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明朝:名将袁崇焕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寒窑仙赋第154章 明朝:名将袁崇焕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书接上回——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明朝末年大臣、名将。

    袁崇焕的先祖来自山--西历山,自福--建宁化、江-西-雩-都、信-丰及广-州-南-海辗转迁徙至东--莞茶园、温塘等地,至袁崇焕祖父袁世祥始定居于东--莞水南袁-屋-墩。袁家世代务农,袁崇焕之父袁子鹏则到广--西-平南白马圩开店经商,做木材生意,袁崇焕也在那里长大。

    袁崇焕从小喜欢军事,“夙攻兵略,精武艺,善骑射”。

    万历二十五年,他通过童子试,成为藤县县学生员。

    万历三十四年,袁崇焕赴广西省城桂林参加乡试,考中举人。此后,他四次参加会试,皆名落孙山。

    万历四十七年,袁崇焕终于通过会试,并在殿试中以三甲第四十名获赐同进士出身,观政于工部。

    袁崇焕获任福-建-邵武知县的时候“明决有胆略,悉心爱民,申冤理枉,善于听讼,无微不烛”,有一户民居着火,袁崇焕穿着靴子上屋救火,“走岩墙如履平地”,事后赈灾工作也“井井有方”。

    直到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兴起于东北,攻陷明朝辽沈地区,袁崇焕本来就忧心时局,“以边才自许”,在等待大计结果期间决定单骑到山海关考察前线情况,大约两旬后回京,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兴起于东北,攻陷明朝辽沈地区,袁崇焕本来就忧心时局,“以边才自许”,在等待大计结果期间决定单骑到山海关考察前线情况,大约两旬后回京

    同时,他向朝廷建议招募骁勇善战的两广步兵(10000人)与广-西狼兵(5000人)组成一支精锐部队,分别由其族叔平乐府推官袁玉佩和亲戚永平府推官林翔凤带领,保证将会重演明军在朝鲜与播州的胜利,如果不成就“斩臣于军前,以为轻事者之戒”。

    袁崇焕赴任后,先驻山海关。其时后金攻陷广宁、义州等地后即东归,辽西一带被蒙古哈剌慎(喀喇沁)等部落所据。六月,辽东经略王在晋命袁崇焕移驻中前所。

    广-宁-前屯卫(今辽-宁-省-绥-中-县-前卫镇)有很多流离失所的辽民,亟待安置。

    王在晋命袁崇焕赴前屯卫安置辽人。

    袁崇焕“夜行荆棘虎豹中,以四鼓入城”,其胆略得到将士的佩服。

    在此期间,袁崇焕因为抗金的十三山难民以及王在晋的重关战略而与王在晋争辩不已。袁崇焕力请救援十三山难民,并反对重关战略,主张以关外的宁远为防御支点。为了抵制重关战略,他于六月向内阁首辅叶向高上书反映情况。

    与此同时,山石兵备道阎鸣泰升任辽东巡抚,袁崇焕则接任山石兵备道,带管宁前兵备道事。九月,孙承宗抵关任职,安排袁崇焕负责修建营房的工作,又负责安插辽民于关外诸城堡。

    同年冬,辽东巡抚阎鸣泰令袁崇焕去检阅新兵,核实虚伍。袁崇焕斩杀守备莫大功营内两名私雇顶替者,事后也未报告。孙承宗得知此事,质问缘由,袁崇焕只说自己奉巡抚之命,孙承宗怒责其“未杀不以请,既杀不以闻,其有无激变帖服不以告”。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与建设,宁远城拔地而起,“军民五万余家,屯种至五十里,远近莫不归附”。

    袁崇焕得意地给内阁辅臣写信说:“不肖在宁远,长安(代指北平)可高枕而卧也!”

    天启五年,八月,明军在柳河之役中败北,袁崇焕急忙阻挡奔溃的士卒,让他们各自回到信地防守,从而保全了关外诸城。

    十月,孙承宗引咎辞职。袁崇焕对此深感失望,见到孙承宗就流泪,甚至请求和他一起辞职。[172]新任辽东经略高第到任不久,即命锦州、右屯卫、宁远、前屯卫等处军民入关,尽弃关外之地。

    四年没有大举攻明的努尔哈赤亲征辽西,十七日渡过辽河,袁崇焕听说后金军渡过辽河的消息,马上进行军事部署。

    袁崇焕诛杀临阵退缩的逃兵,并移檄前屯卫总兵赵率教、山海关总兵杨麒,说凡见逃兵即以间谍论,逮捕处死,若有一兵溃入前屯卫,一卒逃进关内,则问罪赵、杨二将。

    在战前动员中,袁崇焕刺血为书,向全体将士下拜,吃着草激励他们说:“苟能同心死守,吾为牛羊以报,亦所甘也!”将士都为之感动,请求拼死一战。

    不久努尔哈赤的大军抵达宁远城下,驻扎于城西北五里外,称自己有二十万大军,劝降袁崇焕,袁崇焕回信称努尔哈赤不过十三万军队,拒绝投降。

    此后三天,努尔哈赤以楯车和重骑兵猛攻宁远,袁崇焕则指挥明军用红夷大炮、火铳等火器还击,并不断用石块堵住被后金军在城墙上凿开的窟窿,宁远军民的顽强抵抗给后金军以重大杀伤,努尔哈赤不得不于二十七日决定撤回沈阳,撤军前还派兵渡过结冰的大海,杀尽觉华岛上军民以泄愤。

    此前,明廷对宁远的防守不抱希望,然而袁崇焕却指挥明军取得了萨尔浒之战以来第一次对后金正面交锋的胜利,因此被明方称为“宁远奇捷”或“宁远大捷”。

    捷报传到北平,朝野为之欢呼,明熹宗称“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并加袁崇焕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衔。

    袁崇焕上疏请求辞职终制,明熹宗不允。

    三月初九日,更命袁崇焕巡抚辽东、山海等处,赋予便宜行事之权。

    在宁远阻挡后金汗努尔哈赤的攻势,取得宁远大捷,因功擢为辽东巡抚。

    宁远之战后,袁崇焕本来打算统一辽东事权,并得到兵部尚书王永光的支持,开始讨论裁撤经略及总兵,将所有事权统一于辽东巡抚的计划,然而熹宗并未听从此议,先派六名宦官充当监军,又改经略为督师,以王之臣取代高第出任,位在袁崇焕之上。

    此外,努尔哈赤死后,袁崇焕欲在后金汗位更迭之际“乘机进剿”,先利用其便宜行事之权,派遣李喇嘛去沈阳,借吊祭努尔哈赤为名窥探后金虚实,后金新汗皇太极趁机提出议和的请求,袁崇焕有意答应,准备“因而间之”,即趁机离间。

    当权的大太监魏忠贤支持袁崇焕的主张,于是明金双方从十二月起开始议和交涉,在此期间,袁崇焕先修松山、杏山二城,再修锦州、大凌河、小凌河三城。

    为了得到后援,袁崇焕的立场也逐渐倾向“阉党”,自十月下旬开始,几乎每次上疏都要称颂魏忠贤一番,甚至表示“臣今春宁远之战,则厂臣之所谋也”

    等到后金入侵朝(zhao)鲜的消息传来后,他命令水营都司徐勇曾、张斌良、汪翥各率舟二十只、兵士五百名为先锋,东援朝(zhao)鲜,但朝(zhao)鲜方面在三月初与后金达成和议。

    明熹宗听从兵部尚书冯嘉会的建议,命袁崇焕趁后金“远掠巢虚之时,挑选关宁精锐,择智勇之将,轻骑入捣,大兵陈河,相机续济,以牵奴后而纾属国之急”。

    与此同时,明朝和后金的议和交涉破裂,皇太极指责袁崇焕“诈称和好,乘间葺城”,于五月率兵进攻新筑的锦州等城。袁崇焕命赵率教及左辅、朱梅移驻锦州,在五月十二日击退后金的攻城。其后皇太极围而不攻,袁崇焕抽调兵力,派满桂、尤世禄等两次救援锦州,均未能成功。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极在留兵继续包围锦州后,领兵数万进攻宁远。围绕守城方略,袁崇焕与满桂发生冲突,袁崇焕主张按上年的打法死守城池,而满桂执意主动出击,在争论过程中还折断袁崇焕的令箭。

    最终,袁崇焕坐镇城中,满桂、尤世禄、祖大寿诸将出城迎战,奋勇杀敌,加上红夷大炮的威力,后金军在二十八、二十九日两天的攻城作战中失利。其后皇太极回攻锦州,又被赵率教击退。六月初五日,皇太极撤军,沿途拆毁了尚未完工的大凌河、小凌河两城。

    就在袁崇焕归乡之际,明熹宗驾崩,其弟信王朱由检继位,,魏忠贤被铲除,与此同时,许多官员奏请起用袁崇焕以对付后金,到了“章满公车”的地步。

    崇祯帝正式起用袁崇焕为都察院右都御史,管兵部添设右侍郎事,崇祯帝将“不吝封侯之赏”,四名辅臣李标、钱龙锡、周道登、刘鸿训也纷纷赞赏袁崇焕是“奇男子”。

    袁崇焕离京之际,豪言赋诗“臣心期报国,誓唱凯歌归”。在上任途中,就赶上宁远兵变爆发,辽东巡抚毕自肃引咎自杀。袁崇焕于八月初二日上奏兵变情形,随后兼程赶往山海关。

    袁崇焕采取了审慎的处理方式,与宁前道郭广相商,招来首恶杨正朝、张思顺,令其供出叛逆者名单,将功赎罪。杨、张二人和盘托出。十八日,田汝栋、舒朝兰、宋仲义、李友仁、张文元等人被捕,袁崇焕令郭广当堂辨认,俱系当日首恶,即令枭示于众,并出示手谕安抚各营,称“此外不杀一人”。

    袁崇焕上任后,还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即如何处置东江总兵毛文龙。

    袁崇焕杀毛文龙后不久,与后金的和谈也因双方在归还辽东的问题没有谈判余地而破裂,双边关系再度紧张。袁崇焕已巩固了关宁一带的防务,但对靠近北京的蓟州一带的防务十分担忧,袁崇焕随即遣参将谢尚政等率军三千前往蓟州协防。不过顺天巡抚王元雅认为警报不确,令其返回。

    为嘉奖袁崇焕防备后金的功劳,崇祯帝加封他为太子太保。

    ——未完待续——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寒窑仙赋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寒窑仙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寒窑仙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寒窑仙赋》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