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章 万邦来朝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父可敌国最终章 万邦来朝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收到捷报的时候,朱桢已经在南巡的路上了。八月的西南终于暑热稍减,他也终于被王妃们放出来了。

    陪同他一起南下的还有他岳父王弼。

    定国公护送着王润儿母子俩,上个月抵达了昆明。休息了一个月后,跟着朱桢出来南巡了。

    他们从永昌出发,经过瑞丽,视察了这座麓川国昔日的国都,然后由腾越州走宝井路至云远府……也就是后世所谓的克钦邦。

    安南送回的捷报,就是在缅北密林中接到的。

    “两丈厚的城墙,怎么可能被大炮轰塌呢?”王弼看完之后一脸不可思议,问道:“就算把外头包的城砖都轰掉了,也奈何不了里面的夯土层吧?”

    “如果里头的夯土层消失了呢?”朱桢笑问道。

    “啊?”王弼张大嘴巴道:“好端端的怎么可能消失了呢?”

    “这就是姚广孝的计中计了,不然本王再狂妄,也不会只派两万大军去攻打安南。”朱桢便为岳父解惑道:

    “原先那个国王陈日炜还活着的时候,跟道衍商量,干掉他大伯之后,如何收拾胡季犛。”

    “道衍就献了个嫁祸计。当时正好升龙城墙出现了严重的塌陷,胡季犛被任命为‘京城城墙总监修’,但他是丞相,每年还有大半时间要在前线打仗,根本忙不过来。这就给了道衍操作的空间。”

    “他发现升龙城墙之所以经常塌陷,是因为城池建的太靠近红河了,有地下水从地基下流过。年岁一长,地基被流水泡软冲塌,上头的城墙自然也就完蛋了。”

    “这個问题很难解决,只能不断的填实地基,过不了个十年八年又得重修,对国力损耗很大。所以胡季犛出重金悬赏,想看看有没有人能一劳永逸的解决这个难题。”

    “道衍便私下找到深受胡季犛信任的张天师,让他推荐了一位号称大明最强的建筑师。两人见面之后,胡季犛被那人一通忽悠,便对他的水平深信不疑。而且最狠的是,那个人表示可以先不给钱,但二十年后城墙没出问题要给双倍的钱。”

    “胡季犛被这份自信彻底折服了,就把重修城墙的差事,全权委托给他。那人便将东城墙整体拆除,重打地基,工程搞得很大,花钱如流水,还役使了十几万民夫,弄得朝野怨声载道。”

    “陈日炜也天天给胡季犛上眼药,勒令他必须压缩成本、限期完工,胡季犛压力越来越大,也顾不上搞什么百年城墙、形象工程了,也催着那建筑师赶紧完工。”

    “这下监工也就不严了,正好他又要出去打仗,那人活干啥样直接没人问了,反正就希望他赶紧完工。”朱桢朝王弼笑道:“豆腐渣工程听说过吗?把活干好了不容易,干砸了还不简单?”

    “其实他在胡季犛放松要求之前,就已经开始动手脚了,他让人把城墙地基下挖两尺,填上了泥沙,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地基的承载力,而且地下水一过,直接就能拉出沟来。”

    “然后夯土时要掺一定比例的细沙,以增强附着力,防止开裂。但升龙一带细沙很少,还不能用海沙,所以必须要去数百里外的河道里淘细沙。那建筑师便以节省成本为由,将细沙换成了砂砾。其实只要他一放松要求,民夫就会变本加厉,甚至连石子都倒进去了。”

    “那人又以节约时间为由,将夯土的次数减半……诸如此类的小手段还有很多,却根本没人识破,也许有工人看明白了也懒得管,王朝末期嘛,你懂得。”

    “明白了。”王弼点点头,那时候老百姓都恨不得国家完蛋,所有狗官去死,谁还会管这个闲事?

    ~~

    “但是那人砖料下的特别足,等于是在夯土层外头盖了个屋,这样看上去又气派又结实,而且谁也没法识破。在陈日炜杀他大伯之前,姚广孝特意找到那人留下的观察孔看过,只见经过几个雨季的摧残,城墙里头基本都空了,全靠外层的砖壳子撑着,这就是他的底气所在。”

    “砖墙虽然承载力好,但因为刚性太强,完全无法吸收应力,所以容易被炮弹击碎。”朱桢接着笑道:

    “本来姚广孝以为,城墙怎么也能顶个十轮八轮的炮击,谁知安南人烧的砖质量太差,一轮炮击就把城墙干塌了。好巧不巧,那‘胡鸡毛’正好在城墙上,直接给埋在了下头。”

    “这下军队无主,彻底大乱,我四哥率军冲进城去,把升龙城直接杀了个对穿,那叫一个望风披靡!”

    “结果一战全歼了安南的禁军,‘胡鸡毛’的两个儿子倒是逃了出去,想逃回清化老巢再做打算。但那些已经归降胡家的军队,也在‘胡鸡毛’死后纷纷倒戈,把他俩抓住送回了升龙城。我大舅凌迟处死了那哥俩,又将‘胡鸡毛’的死尸剁碎了喂狗,给陈朝遗老们狠狠出了口恶气。”

    “然后我大舅扬言要率军撤回国内,却被升龙城的达官贵人们哭留。因为占婆国趁机攻破了海云关……岳父不知道,就把那里当成他们的国门吧。”朱桢继续讲述道:

    “因为那里地势过于险要,海云关几乎无法攻破,所以之前占婆国几次打到升龙,都跟三亚舰队一样从海路打进去的。但只能劫掠一把就撤。现在海云关易手后,占婆国就可以永久占领安南的土地了。”

    “海云关失守,对安南造成的震动,甚至比国王和‘胡鸡毛’的死还严重,南边的那些府当即就纷纷投降,根本不做抵抗。这要是我们的军队一走,以安南现在锅干碗净的状态,那还不‘小母牛翻白眼——完犊子了’?”

    “那是。”王弼点头道:“他们现在想不亡国,只能抱紧我们的大腿了。”

    “但是,我大舅坚持要走啊,他说没有旨意不能留下来帮他们打仗,除非有不得不留的理由。”朱桢有些得意的笑道:

    “而且多年前我就未雨绸缪,把姚广孝和张懋修派过去传道说法,姚广孝倒也罢了,这家伙业务能力一般,但后者可是货真价实的张天师啊,这些年在安南王公中,不知道收了多少徒弟,这些人可都是地地道道的亲明派,马上张罗着内附。”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反正安南都要亡了,与其被下面的占婆统治,还不如变成大明的一部分呢!虽然很多安南人心里不以为然,但形势所迫,没有人敢反对。这会儿他们应该已经坐上市舶司的船,去南京向我父皇献土了。”

    “大舅和四哥他们,也就只能留在安南了,不然万一父皇这边同意接收,那边安南却已经亡了,多丢人啊?”朱桢最后道。

    “哈哈,确实。”王弼不禁赞叹道:“真是如庖丁解牛一般毫不费力,就拿下了这块硬骨头。”

    顿一下他又有些担心道:“只是我们在安南的军队也不多,能对付得了占婆军吗?”

    “消灭他们有点难,但阻止他们易如反掌。”朱桢自信道:

    “占婆国所以能欺负安南,不是因为他们陆军多强,实际上占婆陆军拉垮的很。真正的原因是他们的海军强,所以可以来去自如,抽笼子就揍安南一顿。”说着他粗眉一挑,顾盼自雄道:

    “说起海军来,本王不是针对谁。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朱桢又狡黠一笑道:“不过,还得让他们再多蹦哒几年,等我们把安南彻底消化了再说。到时候还不识相,就送他们上路。不过在我们没有消化安南之前,他们还是很有用的。”

    “是。”王弼点头赞同,心说一般都是臣子养寇来防止被皇帝卸磨杀人,王爷在安南养寇,防的却是那帮弔毛过河拆桥……属于是逆向‘养寇自重’了。

    ~~

    穿越缅北丛林后,地势便渐渐平坦起来,道路好走了,村落城寨也多起来了。

    这里就是原先阿瓦王朝的核心区域了,在阿瓦这座昔日的王朝都城中,朱桢接见了外云南各府,各部的土官、土司。

    与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后,朱桢又率领他们继续南下,前往勃固。

    抵达勃固时已经是九月了。

    勃固港里,有朱桢在本土之外建立的第一家大型造船厂。

    虽然各方面都还无法跟龙江厂、苏州厂相比,但他从内地分批调来了两千多名熟练的工匠,国子大学代为培养的船政人才也已经就位,赶上内地大厂的水平,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勃固造船厂有一个内地厂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可以就近采用缅北森林里的优质木材。而不用像龙江厂那样,把木材万里迢迢运回去才能开工。

    这就极大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所以朱桢相信,假以时日这里将取代龙江厂,成为大明最厉害的造船厂!

    虽然勃固厂还不是最厉害的造船厂,但已经能造四千料的大宝船了。

    朱桢欣然登上了勃固厂造出的第一艘大宝船,只见工匠们把这条船打造的美轮美奂,华贵无比。还不计成本的使用了漂亮的柚木甲板和船壳。柚木既不怕火烧也不怕炮弹,当初都是用来做航母甲板的,在这个年代就更是无敌的代名词了。

    这条‘勃固号’,是勃固造船厂的扬名立万之作,也是他们献给朱桢的亲王坐舰。

    以后所有这种级别的大宝船,都被称为亲王级了。

    朱桢便邀请那些一辈子没出过海的土司土官们,加入了这艘亲王级大宝船的处女航。

    巨舰沿着马来半岛缓缓南下,朱桢在船上能看到沐英带着骑兵,沿途跟随。实力深不可测的缅国公,已经平定了整个马来半岛。

    随着舰队南下,众土司只见两侧的大陆越来越近,最后形成一条狭窄的海峡。这里就是南洋和西洋之间的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了。

    在海峡的尽头,马来半岛一侧是一个叫淡马锡的大岛,就像咽喉的喉结一样,扼守着马六甲海峡的入口。

    淡马锡是大明南洋舰队的驻地,也是朱桢此次旅程的终点。

    朱桢乘坐的巨舰靠岸时,迎接他的不光有俞通源,廖定国这些市舶舰队的老兄弟,还有爪哇、马剌加、宾童龙、真腊、暹罗、苏门答剌、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苏禄等三十六个南洋国家和城邦的国王、酋长们。

    他们之所以来得这么齐,当然是因为南洋舰队发了帖子,知会他们王爷要来视察,请他们前来一起迎接。

    但说实在的,来的人太多,朱桢根本记不全谁来了。但谁没来,他可记得清清楚楚的,

    没来的几家,大都是不值一提的小虾米,唯有一个庞然大物,就是对面爪哇岛的满者伯夷国。

    在南洋舰队来之前,这个国家算是南洋一霸,当年不接受元朝的招抚,还羞辱过元使。

    南洋舰队到来后,他们也一直很不服,几次派兵来攻,都被南洋舰队击退。不过南洋舰队也是初来乍到,立足未稳,暂时只是防守没有还击。

    双方这样恶劣的关系,人家国王当然不会来朝拜老六。

    朱桢便当众对俞通源下令道:“先阅兵吧,完事儿去灭了他们。”

    说得就像到村口买块豆腐那么简单。

    ~~

    阅兵仪式朱桢搞了好多次,但海上阅兵还是头一次,为了向南洋各国以及中南半岛上的土司展示自己的肌肉,朱桢特命三亚舰队也一同参加这次阅兵。

    所以淡马锡和巴淡岛之间三十余里宽的海面上,便密密麻麻停满了二十五艘四千料的三层炮舰,五十艘两千料的双层炮舰,以及两百余艘两千料以下的各式战舰,看上去把海峡塞了满满当当。说是樯桅如林、风帆遮天,一点都不夸张。

    更让人感到恐惧的是,这么多战舰在颠簸的海面上,居然排得整整齐齐,而且还能进行分列式表演。真不知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除了跟朱桢从外云南过来的那帮土司纯看热闹外,其余大部分国王、酋长,都是从沿海政权来的,自己也有水军,所以更清楚明军舰队的可怕之处!

    只见明军的战舰随着一声号炮,迅速全体移动,不到顿饭功夫,便从受检阅模式切换成一个庞大的作战集群!

    然后所有战舰一同开火,毫不夸张的千炮齐鸣,惊天动地的炮声中,上千枚炮弹冰雹般砸向靶船集群!

    只要眼睛不太近视的,都能看清充当靶船的,是各式各样的南洋战舰,这都是明军在海上剿匪时俘获的海盗船。甚至干脆就是这些国王酋长派出的掠私船。

    他们这些小国养不起专业海军,都采用这种半官半匪的合作模式来维护本国在海面上的利益。

    但现在他们看到那一轮炮轰之后,所有的靶船全都被呼啸的炮弹撕扯成碎片,只剩下一些断桅破帆碎木还漂浮在海面上。

    观者无不骇目惊心,肝胆俱裂。

    朱桢告诉他们,臣服大明,永归华夏,则可华夏之!

    否则,虽远必诛,勿谓言之不预也。

    在朱桢铿锵有力的警告声中,受阅舰队扬帆起航,浩浩荡荡的驶向爪哇岛!

    一个月后便带回了满者伯夷国君的首级。朱桢将其传之各国。

    自此,南洋之内,皆为明土!

    【全书终】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父可敌国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父可敌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父可敌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父可敌国》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