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李药师的八百元从在山南战后已有折损,这次斲伤更多。
他虽修为深湛,却仍难免痛惜,于是在陆泽生陪伴之下,踏青散心。
陆泽生并非武人体魄,登山须人搀扶,便以薛孤吴随行。
当初李药师奉诏出师,先在宣州集结岭南诸军,随后直下芜湖。
日前他率精锐疾取冯惠亮大营,亦曾策马驰越青林山。
这带江山绰有胜景,不过彼时锐意征战,心无旁骛,此时便思寻幽访胜。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百余年后诗仙这阕〈望天门山〉,天门两岸对出的青山,便是西岸的梁山与东岸的博望山,今日称为西梁山、东梁山。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青莲居士这阕〈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更可谓是千古绝唱。
然而眼下,暮春三月,李药师一行经过青林山、芜湖,来到宣州,一路但见“往往孤山映,处处春云生”,又见“漠漠轻云晚,飒飒高树林”,然却不见高楼。
谢朓,南朝齐人,世称“小谢”,其族伯谢灵运则是“大谢”。
谢朓曾任宣城太守,他钟爱这带山水景致,赋有诸多诗篇。
李药师、陆泽生来到其地,自然节引谢朓的山水诗,又是“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又是“云端楚山见,林表吴岫微”,还相与评赞:
“『里、外』『端、表』原是平凡不过的语汇,小谢却以之突显不同景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是的。『里、外』对比尤有深度,已超出目视所见的范畴,而及于白云缭绕、平原掩映之下的山与水。”
薛孤吴听得无趣,自与金丝小猴戏耍。
可惜这带山中少有猴群,不知可是因为白鹘盘桓,所以鸟兽噤声?
这厢陆泽生说道:“小谢在宣城太守任上,曾筑『高斋』以为郡署。视事高斋,吟啸自若,而郡亦治,何等风华!”
李药师点头道:“是的。惜然『高斋』不复存矣。”
陆泽生则指向宣州城北一山:“然敬亭犹在焉!『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依依便在眼前。”
陆泽生所指正是敬亭山,此山是宣州地方胜景,谢朓有〈游敬亭山〉诗。
李药师闻言,叹道:“若有高斋堪登,则景致益发殊胜矣!”
日后李药师任职扬州期间,戮力促成宣州谢朓楼的重建。
后世文人,比如李白,方得以登楼赋诗。
谪仙极爱小谢,极爱这带山水,不但在诗文中屡屡提到,甚至将自己的墓地选在此处,“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
宣城西南二百余里,便是黟山,亦即今日的黄山。
数月之前他们由桂州驰往宣州途中,也曾经过这里。
此时李药师见陆泽生往黟山方向远眺,想到传说中容成子、浮丘公曾来此处炼丹,笑道:“『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正是先生丰采!”
这里所引,出于郭璞〈游仙诗〉。
陆泽生也笑了:“不敢承史君谬赞。仆只想容成子、浮丘公选在此处炼丹,实有所见。此山满是老松,便是炼丹之余的松烟,也是制墨的逸品啊!”
陆泽生当真“实有所见”,他看中的黄山松烟,日后胶制“徽墨”,成为名满天下的文房四宝之一。
至于李药师,此次离开桂州之后,逐步直上青云,未再回到岭南任职。
他在南国的一两年间,虽然也曾巡行各处,但仍以桂州为主要治所。
今日广西境内,留有多处纪念李靖的遗迹。
比如桂林七星山,七峰并峙,宛如北斗,山下有李卫公庙。
梧州岑溪亦有李卫公庙,或称广德庙。
梧州苍梧则有太平庙,祭祀李卫公。
梧州藤县东方又有卫公山,建祠祭祀李卫公。
附近各地祠庙,更是不知凡几。
“傩”是极古的崇拜、祭祀文化,唐代宫廷在立春前一日,盛大举办“追傩”大典。
今日岭南仍有“傩戏”,桂林地区傩戏中最重要的男性角色,便是“李令公”。
“令公”原是对尚书令的尊称,只因李靖曾任中书令,当地人亦尊称他为“令公”。
李令公在桂林傩戏中有三重面相:本相、善相、化相。
李靖初到其地,以武将身分招慰岭表,怀辑降附,故以红面武相为其“本相”。
其后善治地方,广受景仰,故以白面文相为其“善相”。
傩仪的主要要求乃是驱魔,人民期待李靖化作神煞,斩妖除邪,故以金面兽相为其“化相”。
李药师治理岭南期间,深植善政基础。
他离开后,李渊以李袭志接任桂州总管,继续善治其地。
四十余年之后,唐高宗李治以陈政入闽,卒于任上。
其子陈元光接替父职,在数十年的善政基础上,于泉州、潮州之间建设漳州,得后世尊为“开漳圣王”。
李靖之孙李伯瑶从陈氏入闽,曾任漳州司马。
去世之后漳人为他设立祭坛,祀于开漳圣王庙,成为开漳李氏的始祖。
****************
武德七年三月,剿灭辅公祏后,李孝恭、李药师进驻丹阳。
皇帝大悦,设置东南道大行台,拜李孝恭为行台右仆射,李药师为行台兵部尚书。
东南道大行台的层级次于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已是最高首长,兵部尚书则居其次,他二人实质上统辖江东诸地。
此时隋末起事的各地势力,除梁师都仍在突厥的羽翼之下苟延残喘之外,其余已全数为大唐所灭。
于是李渊诏废领有实质兵权的各地总管府,改置为只掌军政而无兵权的都督府。
东南道大行台也成为扬州大都督府,拜李孝恭为大都督,李药师检校大都督府长史。苦读书 www.kudushu.org
他虽修为深湛,却仍难免痛惜,于是在陆泽生陪伴之下,踏青散心。
陆泽生并非武人体魄,登山须人搀扶,便以薛孤吴随行。
当初李药师奉诏出师,先在宣州集结岭南诸军,随后直下芜湖。
日前他率精锐疾取冯惠亮大营,亦曾策马驰越青林山。
这带江山绰有胜景,不过彼时锐意征战,心无旁骛,此时便思寻幽访胜。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百余年后诗仙这阕〈望天门山〉,天门两岸对出的青山,便是西岸的梁山与东岸的博望山,今日称为西梁山、东梁山。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青莲居士这阕〈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更可谓是千古绝唱。
然而眼下,暮春三月,李药师一行经过青林山、芜湖,来到宣州,一路但见“往往孤山映,处处春云生”,又见“漠漠轻云晚,飒飒高树林”,然却不见高楼。
谢朓,南朝齐人,世称“小谢”,其族伯谢灵运则是“大谢”。
谢朓曾任宣城太守,他钟爱这带山水景致,赋有诸多诗篇。
李药师、陆泽生来到其地,自然节引谢朓的山水诗,又是“望山白云里,望水平原外”,又是“云端楚山见,林表吴岫微”,还相与评赞:
“『里、外』『端、表』原是平凡不过的语汇,小谢却以之突显不同景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是的。『里、外』对比尤有深度,已超出目视所见的范畴,而及于白云缭绕、平原掩映之下的山与水。”
薛孤吴听得无趣,自与金丝小猴戏耍。
可惜这带山中少有猴群,不知可是因为白鹘盘桓,所以鸟兽噤声?
这厢陆泽生说道:“小谢在宣城太守任上,曾筑『高斋』以为郡署。视事高斋,吟啸自若,而郡亦治,何等风华!”
李药师点头道:“是的。惜然『高斋』不复存矣。”
陆泽生则指向宣州城北一山:“然敬亭犹在焉!『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依依便在眼前。”
陆泽生所指正是敬亭山,此山是宣州地方胜景,谢朓有〈游敬亭山〉诗。
李药师闻言,叹道:“若有高斋堪登,则景致益发殊胜矣!”
日后李药师任职扬州期间,戮力促成宣州谢朓楼的重建。
后世文人,比如李白,方得以登楼赋诗。
谪仙极爱小谢,极爱这带山水,不但在诗文中屡屡提到,甚至将自己的墓地选在此处,“白纻青山魂魄在,一生低首谢宣城。”
宣城西南二百余里,便是黟山,亦即今日的黄山。
数月之前他们由桂州驰往宣州途中,也曾经过这里。
此时李药师见陆泽生往黟山方向远眺,想到传说中容成子、浮丘公曾来此处炼丹,笑道:“『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正是先生丰采!”
这里所引,出于郭璞〈游仙诗〉。
陆泽生也笑了:“不敢承史君谬赞。仆只想容成子、浮丘公选在此处炼丹,实有所见。此山满是老松,便是炼丹之余的松烟,也是制墨的逸品啊!”
陆泽生当真“实有所见”,他看中的黄山松烟,日后胶制“徽墨”,成为名满天下的文房四宝之一。
至于李药师,此次离开桂州之后,逐步直上青云,未再回到岭南任职。
他在南国的一两年间,虽然也曾巡行各处,但仍以桂州为主要治所。
今日广西境内,留有多处纪念李靖的遗迹。
比如桂林七星山,七峰并峙,宛如北斗,山下有李卫公庙。
梧州岑溪亦有李卫公庙,或称广德庙。
梧州苍梧则有太平庙,祭祀李卫公。
梧州藤县东方又有卫公山,建祠祭祀李卫公。
附近各地祠庙,更是不知凡几。
“傩”是极古的崇拜、祭祀文化,唐代宫廷在立春前一日,盛大举办“追傩”大典。
今日岭南仍有“傩戏”,桂林地区傩戏中最重要的男性角色,便是“李令公”。
“令公”原是对尚书令的尊称,只因李靖曾任中书令,当地人亦尊称他为“令公”。
李令公在桂林傩戏中有三重面相:本相、善相、化相。
李靖初到其地,以武将身分招慰岭表,怀辑降附,故以红面武相为其“本相”。
其后善治地方,广受景仰,故以白面文相为其“善相”。
傩仪的主要要求乃是驱魔,人民期待李靖化作神煞,斩妖除邪,故以金面兽相为其“化相”。
李药师治理岭南期间,深植善政基础。
他离开后,李渊以李袭志接任桂州总管,继续善治其地。
四十余年之后,唐高宗李治以陈政入闽,卒于任上。
其子陈元光接替父职,在数十年的善政基础上,于泉州、潮州之间建设漳州,得后世尊为“开漳圣王”。
李靖之孙李伯瑶从陈氏入闽,曾任漳州司马。
去世之后漳人为他设立祭坛,祀于开漳圣王庙,成为开漳李氏的始祖。
****************
武德七年三月,剿灭辅公祏后,李孝恭、李药师进驻丹阳。
皇帝大悦,设置东南道大行台,拜李孝恭为行台右仆射,李药师为行台兵部尚书。
东南道大行台的层级次于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已是最高首长,兵部尚书则居其次,他二人实质上统辖江东诸地。
此时隋末起事的各地势力,除梁师都仍在突厥的羽翼之下苟延残喘之外,其余已全数为大唐所灭。
于是李渊诏废领有实质兵权的各地总管府,改置为只掌军政而无兵权的都督府。
东南道大行台也成为扬州大都督府,拜李孝恭为大都督,李药师检校大都督府长史。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