授岁皆无及也。今岁复将授耶?”
刘太公道:“非吾小人所能知也。”
旁边有人怯生生地问道:“天子被废,真会天崩地坼乎?”
卢父道:“天子者,通天者也。天子灭,天地不通,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必生妖异。天灾频降,万民涂炭!”
刘太公道:“若得授年,则天地仍通……”
不等刘太公说完,卢父就打断道:“无天子,何人授年?”
刘太公道:“或复得授年!昔在魏,魏王授年,非必天子也。其所授年,亦与天子有异,或曰夏历。”
于是大家知道了,授年是一件重要的事。如果有人授年,则表明天地仍然是可以沟通的,这个人就是新天子!听到这个消息,大家的心情稍微平息了一些。
这群人听了刘、卢两人的对话,都有些心神不定;但其他人依然笑语盈盈,好像根本不在乎有没有天子。望着那些不知死活的行尸走肉,刘、卢二人都暗暗叹了口气:还是无知者无畏啊!
在相互的道贺和恭喜中,新年过去了。
过了新年,就意味着春天将要开始,春耕在即。家家户户开始整顿农具,准备投入新一年繁忙的耕作中。
一天,正在劳作中的刘太公得到丰邑的三老的传话,天子已经颁下的年历,让他前往沛去抄录新历。丰邑的人能识字的不多,那些会写字的人,会每年被派往沛城,去抄录颁布下来的年历。刘太公也是其中之一。今年,可能是轮到太公了,三老派人让他去。
抄录年历需要好些天。刘太公备好粮食,背上过去的年历,前往沛城。之所以要背上过去的年历,自然是因为简牍很花钱,过去的年历简牍还能用就要用,不能随便丢弃。而且,年历上的大部分内容都差不多,只要削刊掉过时的内容,写上新的内容就可以了;带上旧年历可以节省时间。
但刘太公没有想到,这一年的年历竟然与过去的年历大变样。
首先是月份名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的月份,正月、二月、三月……按数字排,清楚明了;如果一定要有所变化,可以称为孟春、仲春、季春……也还算明白。但这一次,刘太公完全糊涂了,冬夕、屈夕、援夕……这都是什么话?完全不懂。
主持年历抄写工作的是一名不认识的人,说话有浓重的口音,也完全听不懂,旁边有个人给他做通译。但那个人对有历法不是很精通,说得深了,就不会译了。
刘太公为难了。这份年历就算抄回去,谁看得懂?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刘太公不是本地土著,曾祖父时从魏国迁到此地,据说是来筹建丰县的。但曾祖父没能完成这一任务,而是落户于此,当了农民。虽然是外来人口,但刘氏一家在丰邑还是颇有人缘,没有受到大家的歧视和欺凌,相反,大家还很尊重他们,刘太公年纪轻轻就被称为“太公”,足见推崇。
刘家是见过世面的人,刘太公也心胸宽阔,虽然务农,但也不是那种只盯着土地的无知农民。今年年初,丰邑来了一个外客,在刘家住了好几天。刘家除了供应每天的饮食,晚上还让妻子陪宿。这个儿子多半是那名外客的种!那名外客虽然形容瘦小,但双目精亮,动作干练,明显不是寻常之人。这人是由“道上”的朋友介绍来的,说要在他这里躲避几天,事情平息了就走。刘太公见那人不凡,身上带伤,倾心相交,还为其采缬伤药,给他治伤。虽然如此,那人真的只依言住了几天,不等伤愈就走了。但临行前留下一柄青铜剑,道:“此剑得之贵人,甚嘉美,随身不便。愿兄藏之!”
刘太公看那剑,全剑玉装,剑匣为一截花木;拔剑看时,剑身金灿灿的,刃口锋利,显然不是寻常工匠所制,便推托道:“如此宝物,焉敢受!”
那人十分诚恳地道:“此剑若随弟身,弟则危矣。愿兄藏之!若有缘,再相聚时,弟则取回!”
刘太公道:”敢问兄名?“
那人道:”弟曾氏,贱,无名,同侪呼为曾季。干系重大,兄其勿泄!“
送走曾季,刘太公怀揣着宝剑回到家中,对谁也未说,将那柄精美的宝剑用布包了,藏在梁上,不上梁旁人绝对看不出来。
进入夏天,妻子刘媪的肚子开始大了。只不过这期间刘太公也在与其同房,这个儿子到底是谁的,也说不准。而刘太公心里其实知道,或者希望是那个”曾季“的。但曾季在他家住过的事,打死也不能说。他是来躲事的,他犯的事有多大,谁知道!
众人喝了酒,吃了肉,仗着酒兴来探望两个新生儿。一些老人说是会相面,探望了两儿,都说是富贵相。尤其是刘家的,高鼻梁、高眉棱骨,与刘太公大不相同。老人道:”太公,是儿与子大异,真贵人也!“
刘太公道:”昔者彼息于大泽之陂,雷电晦冥,吾往视,见蛟龙于其上。盖有以也。“
老人道:”慎言,慎言!不足与外人道也!“刘太公喏喏连声。
卢氏其实也大有来历。他本是齐国姜姓的支脉,有着正统的齐王族血统。只不过被田氏取代后,只得四出谋生。卢氏也在丰住了好几代了,已经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仍然保留着习文练武的传统,与普通的农民有些不同。
两家人都是士人出身,落魄到邑民,有着相似的爱好和语言,这让他们两家的关系格外亲热。刘太公和卢父每晚餐前餐后总要聚在一起,谈天论地,说古道今,身边也往往聚着一帮年轻的哥儿们坐听。虽然都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但在乡野之人看来,还是很新鲜的。
在今天的乡里聚会中,大家都在谈论一件事:有人去沛时,看到对岸在大量地过兵,泗水上船舶一条条相连,运送着粮草、辎重。
有人问道:”沛其有兵乎?“
那人答道:”沛犹无兵,兵皆往薛去。“
随即就有人问道:”兵集于薛,将用于何地?“
有通地理的人回答道:”溯泗而上,将至鲁;转入荷水,则至陶。兵集于薛,非往鲁,则往陶也。“
有人问道:”兵从何国来?“
那个通地理的人嗤笑道:”溯泗而来,必经彭城,必也宋也。“
马上就有人嘲笑道:”宋灭久矣,汝独无知!“
那人红着脸道:”宋既灭,彭复谁归?“
这一问好像把大家给问住了。少时有人猜测地道:”闻薛乃齐公子封地,彭城其属齐乎?“
又有人道:”齐公子亡,薛今无主,非齐也。“
又有人知道一些事情,道:”闻齐公子为魏相,其为魏乎?“
马上有人补充道:”魏公子信陵君封信陵,信陵与彭城邻,彭城必归魏也。“
于是马上就有人反驳道:”彭城、信陵,相距三百里,非魏也。“
终于有人提出了接近正确的答案:“宋都睢阳今属楚,彭城必楚也!”
于是众人一起惊叫起来:“楚人?!”在丰邑住的人都是中原人,在他们的眼里,楚人那是与他们完全不同的蛮人。现在楚人已经见与出现在泗水对岸,那岂不是说楚人已经入侵到自己的家门口了!恐惧的心情在大家的心中升起。蛮人已经到了家门口了,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丰、沛这里从商的人不多,多是农人,但由于地处泗水岸边,往来的商人还是很多的。但商人多数在沛小住,几乎没有人深入到五十里外的丰。但有的丰人会经常到沛去做买卖,可以从沛城得到外部的消息。
两个婴儿诞生不久,丰邑就流传了一个令人极为不安的一个消息:周天子被灭了!大家都不肯信,说一定是去沛的人听错了,周天子是薨了,而不是灭了。由于是深冬,往来丰沛的人不多,这个消息还只被定为谣传,而不是事实。
由于新年在即,大家还是对自己的生活更上心,周天子的事虽然动人心,但还占不了重要地位。
新年从正月朔日开始,要到望日才结束。新年前一天,丰邑有头有脸的人在乡里聚在一起,各自带着自己里的祭品,一起出发前往沛城,在沛祭了社稷。留在丰的普通农人也聚在一起,点起篝火,支起大鼎,烹羊炊粥,举行社会。各家各户根据自己的地位,依次排队领取社胙,相互道贺新年。
刘太公和卢父都没有资格去沛社祭,他们留在丰邑,参加社会。当夜,这哥俩坐在一起,周围围着一帮人,听他们谈论世事。
刘太公道:“周天子之事,未知虚实。”
卢父也同意,道:“天子被废,天崩地坼。今天地无恙,必无恙也。”
刘太公道:“新春将授岁,则必知也。”
卢父道:“丰沛皆偏僻小邑,历年授岁皆无及也。今岁复将授耶?”
刘太公道:“非吾小人所能知也。”
旁边有人怯生生地问道:“天子被废,真会天崩地坼乎?”
卢父道:“天子者,通天者也。天子灭,天地不通,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必生妖异。天灾频降,万民涂炭!”
刘太公道:“若得授年,则天地仍通……”
不等刘太公说完,卢父就打断道:“无天子,何人授年?”
刘太公道:“或复得授年!昔在魏,魏王授年,非必天子也。其所授年,亦与天子有异,或曰夏历。”
于是大家知道了,授年是一件重要的事。如果有人授年,则表明天地仍然是可以沟通的,这个人就是新天子!听到这个消息,大家的心情稍微平息了一些。
这群人听了刘、卢两人的对话,都有些心神不定;但其他人依然笑语盈盈,好像根本不在乎有没有天子。望着那些不知死活的行尸走肉,刘、卢二人都暗暗叹了口气:还是无知者无畏啊!
在相互的道贺和恭喜中,新年过去了。
过了新年,就意味着春天将要开始,春耕在即。家家户户开始整顿农具,准备投入新一年繁忙的耕作中。
一天,正在劳作中的刘太公得到丰邑的三老的传话,天子已经颁下的年历,让他前往沛去抄录新历。丰邑的人能识字的不多,那些会写字的人,会每年被派往沛城,去抄录颁布下来的年历。刘太公也是其中之一。今年,可能是轮到太公了,三老派人让他去。
抄录年历需要好些天。刘太公备好粮食,背上过去的年历,前往沛城。之所以要背上过去的年历,自然是因为简牍很花钱,过去的年历简牍还能用就要用,不能随便丢弃。而且,年历上的大部分内容都差不多,只要削刊掉过时的内容,写上新的内容就可以了;带上旧年历可以节省时间。
但刘太公没有想到,这一年的年历竟然与过去的年历大变样。
首先是月份名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的月份,正月、二月、三月……按数字排,清楚明了;如果一定要有所变化,可以称为孟春、仲春、季春……也还算明白。但这一次,刘太公完全糊涂了,冬夕、屈夕、援夕……这都是什么话?完全不懂。
主持年历抄写工作的是一名不认识的人,说话有浓重的口音,也完全听不懂,旁边有个人给他做通译。但那个人对有历法不是很精通,说得深了,就不会译了。
刘太公为难了。这份年历就算抄回去,谁看得懂?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